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24页)
编号:21170105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54.83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2-05-08
上传人:机****料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高**(实名认证)
河南
IP属地:河南
50
积分
- 关 键 词:
-
上端
冲压
复合
模具
设计
- 资源描述:
-
上端盖冲压复合模具的设计,上端,冲压,复合,模具,设计
- 内容简介:
-
(加工上端盖的模具设计) 中文摘要本设计的题目是加工上端盖的拉深模具,通过对方案的选择排样的计算,拉深力的计算和拉深力中心确定的计算以及凸凹模刃口的计算等使本副模具基本符合拉深要求,由于上端盖的面积较大,材料为20钢硬度很低,拉深性能较好,上端盖上部为圆锥面,边缘容易起皱,且在凸模的顶部容易拉裂。下部为圆筒形件的拉深,边缘需要反拉深。但拉深制件的高度较小,直径较大,其高径比较小,可以采用一次拉深成形。所以,可以将模具设计为正、反拉深复合模具,将制件一次拉深成形,提高生产率。再用切边凸模进行切边,去除废料。完成制件的成形。复合模具的精度要求较高,导向精度要求较精确,在设计本副模具时遇到很大的阻力经过对各方案的选择和排除最终才选择此方案。通过近阶段的努力,本副正、反拉深复合模具设计终于完成。模架的选择,制作凸凹模和切边凸模材料的选择以及导向和毛坯定位的确定,本模具所加工出的上端盖满足要求,符合顾客的要求。由于设计者的能力所限,设计中尚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本模具的拉深力大。由于制件无精度要求,在保证制件质量的前提下选择了四角导柱模架。关键词: 四角导柱模架,上端盖,起皱,拉裂。 (毕业设计/论文英文题目) Mold design of the processing quartz form iron core SummaryTopic that design originally to process quartz form grade , iron of core enter mould , rank the calculation of kind through the choice to the scheme, it makes this pair of moulds accord with the request of pressing basically to press calculation , calculation which the pressure centre confirm and calculation of the protruding concave mould blade of strength ,etc., because the area of the quartz form iron core is relatively small, the material is very more high in hardness than thin and Cr12, there is only 0.8mm in the width of junction of the middle crossbeam , so process the degree of difficulty and design the difficulty greatly. The protruding mould of 0.8mm is not easy to process out, so adopt grade enter the mould and process (this pair of moulds are for 3 pieces of engineering location ) and wash holes first , and then send to intact blanking and realize the taking shape of the part twice by making the protruding mould up, only in this way avoid washing the trouble of the direct blanking 0.8mm wide crossbeam after holes. Grade enter precision of mould expect very much and lead demanding to be very accurate, the obstruction that it is very great to meet while designing this pair of moulds is through and gets rid of and chooses this scheme to the choice of every scheme finally. Through the striving of nearly three weeks, this each enters mold design to finish at last. According to the choice of the standard mould shelf, choice , direction and quartz form iron core processed of a mould of sureness sent to the precision of making protruding concave mould material meet the demands, meet markets needs. The because designer one it restrict with ability, have much weak point in design for example: The material utilization ratio is only 21%, will influence economic benefits, but the size of the material utilization ratio and arranges one kind of decisions by the form of the work piece, the quartz form iron core both sides are large and asymmetric, the material utilization ratio is relatively low after the middle is very narrow to arranges kind. There is many workers location grade that enters benefit of the mould and adopts four mao and leads the post mould shelf - practical mould technical manual , the blanking strength of this mould leads the post mould shelf the middle not quite choosing under the prerequisite that the precision can be guaranteed basically. Can unquestionably bring very good benefit and serve the general public to invest the market while believing a mould soon, serve the society.Key words: upper and cover , lifting , drawing .绪论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物质的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小到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钢铁、塑料制品;大到工业生产中的汽车、飞机及火箭的制造,以及军事工业。制造工业发展都与模具有着不解之缘,模具的广泛应用大大推动了制造工业发展,推动了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因此对模具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难度也越来越大。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美国,德国、日本等)模具工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据有关资料介绍某些国家的模具总产值已经超过了机床的总产值,其发展速度已超过了机床、汽车、电子等工业。模具工业在这些国家已摆脱从属地位而发展成独立的行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模具设计制造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机械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工业的发展,对精密、复杂、大型、长寿命模具需求越来越多,对精密、复杂、大型、长寿命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模具设计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适应工业对模具的要求,在模具生产中许多新的生产工艺和先进的加工方法和设备不断涌现,不仅改善了模具的加工质量,也提高了模具的制造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为生产精密、复杂、大型、长寿命模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给模具设计和制造开辟了新的前景。近年来中国模具工业也有较大的发展,每年能生产上百万套模具。多工位级进模具和长寿命硬质合金模具的生产及应用有了进一步的扩大,特别是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和Pro/E、UG的开发与应用加速了其发展。例如:快速成型制造技术(RPM:Rapin Prototype/Part Manufacturing)直接由保存在计算机中的几何模型自动而迅速的将实物制造出来;当依靠实际制品设计注塑模时,可以采用反求工程(CRE:ReverseEngineering)技术,是由三坐标测量仪获得制品表面测量点的数据借助CAD/CAM可以使设计摆脱手工绘图和繁重的计算。为适应市场需求国外,国内都推出一系列商品化的三维模具软件,如:日本的Solidin,Min/HICASS,Stenfan,CASTAS;英国的Solstar;法国的Simulor;瑞典的NOVACAST;德国的MAGMA及美国的Procast。国内有清华大学研制的FTsower;华中科技大学推出三维模拟软件华铸CAE还有上海交通大学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的冷冲压模具和精冲研究中心开发的冷冲模和精冲模CAD软件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模具CAD/CAE/CAM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提高模具质量和缩短模具设计周期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虽然我国模具工业这些年发展较快,模具的制造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模具品种少,精度低,寿命短,生产周期长等方面。由于发展落后造成供不应求的情况,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基于此国家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发展模具工业,争取弥补上述之不足,并且还要掌握精密,复杂,大型长寿命模具技术使模具标准实现大批量生产。二、未来冲压模具的发展趋势模具技术的发展应该为适应模具产品“交货期短”,“精度高”,“质量好”,“价格低”的要求服务。达到这一要求急需发展如下几项: 1全面推广CAD/CAM/CAE技术 模具CAD/CAM/CAE技术是模具设计制造的发展方向。随着微机软件的发展和进步,普及CAD/CAM/CAE技术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各企业将加大CAD/CAM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的力度;进一步扩大CAE技术的应用范围。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正使CAD/CAM/CAE技术跨地区,跨企业,跨院所地在整个行业中推广成为可能,实现技术资源的重新整合,使用权虚拟制造成为可能。 2提高模具标准化程度 我国模具标准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估计目前我国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已达到30%左右。国外发百叶窗国家一役为80%左右。 3模具研磨抛光将自动化,智能化模具表面的质量对模具使用寿命,制件外观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自动化,智能化的研磨与抛光方法替代现有手工操作,心提高模具质量是重要的发展声势为。本课程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零件的工艺设计,模具结构设计与计算,典型零件制造工艺规程制定等工作,并画出一套模具总装配图及零件图,写出设计说明书一份,毕业设计完成后要进行答辩。模具技术的发展应该为适应模具产品“交货期短”,“精度高”,“质量好”,“价格低”的要求服务。达到这一要求急需发展如下几项: 1全面推广CAD/CAM/CAE技术 模具CAD/CAM/CAE技术是模具设计制造的发展方向。随着微机软件的发展和进步,普及CAD/CAM/CAE技术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各企业将加大CAD/CAM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的力度;进一步扩大CAE技术的应用范围。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正使CAD/CAM/CAE技术跨地区,跨企业,跨院所地在整个行业中推广成为可能,实现技术资源的重新整合,使用权虚拟制造成为可能。 2提高模具标准化程度 我国模具标准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估计目前我国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已达到30%左右。离发达国家的标准化程度还有很大的差距。 3模具研磨抛光将自动化,智能化模具表面的质量对模具使用寿命,制件外观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自动化,智能化的研磨与抛光方法替代现有手工操作,必须提高模具质量是模具制造的发展趋势。三、我国模具材料的发展首先:冷作工具钢方面开发出一批性能优良的新钢种,如 6Cr4W3Mo2VNb(65Nb),7Cr7Mo2V2Si(LD)等这些钢具有较高的强韧性,耐磨性以及良好的综合工艺性能可用于冷冲模,冷挤压模,冷镦模切边模等冷作模具;其次:在热作模具钢方面开发出了3Cr3Mo3W2V(HM1),3Cr3Mo3VNb(HM3)钢等。这些钢具有高的热稳定性,高温强度,耐磨性及抗疲劳性常用于制造热挤压模,热锻模,热冲压模,热镦模,压铸模等最后在塑料模具钢方面相继开发出Y55CrNiMnMoV(SM1)Y20CrNi3AlMnMo(SM2)钢等。这些钢具有适当的强韧性,热处理工艺简单,变形小,易于切削加工,常用于注塑模,挤塑模,压塑模等模具的生产。本课程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零件的工艺设计,模具结构设计与计算,典型零件制造工艺规程制定等工作,并画出一套模具总装配图及零件图,写出设计说明书一份,毕业设计完成后要进行答辩。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目录绪论1第一章零件的工艺性分析1第二章冲压件工艺方案的确定2第三章必要工艺尺寸的计算3 3.1 坯料尺寸的计算3 3.2 确定拉深次数3 3.2.1判断能否一次拉深成形3 3.2.2确定拉深类型3 3.3计算工序压力3 3.3.1拉深力计算3 3.3.2压料装置与压料力4 3.3.3切边力4 3.4模具主要零件部分尺寸的计算43.4.1拉深模的间隙4 3.4.2拉深模的圆角半径5 3.4.3工作部分的尺寸和公差5第四章模具的总体设计7 4.1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7 4.2定位方式的选择8 4.3出件方式的选择8 4.4模具类型的选择8 4.5模架及其它零部件的选用9 4.5.1弹性元件的设计9 4.5.2模具的闭合高度9第五章冲压设备的选定10第六章模具总装图11第七章 模具的装配与调试12 7.1模具的装配12 7.2冲裁模的调试13结论14致谢15参考文献16上端盖复合模的设计第一章、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图一 零件名称:上端盖 材 料:20钢料 厚:1.2mm生产批量:1万件该工件属于典型的无凸缘圆筒形和圆锥形的正、反复合拉深,无尺寸要求,形状简单对称。但零件上部圆锥形,拉深时容易产生起皱和拉裂。该工件作为另一零件的端盖,对表面精度没有特殊要求。所有尺寸均为自由公差,按IT14级确定工件的公差,由于零件尺寸较大,可用剪床下块料,拉深后再切除废料。拉深成为外径为450,高为45mm的如上图所示零件,一般拉深均能满足其尺寸精度要求,对零件的厚度变化也没有要求。20钢是低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压加工。综上所述,该工件的精度及结构尺寸都能满足冲压工艺要求,工件的拉深工艺性较好。该工件在满足冲压工艺性要求的前提下,采用的冲压基本工序是拉深、切边。第二章、冲压件工艺方案的确定 该零件包括正拉深、反拉深、切边三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五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正拉深上部圆锥形面,后反拉深环形槽,再切边。采用单工序模生产。方案二:先反拉深环形槽,后正拉深上部圆锥形面,再切边,采用单工序模生产。方案三:正、反拉深复合冲压,再切边。采用复合模,单工序模生产。方案四:正、反拉深,切边级进模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方案五:正、反拉深,切边复合模冲压。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需要三道工序三副模具,生产效率低,但不能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要求。方案二与方案一只是工序不同,也需要三道工序三副模具,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要求。方案三需二副模具,生产效率比方案一较高,但是模具制造比方案一困难,成本也较高。方案四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但模具结构比较复杂,模具制造困难,且因为零件尺寸较大,送进操作不方便。方案五:也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较高,模具结构比较复杂,模具制造比方案四简单。通过上述五种工艺方案的分析比较,由于该工件尺寸比较大,公差等级较低,生产批量较大,比较适合复合模具。综合上述五种工艺方案的分析比较,零件如能一次拉深成形,方案五工艺方案较为经济合理的。第三章、必要工艺尺寸的计算3.1 坯料尺寸的计算由于坯料的厚度为t=1.21,所以零件尺寸按坯料中性层尺寸计算尺寸,h=(45-1.2)=43.8,最大直径=(450-1.2)448.8工件的相对高度43.8448.80.0976。由于零件相对高度值很小并且高度尺寸要求不高,这里不用切边余量。根据表面积原则,用解析法求该零件的毛坯直径D,毛坯的表面积A为: 197568.4193mm毛坯直径为: D= =501.6767 mm 3.2 确定拉深次数3.2.1 判断能否一次拉深成形 该零件顶部有一圆锥形部分,须按锥形件的拉深计算。零件的相对高度:0.15由表4.4.3得出在0.520.45之间,可见=0.150.45,由此可判断能一次拉深成形。3.2.2 确定拉深类型该工件属于浅拉深件。3.3 计算工序压力 3.3.1 拉深力计算拉深力的计算是为了合理地选用压力机和设计拉深模具,在整个拉深过程中,除了需要使用毛坯变形的拉深力外,还有压边力,切边力等。所以总的拉深力为拉深力与压边力,切边力之和。在生产中常用以下经验公式进行计算:(a)、正拉深力的计算:Fdtk F拉深力(N) D - 拉深件直径d=351.2mm t - 材料厚度 t=1.2mm - 材料的强度极限MPa查表1.3.6 取400MPa K- 修正系数,查表4.4.6得k=0.8由以上得:Fdtk3.14351.21.24000.8423463N(b)、反拉深力的计算:Fdtk F拉深力(N) D - 拉深件直径d=448.8mm t - 材料厚度 t=1.2mm - 材料的强度极限MPa查表1.3.6 取400MPa K- 修正系数,查表4.4.6得k=0.8由以上得:Fdtk3.14448.81.24000.8541145N3.3.2 压料装置与压料力 为了解决拉深过程中的起皱问题,生产实际中的主要方法是在模具结构上采用压料装置。是否采用压料装置主要看拉深过程中是否可能发生起起皱,在实际生产中可按表4.4.4来判断拉深过程中是否起皱和用用压料装置。该零件的拉深系数 m0.891 相对厚度 100%0.237按表4.4.4可判断该零件的拉深不需要压边装置。压边力为零。3.3.3 切边力 F切=KLtTb式中: F切 为切边力, 取 K=1.3 Tb=300MP L=3.14501.7=1575.338mm则 F切=1.31575300=614381N故总冲压力为: F= F+F切=423463+61438+541145=1026046N34 模具主要零件部分尺寸的计算冲裁件的属于未注公差,按IT14级计算,模具凸模、凹模和凸凹模尺寸则取IT10级公差计算。3.4.1拉深模的间隙拉深模的凸、凹模之间间隙对拉深力、零件质量、模具寿命等都有影响。间隙小,拉深力大、模具磨损大,过小的间隙会使零件严重变薄甚至拉裂;但间隙小, 冲件回弹小,精度高。间隙过大,坯料容易起皱,冲件锥度大,精度差。因此,生产者中应根据板料厚度及公差、拉深过程板料的增厚情况、拉深次数、零件的形状及精度 要求等到,正确确定拉深模间隙。由表4-12查得:Z/2=T=1.2,则拉深模的双面间隙Z=2.4mm.3.4.2 拉深模的圆角半径正拉深凹模的圆角半径R按表4-13选取R=6t=9.2mm,凸模圆角半径 R等于零件圆角半径R= 4mm;则反拉深凹模的圆珠笔角半径R,取R=6t=9.2mm,凸模圆角半径R即等于零件圆角半径R。3.4.3 工作部分的尺寸和公差3.4.3.1拉深及上部圆锥面时的尺寸和公差根据设计原则,正拉深时以凹模为设计基准。首先确定凹模尺寸,凹模的基本尺寸接近或等于工件轮廓的最小极限尺寸;将凹模尺寸减去最小合理间隙值即得到凸模尺寸。由表4-34查得: 。由表2-4查得:=1.15 =(349.3+0.41.4) =349.86则凸模的尺寸由式(4.8.13)计算,即: =(D+0.4+Z) =(349.3+0.41.4+2.4) =352.263.4.3.2拉深环槽时的尺寸和公差对于最后一道工序的拉深模,其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及公差应按零件的要求来确定。根据设计原则,落料时以凹模为设计基准。首先确定凹模尺寸,凹模的基本尺寸接近或等于工件轮廓的最小极限尺寸;将凹模尺寸减去最小合理间隙值即得到凸模尺寸。由于工件要求外形尺寸,则以凹模为设计基准。工作部分尺寸则按式4.8.12计算: =(D-0.75-Z)由表4-34查得: 。由表2-4查得:代入上式得: =(450.775-0.750.82) =449.3则凸模的尺寸:=(D-0.75-Z) =(447.775-0.750.82-2.4) =447.2第四章、模具的总体设计在设计模具时,由于拉深工艺的特殊要求,除了应考虑到与其他模具一样的设计方法与步骤外,还需要考虑到如下特点:1)、深圆筒形件时,应考虑到料厚、材料、模具圆角半径r 、r等情况,根据合理的拉深系数确定拉深工序。拉深工艺的计算要求有较高的准确性,从而拉深凸模长度的确定必须满足工件拉深高度的要求,且在拉深凸模上必须有一定尺寸要求的通气孔。2)、分析成形件的形状,尺寸有没有超过加工极限的部分。选用凸模材料必须考虑热处理时的崎岖变形,同时需注意凸模在模座上的定位、紧固的可靠性。3)、回弹、扭曲、局部变形等的缺陷所产生的弹性变形难于保证零件形状的精度,此时应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4)、于形状复杂的零件,很难计算出准确的毛坯形状和尺寸。因此,在设计模具时,往往先做拉深模,经试压确定合适的毛坯形状和尺寸再制作落料模,并在拉深模上定形的毛坯安装定位装置,同时要预先考虑到使后面工序定位准确的措施。4.1 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它是直接完成工作要求的一定变形的零件。本设计由于工件形状简单对称,所以模具的工作零件均采用整体结构,拉深凸凹模、切边模的结构如图所示。零件的尺寸较大,热处理变形量大,选用变形小的CrWMn模具钢。热处理后硬度60-62HRC。 图二拉深凸凹模(上) 图三拉深凸凹模(下) 图四切边凸模4.2 定位方式的选择因为该模具使用块料毛坯,为了使毛坯在拉深时有正确的位置,采用定位板定位。4.3 出件方式的选择本模具采用弹性卸料,刚性打件并利用橡皮提供推顶力。4.4 模具类型的选择根据已确定的冲压工艺分析可知,零件采用拉深,切边复合模生产。综合考虑冲压件的质量要求,由于零件精度要求不高,形状简单,批量大,冲压成本以及冲压设备情况、模具制造能力等生产条件,最终确定是拉深时采用四角导向拉深模。4.5 模架及其它零部件的选用 4.5.1弹性元件的设计 下模上的弹性元件起推件作用,使制品留于上模,便于上模回程时,利用打料杆推出制件,上模的压边也有弹性元件提供。 4.5.2模具的闭合高度:H=H+H+ H垫+ H压 =80+80+90+20+85 =355mm式中:H 上模座的高度,H=80mmH 下模座的高度,H=80mmH垫上模座垫板的高度,H=90mmH压 压边圈的厚度,H压=20mm 第五章、冲压设备的选定冲压设备选择是工艺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合理使用、安全、产品质量、模具寿命、生产效率及成本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设备选择主要包括设备类型和规格两个方面的选择。设备类型的选择订取决于冲压的工艺要求和生产指。在设备类型选定之后,应进一步根据冲压工艺力,模具闭合高度和模板平面轮廓尺寸等确定设备规格。根据冲压工艺总力计算结果,并结合模具闭合高度。压力机的最大装模高度 ,应大于所设计冲模的闭全高度,由表13-10查得JA23-160适合模具的要求。该压力机闭模具设计的有关参数为:公称压力:1600KN滑块行程:160mm行程次数:40次/mm最大封闭高度:450mm封闭高度调节量:130mm工作台尺寸:左右/mm前后/mm 1120mm710mm最大可倾斜角度:30第六章、模具总装图通过以上设计,可得到模具的总装图。模具上模部分主要有上模板、压料板、凸、凹模组成。压料方式采用弹性卸料,以弹簧为弹性元件。下模部分由下模座、凸凹模等组成。卸料方式采用弹性卸料。坯料送进时采用定位销进行定位,在落料凹模上安装有三个定位销,利用坯料外圆进行定位,以此作为坯在凹模中的精确定位。操作时,把坯料沿着凹模上端面向前推,并向前推紧,即可进行拉深。模具工作过程:将坯料送入到其位置,平放在下凸凹模面上,压力机滑块带着上模下行,凸、凹模下表面行接触坯料,并与上顶件块一起压住坯料,进行正、反拉深,切边去除废料。当拉深结束后,上模回程,拉深成形的工件由推件块通过压力机打料横杆将工件推出,用手将工件取走后,将坯料送进到位,进行下一个工件的生产。第七章、模具的装配与调试7.1模具的装配模具的装配就是根据模具的结构特点和技术条件,心一定的装配顺序和方法,将符合图纸技术要求的零件,经协调加工,组装成满足使用要求的模具。在装配过程中,即要保证配合零件的配合精度,又要保证零件之间的位置精度,对于具有相对运动的零件,还必须保证它们之间的运动精度。因此,模具装配是最后实现冲模设计和冲压工艺意图的过程,是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模具装配质量直接影响制件的冲压质量、模具的使用和模具寿命。7.1.1、模具装配特点模具装配属于单件生产。组成模具实体的各个零件,有些在制造过程中是按照图纸给定的尺寸和公差独立地进行加工的,(如拉深凸凹模、切边凸模等),这类零件一般都是直接进入装配;有些在制造过程中只有部分尺寸可以按照图纸标尺寸进行加工,有些需协调相关尺寸进行加工;有的在进入装配前需采用配制或合体加工,有的需在装配过程中通过配制取得协调,图纸上的标注的部分尺寸只作为参考。712 装配技术要求冲裁模装配后,应达到下述主要求:1) 模架精度应符合标准(JB/T80501999冲模模架精度检查)规定。模具的闭合高度应符合图纸的规定要求。2) 装配好的拉深模,上模沿滑块上、下滑动应平稳、可靠。3) 拉深凸、凹模的间隙应符合图纸规定的要求,分布均匀。凸模或凹模的工作行程符合技术条件的规定。4) 定位销的相对位置应符合图纸要求。5) 工作面不允许有倾斜或单边偏摆,并能保证制件能顺利顶出。6) 坚固件装配应可靠,螺纹旋入长度在钢件连接时应不小于螺栓的直径,铸件连接时应不小于1.5倍螺栓直径;螺栓的端面不应露出上模座的表面。7) 模具应在生产的条件下进行试验,冲出的制件应符合设计要求。713 冲压装配的工艺要点在模具装配之前,要认真研究模具图纸,并对提交的零件进行检查,除了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外,还应满足装配工序对各类零件提出的要求,检查无误方可按规定步骤进行装配。装配过程中,要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及测量工具。模具装配完毕后,必须保证装配精度,满足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并要按照模具验收技术条件,检验模具各部分的功能。在实际生产条件下进行试模,并按试模生产制件情况调整、修正模具,当试模合格后,模具加工、装配、调试才算基本完成。72 冲裁模的调试模具按图纸技术要求加工与装配后,必须在符合实际生产条件的环境中进行试冲压生产,通过试冲可以发现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缺陷,找出产生原因,对模具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理后再进行试拉深,直到模具能正常工作,生产出合格制件,才能将模具正式交付生产使用。721 模具调试的目的模具试冲、调试简称调试,调试的目的在于:1) 查看模具的质量,检验该模具生产的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确定该模具能否交付生产使用。2) 模具通过试冲与调整,生产出合格产品后,可以在试冲过程 中,掌握和了解模具使用性能,产品成形条件、方法和规律,对以后生产时的工艺规程制定提供了经验。3) 为了要等到较准确的毛坯、尺寸及用料标准,通过试冲才能确定。4) 在工艺和模具设计时,有个别难以用计算方法确定的尺寸,如拉深模具的凸、凹模圆角半径,必须经过试冲,才能准确确定。722、冲裁模调试要点1) 模具闭合高度调试。模具应与冲压设备配合好,保证模具应有的闭合设计和开启高度。2) 压力机的滑块要有好的配合精度,保证模具运动平稳、可靠。3) 定位装置的调试,定位要准确、可靠。4) 出件装置的调试。出件要通畅,不能出现卡住现象。设计总结三年的模具学习生涯即将结束,毕业设计是每个毕业生必做的课题,从中使我们学会了把模具设计的知识贯穿起来,灵活运用,是我们对所学习的知识概括化的总结,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将自己的创新思维运用到设计当中。通过设计也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