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糖的生物修饰及调控研究进展_第1页
多糖的生物修饰及调控研究进展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多糖的生物修饰及调控研究进展(转糖苷)摘要:多糖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由于具有抗肿瘤、抗凝血和免疫调节活性等多种功能,被引起了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表明,多糖生物修饰和调控后可以显著提高原有的活性或增加新的活性。文章详细阐述了多糖生物修饰的方法及调控改造对多糖生物活性的影响,并对多糖生物修饰的调控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生物修饰酶法修饰基因调控转糖苷Abstract:Polysaccharideasanimportantbioactivecomponents,iscausingwidespreadconcern,ashavinganti-tumor,anti-clottingandimm

2、unemodulatingactivityandotherfunctions,Numerousstudiesshowthatbiologicalpolysaccharidemodificationandregulation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activityoftheoriginalornewactivity.Thisarticleexaminestheimpactofregulationmethodsandbiologicaltransformationofpolysaccharidesmodifiedpolysaccharidebiologicalactiv

3、ityandtheregulationofthemodifiedpolysaccharidebiologicalapplicationprospected.Keywords:BiologicalmodificationEnzymaticmodificationGeneRegulationTransglycosidase多糖(polysaccharides)在自然界蕴藏丰富,种类繁多,主要有植物多糖、动物多糖、海藻多糖和微生物多糖.多糖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医疗价值,有抗肿瘤、抗凝血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的药理作用.随着糖生物学和糖化学的发展,多糖的生物活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关多糖

4、生物活性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海带多糖(LaminriaJaponicapolysaccharides)是海带中提取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海藻多糖,经初步鉴定海带多糖具有抗突变活性1.壳聚糖(chitosan)具有生物粘附性和多种生物活性,且能有效地增强亲水性药物在鼻腔和肠上皮的吸收,作为缓释辅料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2.据研究,团核褐孔菌(Xanthochrousrheades)液的粗多糖对大鼠有抗胃溃疡活性3.灵芝(Ganodermalucidum)胞外多糖有抗肿瘤活性,且能明显提高小鼠的免疫力.香菇多糖(Lentinan,LNT)是香菇(lentinusedodes)为适应外界环境,在生

5、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生理活性的物质,其化学结构属于吡喃葡聚糖,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香菇多糖具有抗肿瘤,抗凝血和免疫调节活性的重要药理作用,是优良的天然药用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也成为了人们研究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多糖的分子修饰研究受到高度重视。多糖的分子修饰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手段对多糖分子进行结构改造,以期获得理化性质改变或产生新的生物学功能的多糖衍生物5。已完成的研究证实,多糖的活性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其分子结构的影响.多糖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多糖分子结构进行适当修饰可以改变多糖的活性.目前对多糖进行修饰的常见方法

6、有硫酸化、磷酸化、乙酰化、烷基化、磺酰化、羧甲基化等.此外,其它修饰方法,如酶法、超声波、酸降解等在多糖分子修饰中也有较好的运用6,7.多糖经过分子修饰后,其生物活性有一定的提高8,甚至还增加了新的功能,如天然香菇多糖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而硫酸化后显示出较高的抗HIV的活性9.随着对多糖构效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多糖的化学修饰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近年来多糖分子生物修饰及调控的方法和修饰后的生物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简单综述1 多糖分子的生物修饰及调控多糖生物修饰及调控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酶法修饰、基因调控和转糖苷修饰等方法。酶法修饰因其专一性强、选择性好、反应条件温和、无副反应、工艺较易控制等

7、优点,已经成为多糖分子修饰的最优方法之一10。目前,针对多糖的酶法修饰主要有酶法降解、酶法合成等类型,每种类型的修饰机制各不相同,实际应用也各有特点。如藻酸盐是一种多聚糖醛酸,其结构为B2D2多聚甘露糖醛酸(M)和a2L2葡萄糖醛酸(G)以不同比例和顺序通过(1-4)糖苷键连接形成的直链多糖。多聚甘露糖醛酸C5差向异构酶能将藻酸盐中的MGM序列转换为MMM序列。Hartmann等11使用该酶修饰藻酸盐,修饰后的藻酸盐其凝胶作用要弱于原始藻酸盐,证明控制MG序列可以调节藻酸盐的凝胶作用特性。葛根素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突然性耳聋和酒精中毒等,但是其水溶性很差,不能用作注射剂。为提高其水溶性

8、,Li等M2将葛根素用转糖基酶处理后得到两种产物,其溶解度分别是葛根素的14和168倍,实现了水溶性的大幅度提高。基因修饰主要是利用生物化学方法修改DNA序列,将目的基因片段导入宿主细胞内,或者将特定基因片段从基因组中删除,从而改变宿主细胞基因型或者使得原有基因型得到加强的作用。基因修饰方法需要利用到同源重组技术,然而利用天然的同源重组效率比较低。ZFNs、TALENA与CRISPR-Cas9【13是三种基因修饰的新方法。多糖利用转糖苷法合成烷基糖苷。烷基糖苷(alkylpolyglycoside,简称APG)兼具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性,表面张力低、活性高、去污能力强,泡沫丰富细腻而稳

9、定,具有无毒、无刺激性、配伍性好、易降解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的各个领域,被称作是“绿色”表面活性剂14'15。烷基糖苷的合成路线主要有:1)Koenigs-Knorr反应;2)直接糖苷化法;3)转糖苷化法;4)酶催化法;5)原酯法;6)糖的缩酮物分解。其中直接苷化法和转糖苷法是烷基糖苷合成方法中研究较多的两种16-20。直接苷化虽然反应流程缩短,但是反应条件比较苛刻,操作较难控制,容易造成反应的失败。而转糖苷法则反应条件相对缓和,且反应速度较前者快,但是反应流程比前者长。所以两种合成方法各有利弊。如实验以玉米淀粉、正丁醇、十二醇为原料,在浓硫酸与对甲苯磺酸复合催化剂存在下采用转

10、糖苷化法合成了烷基糖苷21,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较佳制备工艺:淀粉与正丁醇在复合催化剂存在下,按m(淀粉):m(正丁醇):m(复合催化剂)=1:2:0.009,在105°C反应4h,然后按m(淀粉):m(十二醇)=1:5,在110°C反应2h,总糖苷得率为145%,经I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性能测试表明其表面性能较好。2 转糖苷多糖生物修饰及调控的应用转糖苷法合成的烷基糖苷(APG)作为安全无毒、对皮肤无刺激、生物降解性好、配伍性好及对环境友好的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在纺织、化妆品、农药、印染、高效油污清洗剂0及生物化学领域。田

11、俊等血对APG在牙膏中的应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研究表明,APG较牙膏中通常使用的SLS具有低毒、对黏膜低刺激、良好的抗菌能力,APG取代现有的表面活性剂是牙膏配方的新趋势;Stefan等0指出APG在甲醇助溶剂的条件下对提高采油率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孙琳等帀分析了APG应用在采油时与界面张力、润湿性的关系。佟芳芳等26分析了甲基葡萄糖苷钻井液具有对环境无污染、易生物降解、性能优良等多方面优点,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这些都为采油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依据。由于APG良好的起泡性27,被广泛应用于选煤工业。在有机废物形成肥料过程中,APG的加入为堆肥形成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堆肥质量大大提高28。同时

12、多糖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已经在临床应用上得到了充分的证明,而且多糖衍生物还有许多其它方面的应用,如对纤维素进行化学修饰后可获得离子交换纤维素、抗凝血纤维素等许多有特殊功能的纤维素衍生物,多糖衍生物的抗凝血、抗氧化、抗肿瘤等活性的研究报道也很多.可以说对多糖的分子修饰方法及其分子修饰后获得的多糖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的研究意义重大.多糖经分子修饰后获得各种结构类型和各种生物活性的多糖衍生物,为多糖结构与功能关系分析奠定了基础,而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结果又指导着多糖分子修饰的方向,为多糖类药物的设计、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天然多糖衍生物一般没有细胞毒性且药物质量通过化学手段容易控制,已成为当今新药的发展方

13、向之一,它们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广阔的前景,将越来越多地被用作抗肿瘤、治疗艾滋病等抗病毒药、抗衰老药和降血糖药.可以预见,随着多糖分子修饰方法的完善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不断深入,运用分子修饰手段将开发出更多抗肿瘤、抗凝血、提高免疫力、抗艾滋病病毒等新型药物及保健品.3 转糖苷多糖生物修饰的研究进展与展望(1) 探究APG新的合成工艺由于APG优异的性能,其产量在大幅增长,在未来几年,国内外烷基糖苷产值的增长将会更加迅速。合成过程中反应时间长、产品色泽深、有异味仍然是研究的主要问题,因此探究更适合的合成工艺,改进合成条件,仍然是发展的主要方向。(2)开发性能优良的烷基糖苷衍生物

14、烷基糖苷绿色环保,性能优越,用途广泛,但随着对APG研究的深入,发现部分长链烷基多糖苷亲水性差,在水中溶解度小,起泡程度受水的硬度影响较大,限制了烷基多苷的使用,因此对烷基多苷进行改性,引进铵盐2930、磺基琥珀酸盐、磷酸盐31、硫酸盐类32等功能性基团以获得性能更加优良的产品,拓宽其使用的领域,成为APG发展的大趋势。改性物与烷基糖苷相比泡沫能力、低温使用能力、杀菌能力都有所增强,其临界胶束浓度较烷基糖苷稍高。朱红军等国合成了Gemini烷基糖苷表面活性剂,有更好的表面活性,且具有良好的亲水性。但研究中还缺乏对产物性能的全面测试和研究,且反应收率较低成为研究的瓶颈。文献3435指出双子型表面

15、活性剂的CMC值比传统的单基活性低,因此开发低CMC值的双子型烷基糖苷衍生物是解决烷基糖苷衍生物高临界胶束浓度的一个方向。(3)APG修复土壤中的应用由于工业的迅猛发展,污染问题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重金属污染土壤,进入生物链循环,威胁人们的健康。表面活性剂修复土壤的应用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但是修复后的土壤二次污染和养分流失较为严重,安全无毒的土壤淋洗剂是一直以来研究的热点。烷基糖苷作为土壤淋洗剂丙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Cu、Zn、Pb、Cd已有研究,且Cd的去除率高达77.7%,这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烷基糖苷在土壤修复中的潜在价值。目前,APG修复土壤仍然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作为无毒、易生物降解的表

16、面活性剂,有望在实际的土壤修复以及重金属富集的应用中得到应用。4 总结天然多糖来源广泛,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且其活性往往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结构单元的构成以及糖链上所连接的化学基团有着直接的关系。多糖的生物修饰是多糖类药物研究的1个重要方向,它可以增强天然多糖的生物活性或使多糖产生新的活性,还可降低多糖类药物的毒副作用,从而有利于多糖类药物的开发与应用。此外,多糖的生物修饰对于研究多糖构效关系,进而探寻多糖的活性中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多糖的转糖苷修饰是多糖结构修饰中的1个重要部分,利用转糖苷修饰法可以向多糖中引入某些基团,从而赋予或增强天然多糖的活性,发掘多糖在新药开发方面的潜力。随着多糖生物

17、修饰方法的完善和新技术的应用,科研工作者将会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多糖类药物,从而推动糖药物学的发展参考文献1 王庭欣,蒋东升,马晓彤,赵文,秦淑贞,边庆荣海带多糖对小鼠实体瘤的抑制作用J.卫生毒理学杂志,2000,14(4):2422 刘伟,查晶,胡一桥.壳聚糖作为缓控释辅料研究的最新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0,31(3):234-2383 王淑芳,张守仁,徐瑞明.团核褐孔菌的培养及其产物生物活性初探J.中国食用菌,2000,19(6):37-394 李作平,章克昌.灵芝胞外生物活性多糖的pH控制发酵J.微生物学通报,2000,27(1):5-85 PrashanthKVH,Tharana

18、thanRN.Chitin/chitosan:modi-ficationsandtheirunlimitedapplicationpotentialanoverviewJ.TrendsFoodSciTechnol,2007,18(3):11721316 王兆梅,李琳,郭祀远等多糖结构修饰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2,33(12):616-6207 赖萍,林跃鑫天然多糖分子修饰研究进展J.生命的化学.2003,23(3):183-1878 李承范,千学技真菌多糖的生物化学研究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4,27(4):321-3239 黄益丽,廖鑫凯,李清彪,邓旭,孙道华.香菇多糖的生

19、物活性J.生命的化学,2001,21(5):371-37310 EremeevaT.Size-exclusionchromatographyofenzymaticallytreatedcelluloseandrelatedpolysaccharides:areviewJ.JBiochemBiophysMethods,2003,56(123):253226411 HartmannM,DentiniM,DragetKI,etal.Enzymaticmodifi-cationofalginateswiththemannuronanC25epimeraseAlgE4enhancestheirsolub

20、ilityatlowpHJ.CarbohydrPolym,2006,63(2):2572262112 LiD,ParkSH,ShimJH,etal.Invitroenzymaticmodifica-tionofpuerarintopueraringlycosidesbymaltogenicamylaseJ.CarbohydrRes,2004,339(8):278922797.13 李铁民,杜波CRISPR-Cas系统与细菌和噬菌体的共进化遗传2011年03期14于涛,荆国林.新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的合成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0(2):17-19.15 朱光中,刘惠茹新一代绿色表面活性剂烷

21、基多苷(APG)J.广东化工,2002(2):8-11.16 胡飞,温其标,陈玲等二步法合成烷基糖苷表面活性剂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8(5):64一6817 宋晓锐,崔英德,郭建维.烷基糖苷的转糖苷合成法研究JJ.现代化工,1999,19(9):303I18 胡飞,温其标,陈玲等.二步法合成烷基糖苷表面活性剂产品的应用性能研究【J】.现代化工,2000,20(1):3436.19 于光远,曾青林,杨锦宗.烷基糖苷的制各与应用【J】.化学与粘合.1994(1):41-46.20 欧阳新平,邱学青,蓝仁华,等新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多苷的合成研究田化学世界,2001(8):4

22、2621 玉米淀粉基烷基糖苷的合成与性能研究22 王文,蔡卫权,李玉军,等.高效路面油污清洗剂的研制J.现代化工,2013,32(3):67467723 田俊,李桂珠.APG在牙膏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口腔护理用品工业,2012,22(3):313424StefanLglauera,YongfuWua,PatrickShulera,etalAlkylpolyglycosidesurfactant-alcoholcosolventformulationsforimprovedoilrecoveryJColloidsandSurfacesA:PhysicochemicalandEngineeringAspects,2009,339(1):485925 孙琳,蒲万芬,辛军,等.烷基糖苷对润湿性的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