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教学改革的新走向――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_图文_第1页
翻译教学改革的新走向――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_图文_第2页
翻译教学改革的新走向――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_图文_第3页
翻译教学改革的新走向――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_图文_第4页
翻译教学改革的新走向――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_图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翻译教学改革的新走向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曹曦颖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2009,30(3 0次 参考文献(32条 1.范武邱.张琦 本固方能枝荣期刊论文-中国翻译 2004(01 2.Johnson K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

2、ching 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2003 4.曹曦颖 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理论基础研究期刊论文-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5.曹曦颖 英语"文化导人"教学模式研究期刊论文-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6.Fosnot C T Consturctivism:Theory,Perspectives,and Practice 1996 7.Jonassen D H Thinking Technology Toward a Constructivist Design Model 1994(03 8.Br

3、uner J S 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 1966 9.莱斯利·匹·斯特弗.杰里·盖尔.高文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 2003 10.Vygostky L S 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1978 11.Cunningham D J Assessing Constructions and Constructing Assessments:A Dialogue 1992 12.Piaget J The Orion of Intell

4、iguneo in the Child 1999 13.Driver R Constructivist Approaches to Science Teaching 1995 14.Vygoetky L S Thought and Language 1962 15.Williams M.R L 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1997 16.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1999(03 17.Brown H D 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

5、agogy 1994 18.李建华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模式探究与实践 2005(10 19.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9 20.Ellis 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00 21.张思武 论任务型语言学习的理论基础-<英语课程标准>任务型语言学习研究四题之一期刊论文-四川师范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22.吴永强 从"中介语"的角度透视汉式英语与汉语思维期刊论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12 23.Nemser W A

6、pproximative System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1971(02 24.Selinker L Interlanguage 1972(03 25.Corder S P 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 1981 26.Corder S P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1967(02 27.Krashen S D 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1985 28.Long M H The Role of th

7、e Linguistic Environment in Second Langnage Acquisition 1996 29.Swaiu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1985 30.Swain 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1995 31.Skehan 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

8、rning 1999 32.王策三 教学论稿 1985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吕浩 在线翻译系统设计及任务收发和译后处理的实现 2009 本课题来源于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机译事业部的在线翻译系统项目。项目目标是依托译星机器翻译技术,建立一个能够提供多种翻译 方式和任务提交途径供用户选择的在线翻译服务平台。向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在线翻译服务、译后处理功能和用户专用系统的定制。 本文运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对建立在线翻译系统进行需求分析,规划了系统的功能和整体结构;设计了各模块对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流程、定义了数 据字典并建立数据库;详细说明了主要由人工参与的几个功能模块的实现。通过

9、对实际系统进行测试,表明在线翻译系统已经达到了项目的建设目标。 本系统作为在线形式的翻译服务平台,其应用范围极为广阔。系统还将在之后的使用中找出不足并改进。 2.期刊论文 曾昭涛.ZENG Zhao-tao 高职任务型综合翻译教学模式探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41(6 翻译是一种工具,其方式围绕工作任务交叉进行,注重信息交流.高职任务型综合翻译教学模式抛弃传统单一的深度训练模式,把笔译、口译、英译汉 、汉译英融为一体,实现双向笔译和口译的结合.该模式以内客为导向,以任务为中心,注重双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反映了工作中翻译的基本现状. 3.学位论文 杜蕾 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任

10、务和角色 2008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理论研究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高潮。任何一种翻译活动,都离不开在翻译主体中起决定作 用的译者。那么,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到底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又要完成哪些任务昵?明确这一点,无疑会对整个翻译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从 而促进翻译的顺利进行。本文根据笔者的亲身经历,分析翻译过程的各个阶段,讨论每个阶段中译者所要承担的任务和担当的角色,推导出译者应当具 备的条件或应该做到的事项。本文共分5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本篇论题的研究目的、研究现状、研究价值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理论支撑,阐述了研究本论题所需要的理论基础,包括翻译

11、学、跨文化交际学、语用学以及翻译作为特殊的跨文化交际形式。 第三部分,介绍本篇论文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原则和方法,笔者解释了本文中的关键定义,并指明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分析。 第四部分是正文部分,具体论述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任务和角色。笔者将翻译过程划分为翻译任务的接收及接受阶段、译前的准备工作阶段、进行翻 译的具体阶段以及翻译的完成阶段等4个阶段,进而分析在这4个阶段中译者的任务和角色。 第五部分,结论。重申了观点,即:目标不是产出好译文,而是培养好译者。 4.期刊论文 李光辉 透过翻译的本质,探究译者的任务读本雅明译者的任务 -文教资料2009(36 <译者的任务>一文涉及翻译的本质、原著

12、的可译性、原著与译文的关系、翻译的忠实与自由等翻译的基本理论问题.本文从探究原文和译文的关系入 手,审视翻译的目的与功能,以揭示翻译的本质.在此基础上,译者的任务被解构为语言和语用两个层面,从而突破本雅明从"纯语言"层面对译者任务的单一 解读.在翻译中,忠实具有相对性,只有从语用的角度看待翻译的忠实和译者的自由,才能实现翻译目的. 5.学位论文 刮俊杰 计算机辅助翻译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 2009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距离进 一步拉近,全球化进程已使整个世界紧缩为一个“地

13、球村”。在这个“村落”里,各国人民交流日益频繁,这无疑给翻译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例如 ,当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出售其产品时,往往需要将整套的用户手册翻译成多国语言,以方便各国用户阅读和使用。这些翻译内容往往任务庞大,而 传统的人工翻译手段往往速度非常慢,且容易导致同一个技术术语在不同场合中有不同的翻译结果,翻译质量很难保证。为了改变传统翻译行业的生产 方式,提高译员的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翻译行业进行了大量的信息化建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CAT得到了广泛使用。通过大量 实践证明,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使用能够大大提高译员的劳动效率。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的辅助翻译软件,比如Tra

14、dos、Deja Vu X等,它们虽然较好 地实现了辅助翻译的理念,但依然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方面是对中文支持比较差,不方便中国翻译工作者的使用;另一方面是辅助翻译过程中的每 一步都需要人工的干预,这使得这些软件在降低翻译工作者劳动量、提高翻译质量等方面的作用时还不能满足广大翻译工作者的需求。 本文对服务于辅助翻译平台的一致性问题、语料匹配问题和任务划分问题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完整的辅助翻译平台。其 中基于词效应的术语提取算法用于抽取翻译任务中多次出现的有意义的术语,针对每一个特定的术语给出统一的翻译结果,从而解决翻译一致性问题。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比单纯的基于互信息

15、、T测试度、接续指数等统计方法在准确率和召回率上都有较好的表现。大规模语料匹配算法用于自动从背景 语料库中检索出与当前待翻译句子或短语最相似的翻译项,协助用户翻译。该算法先对背景语料库进行粗匹配,从大规模的背景语料库中选择一个规模 相对很小的候选集合,对候选集合的每一个结果进行细匹配。粗匹配的速度与语料规模无关,从而大大提高了匹配速度,也保证了准确率和召回率。基 于任务均衡的翻译任务划分算法用于将待翻译任务划分为若干难度大致相当的子任务,同时保持子任务的语义完整性,实现翻译团队的协同工作。 6.期刊论文 祝惠娇 从译者的任务到翻译的伦理 -科教文汇2010(16 瓦尔特·本雅明(Wa

16、lter Benjamin在<译者的任务>一文中讨论的种种翻译理论问题,实际上也是本雅明为了解除背叛之名而作的自我辩解,体现了他 作为译者的伦理观念.不仅仅是本雅明,一切翻译理论,无论理论提出者将其定义为描述性还是规范性,都会体现研究者的翻译伦理观.在多元化社会里,翻 译的伦理更加复杂,Andrew Chesterman提出的六种翻译的伦理,给译者提供了更好的参照 7.学位论文 周茗宇 社会文化语境下译者任务的转换 2006 翻译理论纷繁芜杂,就翻译思想与流行时段归类总结,主要经历了语法翻译、隐形翻译、与异化翻译这样一个过渡期。各类翻译理论的产生与流行 与相应历史时期下的社会文化背

17、景密切相关。 在当今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此过渡起到了促进社会与文学发展的积极作用。其进步性可表现为三个方面:对源语语境的真实再现与平等态度 ,对译入语语境中的文学文字的丰富与文化思想的引入,以及对翻译文学及译者地位的肯定。 本文通过对不同教育层次的读者群与出版机构的调查分析,证明由语法翻译、隐形翻译到异化翻译的过渡代表了社会发展与读者层次提高的深层需 求,提出异化方法在新形势下的可行性,反对过去传统译法的动摇性,肯定这一过渡在文化沟通、文学革新、文字丰富、与呼唤民族平等、克服民族自 恋与文化帝国主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当今中国呼唤和平、沟通、交流与发展的社会文化语境下,异化译法代表着正确传递信

18、息、促进理解、导向新的 审美趋势、再造原文、创造“后续生命”的趋势。更重要的是,异化方法在新的社会文化语境下的应用可以帮助确立翻译文学的独特文学形式与地位 ,从而将译者从过去的责任两难的境况中解放出来,颠覆翻译从前的目的性、工具性使命,将其导向正常的文学、文化交流的功能。 基于目前中国的读者与语境正于发展中的综合考虑,本文提出了基于读者分析的异化平衡、异化的度、与广泛多角度的多文本阐释趋向的必要。提 倡译者在坚持翻译文学完整的文化信息和与译入语有别的独特表述法的前提下,分析读者群与源文本、调整异化的度、创造最符合读者与时代要求的译 语文本。 8.学位论文 吴树国 基于贝叶斯的辅助翻译平台任务分

19、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0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各种对外合作以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了解中国,克服 语言障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涉及各种领域、各种形式的翻译正向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且翻译信息量也越来越大。计算机辅助翻 译正在逐渐成为克服语言障碍、跨语言合作及交流的重要辅助手段。 在辅助翻译平台中,对翻译任务的合理分配对及时、高效、高质量地完成翻译任务意义重大。文中详细探讨了一种基于贝叶斯方法和决策树方法相 结合的任务分配策略,将这两种分类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于翻译任务分配系统中。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应用,证明该分配策略是实用有

20、效的。与传统的任务 分配方式相比,这种策略在提高翻译任务分配的效率的同时,提高了翻译质量、降低了翻译成本。本文成果Roneasse辅助翻译平台的任务分配系统在 2008年北京奥运会多语言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中得到成功应用。 本文主要通过对数据分类相关的技术深入的研究介绍了一种基于数据分类技术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平台任务分配解决方案。该方案首先对Ronease辅助 翻译平台中涉及到的不同领域、不同语种、不同难易程度的翻译任务信息进行的仔细分析,以这些任务信息为原始数据,集成中文分词、特征提取、数 据分类等技术,给出了基于贝叶斯分类方法和决策树分类方法相结合的辅助翻译平台任务分配系统详细设计过程和具体实现

21、。 最后,将模块化设计思想引入系统中,并结合Ronease辅助翻译平台实际运营情况,对Ronease辅助翻译平台的任务分配系统进行了功能设计、物理 结构、业务架构设计。采用Web Service方式将各功能模块整合发布为Web应用,成功研发完成了Ronease辅助翻译平台的任务分配系统。 9.学位论文 刘博 基于软硬件协同设计的虚拟机的并行性研究 2008 动态二进制翻译技术与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相结合,通过在硬件核心上集成专用硬件结构实现指令集体系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虚拟机应用中二进 制代码兼容问题,为动态二进制翻译与优化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本文在深入了解当前动态二进制翻译与虚拟机相关技术研

22、究现状的基础上,展开对软硬件协同设计的并行虚拟机的深入研究。文中将基于软件实现 的动态二进制翻译流程划分为代码加载、动态翻译和翻译后代码本地执行等三个主体部分,以及在主体流程基础上实现的动态优化。通过精心设计的硬 件集成单元来完成动态翻译过程中的代码翻译,和动态优化中的目标代码缓存维护、源-目标执行代码入口地址映射、Profile 信息收集等任务,最终实 现动态二进制翻译与优化,和翻译后代码的执行,两个线程级任务的异步并行化。文章在软硬件协同设计二进制翻译处理器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以提高 二进制翻译处理器性能的硬件翻译单元构造算法与硬件加速优化框架,以及动态二进制翻译中的线程级并行性开发,并实现了软硬件协同设计虚拟机并 行原型系统Co-design CrossBit。本文主要的创新点包括: 1. 研究了动态二进制翻译的任务流程以及性能模型。根据翻译正确性和优化性能的要求,对任务流程的关键部分给出相应的硬件支持策略和实现方 案。在分析动态二进制翻译系统性能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FPGA 技术在芯片内集成协处理器实现动态二进制翻译系统的线程级并行。 2.提出了并行动态二进制翻译模型。开发线程级并行性是提高处理器性能的重要手段。并行系统通过将动态二进制翻译的任务分配到两个处理核上 执行,将代码翻译、profile 信息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