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酶化学enzymology研究历史n1.1833年佩延(payen)和persoz从麦芽中抽提出一种对热敏感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将淀粉水解成可溶性糖,被称为淀粉糖化酶(diastase)n2.巴斯德提出“酵素”一词,认为只有活的酵母细胞才能进行发酵。现在日本还经常使用“酵素”一词(ferment)。n3.1878年德国人库恩(kuhne)提出“enzyme”一词,意为“在酵母中”。n4.1896年德国人巴克纳(buchner)兄弟用石英砂磨碎酵母细胞,得到了能催化发酵的无细胞滤液,证明发酵是一种化学反应,与细胞的活力无关。 n5.1913年米凯利斯(michaelis)和门顿(mente
2、n)利用物理化学方法提出了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原理米氏学说,使酶学可以定量研究。n6.1926年美国人j. b. sumner从刀豆中结晶出脲酶(第一个酶结晶),并提出酶是蛋白质的观点。后来陆续得到多种酶的结晶,证明了这种观点,萨姆纳因而获得1947年诺贝尔奖。 7.进入80年代后,核糖酶(ribozyme)、抗体酶、模拟酶等相继出现,酶的传统概念受到挑战。1982年cech等发现四膜虫26s rrna前体具有自我剪接功能,并于1986年证明其内含子l-19 ivs具有多种催化功能。此后陆续发现多种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底物也扩大到dna、糖类、氨基酸酯。 第一节第一节 通论(通论(general
3、 introduction)一一 酶是生物催化剂酶是生物催化剂1 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它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它具有高度的专一性、高效的催化性、活性的可调性和代谢具有高度的专一性、高效的催化性、活性的可调性和代谢性等催化特点。性等催化特点。2 酶概念的提出及目前的内涵问题(酶概念的提出及目前的内涵问题(enzyme/ribozyme) 1982年,年,cech首先发现首先发现rna也具有酶的催化活性,并提也具有酶的催化活性,并提出核酶(出核酶(ribozyme)的概念。)的概念。 1995年年cuenoud等发现等发现dna也有酶的活性。也
4、有酶的活性。3 酶是蛋白质的证据(酶的化学本质)酶是蛋白质的证据(酶的化学本质) 遇热、两性、变性、胶体性质、蛋白酶降解、测序、合成遇热、两性、变性、胶体性质、蛋白酶降解、测序、合成二二 酶的催化特征酶的催化特征1 1 与一般催化剂的相同点与一般催化剂的相同点 反应前后不变;热力学上允许的反应;缩短到达平衡点的反应前后不变;热力学上允许的反应;缩短到达平衡点的时间时间; ;降低分子活化能。降低分子活化能。2 2 催化特征(与一般催化剂的相同点)催化特征(与一般催化剂的相同点) 高效的催化性高效的催化性(10(108 8-10-101212/10/103 3) );高度的专一性;活性的可;高度的
5、专一性;活性的可调性;代谢性;对环境非常敏感。调性;代谢性;对环境非常敏感。3 3专一性特点专一性特点 专一性:对底物的选择性要求。专一性:对底物的选择性要求。 类型类型 结构专一(键专一、基团专一、底物专一)结构专一(键专一、基团专一、底物专一) 立体异构的专一(几何异构;旋光异构)立体异构的专一(几何异构;旋光异构) 催化剂催化剂每摩尔需活化能每摩尔需活化能无无18 000j18 000j胶态钯胶态钯11 700j11 700j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2 000j2 000j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所需活化能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所需活化能锁钥学说(lock and key model)fisher 首次提
6、出首次提出(1894,德国)德国)三点附着学说(three point attachment theory)a. ogster首次提出首次提出 酶与底物结合的诱导契合学说示意图酶与底物结合的诱导契合学说示意图诱导契合学说诱导契合学说(induced fit theory)koshland 首次提出(首次提出(1958)第二节第二节 酶的分类和命名酶的分类和命名一一 酶的命名酶的命名-ase-aseecec:enzyme commissionenzyme commission1 1 习惯名(习惯名(recommended namerecommended name)19611961年以前年以前 底
7、物(淀粉酶);催化性质(脱氢酶);来源(胃蛋白酶)底物(淀粉酶);催化性质(脱氢酶);来源(胃蛋白酶)2 2 系统名(系统名(systematic namesystematic name) 底物:底物底物:底物 性质性质 酶酶 例子:谷丙转氨酶例子:谷丙转氨酶=l-=l-丙氨酸:丙氨酸:- -同戊二酸氨基转移酶同戊二酸氨基转移酶 蛋白(:水)水解酶蛋白(:水)水解酶3 3 编号编号乳酸脱氢酶;乳酸:乳酸脱氢酶;乳酸:nadnad+ +脱氢酶脱氢酶;ec;ec:1.1.1.271.1.1.27二二 酶的国际系统分类法酶的国际系统分类法1 原则原则 大类大类-亚类亚类-亚亚类亚亚类-序号序号 分类
8、按反应的类型(1)氧化还原酶(2)转移酶(3)水解酶(4)裂合酶(5)异构酶(6)合成酶按酶的结构按酶的组成单体酶寡聚酶多酶体系多酶融合(复合)体单纯酶结合酶1.氧化还原酶催化氧化还原反应,量最大的一类酶,具氧化、产能、解毒功能。通式:通式:ahah2 2+bbh+bbh2 2+a+a系统命名可分为19亚类,习惯上可分为4个亚类: (1)脱氢酶:受体为nad或nadp,不需氧。 (2)氧化酶:以分子氧为受体,产物可为水或h2o2,常需黄素辅基。 (3)过氧化物酶:以h2o2为受体,常以黄素、血红素为辅基。 (4)氧合酶(加氧酶):催化氧原子掺入有机分子,又称羟化酶。按掺入氧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加氧
9、酶和双加氧酶。2.移换酶类 催化功能基团的转移反应, 也叫转移酶 通式:通式:ar+bbr+aar+bbr+a 按转移基团性质,可分为8个亚类,较重要的有:(1) 一碳基转移酶:转移一碳单位,与核酸、蛋白质甲基化有关(2)磷酸基转移酶:常称为激酶,多以atp为供体。少数蛋白酶也称为激酶(如肠激酶)(3)糖苷转移酶:与多糖代谢密切相关,如糖原磷酸化酶。(4)氨基转移酶:转移氨基,如ast alt3、水解酶类 催化底物的水解反应,如蛋白酶、脂肪酶等。 通式:通式:ab+hab+h2 2oah+bohoah+boh 起降解作用,多位于胞外或溶酶体中。有些蛋白酶也称为激酶。可分为水解酯键、糖苷键、肽键
10、、碳氮键等11亚类。n4、裂合酶类n 催化从底物上移去一个小分子而留下双键双键的反应或其逆反应。通式:通式: aba+baba+bn包括醛缩酶、水化酶、脱羧酶等。共7个亚类。n5、异构酶类n 催化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相互转化。通式:通式:abab 其中:其中:a a、b b为同分异构为同分异构n包括消旋酶、异构酶、变位酶等。共6个亚类。 6、合成酶类 催化由两种物质合成一种物质,必须与atp分解相偶联。也叫连接酶,如dna连接酶。通式:通式:a+b+atpab+adp+pi a+b+atpab+adp+pi 或或 a+bab+amp+ppia+bab+amp+ppi共5个亚类。归纳归纳:氧:氧 转
11、转 水水 裂裂 异异 合合(二)按酶的结构分类1.单体酶 由一条肽链构成的酶称为单体酶2.寡聚酶:由多条肽链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酶3.多酶体系:一些功能相关的酶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酶系4.多酶融合(复合)体:一条肽链上有多种酶活性,称为多酶复合体(三)按化学组成单纯酶及结合酶单纯酶:完全由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无辅助因子。属简单蛋白质,如水解酶结合酶结合酶:属结合蛋白,除蛋白质外,还有非蛋白部分辅助因子:金属离子或有机小分子酶蛋白决定酶的专一性;辅助因子决定催化反应性质和基团电子等传递辅助因子分类辅助因子分类(按其(按其与酶蛋白结合的紧密程度与酶蛋白结合的紧密程度) 辅酶辅酶 (coenzym
12、e):与酶蛋白结合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用疏松,可用透析或超滤的透析或超滤的方法除去。方法除去。 辅基辅基 (prosthetic group):与酶蛋白结合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用紧密,不能用透析或超透析或超滤的方法除去滤的方法除去。第三节第三节 酶催化作用的结构基础酶催化作用的结构基础一一 酶分子结构的特征酶分子结构的特征1 酶的活性部位酶的活性部位 活性部位(中心):活性部位(中心):与底物结合并与酶的催化作用直接相与底物结合并与酶的催化作用直接相 关的部位称为酶的活性部位(中心)。关的部位称为酶的活性部位(中心)。 必需基团:必需基团:利用化学修饰将其改变能破坏酶活性的相关基利用化学修饰
13、将其改变能破坏酶活性的相关基 团称为必需基团团称为必需基团酶分子结构特征酶分子结构特征酶蛋白酶蛋白非必需基团非必需基团必需基团必需基团活性中心活性中心活性中心活性中心以外基团以外基团结合基团结合基团催化基团催化基团酶活性中心的示意图酶的活性中心酶的活性中心酶的活性中心酶的活性中心 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按功能可分为: 结合部位结合部位: 负责识别特定的底物并与之结合。它们决定了酶的底物专一性。催化部位催化部位: 起催化作用的,底物的敏感键在此被切断或形成新键,并生成产物。asphisser胰胰凝凝乳乳蛋蛋白白酶酶的的活活性性中中心心活性中心重要基团活性中心重要基团: his57 , asp102 ,
14、 ser1953 活性中心的研究方法1.酶分子侧链基团修饰法(1)非共价特异修饰法:(2)特异性共价修饰法(3)亲和标记法2.动力学参数测定方法3.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法4.定点诱变法二二 酶原及酶原的激活酶原及酶原的激活没有催化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没有催化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zymogen)。)。由酶原转变成具有催化作用的酶的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由酶原转变成具有催化作用的酶的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activation)。)。这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实质是形成活性中心的过程。这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实质是形成活性中心的过程。第四节第四节 酶催化作用机理酶催化作用机理一一 酶催化作用机理酶催化作
15、用机理 降低分子的活化能。降低分子的活化能。 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分子-活化能活化能 中间产物学说中间产物学说中间产物中间产物-过渡态过渡态 e+s=es=ep p+s过渡态过渡态 中间产物学说及活化能1903年henri wurtz提出如何降低活化能?高效催化的因素如何降低活化能?高效催化的因素邻近定位效应邻近定位效应张力与形变张力与形变一般酸碱催化一般酸碱催化共价催化共价催化金属离子催化金属离子催化底物与酶的邻近效应及定向效应邻近效应:指酶与底物形成中间复合物(es)后,使催化基团与底物结合成同一个分子而使有效浓度得到极大的提高。定向效应:指酶的催化基团与底物的反应基团之间正确取
16、位所产生的效应包括反应基团之间、酶催化基团和底物反应基团之间。活性中心内定向使反应变成分子内反应底物的形变及诱导契合酸碱催化狭义:h+oh-参与的催化广义:h+oh-的供体或受体参与的催化机制在机体内,多数处于中性条件,所以狭义酸碱催化所以占比例很小,多数是弱酸弱碱参与的反应共价催化:又称亲核催化或亲电子催化亲核试剂或亲电子试剂能分别释放电子或汲取电子并作用于底物的缺电子中心或负电中心,迅速形成不稳定的共价中间复合物 常见的亲核基团有:ser-ohcys-oh his-oh典型的亲电子中心有:磷酰基、酰基、糖基金属离子催化金属离子催化提高水的亲核性能提高水的亲核性能五五 几种酶结构事例(略)几
17、种酶结构事例(略)第五节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有哪些因素影响酶促反应呢?有哪些因素影响酶促反应呢?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激活剂、抑制剂一一 酶浓度的影响酶浓度的影响 底物浓度足够的情况下:底物浓度足够的情况下:v=kev=ket二二 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一)酶催化单底物反应(多底物非常复杂)(一)酶催化单底物反应(多底物非常复杂)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反应为一级反应。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反应为一级反应。当底物浓度高达一定程度当底物浓度高达一定程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达最大速度;反
18、应为反应速度不再增加,达最大速度;反应为零级反应零级反应。随着底物浓度的增高随着底物浓度的增高反应速度不再成正比例加速;反应为反应速度不再成正比例加速;反应为混合级反应。混合级反应。 s 初速度 v0vmaxkm1/2vmax_ 图5-14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bca在酶促反应起始时阶段反应速率迅速增高呈这种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呈正比的反应为一级反应( a段)。直线上升,当反应体系中酶分子大部分与底物结合时,反应速率的增高则渐渐变缓,即反应的第二阶段为混合级反应(b段) 。 s 初速度 v0vmaxkm1/2vmax_ 图5-14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bca底物浓度继续增加,所有
19、的酶分子均被底物饱和,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此时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增加无关,反应为零级反应(c),曲线出现平坦。 s 初速度 v0vmaxkm1/2vmax_ 图5-14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bca酶促反应速度v与底物浓度s的关系(二)(二)michaelis-menten方程和米氏常数方程和米氏常数 米氏方程式推导来源于中间产物学说米氏方程式推导来源于中间产物学说 解释酶促反应中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的最合理的解释酶促反应中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的最合理的学说是中间产物学说。该学说认为酶促反应形成酶学说是中间产物学说。该学说认为酶促反应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底物复合物(es),即中间产物,
20、然后此复合物再分),即中间产物,然后此复合物再分解为产物和游离的酶。解为产物和游离的酶。e + sese + pk1k2k3酶底物中间产物产物酶 米氏方程式(米氏方程式(michaelis equation):): vmax 为最大反应速率(为最大反应速率(maximum velocity ) s为底物浓度为底物浓度 km 为米氏常数(为米氏常数(michaelis constant) v 为不同为不同s时的反应速率时的反应速率 vmaxskm+ sv = 米氏方程式的推导以两个假设为前提:米氏方程式的推导以两个假设为前提:稳态观念,当酶促反应趋于稳态时稳态观念,当酶促反应趋于稳态时es的的生
21、成速率与分解速率相等。生成速率与分解速率相等。酶促反应中酶促反应中s大大高于大大高于e,因此,因此s的的变化在反应过程可忽略不计。变化在反应过程可忽略不计。 (三)(三)km和和vmax的意义的意义1.当反应速率为最大速率一半时,米氏方当反应速率为最大速率一半时,米氏方程为:程为: km=s这表示这表示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率为最大速率值等于酶促反应速率为最大速率一半时底物浓度。一半时底物浓度。 =vvmax2vmax2vmax skm + s2.一些酶的一些酶的k2k3,即,即es解离成解离成e和和s的的速率明显超过分解成速率明显超过分解成e和和p的速率,的速率,k3可可忽略不计,即此时忽略不
22、计,即此时m近似近似es的解离常的解离常数数ks。在这种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km可表示酶和和底可表示酶和和底物的亲和力。物的亲和力。 s12mkeseskkk3.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它与酶结构,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它与酶结构,酶所催化的底物和反应环境如温度、酶所催化的底物和反应环境如温度、ph、离子强度等有关,而与酶浓度、底物浓离子强度等有关,而与酶浓度、底物浓度无关。度无关。 实际意义:实际意义:判断最适底物;推测天然底物;推断正逆向催化反应效率。判断最适底物;推测天然底物;推断正逆向催化反应效率。(四)四) km和和vmax的测的测 定定 lineweaver和和burk将将米氏方程作
23、双倒数变米氏方程作双倒数变换处理,将矩形双曲换处理,将矩形双曲线变成直线作图,便线变成直线作图,便可较容易地用该直线可较容易地用该直线求得求得vmax和和km。 vvmaxvmax skm=+1110s-11vmax1斜率=vmaxkmkm1v图5-15 双倒数作图法2 双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顺序机制顺序机制 有序顺序机制有序顺序机制 随机顺序机制随机顺序机制乒乓机制乒乓机制三 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酶促反应速率最大时的环境温度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酶促反应速率最大时的环境温度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度(optimum temperature)。)。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四 ph对酶促反应
24、速率的影响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酶催化活性最大时的环境的酶催化活性最大时的环境的ph称为酶促反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应的最适ph( optimum ph)。 各种酶的最适各种酶的最适ph不同。不同。n动物体内酶最适动物体内酶最适ph在在6.58之间,少数酶也有之间,少数酶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的最适例外,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为1.8,精氨酸酶,精氨酸酶的最适的最适ph为为9.8。n植物为植物为4.56.5。 最适最适ph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它受底物浓度,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它受底物浓度,缓冲液的浓度和种类及酶的纯度等影响。缓冲液的浓度和种类及酶的纯度等影响。 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对酶促反应速率
25、的影响典型典型非典型非典型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典型典型五五 激活剂的影响激活剂的影响 凡是能提高酶活性加速酶促反应的物质都称为激活剂凡是能提高酶活性加速酶促反应的物质都称为激活剂(activator)。)。1 无机离子无机离子 金属离子:金属离子:k+ na+ ca2+ mg2+ zn2+ fe2+ 阴离子:阴离子: br- cl- i- cn- po34-2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还原剂(抗坏血酸、还原剂(抗坏血酸、gsh等)、等)、edta3 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 蛋白激酶系统;霍乱毒素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26、蛋白激酶系统;霍乱毒素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的作用具有选择性。激活剂的作用具有选择性。六六 抑制剂的影响抑制剂的影响 抑制剂(抑制剂(inhibitor)使酶活力下降,但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作用称为抑制作用。使酶活力下降,但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作用称为抑制作用。能引起抑制作用的物质叫做酶的抑制剂。能引起抑制作用的物质叫做酶的抑制剂。抑制剂与酶分子上的某些必需基团反应,引起酶活力下降,抑制剂与酶分子上的某些必需基团反应,引起酶活力下降,甚至丧失,但并不使酶变性。甚至丧失,但并不使酶变性。 凡使蛋白质凡使蛋白质变性变性而引起酶活力丧失的作用称为失活作用。而引起酶活力丧失的作用称为失活作用。蛋白变性都可
27、以失去活性,蛋白变性都可以失去活性,变性剂变性剂没有选择性,而抑制剂没有选择性,而抑制剂一般有选择性。一般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类型抑制作用的类型 非专一性不可逆抑制非专一性不可逆抑制 不可逆抑制作用不可逆抑制作用 专一性不可逆抑制专一性不可逆抑制 抑制作用抑制作用 竞争性抑制竞争性抑制 可逆抑制作用可逆抑制作用 非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 反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1 1 不可逆抑制不可逆抑制(irreversible inhibition) (irreversible inhibition) 此类抑制剂通常以此类抑制剂通常以共价键共价键与酶结合,不能用透析、超与酶结合,不能用透析、超滤等方法除去
28、。多为非生物物质。滤等方法除去。多为非生物物质。 按抑制剂的选择性,又可分为:按抑制剂的选择性,又可分为: 专一性与非专一性不可逆抑制剂。常见:专一性与非专一性不可逆抑制剂。常见:(1 1)重金属离子、有机汞、有机砷化合物)重金属离子、有机汞、有机砷化合物 多与活性中心多与活性中心-sh-sh结合,抑制含结合,抑制含-sh-sh酶。酶。 (2 2)有机磷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 能与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共价结合而使酶失去活性。如能与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共价结合而使酶失去活性。如有机磷农药、敌敌畏、敌百虫等。称为神经毒剂。有机磷农药、敌敌畏、敌百虫等。称为神经毒剂。胆碱酯酶与中枢神经传到有关。分解乙酰胆
29、碱为乙酰和胆碱胆碱酯酶与中枢神经传到有关。分解乙酰胆碱为乙酰和胆碱(3 3)氰化物和一氧化碳)氰化物和一氧化碳 抑制呼吸链抑制呼吸链2 2 可逆抑制作用(可逆抑制作用(reversible inhibitionreversible inhibition)分成三种情况:分成三种情况:竞争性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作用(competitive inhibitioncompetitive inhibition)非竞争性抑制作用(非竞争性抑制作用(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反竞争性抑制作用(反竞争性抑制作用(uncompetiti
30、ve inhibitionuncompetitive inhibition)(1 1)竞争性抑制)竞争性抑制 抑制剂和底物竞争性与酶结合产生的竞争作用。抑制剂和底物竞争性与酶结合产生的竞争作用。v=vmax skm(1+ )iki+ +s特点特点抑制剂结构与底物类似,结合部位相同抑制剂结构与底物类似,结合部位相同,与与活性中心活性中心结合,结合,酶活性降低酶活性降低 km增大。抑制剂浓度与其抑制程度成正比。增大。抑制剂浓度与其抑制程度成正比。 vmax不变。可以通过增加底物浓度的方法克服抑制。不变。可以通过增加底物浓度的方法克服抑制。双倒数直线相交于双倒数直线相交于纵纵轴轴草酸盐草酰乙酸丙二酸
31、戊二酸(2)非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 底物和抑制剂与酶都可以结合,形成三元复合物。底物和抑制剂与酶都可以结合,形成三元复合物。ee e eeee0s-111 / vma xkm1抑制剂无抑制剂ki i ( 1 +)/ vma xe + se + p+ik1k2e se iki + s+ikie s ivv=vmax (1+ )iki+ +skmkms特点:酶可以同时与底物和抑制剂结合,两者结构不同,没有竞争。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基团结合,(大部分与巯基结合)抑制剂浓度与其抑制程度成正比,但不能通过增加底物浓度使抑制程度减小动力学参数: km不变 vmax变小,双倒数直线相交于横轴0s-111/
32、vmaxkm1抑制剂无抑制剂ki i (1+)/vmaxe + se + p+ik1k2eseiki + s+ikiesiv非竞争性抑制双倒数曲线非竞争性抑制双倒数曲线 (3)反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v=vmax (1+ )iki+ +skmkms (1+ )iki反竞争性抑制作用反竞争性抑制作用特点:酶必须与底物结合后才能与抑制剂结合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基团结合抑制程度与i及s均成正比,不能通过增加底物浓度使抑制程度减小.相反,底物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动力学参数: km、 vmax均变小,双倒数直线是一组平行线反竞争性抑制作用反竞争性抑制作用七七 过渡态类似物过渡态类似物潜在抑制剂潜在抑
33、制剂 e +s=es-p+e第六节第六节 重要酶类及其活性调节重要酶类及其活性调节一一 多酶体系(多酶体系(multible enzyme)功能上相关的一个酶按照一定顺序组合在一起形成功能上相关的一个酶按照一定顺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组合体。效率高,方便调节。的组合体。效率高,方便调节。二、同工酶(二、同工酶(isoenzyme)功能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酶称谓同工酶。功能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酶称谓同工酶。 同一种属中由不同基因或等位基因编码的多肽同一种属中由不同基因或等位基因编码的多肽链所形成的单体、纯聚体和杂交体,能催化同链所形成的单体、纯聚体和杂交体,能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
34、结构、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性质及至免疫学性质均不相同的一组酶。性质及至免疫学性质均不相同的一组酶。 存在于生物的同一种属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存在于生物的同一种属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中,甚至同一组织、同一细胞中。中,甚至同一组织、同一细胞中。乳酸脱氢酶的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的同工酶 用于解释发育过程中阶段特有的代谢特征; 同工酶谱的改变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 同工酶可以作为遗传标志,用于遗传分析研究。三、抗体酶也叫催化性抗体(catalytic antibody),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 四、四、模拟酶模拟酶模拟酶是根据酶的作用原理,利用有机化学合成方法,模拟酶是根据酶的作
35、用原理,利用有机化学合成方法,人工合成的具有底物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的非蛋白质有机化人工合成的具有底物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的非蛋白质有机化合物。合物。五五 固定化酶固定化酶六 酶的活性调节 可以通过改变其催化活性而使整个代谢反应的速度或方向发生改变的酶就称为限速酶或关键酶。 限速酶限速酶 / 关键酶关键酶(rate-limiting enzyme / key enzyme)1.1.催化非可逆反应催化非可逆反应特特点点2.2.催化效率低催化效率低3.3.受激素或代谢物的调节受激素或代谢物的调节4.4.常是在整条途径中催化初始反应的酶常是在整条途径中催化初始反应的酶5.5.活性的改变可影响整个反应体系
36、的速度和方向活性的改变可影响整个反应体系的速度和方向酶活性调节方式:酶活性调节方式:酶的酶的活性活性调节调节(快快)酶的酶的数量数量调节调节(慢慢)一、酶活性的调节(一)别构(变构变构)调节1.定义:酶分子的非催化部位与某些化合物可逆地非共价结合后发生构象的改变,进行改变酶的活性状态,称为别构调节。别构酶:具有别构作用的酶。 别构剂:能使酶发生别构作用的物质2.分类: 当变构酶的一个亚基与其配体(底物或变构剂)结合后,能够通过改变相邻亚基的构象而使其对配体的亲和力发生改变,这种效应就称为变构酶的协同效应。别构激活剂别构抑制剂3 判断用饱和比值rs(ci:协同指数)来表示:rs81 1/nn:代
37、表协同系数(hill系数)正协同效应:n1 rs81负协同效应:n814.别构酶的特点(1)一般是寡聚酶,由多亚基组成,包括催化部位和调节(别构)部位,即活性中心和别构中心 (2)具有别构效应。指酶和一个配体(底物,调节物)结合后可以影响影响酶和另一个配体(底物)的结合能力。(3) 位于代谢的关键分子点上(4)动力学:s形曲线别构酶常为多个亚基构成的寡聚体,具别构酶常为多个亚基构成的寡聚体,具 有别构效应,动力学曲线为有别构效应,动力学曲线为形。形。113 别构模型(1)协同模型 (对称模型、齐变、wmc模型)1965年由年由monod、wyman和和changeux提出。提出。s ssss
38、sss sst状态(对称亚基)状态(对称亚基)r状态(对称亚基)状态(对称亚基)ssss对称亚基对称亚基对称亚基对称亚基齐步变化齐步变化要点:亚基组成数目确定,地位相同,对称每个亚基只有一个结合位点每种亚基有两种状态,无杂合状态变构后对称不变 序变模型(knf模型)1966年由年由koshland、nemethy和和filmer提出。提出。ss ss ssssssssss亚基全部亚基全部处于处于r型型亚基全部亚基全部处于处于t型型依次序变化依次序变化要点:配体与亚基结合后才诱导状态的改变,配 体不在时只有一种构象状态构象改变序变序变进行,存在杂合态效应可正可负举例: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atca
39、se)atcase的结构及其的结构及其催化链的别构过度作催化链的别构过度作用用无催化活性构象无催化活性构象(t-型型)ccccc c r r r r r r有催化活性构象有催化活性构象(r-型型) cc ccc cr r r r r ratp(正效应剂)(正效应剂)ctp(负效应剂)(负效应剂)(二)共价调节(二)共价调节 在其他酶的催化作用下,某些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可逆逆的的共价共价结合,结合,从而使酶在活性活性形式与非活性非活性形式之间相互转变,此过程称为,此过程称为共价修饰。共价修饰。磷酸化与脱磷酸化(最常见)磷酸化与脱磷酸化(最常见)共价调节特点:放大效应酶处
40、于活性及相对非活性状态(三)酶原激活酶原从前体蛋白质变成活性酶的过程称为酶原激活糜蛋白质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凝血酶二、酶数量的调节(一)合成速度调节诱导酶:在正常细胞中含量极少或没有,当细胞中加入特定诱导物后,诱导产生的酶,含量在诱导物存在下显著增高,诱导物往往是该酶的底物或底物类似物 结构酶:指正常细胞内存在的酶,它的含量较稳定,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小。主要受基因和代谢双重调控(二)降解速度的调控:第七节酶活力及酶工程第七节酶活力及酶工程一一 酶活力和测定酶活力和测定1.1.定义:定义: 用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反应的用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反应的反应速度反应速度表表示。反应速度快,活力就越高
41、。示。反应速度快,活力就越高。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底物的减少量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底物的减少量或或产物产物的增加量。的增加量。 2.国际酶学会标准单位: (1)iu 在特定条件下,1分钟内能转化1mol底物所需的酶量,称一个国际单位(iu)。特定条件:25 ph及底物浓度采用最适条件 (2) kat (也称催量单位) 1972年在最适条件下,每秒钟能催化1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规定为1 kat单位kat 和iu的关系:1kat=6x107iu3.其他表示方法(1)酶的比活力 (specific activity)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酶的比活力是分析酶的纯度
42、是重要指标。 单位:u/mg蛋白质。有时用每克酶制剂或每毫升酶制剂含有多少个活力单位表示。 (2)(2)酶的转换数酶的转换数(tn)亚基或催化中心活性定义:每mol 的活性亚基或 活性中心 在一秒内转化的底物 的mol 数,称为转换数tn也叫催化常数kcat二、酶活力测定方法:(一)终点法:测反应完成所需要的时间(二)动力学方法1.比色法2.量气法3.滴定法4.分光法分光法5.放射法6.酶偶联分析法7.电化学法三、酶的纯度三、酶的纯度: 比活力比活力 = 活力单位数/ 毫克蛋白(氮)纯化倍数纯化倍数 = 每次比活力第一次比活力产率产率%(回收率)(回收率)= 100每次总活力第一次总活力四、酶
43、的分离纯化 酶分离的一般原则酶分离的一般原则(胞内、胞外;低温)(胞内、胞外;低温)具体过程选材破碎抽提分离纯化方法1.根据溶解度不同:(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选择性沉淀法); 2.根据酶与杂蛋白分子大小的差别:(凝胶过滤法、超离心法);3.根据酶和杂蛋白与吸附剂之间吸附与解吸附性质的不同(吸附分离法);4.根据带电性质(离子交换层析法、电泳分离法、等电聚焦层析法);5.根据酶与杂蛋白的稳定性差别(选择性变性法);6.根据酶与底物、辅因子或抑制剂之间的专一性亲和作用(亲和层析法)。五、酶工程主要内容:研究酶生产、纯化、固定化技术、酶分子的修饰和改造及工农业、医药卫生等领域的应用分化学酶工程及生物酶工程(一)化学酶工程天然酶化学修饰酶固定化酶酶的固定化就是把水溶性酶经物理(吸附法与包埋法)物理(吸附法与包埋法)或化化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技术支持服务高效承诺函4篇
- 无追索保理合同模板(3篇)
- 民族风格手工艺品质量认证承诺书6篇
- 2025年手工木工初级试卷及答案
- 新教师签约合同模板(3篇)
- 2025年社交媒体行业内容传播与用户增长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特种电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三维几何模型制作教程:小学几何课程教案》
- 项目管理任务分解WBS工作表样板
- 第一次远足的经历记一次特别的经历作文(7篇)
- 【好题汇编】2023-2025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有解析)
- 2025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消化内镜室护士护理应知应会考核试题及答案
- 牙科种植与修复病例的多学科联合治疗
- 2025年党纪学习教育应知应会100条(含答案)【收藏学习】
- 冠心病防治科普知识
- 建筑工程企业管理案例
- 师承确有专长考试中药学功效表格记忆
- Unit1YouandMe单元知识清单-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 2025年图书管理员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
-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与命题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