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基础理论(课堂PPT)_第1页
色彩基础理论(课堂PPT)_第2页
色彩基础理论(课堂PPT)_第3页
色彩基础理论(课堂PPT)_第4页
色彩基础理论(课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色彩基础n色彩的基本概念 n色彩体系n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2一一 、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基本概念认识色彩n一种自然现象n中国最早记载尚书【青、黄、赤、黑、白】n公元400左右,色彩是由光的存在引发的理论出现色彩的含义A 绘画基本知识的组成部分B 是人与人相互交流的语言色彩的学习目的理解、感受、表现色彩,用于生产、设计.3.4色彩的形成n三部分n1 物理部分n2 胜利部分n3 心理部分.5物理部分-光n色彩的本质是电磁波n电磁波分为:通讯波、红外波、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宇宙线。n波长380-780mm电子波为可见光n红光波604MM-780mm,紫光波最短380-430mm(单位毫微米

2、=1/100毫米).61666年 英国 牛顿 三棱镜分解光试验.7颜色的产生n物体吸收一部分颜色,反射一部分颜色,被反射的就是我们眼睛看到的n光被完全吸收,就成为无彩色,黑白n光透过物体可产生色散.8生理部分生理部分n色彩的产生: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视知觉。由此看来,需要经过光眼神经的过程才能见到色彩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 .9n色彩的分类:n光源色(自然光、透射光、反射光)n固有色1.环境色.10 光源色n(1 )光源光:光源发出的色光直接进入视觉。(霓虹灯、饰灯、烛灯等的光线).11n(2)透射光 :光源光穿过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后再进入视觉的光线,称为透射光。.1

3、2n(3)反射光 :在有光线照射的情况下,眼睛能看到的任何物体都是该物体的反射光进入视觉所致。.13 物体色(固有色)n固有色:物体色本身不发光,它是光源色经过物体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我们把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的色彩统称为物体色。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物体的固有色是相对而言的。 .14环境色n环境色:一个物体受到周围物体反射的颜色影响所引起的物体固有色的变化。 自然界中任何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切物体色均受到周围环境不同程度的影响。 .15环境色对比.16二二 色彩体系色彩体系n1.色彩的构成n色彩一般分为无彩色(消色)和有彩色两大类。无彩色是指白、灰、黑等不带颜

4、色的色彩,即反射白光的色彩,如图。 .17n有彩色是指红、黄、蓝、绿等带有颜色的色彩,如图中色彩。 .18 色轮.19色彩的分类n原色:第一次色,指最基本、最原始而非其他颜色合成的,红黄蓝。n间色:第二次色,即由两个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橙紫绿。.20n2.色彩的属性na 色相:每种颜色固有的色彩相貌(色调)nb 明度:视感觉对色彩明亮度的称呼nc 纯度:指颜色的鲜艳程度和其中所含颜色的多少(色度或饱和度).21色彩的表示方法n( (一一) )自然表示法自然表示法 (1)(1)以自然景色命名的色彩:天蓝、湖蓝、海蓝、曙红、雪青、土黄、以自然景色命名的色彩:天蓝、湖蓝、海蓝、曙红、雪青、土黄、土红

5、、翠绿等。土红、翠绿等。 (2)(2)以金属矿物质命名的色彩:金黄、银灰、古铜色、铁灰、铁锈红、以金属矿物质命名的色彩:金黄、银灰、古铜色、铁灰、铁锈红、石绿、石青、宝石蓝、宝石绿、翡翠、钻蓝、赭石、铬黄、煤黑等。石绿、石青、宝石蓝、宝石绿、翡翠、钻蓝、赭石、铬黄、煤黑等。 (3)(3)以植物命名的色彩:草绿、茶绿、橄榄绿、柠檬黄、橘黄、杏黄、以植物命名的色彩:草绿、茶绿、橄榄绿、柠檬黄、橘黄、杏黄、米黄、紫藤、栗色、咖啡色、茶色、橘红、橙红等。米黄、紫藤、栗色、咖啡色、茶色、橘红、橙红等。 (4)(4)以动物命名的色彩:孑以动物命名的色彩:孑L L雀绿、猩红、象牙白、蛋黄、蛋青、鼠灰、雀绿、

6、猩红、象牙白、蛋黄、蛋青、鼠灰、驼灰、鹰灰等。驼灰、鹰灰等。n( (二二) )系统化表示法系统化表示法自然色表示法只能表达色彩的一般性质,精确度较低。系统化色命名自然色表示法只能表达色彩的一般性质,精确度较低。系统化色命名法则在色相加修饰语的基础上,又加上了明度和纯度的修饰语,从而能法则在色相加修饰语的基础上,又加上了明度和纯度的修饰语,从而能比较精确地形容该颜色的形象。如红色系,包括黄味红、淡黄味红、极比较精确地形容该颜色的形象。如红色系,包括黄味红、淡黄味红、极淡黄昧红、明灰黄味红、灰黄味红、暗灰黄味红、极暗黄味红、浊黄味淡黄昧红、明灰黄味红、灰黄味红、暗灰黄味红、极暗黄味红、浊黄味红、鲜

7、黄味红等色名。这些颜色名称标定系统虽然精确程度仍不很高,红、鲜黄味红等色名。这些颜色名称标定系统虽然精确程度仍不很高,但在一般场合下使用,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在一般场合下使用,有一定的实用价值。.22色立体n(一)孟塞尔色彩体系 孟塞尔(Alhert H_Munsell)是美国色是美国色彩学家、美术教育家。他创立的孟塞彩学家、美术教育家。他创立的孟塞尔颜色系,用三维空间的近似球状的尔颜色系,用三维空间的近似球状的模型,把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这模型,把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这3 3种视觉特征全部表示出来种视觉特征全部表示出来, ,如图。如图。.23.24n(二)奥斯特瓦德色彩体系 奥斯特瓦尔德

8、(Ostwald)体系:奥斯华德色相以奥斯华德色相以8 8色色相为基础,每一色相再分相为基础,每一色相再分3 3色,共色,共2424色相,明度阶段由色相,明度阶段由白到黑,并以无彩色阶段为白到黑,并以无彩色阶段为一边,纯色在另一顶点,每一边,纯色在另一顶点,每边长依黑白量渐变化排成边长依黑白量渐变化排成8 8色,形成等色相的正三角形。色,形成等色相的正三角形。由于奥斯华德表色系的秩序由于奥斯华德表色系的秩序严密,是配色时极方便的表严密,是配色时极方便的表色系统。色系统。.25n(三)日本色研配色体系 PCCS(Practical C0lor Cp一0rdinate-Svstem)简称日本色研配

9、色体系。简称日本色研配色体系。该体系的色相环由该体系的色相环由2424个个色相组合,每一色前标色相组合,每一色前标有一个数字,如:有一个数字,如:1 1紫紫味红味红2 2红红3 3黄昧红黄昧红4 4红味橙红味橙5 5橙等。为了橙等。为了保持色相环上的色相差保持色相环上的色相差均匀,经过直径两端的均匀,经过直径两端的色相并非绝对补色色相并非绝对补色。.26n3.色彩的特性na、色彩的冷暖 nb、色彩的轻重感觉 nc、色彩的膨胀与收缩 nd、色彩的前进性与后退性 ne、色彩艳丽与素雅 .27na、色彩的冷暖n物体通过表面色彩可以给人们或温暖或寒冷或凉爽的感觉。(感官).28.29暖色&冷色

10、暖色 冷色.30nb、色彩的轻重感觉n各种色彩给人的轻重感不同,我们从色彩得到的重量感,是质感与色感的复合感觉。 .31.32nc、色彩的膨胀与收缩n由于各自的表面色彩相异,能够斌予人不同的面积感觉。色彩的胀缩与色调密切相关,暖色同膨胀色,冷色属收缩色。 .33.34nd、色彩的前进性与后退性n一般而言,暖色比冷色更富有前进的特性。两色之间,亮度偏高的色彩呈前进性,饱和度偏向的色彩也呈前进性。但是色彩的前进与后退不能一概而论,色彩的前进、后退与背景色密切相关。 .35ne、色彩艳丽与素雅n般认为,如果是单色,饱和度高,则色彩艳丽。饱和度低,给人素雅的感觉。除了饱和度,亮度也有一定的关系。不论什

11、么颜色,亮度高时即使饱和度低也给人艳丽的感觉。高饱和度、高亮度的色彩显得艳丽。 .36n4.色彩的对比 在一定条件下,人对同一色彩有不向的感受。色彩单一给人一种印象。在不同的环境下,多色彩给人另一种印象。色彩之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称“色彩对比” 配色的一般规律为:任何一个色相均可以成为主色(主色调),与其它色相组成互补色关系、对比色关系、邻近色系和同类色关系的色彩组织。 .37色彩关系.38n同类色相对比 色相环上相邻的二至三色对比,色相距离大约45度左右,为弱对比类型。n邻近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90度左右,为中对比类型。n对比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135度左右,为强对比类型。n补色对比

12、 色相对比距离180度,为极端对比类型。 .39色彩的心理分析n色彩的记忆性:n一般情况。暖色比冷色记忆性强n原色比间色记忆性强n高纯度色彩记忆率高n高明度比低明度记忆率高n无彩色与有彩色结合能提高其记忆性n色彩单纯形态比复杂形态容易记忆.40n色彩的具象联想:n红色:火、血、太阳n橙色:灯光、柑橘、秋叶n黄色:光、柠檬、迎春花n绿色:草地、树叶、禾苗n蓝色:大海、天空、水n紫色:丁香花、茄子、葡萄n黑色:夜晚、墨、煤炭n白色:白云、白糖、面粉、雪n灰色:乌云、树皮、水泥.41色彩的抽象联想n红色:冲动、热情、活力、危险n橙黄色:温暖、嫉妒、欢喜、活力n黄色:光明、希望、快乐、轻浮n绿色:和平

13、、安全、生长、新鲜n蓝色:平静、悠久、理智、深远n紫色:优雅、高贵、庄重、神秘n黑色:严肃、刚健、恐怖、死亡n白色:纯洁、神圣、干净、清洁n灰色:平凡、失意、谦逊、忧闷.42色彩构成形式n(一)均衡(平衡) 均衡的概念表现在色彩造型方面,是指将各种配置的要素(色彩面积的分布、色的强弱和轻重)在视觉上产生一种稳定的构图形式。n均衡的要素: (1)色彩的面积、属性是影响配色均衡的主要因素。 (2)不同形状、冷暖、动静给人的重量感是不同的,与配色的均衡具有直接的关系。 (3)色彩均衡的感觉与构图的经营位置也有一定的关系。.43.44n(二)强调 色是为了强调画面的效果,弥补整体画面的贫乏单调感。在色

14、彩配列中,以适当的比例关系合理利用色彩的明暗、大小、软硬、冷暖、鲜浊等对比,都能够突显所要表达的主题,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从而构成整体中的强调。n强调的方法: (1)一般以极小面积的色为强调色,强调的主题要恰当,以形成视觉中心,提高注目性。 (2)采用与画面色调倾向一致的鲜明色,是主色调强调;采用与整个色调对照的小块对比色称之为对比色强调。 (3)采用对比性质作为强调色时须注意:整体色调为高明色时,用暗色来强调;整体色调为无彩色时,用有彩色强调。 (4)强调色的位置和比例关系,都必须考虑配色的平衡。 .45.46n(三)节奏 节奏具有时间的因素。在不具有时间过程的配色中,通过色相、明度、纯度

15、三属性的变化而造成的强弱、轻重、冷暖、软硬等不同质的因素相互组合,或局部的某种间隔配列,使之产生色的抑扬格调或某种方向性的移动、反复变化,视觉上会感觉到动 的 连 续 和 相 互 关 联 的 韵 律 , 使 单 调 的 色 彩 活 泼 化 。n节奏包括 : 1、渐变节奏:按色相、明度、纯度依一定秩序作色相推移、明度 推 移 、 纯 度 推 移 , 呈 阶 梯 式 逐 渐 变 化 或 循 环 反 复 。 2、重复节奏:将色相、明暗、纯度、强弱等两个以上的同一要素进行配列,交替反复,造成具有动势的抑扬调子,可以得到井然有序的和丰富多彩的重复节奏。.47.48.49n( (四四) )主从主从 对比色

16、即异质色彩的对立,但并非各不相干,这种对比关系中有时一方占优势,起支配作用,即为主色。主色一般用在重要的主体部分,配以对比的鲜艳色,形成画面的高潮,以增强画面的感染力。而另一方处于从属地位称为从色(辅色、宾色),从属主色。.50.51n ( (五五) )呼应呼应 呼应是配色平衡的桥梁和手段,任何色呼应是配色平衡的桥梁和手段,任何色块在布局时都不应孤立出现它需要同种或同块在布局时都不应孤立出现它需要同种或同类色块在上下、前后、左右诸方面彼此互相照类色块在上下、前后、左右诸方面彼此互相照应,以保持画面的色彩平衡。同时,还能够起应,以保持画面的色彩平衡。同时,还能够起到调节和满足视觉神经的适应作用。

17、到调节和满足视觉神经的适应作用。 n色彩呼应的方法有两种形式:色彩呼应的方法有两种形式: 1 1局部呼应局部呼应 2 2色彩的全面呼应色彩的全面呼应.52.53n( (六六) )层次层次 色彩的色彩的前进前进、后退后退感觉影响着色彩的层次变化。暖色、纯感觉影响着色彩的层次变化。暖色、纯色、亮色、大面积色一般具有前进感;冷色、含灰色、暗色、小色、亮色、大面积色一般具有前进感;冷色、含灰色、暗色、小面积色具有后退感。但这仅是一般的概念,而更多的时候,色彩面积色具有后退感。但这仅是一般的概念,而更多的时候,色彩的 层 次 受 色 彩 的 明 度 对 比 和 纯 度 变 化 的 影 响 。的 层 次

18、受 色 彩 的 明 度 对 比 和 纯 度 变 化 的 影 响 。 n ( (七七) )点缀点缀 点缀是指小面积重点部位的配色,是面积对比的一种形式。点缀色点缀是指小面积重点部位的配色,是面积对比的一种形式。点缀色具有醒目、活跃的特点,应十分慎重、珍惜地将最鲜明、最生动的色彩具有醒目、活跃的特点,应十分慎重、珍惜地将最鲜明、最生动的色彩用到最关键的地方,让点缀色起到用到最关键的地方,让点缀色起到“画龙点睛画龙点睛”的作用。的作用。 点缀要领:点缀要领: ()点缀色在面积对比上要恰到好处,把握主色调与点缀色之间的()点缀色在面积对比上要恰到好处,把握主色调与点缀色之间的比例关系。比例关系。 ()

19、点缀色应灵活地运用纯度的对比变化。()点缀色应灵活地运用纯度的对比变化。 .54.55.56n( (八八) )衬托衬托 色彩的衬托是指图色与底色色彩的衬托是指图色与底色( (或背景色或背景色) )的映衬关系。衬的映衬关系。衬托依赖于面积对比托依赖于面积对比n衬托主要有下列几种形式衬托主要有下列几种形式: 1 1明暗衬托明暗衬托:利用色彩的明度对比,用较大面积的亮色:利用色彩的明度对比,用较大面积的亮色( (或暗色或暗色) )衬衬托较小部分的暗色托较小部分的暗色( (或亮色或亮色) )。如浅色底配深色图,深色底配浅色图。如浅色底配深色图,深色底配浅色图。 2 2冷暖衬托冷暖衬托:利用色彩的冷暖对

20、比,用较大部分的冷色:利用色彩的冷暖对比,用较大部分的冷色( (或暖色或暖色) )衬衬托较小部分的暖色托较小部分的暖色( (或冷色或冷色) )。如冷色底上配暖色图,暖色底上配冷色图。如冷色底上配暖色图,暖色底上配冷色图。 3 3灰艳衬托灰艳衬托:利用色彩的纯度对比,用较大面积的灰色:利用色彩的纯度对比,用较大面积的灰色( (或艳色或艳色) )衬衬托较小部分的艳色托较小部分的艳色( (或灰色或灰色) )。如灰色底上配鲜艳的图,在鲜艳的底色上。如灰色底上配鲜艳的图,在鲜艳的底色上配灰色的图。配灰色的图。 4 4繁简衬托繁简衬托:大面积单纯的底色上配以小面积的多彩纹样,或以多彩:大面积单纯的底色上配

21、以小面积的多彩纹样,或以多彩的背景上配以单纯纹样称为色彩的繁简衬托。的背景上配以单纯纹样称为色彩的繁简衬托。.57.58n(九)渐变色彩渐变是指一种颜色按照一定的比例递增或递减,有规律地逐渐转变到另一种颜色的连续过程。渐变构成能产生由强到弱、由明到暗、由艳到灰、由冷到暖的节奏感,柔和而优美,变化而统一。 n 色彩渐变有以下几种形式:1明暗渐变:无彩色由黑一灰一白的渐变;同种色由明一暗的渐变:按色环顺序由黄一蓝紫色的渐变。2色相渐变:类似色相系列渐变、对比色相系列渐变、互补色相系列渐变、全色相系列渐变和色相混合渐变等。3纯度渐变:由灰一艳的渐变。4冷暖渐变:由冷一暖的渐变。.59色彩与视知觉n我

22、们在观察色彩时把客观物体的颜色称为彩色实体,而把看到这些事物后感觉到的色彩称为色彩感觉。n1 眼睛的明暗适应性n2 视觉残像与补色现象n3 眼睛的错视(冷暖错视、色相错视、明度错视、彩度错视、补色错视、距离错视).60n冷暖错视.61n色相错视.62n明度错视.63n彩度错视.64n补色错视.65n距离错视.66三三 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n色彩和面积的关系.67结论:越是鲜艳的色彩越是少用,所占的比例一定要少。.68n亚光色、无彩色的比例要战占得多一点。高亮色是不适合大面积出现的而高亮色最好是以很少的比例出现。 .69流行色流行色n流行色:Fashion Color,意为时髦的

23、、时尚的色彩。 n流行色研究机构:英国色彩评议会(BRITISH COLOUR COUNCIL),纽约的美国纺织品色彩协会(AMERICAN TEXTILE ASSOCIATION)及美国色彩研究所(AMERICAN COLOUR AUTHORITY),巴黎的法国色彩协会(L OFFICIELDELACOURLEUR),东京的日本流行色协会等 n国际流行色的预测是由总部设在法国巴黎的“国际流行色协会”完成。 .70 流行色预测理论:n时代论:当一些色彩结合了某些时代的特有特征,符合大众的认识、理想、兴趣、欲望时,这些具有特殊感情力量的颜色就会流行。 n自然环境论:随着季节的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

24、对人的影响,不同季节的人们喜爱的颜色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n生理心理论:对于流行色的研究必须要考虑人们的审美心理。民族地区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教育、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传统风俗等的因素不同,所喜爱的色彩也是千差万别的。n优选论:优选论的观点是从前一年的消费市场中找出主色构成下一年的流行色谱。 .71色彩与产品设计n主要注意问题:n1 采用的颜色不宜过多,不同颜色不应平均分配n2 注意颜色配置的技术条件n3 产品的颜色要与它的使用环境相协调n4 利用对产品色彩的配置使人对产品产生联想n5 产品的色彩应采用流行色.72n工业产品的形式美是由造型、色彩、图案、装潢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而成的。 .73.74.75.76.77广告与色彩广告与色彩n色彩在广告作品中的特殊作用: n一、彩色广告较单色广告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n二、彩色广告画面较之黑白画面更能逼真地再现商品的真实性。n三、是广告色彩对企业或其产品的象征作用,使消费者更易辨识和产生亲切感。 .78色彩在广告中的三要点1 明亮度、色相和纯度是色彩的三要素,是光感过程的第一类要素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