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1页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2页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3页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4页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第3课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图(局部)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图(局部)汉初郡国并行制推行的效果如何?汉武帝时期是如何解决的?汉初郡国并行制推行的效果如何?汉武帝时期是如何解决的?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 1西汉西汉(1)(1)背景:汉初郡县与背景:汉初郡县与 并存,封国有时会与朝并存,封国有时会与朝廷对抗。廷对抗。(2)(2)措施:汉武帝颁布措施:汉武帝颁布“ ”。(3)(3)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

2、得到加强。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封国封国推恩令推恩令 2 2唐朝唐朝 (1) (1)唐中期:在地方设置唐中期:在地方设置 ,在政治上,在政治上享有较大自主权。享有较大自主权。 (2) (2)安史之乱后:形成安史之乱后:形成 局面,严重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削弱了中央集权。节度使节度使藩镇割据藩镇割据看图说话:看图说话:比较教材提供的两幅插图唐朝河西节度使张仪比较教材提供的两幅插图唐朝河西节度使张仪潮统军出行图和北宋文官出行图。这两幅潮统军出行图和北宋文官出行图。这两幅图在场面和内容上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在场面和内容上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唐宋会有这种区别

3、?为何唐宋会有这种区别?3 3北宋北宋(1)(1)措施:措施: 军事:把主要将领军事:把主要将领 收归中央,并抽调精兵收归中央,并抽调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 负责监督。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财政:地方赋税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由中央掌控。 (2) (2)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强了 。兵权兵权通判通判中央集权中央集权z x x kz x x k 元史元史地理志地理志“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

4、,汉、隋、唐、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如此广阔的疆域,作为刚刚入主中原的蒙古统治者应采取如此广阔的疆域,作为刚刚入主中原的蒙古统治者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呢?这些措施在历史什么样的措施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呢?这些措施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上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4.元朝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 (1)(1)内容:地方设行省,边远地区设内容:地方设行省,边远地区设 ,拥有经济、军,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事大权。 (2) (2)影响: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5、,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古代地方是古代地方 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宣慰司宣慰司行政制度行政制度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 1汉朝汉朝 (1)(1)原因: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原因: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位高权重。 (2) (2)措施: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措施: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他们担任 、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3) (3)影响: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影响: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 2魏晋

6、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尚书令尚书令 3 3隋唐时期隋唐时期 (1) (1)措施: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措施: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决策、审议和执行。 下设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下设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2) (2)意义:意义: 三省长官都是三省长官都是 ,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尚

7、书省尚书省宰相宰相 探究升华探究升华 说一说:说一说:有人认为唐初的三省六部制是一种有人认为唐初的三省六部制是一种“皇皇权下的民主权下的民主”。结合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谈谈。结合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谈谈你的认识。你的认识。 提示:提示:所谓的所谓的“民主民主”是指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是指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以防止大臣专权。并且由于唐太宗借鉴隋亡的相互牵制,以防止大臣专权。并且由于唐太宗借鉴隋亡的教训,善于纳谏,增添了这一制度的教训,善于纳谏,增添了这一制度的“民主色彩民主色彩”。但从。但从本质上看,这一制度仍然是君主专制制度。因此,它只是本质上看,这一制度仍然是君主专制制度。

8、因此,它只是一种一种“皇权下的民主皇权下的民主”。4 4宋朝宋朝 (1) (1)措施: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措施: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增设相职权。后增设 、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 (2)作用:削弱了宰相的职权,作用:削弱了宰相的职权, 得以总揽大权。得以总揽大权。参知政事参知政事皇帝皇帝 (1)(1)二府三司:二府三司:二府指中书门下二府指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最高行政机构) )和枢密院和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最高军政机构) ),三司指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指度支、

9、盐铁、户部( (总管财政总管财政) )。 (2)(2)两削弱三特点:两削弱三特点:两削弱指削弱宰相实权和地方藩镇的两削弱指削弱宰相实权和地方藩镇的行政权力。三特点:行政权力。三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重文轻武,文人治国;权力分割,权力分割,加强集权;加强集权;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3)(3)两积三冗:两积三冗:指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弊端和局指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弊端和局限性。两积指限性。两积指“积贫积贫”“”“积弱积弱” ( (国家财政匮乏,军队战斗国家财政匮乏,军队战斗力不强力不强) )。三冗指。三冗指“冗官冗官”“”“冗兵冗兵”“”“冗费冗费”。 5 5

10、元朝元朝 (1)(1)措施:措施: 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相职权。 (2) (2)后果:元朝后期,后果:元朝后期, 的权势越来越大,甚至的权势越来越大,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中书省中书省宰相宰相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 1汉朝的察举制汉朝的察举制 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 2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世家大族子弟依靠 即可步入仕途。即可步入仕途。孝廉孝廉门第门第3 3隋唐科举制隋唐科举制(1)(1)形成:隋炀帝时,设形成:隋炀帝时,设 ,科举

11、制形成。,科举制形成。(2)(2)完善:唐宋元时期。完善:唐宋元时期。(3)(3)影响:影响: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有利于打破有利于打破 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官员文化素质。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特权特权进士科进士科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 例例11“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

12、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材料中的“它它”是指是指 ( () )A A西汉的尚书台西汉的尚书台B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 C宋朝的参知政事宋朝的参知政事 D D元朝的行省制元朝的行省制 答案答案 B B 例例2 2 朱子语类朱子语类云: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13、 A削弱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皇权,加强相权B B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C C提高行政效率提高行政效率 D D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答案:答案:C C 例例3 3 右图所示为右图所示为唐书唐书 所载所载830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 此可见,唐代科举制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C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科举制度,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本题考查唐朝科举制度,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科举制度下,士族子弟、寒素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科举制度下,士族子弟、寒素子弟和小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