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管骁管骁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一、糖代谢总论一、糖代谢总论 二、二、生物体内的糖类生物体内的糖类 三、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三、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四、糖酵解四、糖酵解 五、三羧酸循环五、三羧酸循环 六、磷酸戊糖途径六、磷酸戊糖途径一、糖代谢总论一、糖代谢总论l新陈代谢包括新陈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异化作用)和和合成代合成代谢(同化作用)谢(同化作用)。l动物和大多数微生物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糖动物和大多数微生物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的分解代谢提供。同时糖分解的中间产物,又的分解代谢提供。同时糖分解的中间产物,又为合成其它的生物分子提供为合成其它的生物分子提供碳源碳源
2、或或碳链骨架碳链骨架。l植物和某些藻类能够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植物和某些藻类能够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化合物,即和水合成糖类化合物,即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糖类物质的根本来源。是地球上糖类物质的根本来源。 定义:定义:糖类物质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糖类物质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或水解时能产生这些化合化合物或其衍生物,或水解时能产生这些化合物的物质;物的物质; 糖的生物学意义?糖的生物学意义?l 糖的元素组成:糖的元素组成:C、H、O l 大多数糖类化合物可用通式大多数糖类化合物可用通式Cn(H2O)m表示,又称表示,又称为碳水化合物为
3、碳水化合物;这只是一种狭义的理解!这只是一种狭义的理解! 糖类物质:鼠李糖及岩藻糖(糖类物质:鼠李糖及岩藻糖(C6H12O5)、脱氧核糖、脱氧核糖(C5H10O4)等;等;非糖类物质:甲醛(非糖类物质:甲醛(CH2O),乙酸(),乙酸(C2H4O2)等;)等;糖类化合物糖类化合物单糖单糖寡糖寡糖多糖多糖: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糖类,是多羟基的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糖类,是多羟基的醛或酮的衍生物(醛糖或酮糖)醛或酮的衍生物(醛糖或酮糖):有有210个分子单糖缩合而成,水解个分子单糖缩合而成,水解后产生单糖后产生单糖:由多分子单糖或其衍生物所组成,水由多分子单糖或其衍生物所组成,水解后产生原来的单糖或其衍生物
4、。解后产生原来的单糖或其衍生物。 糖类物质可以根据其水解情况分为:糖类物质可以根据其水解情况分为:单糖、单糖、寡糖和多糖寡糖和多糖; 在生物体内,糖类物质主要以在生物体内,糖类物质主要以均一多糖、杂多糖、均一多糖、杂多糖、糖蛋白和蛋白聚糖糖蛋白和蛋白聚糖形式存在形式存在。 根据所含碳原子数目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和己根据所含碳原子数目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和己糖、庚糖。单糖构型由甘油醛和二羟丙酮派生。糖、庚糖。单糖构型由甘油醛和二羟丙酮派生。 如所有的醛糖都可看成是由甘油醛的醛基碳下端逐个插入如所有的醛糖都可看成是由甘油醛的醛基碳下端逐个插入C延伸而成。延伸而成。CCCH2OHHOOHHCCCH2
5、OHHOHHOmirror planL- glyceraldehydeD- glyceraldehydeCHOCOHHCHHOCOHHCOHHCH2OHCCCC2C1OHOHHOHHOHHOHC6H2OHH123456CCCC2C1OHOHOHHHOHHOHC6H2OHH -D-Glucose -D-Glucose 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证明,单糖不仅以直链结构存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证明,单糖不仅以直链结构存在,而且以环状结构存在。由于单糖分子中同时存在羰基和羟而且以环状结构存在。由于单糖分子中同时存在羰基和羟基,因而在分子内便能由于生成半缩醛(或半缩酮)而构基,因而在分子内便能由于生成半缩醛(或半
6、缩酮)而构成环。成环。 重要的己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重要的己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等。甘露糖等。OOHHHHOHOHHOHHOHOOHHHOHHOHHOHHOHOO HO HHHOHO HHHHO HOO HHOHO HHHOHO H -D-吡喃葡萄糖吡喃葡萄糖 -D-吡喃半乳糖吡喃半乳糖 -D-吡喃甘露糖吡喃甘露糖 -D-呋喃果糖呋喃果糖 蔗糖蔗糖OOOCH2OHCH2OHHOCH212324OCH2OHOHOHOHCH2OHOHOHCH2OHCH2OHOHOHOOHOHOHCH2OHOH14OCH2OHOCH2OHOHO14123(1)(1)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
7、淀粉)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直链淀粉分子量约1万-200万,250-260个葡萄糖分子,以(14)糖苷键聚合而成。呈螺旋结构,遇碘显紫蓝色。 支链淀粉支链淀粉中除了(14)糖苷键构成糖链以外,在支点处存在(16)糖苷键,分子量较高。遇碘显紫红色。(2)(2)纤维素纤维素 由葡萄糖以(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直链,不溶于水。(3)(3)几丁质(壳多糖)几丁质(壳多糖) N-乙酰-D-葡萄糖胺,以(14)糖苷键缩合而成的线性均一多糖。比较坚硬,为甲壳动物等的机构材料。(4)(4)杂多糖杂多糖 果胶物质; 糖胺聚糖(粘多糖、氨基多糖等); 含有氨基己糖或乙酰氨基糖; 典型代表有: 透
8、明质酸 硫酸软骨素二、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二、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l1.1.概述概述 多糖和寡聚糖只有分解成小分子后才能被吸收利用。生产中常称为糖化糖化。l2. 2. 蔗糖水解蔗糖水解 植物界中分布最广的双糖,在甘蔗、甜菜和菠萝汁液中含量丰富。蔗糖水解主要有两种酶(P147): 蔗糖合成酶 蔗糖酶l3.3.麦芽糖水解麦芽糖水解 麦芽糖酶 植物体中麦芽糖酶与淀粉酶同时存在; l4. 4. 乳糖水解乳糖水解 -半乳糖苷酶半乳糖苷酶 涉及乳糖不耐症的主要酶;l5.5.淀粉淀粉 淀粉是高等植物的贮存多糖,也是人类粮食及动物饲料的重要来源。 糖原动物淀粉 酶降解途径:水解,磷酸解淀粉的酶促水解:淀粉的酶
9、促水解: 淀粉 糊精 寡糖 麦芽糖 G 水解淀粉的淀粉酶有与与淀粉酶,脱支酶,淀粉酶,脱支酶,麦芽糖酶。麦芽糖酶。l-淀粉酶:内切酶,淀粉酶:内切酶,可以水解淀粉(或糖原)中任何部位的-1,4糖键,产物为葡萄糖和麦芽糖,若底物为支链淀粉,还有含-1,6糖苷键的糊精。l-淀粉酶淀粉酶: :外切酶,外切酶,只能从非还原端开始水解,以两个糖单位切下来,故水解直链淀粉产物为麦芽糖,水解支链淀粉为麦芽糖和极限糊精。l麦芽糖酶专一水解麦芽糖为两分子葡萄糖;l水解淀粉中的-1,6糖苷键的酶是脱支酶脱支酶(-1-1,6 6糖苷键酶)糖苷键酶)还原末端非还原末端-1,4糖苷键-1,6糖苷键淀粉的磷酸解淀粉的磷酸
10、解l淀粉磷酸化酶l糖原磷酸化酶细胞壁多糖的酶促降解细胞壁多糖的酶促降解纤维素降解果胶物质降解:原果胶,果胶,果胶酸三、糖酵解三、糖酵解1.1.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glycolysis) (Embden-Meyerhof-Parnas,EMP)(1) EMP(1) EMP途径的生化历程途径的生化历程糖酵解过程糖酵解过程a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果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酸磷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b1234糖原1-磷酸葡萄糖1 1)第一阶段:葡萄糖)第一阶段:葡萄糖 1, 6-1, 6-二磷酸果糖二磷酸果糖OCH2OHOHO
11、HOHOHHHHHMgOCH2OPO3H2OHOHOHOHHHHH己糖磷酸激酶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HOH磷酸己糖异构酶6-磷酸果糖H2O3POHOHOHCH2OHCH2OH2O3POHOHOHCH2OPO3H2CH2OOHHHOHOHCH2OHCH2OHOOHH磷酸果糖激酶己糖激酶ATPADPMgATPADPATPADPMg果糖1,6-二磷酸果糖2)第二阶段:)第二阶段:1, 6-二磷酸果糖二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1,6-二磷酸果糖HOHH2O3POHOHOHCH2OPO3H2CH2OCH2OPO3H2CCH2OHOCH2OPO3H2CHOHCHO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磷酸丙糖异构
12、酶964醛缩酶3 3)第三阶段:)第三阶段:3-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2-2-磷酸甘磷酸甘油酸油酸3磷酸甘油醛CH2OPO3H2CHOHCHOCH2OPO3H2CHOHCOPO3H2ONAD+NADH + H+1,3-二磷酸甘油酸CH2OPO3H2CHOHCOHOADP A TPMg磷酸甘油酸激酶CH2OHCHOPO3H2COHO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变位酶4 4)第四阶段:)第四阶段:2-2-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 丙丙酮酸酮酸2-磷酸甘油酸C H2O HC H O PO3H2C O HOC H2C O PO3H2C O HO烯醇化酶M g+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 O H
13、OC H O HC H2C O O HCC H3OA D P AT P2M g+丙酮酸激酶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糖酵解过程中能量的产生糖酵解过程中能量的产生葡萄糖在酵解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有两种形式:直葡萄糖在酵解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有两种形式:直接产生接产生ATPATP;生成高能分子;生成高能分子NADHNADH或或FADHFADH2 2,后者在,后者在线粒体呼吸链氧化并产生线粒体呼吸链氧化并产生ATPATP。糖酵解:糖酵解:1 1分子葡萄糖分子葡萄糖 2 2分子丙酮酸,共消分子丙酮酸,共消耗了耗了2 2个个ATPATP,产生了,产生了4 4 个个ATPATP,实际上净生成了,实际上净生成了2 2个个A
14、TPATP,同时产生,同时产生2 2个个NADHNADH。(。(2 2)有氧分解(丙)有氧分解(丙酮酸生成乙酰酮酸生成乙酰CoACoA及三羧酸循环)产生的及三羧酸循环)产生的ATPATP、NADHNADH和和FADHFADH2 2丙酮酸氧化脱羧:丙酮酸丙酮酸氧化脱羧:丙酮酸 乙酰乙酰CoACoA,生成,生成1 1个个NADHNADH。三羧酸循环:乙酰。三羧酸循环:乙酰CoA CoA CO CO2 2和和H H2 2O O,产生一个产生一个GTPGTP(即(即ATPATP)、)、3 3个个NADHNADH和和1 1个个FADHFADH2 2。糖酵解在生物体中普遍存在,在无氧及有糖酵解在生物体中普
15、遍存在,在无氧及有氧条件下都能进行。通过糖酵解,生物体氧条件下都能进行。通过糖酵解,生物体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部分能量。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部分能量。糖酵解途径中形成的许多中间产物,可以糖酵解途径中形成的许多中间产物,可以作为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作为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 在酵解过程中有三个不可逆反应,也在酵解过程中有三个不可逆反应,也就是说有三个调控步骤,分别被三个酶多就是说有三个调控步骤,分别被三个酶多点调节: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点调节: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可以控制葡萄糖的进入,酸激酶。己糖激酶可以控制葡萄糖的进入,丙酮酸激酶调节酵解的出口。丙酮酸激酶调节酵解
16、的出口。2. 2. 丙酮酸的无氧降解丙酮酸的无氧降解(酵解与厌氧发酵)(酵解与厌氧发酵)(1 1) 乳酸发酵乳酸发酵(同型乳酸发酵)(同型乳酸发酵)lactic fermationlactic fermation 动物 乳酸菌(乳杆菌、乳链球菌)G +2ADP+ 2Pi 2乳酸 2ATP+2水 (2 2)酒精发酵(酵母的第)酒精发酵(酵母的第型发酵)型发酵) alcoholic fermationalcoholic fermation四、葡萄糖的有氧分解代谢四、葡萄糖的有氧分解代谢有氧氧化: 大多数生物的主要代谢途径EMP pyr TCA 可衍生许多其他物质pyr脱羧 TCAn基本反应:基本反
17、应: 糖酵解生成的丙酮酸可穿过线粒体膜进入线粒体内室。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催化下,生成乙酰辅酶A。 这一多酶复合体位于线粒体内膜这一多酶复合体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原核细胞则在胞液中。上,原核细胞则在胞液中。丙酮酸脱氢酶系丙酮酸脱氢酶系三种酶三种酶六种辅助因子六种辅助因子E1-丙酮酸脱羧酶(也叫丙酮酸脱氢酶)丙酮酸脱羧酶(也叫丙酮酸脱氢酶)E2-硫辛酸乙酰基转移酶硫辛酸乙酰基转移酶E3-二氢硫辛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焦磷酸硫胺素(焦磷酸硫胺素(TPP)、硫辛酸、硫辛酸、COASH、FAD、NAD+、Mg2+n化学反应历程(9步反应、8种酶)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草酰乙酸草酰乙酸柠檬酸柠檬酸异柠檬
18、酸异柠檬酸a-a-酮戊二酸酮戊二酸琥珀酰琥珀酰辅酶辅酶A A琥珀酸琥珀酸延胡索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苹果酸乙酰辅酶乙酰辅酶A An三羧酸循环过程总结(一次循环)9步反应8种酶催化反应类型n缩合1、脱水1、氧化4、底物水平磷酸化1、水化2生成3分子NADH生成1分子FADH2生成1分子ATPn三羧酸循环总反应式n前四步反应为三羧酸反应,后五步为二羧酸反应。n乙酰CoA进入循环,又有两个碳原子以CO2形式离开循环,相当于乙酰CoA的两个碳原子被氧化成CO2n循环中底物上有4对氢原子通过4步氧化反应脱下,其中3对是在异柠檬酸、酮戊二酸及苹果酸氧化时用以还原NAD+,1对是琥珀酸氧化时用以还原FADn由琥珀
19、酰CoA形成琥珀酸时偶联有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n循环中消耗两分子水,一分子用于合成异柠檬酸,另一分子用于延胡索酸加水。水的加入相当于向中间物加入了氧原子,促进了还原性碳原子的氧化。n三羧酸循环形成的NADH及FADH2在以后被电子传递链氧化。每个NADH生成三个ATP,每个FADH2生成2个ATP,因此一分子乙酰CoA通过TCA循环可生成12分子ATPn分子氧不直接参加到三羧酸循环中,但若无氧,NADH及FADH2不能再生,从而使三羧酸循环不能进行。因此三羧酸循环是严格需要氧的。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n1.普遍存在n2.生物体获得能量的最有效方式n3.是糖类、蛋白质、脂肪三大物质转化的枢纽
20、n4.获得微生物发酵产品的途径柠檬酸、谷氨酸葡萄糖有氧氧化概况葡萄糖有氧氧化概况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总能量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总能量糖酵解、丙酮酸氧化脱羧及三羧酸循环生成的糖酵解、丙酮酸氧化脱羧及三羧酸循环生成的NADHNADH和和FADHFADH2 2 ,进入线粒体呼吸链氧化并生成,进入线粒体呼吸链氧化并生成ATPATP。线粒。线粒体呼吸链是葡萄糖分解代谢产生体呼吸链是葡萄糖分解代谢产生ATPATP的最主要途径。的最主要途径。葡萄糖分解代谢总反应式葡萄糖分解代谢总反应式C C6 6H H6 6O O6 6 + 6 H + 6 H2 2O + 10 NADO + 10 NAD+ +
21、 + 2 FAD + 4 ADP + 4Pi + 2 FAD + 4 ADP + 4Pi 6 CO 6 CO2 2 + 10 NADH + 10 H + 10 NADH + 10 H+ + + 2 FADH + 2 FADH2 2 + 4 ATP + 4 ATP 按照一个按照一个NADHNADH能够产生能够产生3 3个个ATPATP,1 1个个FADHFADH2 2能够产生能够产生2 2个个ATPATP计算,计算,1 1分子葡萄糖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共产生分子葡萄糖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共产生3838个个ATPATP:4 ATP +4 ATP +(10 10 3 3)ATP + ATP + (2 2 2
22、 2)ATP = 38 ATPATP = 38 ATPn三羧酸循环不仅是产生ATP的途径,它产生的中间产物也是生物合成的前体。例如卟啉的主要碳原子来自琥珀酰CoA,谷氨酸、天冬氨酸是从-酮戊二酸、草酰乙酸衍生而成。一旦草酰乙酸浓度下降,势必影响三羧酸循环的进行。 1. 1.丙酮酸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形成草酰乙酸,需丙酮酸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形成草酰乙酸,需要生物素为辅酶。要生物素为辅酶。 2 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的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的催化下形成草酰乙酸。在大脑和心脏中存在这个反应。下形成草酰乙酸。在大脑和心脏中存在这个反应。3.3.天冬氨
23、酸及谷氨酸的转氨作用可以形成草天冬氨酸及谷氨酸的转氨作用可以形成草酰乙酸和酰乙酸和-酮戊二酸。异亮氨酸、缬氨酸、酮戊二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和甲硫氨酸也会形成琥珀酰苏氨酸和甲硫氨酸也会形成琥珀酰CoACoA。其。其反应将在氨基酸代谢中讲述。反应将在氨基酸代谢中讲述。n基本生化途径:关键: 柠檬酸进一步降解合成前体原料保证 五、戊糖磷酸途径五、戊糖磷酸途径phosphopentose pathway PPP phosphopentose pathway PPP 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是机体内糖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实验研究也表明:在组织中添加酵解抑制剂如碘乙酸或氟化物等,葡萄糖仍可以被消耗,这说明葡萄糖还有其它的代谢途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象屿集团劳动合同协议
- 资产抵债项目合同协议
- 货物打包转让协议书范本
- 设备处理转让合同协议
- 设备捐助协议书范本
- 2025届山东省中学联盟(普高文化)高三开学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考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大学化学试题详解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考试试卷及答案
- 售卖猫咪合同协议
- 功夫茶泡茶技巧
- 2025上半年广西现代物流集团社会招聘校园招聘14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出售东西合同样本
- 2025年4月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初中教学质量调研中考一模数学卷(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保安证考试答题技巧与试题答案
- 智慧树知到《形势与政策(北京大学)》2025春期末答案
- 甘肃省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2003-2023)
- 免疫组库临床应用
- 《延续性护理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研究》4600字(论文)
- 戒毒所运动康复
- 康复人才培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