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十四中-王建宗-校本课程领域建设成果研究报告_第1页
附件-2-十四中-王建宗-校本课程领域建设成果研究报告_第2页
附件-2-十四中-王建宗-校本课程领域建设成果研究报告_第3页
附件-2-十四中-王建宗-校本课程领域建设成果研究报告_第4页
附件-2-十四中-王建宗-校本课程领域建设成果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命动力与成长校本课程建设成果研究报告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王建宗一、校本课程建设成果研究的背景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大创新。我国地方和学校的课程决策权力和作用越来越大,责任也越来越重,课程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发展,教师在课程改革与发展中的角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是对于课程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发展,无论在理论认识上,还是在实践操作上,都急需进行实验研究。生命动力与成长青少年发展动力教育校本课程的确立是基于对多年教育管理实践中出现的人的发展

2、动力问题的理性思考。众所周知,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学生发展需要自身内在动力支持,这种发展的动力是需要通过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理性唤醒的,对学生进行生命发展动力教育,从而唤醒学生对于自身发展动力的认知,让学生以科学理性认识自己的现在,认识一生的发展,是获得发展动力的最佳途径。本书展开了对人的发展动力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思考一:对于人的本质属性与发展动因的思考。从人的本质属性来看,每个人都是生理人、心理人和社会人三面貌的集合体。作为生理人我们具备体能,这种体能是由生物电、分泌能和遗传力三动因所造就的;作为心理人我们具备心能,如求知欲、情感力、意志力是心理能量的发展动因;

3、作为社会人我们具备群能,如个体社会化、人际互动和团体动力是群能的发展动因。思考二:关于人的发展动力源的思考。我们认为人的发展有三大动力源,即生理动力、精神动力和社会动力。生理动力是人的发展的本能,心理动力是人的发展的内驱力,社会动力是人的发展的群体动力。这样学术的词汇可能会让您觉得生涩和空洞,而对于人的发展的精神动力源来说,好奇、需要、兴趣、动机、意志、责任等非智力因素是个体发展的内驱力,对于人的发展的社会动力源来说,比较、竞争、奖惩、合作、从众等做法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思考三:对于人类的进化以及发展关键期的思考。首先,从人类漫长的进化史来看,正是由于自身生存、求知、需求等方面的欲望和动力

4、促进了人类的进化与发展进步,使人类由类人猿时代逐步过渡到会使用工具的人,又发展到了当前高科技时代发明使用电子产品的人。从人的一生发展角度来看,每个人必然要经历婴幼儿期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这样四个时期,而每个人一生的发展必须要抓住关键期,如胎儿在母体发育时,每个月身体各个部位的发展重点不一样,婴幼儿期主要是感知觉的发展、言语的发展和动作的发展以及自主性的提高。关键期理论给我们的启发是发展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所以,如果我们的教育在方向正确的情况下,把握基本发展规律之后,对学生进行发展动力教育,就能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校本课程生命动力与成长一书坚持用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的原则,提出了“青少年发展动

5、力”的概念,提出了开发“人能”的学习目的。本书构建了人的生命动力的科普教育体系。“人的生命动力”是体系中的核心概念,生理动力(体能)、精神动力(心能)、社会动力(群能)是生命动力的所属概念。生命动力与成长围绕人的生命三大动力,进行了逐层的知识展开,提出了九个动力源,并根据生命动力的相关知识,提出了认识生命、把握人生的思想方法。本书力图通过知行统一的教育方式,指导青少年增强人的生命动力,激发人的生命活力,以利于青少年的成长、成人、成才。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有关内容。本书通过学习知识、自主思考、学用结合的强化认识过程,使学生全面了解、部分掌握人的生命动力的知识体系,以知导行,促进青少年的发展。

6、校本课程生命动力与成长适用于学校开设选修课,也适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作为对教师开展校本专业培训的参考用书。二、校本课程建设实践过程1.成立了课程开发研究团队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具体工作的指导与实施,由王建宗(十四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任组长。组员有:张玲(生物学博士)、朱爱学(心理学硕士)、冯品钰(区教育学院师训教师)、刁立春(康乐里小学校长)、桑春茂(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桑海燕(北京小学分校校长)、张琳(北京徐悲鸿中学校长)等。2.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条件、管理机制明了校本教材开发的指导思想,说明了校本教材开发的主要内容,规定了校本教材开发的操作程序和实施

7、步骤,明确了责任和待遇。制定了校本教材评审方案,成立了校本教材评审小组,明确了校本教材评审的程序步骤。此外,在学校教研成果奖励方案中还明确了校本教材开发成果的奖励办法等具体内容。3.确立研究目标 开发青少年发展动力教育校本教材,实施校本课程,以校本教材的形式呈现教育内容,让学生掌握人的发展动力的科普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质养成。学生发展的目标是素质养成,而对学生进行发展动力的教育,就是为素质养成提供强力的支持。我们将素质养成的核心目标确定为“德善双修,智能双启,美雅双育”,更为精炼地表达是“修德、启智、立美”,用三个字表达就是“善、博、雅”。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体现“一切为

8、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课程改革方针。在知识目标方面,重视体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在能力目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认知能力、计划能力、表现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和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在情感目标方面,着重培育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责任心,发展学生的个性。(1)通过课程开发,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有助于他们个性发展。(2)通过课程的开发,充分发挥教师的才华和特长,也有利于教师间的团结与协作。(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

9、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4)促进学校教师开发、设计、实施、评价校本课程的能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提高教师进行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所必备的综合素质。(5)独立或合作开发有特色的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4.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为课题开展和实施奠定理论基础。(2)理论整合法本课题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理论:基础理论: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专业理论:生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应用理论:学校管理学、教师教育论、学生发展论。本书通过对理论的研究和整合,提出了教育动力学说,并

10、在理论指导下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实际教育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技术与方法,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的实践,研究成果又将指导教育实践,是对行动研究法的最好诠释。(4)专家评审法邀请教研、科研部门的有关专家做讲座,并对教学行为进行评价、指导。(5)试验法将所编写的校本课程运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实践检验校本课程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和目标,然后不断调整提高。5落实校本课程开发常规管理工作开发教材的名称、内容、编写方案、体例、分工、完成时间都有明确说明,分配编写任务,各负其责,最后由

11、主编、备课组长汇编成册。编写初稿完成后,由学校校本教材组织专家小组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编印成册,在实际教学中使用。6.实施步骤(1)启动阶段:启动、筹备、学习理论、设计方案、组织讨论、论证、确定方案,并成立课程研究组,确立研究对象,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改完善。(2)实施阶段第一阶段:按照研究目标,初步实施方案,由点到面,分段实施,展开研究,边实践边收集资料,边总结经验,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操作方法。第二阶段:全面实施方案,深入展开研究。第三阶段:及时总结研究成果,以此转化为教育常规,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认真梳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3)总结阶段:组织课程研

12、究组成员全面整理资料,总结成果,汇编成册。三、校本课程建设实践效果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方案,为学校预留了一定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空间。如何设置开发学校的校本课程,对各校的办学智慧提出了挑战。国家课程是集各方智慧大成而选定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中蕴含了理论、科技、实践的思想精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和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需具有校本特色。青少年的发展动力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当前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在基础教育当中,尤其是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如何促进中学生的自我认知,引导他们确立人生志向,进而焕发自身内在动力,做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主人,历来就是决定青少年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中

13、居于决定性价值的教育主题。然而,现行以学科教学为主体的学校课程却一直缺乏相应的课程安排。对于实践“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促进中小学生的自主发展无疑是亟待应对的重大课题。课程力求在人的生理动力(体能)、精神动力(心能)和社会动力(群能)三个方面来构建青少年发展的动力理论,从生理学、神经科学、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广泛学科领域来揭示发展的动力,融合了丰富的学科观点和前沿学科研究成果,试图揭示青少年成长的动力,理清各学科的关系,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王建宗同志长期关注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培养,并针对学生实际亲自主持开展了多年教学实践探索。在此基础上,他结合自身对于生命科学、心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的

14、长期学习与研究,形成以体能、心能、群能为特色的人生发展能力观,编著了校本课程生命动力与成长一书。此书适用于学校开设选修课,也适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作为教师开展校本专业培训的教材用书。(一)开展了各级别的生命动力与成长课堂教学1.全校大课堂:每学期一次校长德育大课堂2.年级大课堂:初二年级青春期教育、高三年级人生生涯规划教育等3.班级课堂:初一思想品德课中人生理想教育等4.家长大课堂:家校合作教育。(二)其他相关主要业绩:1.校长科学管理四职责 中小学管理,2007-62.人体微观能研究的教育价值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93.人的精神世界动力研究的教育价值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

15、-104.人的社会化动力研究的教育价值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115.尊崇人本科学 北京教育 2011-66.面向社会育人 北京教育 2011-87.2009年 “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动力学研究及实践 ”,此课题由中国教育学会批准立项,课题编号:0901964B。8.2009年“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动力学研究”,此课题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批准立项。9. 2011年“青少年发展动力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此课题由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批准立项,课题编号:BAB11006四、校本课程建设成果特色与创新王建宗同志就是采集了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这三个学科对于人的发展动力研究的理论

16、成果,集合校外专家、学校优秀师资力量,研究开发青少年发展的教育动力学校本课程,并带领学生以互动体验的方式学习体验校本课程。创新之处在于:利用系统论的方法和研究视角,整合了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关于人的发展动力的研究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动力学的观点。根据人的发展动力理论的设计开发青少年发展动力教育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人的发展动力的科普知识教育,在教育实践领域属于新尝试。1.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课程开发模式,往往由学校发起,广大教师参与其中。因此,有利于形成学校教研特色,有利于教师课程开发和课程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极大地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17、与此同时,教师课程设计和开发都是从学生需要这个根本出发的。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好我们自己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需要,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有利于让学生学到终生有用的东西。2.研究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与校本教材编写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在于:研究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合理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促使学生和谐发展。创造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机会,改变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编排根据课程目标和学校特点,坚持严格的编排原则(1) 主体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为原则,以学生成长的需要为目标,必须充分了

18、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校本课程的实施必须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重视学生学习后的反馈意见,根据学生的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必须要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给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真正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2)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实施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着眼于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应该是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性原则有两层涵义:一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主动地得到发展,指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他们实现个性与人格的健康发展;二是要为学生一生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9、。这里所指的基础,不仅是各学科的基础知识,而且包括为学生奠定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和学会发展的基础。(3)实践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实施要遵循实践性原则,就是说要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做中学,在过程的经历和体验中学。校本课程的实施,不但要努力增加学生们动手实践的机会,还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在活动中发展他们的实践技能和培养良好的习惯,帮助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4)开放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实施要遵循开放性原则,要站在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高度,给课程留出足够的余地,让学生自主地把学校与社会、学科与科学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过程的参与中

20、学会参与,学会选择,学会合作,获得发展。(5)趣味性原则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构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是推动人们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兴趣能使学生的智力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能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推动力。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利用兴趣的驱动作用促进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成功的欢乐。(6)教育性原则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对学生的教育,以育人为目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个性,自尊、自信、自主、自律。从这个意义上讲,

21、学习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这是学校教育的核心。3.建立和完善校本教材编写的程序和管理机制开学初,备课组长制定编写计划,包括所开发教材的名称、内容、编写方案、体例、分工、完成时间,分配编写任务,各负其责,最后由主编、备课组长汇编成册。编写初稿完成后,由学校校本教材组织专家小组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编印成册,在实际教学中使用。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发校本教材一是利用学科资源,主要体现就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开发。我校教师通过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延伸和课程新编所编写的习题类、提高培训类、教学辅导类的校本教材,开发所形成的。二是利用地方和学校社会资源。利用学校和地方的人文历史

22、资源和自然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在学生研究性学习选题中我们又注意了校内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和学科内资源开发与利用。5.社会学者的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得到了社会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有宁虹(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曹新美(积极心理学教授)、张铁道(研究员)、李希贵(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沃建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等,得到专家学者肯定。下面摘录部分专家学者对生命动力与成长校本教材的点评点评之一:如何促进中学生的自我认知,引导他们确立人生志向,进而焕发自身内在动力,做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主人,历来就是决定青少年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中居于决定性价值的

23、教育主题。然而,现行以学科教学为主体的学校课程却一直缺乏相应的课程安排。对于实践“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促进中小学生的自主发展无疑是亟待应对的重大课题。北京市第十四中校长王建宗长期关注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培养,并针对学生实际亲自主持开展了多年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在此基础上,他结合自身对于生命科学、心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长期学习与研究,形成以体能、心能、群能为特色的人生发展能力观,会同朱爱学、张玲等同志一起编著了校本课程生命动力与成长青少年发展动力教育一书。全书以人的发展为主线,从人的生物属性、心理特征及社会属性三个层面建构人的生命动力科普教育体系,分别提出人的生理动力(体能)、精神动力(心能)和社会

24、交往动力(群能)等三个能力板块并力图引导学习者从九个方面入手,认识生命价值,把握能力发展,借鉴前人发展经验。并由此建构主动回应青少年身心发展和社会化所需要的能力发展主题学习课程。力图为青少年的成长、成人、成才,搭建有意义学习的“脚手架”。本书的章节规划逻辑性强,内容呈现直观清晰,选文翔实科学,图文并茂,支持、方法和故事紧密结合,文体话语亲切平实,没有说教口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每个阅读篇目都有精心设计的课前预习、课后反思、实践建议以及网络文献索引等。这些都体现出编者对学习者负责,力图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有效自修学习过程的主观动机和专业水平。作为一项与急切寻求自我和自主发展中学生群体而言,本书为他们自主寻求全面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因此,本书作为自修课程的教育价值毋庸置疑,提供的时机也恰逢其时。需要指出的是,本书还是王建宗同志主持开展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即“以人的发展为本教育动力学的研究与实践”的重要研究成果。 (研究员 张铁道)点评之二:青少年的发展动力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当前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在基础教育当中,尤其是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王建宗校长写的生命动力与成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