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及赠与税法_第1页
遗产及赠与税法_第2页
遗产及赠与税法_第3页
遗产及赠与税法_第4页
遗产及赠与税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遗产及赠与税法遗产及赠与税法 台湾台湾第一条 凡经常居住中华民国境内之中华民国国民民死亡时遗产有财产者,应就其在中华民国境内,境外全部遗产,依本法规定,课征遗产税。 经常居住中华民国境外之中华民国国民,及非中华民国国民,死亡时在中华民国境内遗有财产者,应就其在中华民国境内之遗产,依本法规定,课征遗产税。第二条 无人承认继承之遗产,依法归属国库:其应缴之遗产税,由国库依财政收支划分法之规定分配之。第三条 凡经常居住中华民国境内之中华民国国民,就其在中华民国境内或境外之财产为赠与者,应依本法规定,课征赠与税。 经常居住中华民国境外之中华民国国民,及非中华民国国民,就其在中华民国境内之财产为赠与

2、者,应依本法规定,课征赠与税。第三条之一(新增条文) 死亡事实或赠与行为发生前二年内,被继承人或赠与人自愿丧失中华民国国籍者,仍应依本法关于中华民国国民之规定,课征遗产税或赠与税。第四条(财产、赠与及经常居住之意义)本法称财产:指动产、不动产及其他一切有财产价值之权利。本法称赠与:指财产所有人以自己之财产无偿给予他人,经他人允受而生效力之行为。本法称经常居住中华民国境内,系指被继承人或赠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 2 一、死亡事实或赠与行为发生前二年内,在中华民国境内有住所者。 二、在中华民国境内无住所而有居所,且在死亡事实或赠与行为发生前二年内,在中华民国境内居留时间合计逾三百六十五天者。但受中人

3、华民国政府聘请从事工作,在中华民国境内有特定居留期限者,不在此限。本法称经常居住中华民国境外,系指不合前项经常居住中华民国境内规定者而言。第五条 (视同赠与)财产之移动,具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以赠与论,依本法规定,课征赠与税: 一、在请求权时效内无偿免除或承担债务者,其免除或承担之债务。 二、以显著不相当之代价,让与财产、免除或承担债务者,其差额部分。 三、以自己之资金,无偿为他人购置财产者,其资金。但该财产为为不动产者, 其不动产。 四、因显著不相当之代价,出资为他人购置财产者,其出资与代价之差额部分。 五、限制行为能力人或夫行为能力人所购置之财产,视为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 之赠与。但能证明

4、支付之款项属于购买人所有者,不在此限。3 六、二亲等以内亲属间财产之买卖。但能提出已支付价款之确实证明,且该已支付之债款非由出卖人贷与或提供但保向他人借得者,不在此限。 第六条遗产税之纳税义务人如下: 一、有遗嘱执行人者,为遗嘱执行人。 二、无遗嘱执行人者,为继承人及受遗赠人。 三、无遗嘱执行人及继承人者,为依法选定遗产管理人其应选定遗产管理人,于死亡发生之日起六个月内未经选定呈报法院者,或因特定原因不能选定者,稽征机关得依非讼事件法之规定,申请法院指定遗产管理人。第七条赠与税之纳税义务人为赠与人。但赠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以受赠人为纳税义务人: 一、行踪不明者。 二、逾本法规定缴纳期限尚未缴

5、纳,且在中华民国境内无财产可供执行者。 依前项规定受赠人有二人以上者,应接受赠财产之价值比例,依本法规定计算之应纳税额负纳税义务。第八条 遗产税未缴清前,不得分割遗产,交付遗赠或办理移转登记。赠与税未缴清前,不得办理赠与移转登记。但依第四十一条规定,于事前申请该管征征机关核准发给同意移转证明书,或经稽征机关发免税证明书,不计入遗产总额证明书或不计入赠与总额证明书者,不在此限。4遗产中之不动产,债权人声请强制执行时,法院应通知该管稽征机关,迅依法定程序核定其税额,并移送法院强制执行。第九条 第一条及第三条所称中华民国境内或境外之财产,按被继承人死亡时或赠与人赠与时之财产所在地认定之: 一、动产、

6、不动产及附著于不动产之权利,以动产或不动产之所在地为准,但船舶、车辆及 航空器,以其船籍、车辆或航空器登记机关之所在地为准。 二、矿业权,以其矿区或矿场之所在地为准。 三、渔业权,以其行政管辖之所在地为准。 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及出版权,以其登记机关之所在地为准。 五、其他营业上之权利,以其营业所在地为准。 六、金融机关收受之存款及寄托物,以金融机关之事务所或营业所所在地为准。 七、债权,以债务人经常居住之所在地或事务所或营业所所在地为准。 八、公债、公司债、股权或出资,以其发行机关或被投资事业之主事务所所在地为准。 九、有关信托之权益,以其承受信托事业之事务所或营业所所在地为准。前列各

7、款以外之财产,其所在地之认定有疑义时,由财政部核定之。5第十条(估价原则) 遗产及赠与财产价值之计算,以被继承人死亡时或赠与人赠与时之时价为准;被继承人如系受死亡之宣告者,以法院宣告死亡判决内所确定死亡日之时价为准。 本条修正前发生死亡事实或赠与行为之案件,于本条修正公布生效日尚未核课或尚未核课确定者,其估价适用前项规定办理。第一项所称时价,土地以公告土地现值或评定标准价格为准;房屋以评定标准价格为准。第十一条(扣抵税额之限制) 国外财产依所在地国法律已纳之遗产税或赠与税,得由纳税义务人提出所在地地国税务机关发给之纳税凭证,并应取得所在地中国民国领使馆之签证;其无领使馆者,应取得当地公定会计师

8、或公证人之签证,自其应纳遗产税或赠与税额中扣抵。但扣抵额不得超过因加计其国外遗产而依国内适用税率计算增加之应纳税额。被继承人死亡前三年内赠与之财产,依第十五条之规定并入遗产课征遗产税者,应将已纳之赠与税连同按邮政储金汇业局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计算之利息,自应纳遗产税额内扣抵。但扣抵额不得超过赠与财产并计遗产总额后增加之应纳税额。第十二条本法规定之各种金额,均以新台币为单位。第十二条之一(新增) 本法规定之下列各项金额,每遇消费者物价指数较上次调整之指数累计上涨达百分之十以上时,自次年起按上涨程度调整之。调整金额以万元为单位,未达万元者按千元数四舍五入。6一、免税额。二、课税级距金额。三、被继承人

9、日常生活必需之器具及用具、职业上之工具,不计入遗产总额之金额。四、被继承人之配偶、直系血亲卑亲属、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扣除额、丧葬费扣除额及残障特别扣除额。财政部于每年十二月底前,应依据前项规定,计算次年发生之继承或赠与案件所应适用之各项金额后公告之。所称消费者物价指数,系指行政院主计处公布,自前一年十一月起至该年十月底为止十二个月平均消费者物价指数。第十三条(遗产税率及速算公式)遗产税按被继承人死亡时,依本法规定计算之遗产总额,减除第十七条规定之各项扣除额及第十八条规定之免税额后之课税遗产净额,依下列规定税率课征之:一、六十万元以下者,课征百分之二。二、超过六十万元至一百五十万元者,就其超

10、过额课征百分之四。三、超过一百五十万元至三百万元者,就其超过额课征百分之七。四、超过三百万元至四百五十万元者,就其超过额课征百分之十一五、超过四百五十万元至六百万元者,就其超过额课征百分之十五。六、超过六百万元至一千万元者,就其超过额课征百分之二十。七、超过一千万元至一千五百万元者,就其超过额课征百分之二十六。八、超过一千五百万元至四千万元者,就其超过额课征百分之三十三。7 九、超过四千万元至一亿元者,就其超过额课征百分之四十一。 十、超过一亿元者,就其超过额课征百分之五十。 第十四条 遗产总额应包括继承人死亡时依第一条规定之全部财产,及依第十条规定计算之价值。但第 十六条规定不计入遗产总额之

11、财产,不包括在内。第十五条被继承人死亡前三牛内 赠与下列个人之财产,应于被继承人死亡时,视为被继承人之遗产,并入其遗产总额,依本法规定征税:一、被继承人之配偶。二、被继承人依民法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及第一千一百四十条规定之各顺序继承人。三、前款各顺序继承人之配偶。第十六条(不计入遗产总额之项目)一、遗赠人、受遗赠人或继承人捐赠各级政府及公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机关之财产。二、遗赠人、受遗赠人或继承人捐赠公有事业机构或全部公股之公营事业之财产。三、遗赠人、受遗赠人或继承人捐于被继承人死亡时,已依法登记设立为财团法人组织且符 合行政院规定标准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宗教团体及祭祀公业之财产。四、

12、遗产中有关文化、历史、美术之图书、物品、经继承人向主管稽征机关声明登记者。 但继承人将此项图书、物品转让时,仍须自动申报补税。 五、被继承人自己创作之著作权、发明专利权及艺术品。8六、被继承人日常生活必需之器具及用品,其总价值在七十二万元以下部分。七、被继承人职业上之工具,其总价值在四十万元以下部分。八、依法禁止或限制采代之森林。但解禁后仍须自动申报补税九、约定于被继承人死亡时,给付其所指定受益人之人寿保险金额、军、公教人员、劳工或农民保险之保险金额及互助金。 十、被继承人死亡前五年内,继承之财产已纳遗产税者。 十一、被继承人配偶及子女之原有财产或特有财产,经办理登记或确有证明者。 十二、被继

13、承人遗产中经政府闭为公众通行道路之土地或其他无偿供公众通行之道路土地, 经主管机关证明者。但其属建筑房屋应保留之法定空地部分,扔应计入遗产总额。 十三、被继承人之债权及其他请求权不能收取或行使确有证明者。第十七条(遗产税之扣除额)一、被继承人遗有配偶者,自遗产总额中扣除四百万元。二、继承人为直系血亲卑属者,每人得自遗产总额中扣除四十万元。其有未满十十岁者,并得 按其年龄距届满二十岁之年数,每年加扣四十万元。但亲等近者抛弃继承由次亲等卑亲属 继承者,扣除之数额以抛弃继承前原得各除之数额为限。三、被继承人遗有父母者,每人得自遗产中扣险一百万元。四、每款至第三款所定之人如为残障福利法第三条规定之重度

14、以上残障者,或精神卫生法第五 条第二项规定之病人,每人得再加扣残障特别扣除额五百万元。五、被继承人遗有受其扶养之兄弟姊妹、祖父母者,每人得自遗产总额中扣除四十万元;其兄 弟姊妹中有未满十十岁者,并得按其年龄距届满二十岁之年数,每年加扣四十万元。9六、遗产中之农作物,由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继续经营农业者,扣除其土地及地上农作 物价值之全数。但该土地如继续供农业使用不满五年者,应追缴应纳税赋。七、被继承人死亡前六年至九年内,继承之财产已纳遗产税者,按年递减扣除百分之八 十、百分之六十、百分之四十及百分之二十。八、被继承人死亡前,依法应纳之各项税捐、罚款及罚金。九、被继承人死亡前,未偿之债务,具有确实

15、证明者。十、被继承人之丧葬费用,以一百万元计算。十一、执行遗嘱及管理遗产之直接必要费用。 被继承人如为经常居住中华民国境外之中华民国国民,或非中华民国国民者,不适用前项 第一款至第七款之规定;前项第八款至第十一款规定之扣除,以在中华民国国境内发生者 为限;继承人中抛弃继承权者,不适用前项第一款至第五款规定之扣除。第十八条(遗产税之基本免税额) 被继承人如为经常居住中华民国境内之中华民国国民,自遗产总额中减除免税额七百万元;其为军警公教人员因执行职务死亡者,加倍计算。 被继承人如为经常居住中华民国境外之中华民国国民,或非中华民国国民,其减除免税额比照前项规定办理。第十九条(赠与税税率及速算公式)

16、 赠与税按赠与人每年赠与总额,减除第二十一条规定之扣除额及第二十二条规定之金额后之 课税赠与净额,依下列规定税率课征之:一、六十万元以下者,课征百分之四。二、超过六十万元至一百七十万元者,就其超过额课征百分之六。三、超过砖二百八十万元至二百八十万元者,就其超过额课征百分之九。四、超过二百八十万元至三百九十万元者,就其超过额课征百分之十二。10五、超过三百九十万元至五百万元者,就其超过额课征百分之十六。六、超过五百万元至七百二十万元者,就其超过额课征百分之二十一。七、超过七百二十万元至一千四百万元者,就其超过额课征百分之二十七。八、超过一千四百万元至二千九百万元者,就其超过额课征百分之三十四。九

17、、超过二千九百万元至四千五百万元者,就其超过额课征百分之四十二。十、超过四千五百万元者,就其超过额课征百分之五十。 一年内有二次以上赠与者,应合并计算其赠与额,依前项规定计算税额,减除其已缴之赠与税额后,为当次之赠与税额。第二十条(不计入赠与总额之项目)一、捐赠各级政府及公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机关之财产。二、捐赠公有事业机构或全部公股之公营事业之财产。三、捐赠依法登记为财团法人组织且符合行政院规定标准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宗教团 体及祭祀公业之财产。四、扶养义务人为受扶养人支付之生活费、教育费及医药费。五、家庭农场之农业用地,赠与由能自耕之配偶或民法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所定继承人一人受

18、赠而继续经营农业生产者。六、配偶相互赠与之财产。七、父母于子女婚嫁时所赠与之财物,总金额不超过一百万元。11第二十一条赠与附有负担者,由受赠人负担部分应自赠与额中扣除。第二十二条(赠与税之基本免税额)赠与税纳税义务人,每年得自赠与总 额中减除免额一百万元。第二十三条 被继承人死亡遗有财产者,纳税义务人应于被继承人死亡之日起六个月内,向户籍所在地主管稽征机关依本法规定办理遗产税申报。但依第六条第二项规定由稽征机关申请法院指定遗产管理人者,自法院指定遗产管理人之日起算。被继承人为经常居住中华民国境外之中华民国国民或非中华民国国民死亡时,在中华民国境内遗有财产者,应向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所在地之管稽征机

19、关办理遗产税申报。第二十四条 除第二十条所规定之赠与外,赠与人在一年内赠与他人之财产总值超过赠与税免税额时,应于超过免税额之赠与行为发生后三十日内,向主管稽征依本法规定办理赠与税申报。 赠与人为经常居住中华民国境内之中华民国国民者,向户籍所在地主管征徵机关申报;其为经常居住中华民国境外之中华民国国民或非中华民国国民,就其在中华民国境内之财产为赠与者,向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所在地主管稽征机关申报。第二十五条 同一赠与人在同一年度内有两次以上依本法规定应申报纳税之赠与行为,应于办理一次赠与税申报时,将同一年内以前各次之赠与事实及纳税情形合并申报。12第二十六条 遗产税与赠与税义务人具有正当理由不能如期

20、申报者,应于前三条规定期限届满前,以书面申请延长之。前项申请延长期限以三个月为限。但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有特殊之事由者,得由稽征机关视实际情形核定之。第二十七条(删除)第二十八条 稽徵机关于查悉死亡事实或接获死亡报告后,应于一个月内填发申报通知书,检附遗产税申报书表,送达纳税义务人,通知依限申报,并于限期满前十日填具催报通知书,提示逾期申报之责任,加以催促。 纳税义务人不得以稽征机关未发前项通知书,而免除本法规定之申报义务。第二十九条 稽徵机关应于接到遗产税或赠与税申报书表之日起二个月内,办理调查及估价,决定应纳税额,缮发纳税通知书,通知纳税义务人缴纳;其有特殊情形不能在二个月内办竣者,应于限期内

21、呈准上级主管机关核准延期。第三十条(税款之缴纳) 遗产税及赠与税纳税义务人,应于稽征机关送达核定纳税通知书之日起二个月内,缴清应纳税款;必要时,得于限期内申请稽征机关核准延期二个月。13遗产税或赠与税应纳税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纳税义务人确有困难,不能一次缴纳现金时,得于前项规定纳税期限内,向该管稽征机关申请,分十二期以内缴纳;每期间隔以不超过二个月为限,并准以课征标的物或其他易于变价或保管之实物一次抵缴。 经申请分期缴纳者,应自缴纳期限届满之次日起,至纳税义务人缴纳之日止,依邮政储金汇业局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加计利息;利率有变动时,依变动后利率计算。 本条修正前所发生未结之案件,准予适用。第

22、三十一条(删除)第三十二条(删除)第三十三条 遗产税或赠与税纳税义务人违反第二十三条或第二十四条之规定,未依限办理遗产税或赠怀税申报,或未依第二十六条规定申请延期申报者,该管稽征机关应即进行调查,并于本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之期限内调查,核定其应纳税额,通知纳税义务人依第三十条规定之期限缴纳。第三十四条(删除)第三十五条(删除)第三十六条(删除)第三十七条户籍机关受理死亡登记后,应即将死亡登记事项副本抄送稽徵机关。14第三十八条(删除)第三十九条 稽征机关进行调查,如发现纳税义务人有第四十六条所称故意以欺诈或不正当方法逃漏遗产税或赠与税时,得叙明事由,申请当地司法机关、实施搜索、扣押或其他强制处分。

23、第四十条 被继承人死亡前在金融或信托机关租有保管葙或有存款者,继承人或利害关系人于被继承人死亡后,依法定程序,得开放被继承人之保管葙或提取被继承人之存款时,应先通知主管稽征机关会同点验登记。第四十一条(证明书之发给) 遗产税或赠与税纳税义务人缴清应纳税款、罚款及加徵之滞纳金、利息后,主管稽征机关应发给税款缴清证明书;其经核定无应纳税款者,应发给核定免税证明书;其有特殊原因必须于缴清税款前办理产权移转者,得提出确切纳税保证,申请该管主管稽徵机关核发同意移转证明书。 依第十六条规定,不计入遗产总额之财产,或依第二十条规定不计入赠与总额之财产,经纳税义务人之申请,稽征机关应发给不计入遗产总额证明书,

24、或不计入赠与总额证明书。第四十一条之一(本条新增) 继承人为二人以上时,经部分继承人按其法定应继分缴纳部分遗产税款、罚款及加征之滞纳金、利息后,为办理不动产之公同共有继承登记,得申请主管稽征机关核发同意移转证明书;15该登记为公同共有之不动产,在全部应纳款项未缴清前,不得办理遗产分割登记或就公同共有之不动产权利为处分、变更及设定负担登记。第四十二条 地政机关及其他政府机关,或公私事业办理遗产或赠与财产之产权移转登记时,应通知当事人检附稽征机关核发之税款缴清证明书,或核定免税证明书,或不计入遗产总额证明书,或不计入赠与总额证明书,或同意移转证明书之副本;其不能缴附者,不得径为移转登记。第四十三条

25、 告发或检举纳税义务人及其他关系人有短报、漏报、匿报或故意以虚伪不实及其他不正当行为之逃税或帮助他人逃税情事,经查明属实者,主管稽征机关应以罚款提成奖给举发人,并为举发人保守秘密。第四十四条 纳税义务人违反第二十三条或第二十四条之规定,未依限办理遗产税或赠与税申报者,按核定应纳税额加处一倍至二倍之罚款;其无应纳税额者,处以九百元之罚款。第四十五条 纳税义务人对依本法规定应申报之遗产或赠与财产,已依本法规定申报而有漏报或短报者,按核定应纳税额加处一倍至二倍之罚款。16第四十六条 纳税义务人有诈欺或其他不正当方法,逃漏遗产税或赠与税者,除依继承或赠与发生年度税率重行核计补征外,并应处以所漏税额一倍

26、至三倍之罚款。第四十七条前三条规定之罚款,连同应征之税款,最多不得超过遗产总额或赠与总额。第四十八条 稽征人员违反第二十九条之规定,户籍人员违反第三十七条之规定者,应由各该主管机关从严惩处,并责令迅行补办;其涉有犯罪行为者,应依刑法及其有关法律处断。第四九条(删除)第五十条 纳税义务人违反第八条之规定,于遗产税未缴清前,分割遗产、交付遗赠或办理移转登记或赠与税未缴清前,办理赠与移转登记者,处一年以下有期徙刑。第五十一条(逾限缴纳税款之处罚及执行) 纳税义务人,对于核定之遗产税或赠与税应纳税额,逾第三十条规定期限缴纳者,每逾二日加征应纳税额百分之一滞纳金;逾期三十日仍未缴纳者,主管稽征机关应即移送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应于稽征机关移送后七日内开始办理。 前项应纳税款及滞纳金应自滞纳期限满之次日起,至纳税义务人缴纳之日止,依邮政储金汇业局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按日加计利息,一并征收。17第五十二条 违反第四十二条之规定,于办理有关遗产或赠与财产之产权移转登记时,未通知当事人缴验遗产税或赠与税激清证明书或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