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 绘图综合实例一PPT课件_第1页
AutoCAD 绘图综合实例一PPT课件_第2页
AutoCAD 绘图综合实例一PPT课件_第3页
AutoCAD 绘图综合实例一PPT课件_第4页
AutoCAD 绘图综合实例一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4章AutoCAD 2007绘图综合实例一 绘制二维零件绘制二维零件 14.2绘制模具二维装配图绘制模具二维装配图 14.3制作图框制作图框 14.1习题习题 14.4第1页/共43页 制作图框 。 绘制二维零件 。 绘制模具二维装配图 。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读者熟悉AutoCAD 2007的图框样板、轴类零件图、模具二维装配图的绘制和制作方法。【学习目标】第2页/共43页 14.1 制作图框操作 本节将介绍AutoCAD2007制作图框的操作 。第3页/共43页 1. 设置绘图单位 2. 设置绘图界限 3. 创建图层 4. 绘制图框及标题栏 5. 输入文字 6. 保存为模板文件制作图框的

2、步骤 第4页/共43页14.1.2 操作实例 1. 设置绘图单位 (1)单击“格式(O)”“单位(U)”菜单命令,”进入如图14-1所示“图形单位”对话框。在该对话框的设置“长度”的“类型”为“小数”,“精度”为“0”。 (2)如图14-1所示在“角度”的“类型”为“十进制度数”、“精度”为“0”。确定角度单位为度,数值精度为小数点后的“0”位。 (3)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图形单位”对话框,完成绘图单位的设置。 2. 设置图形界限 (1)单击“格式(O)”“图形界限(A)”进入菜单命令,系统提示重新设置模型空间界限。在命令行窗口输入左下角的点(默认即可),然后输入图形界限右上角的点即可。

3、(2)在“指定左下角点或开(ON)/关(OFF):”提示的情况下输入“ON”,打开绘图界限控制,不允许绘制的图形超出设置的界限。输入“OFF”,关闭绘图界限,所绘制的图形不受图形界限的影响。第5页/共43页 图14-1 “图形单位”对话框第6页/共43页 3. 设置图层 (1)单击“格式(O)”“图层(L)”菜单命令,或单击图层工具栏中的“图层特性管理器”按钮,进入“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定义图层,规范绘图颜色和线型,以方便绘图。 (2)在该对话框中单击“新建图层”按钮,新建一个图层。然后,在新建图层的“名称”列中输入该图层的名称为“粗实线”,如图14-2所示。 (3)单击“粗实线”图层的“

4、线宽”列,调出“线宽”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选择的线宽,如图14-3所示。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关闭线宽对话框并返回到“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中,完成轮廓线的设置。 (4)在“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中,单击“新建图层”按钮,再新建一个图层。将该图层命名为“中心线”。单击“中心线”图层的“颜色”列,调出“选择颜色”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选择“红色”,如图14-4所示。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关闭选择颜色对话框 并返回到“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中,完成图层颜色的设置。第7页/共43页 图14-2 “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第8页/共43页 图14-3 “线宽”对话框 图 14-4 “选择颜色”对话框

5、第9页/共43页 (5)在“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中,单击中心线层的“线型”列,调出“选择线型”对话框,如图14-5所示。单击该对话框中“加载(L)”按钮,调出“加载或重载线型”对话框。 (6)在“加载或重载线型”对话框中单击选择 CENTER2(.5x)线型,如图14-6所示。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加载或重载线型对话框并返回到“选择线型”对话框中。 (7)在“选择线型”对话框中选中 CENTER2(.5x)线型,如图14-5所示。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关闭选择线型对话框并返回到“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中。再将该图层的线宽设置为 ,完成中心线的设置。 (8)以同样的方法按照表14-1定

6、义其他图层,定义好的图层效果如图14-2所示。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 第10页/共43页 图14-5 “选择线型”对话框 图14-6 “加载或重载线型”对话框 名称颜色线型线宽标注蓝色实线0.15粗实线白色实线0.3基准点白色实线0.15细实线黄色实线0.15中心线红色CENTER2(.5x)0.15剖面线绿色实线0.15表 14-1 其他图层中的线型第11页/共43页 4. 绘制图框及标题栏 (1)将图层切换到0层,单击“绘图(D)”“矩形(G)”菜单命令,在命令行中输入矩形的起点(0,0))再在命令行窗口输入矩形的对角点为(420,297)作为图纸的外框。

7、(2)单击“修改(M)”工具栏中的“分解(X)”按钮,在绘图区单击内部的矩形,将该矩形分解为线段。分解后的每一根线段都可以单独选择,如图14-7所示。然后,单击“修改(M)”工具栏中的“偏移(S)”按钮,将矩形向内偏移5,5,5,20,作为图纸的内框,如图14-8所示。 (3)再次使用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命令,按照命令行窗口的提示,将分解后的底部水平线段向上偏移出4条线段,每条线段偏移的距离分别为8mm;将分解后的右侧垂直线段向左偏移出7条线段,每条线段偏移的距离分别为15、15,25、15、20、25、15,完成后的效果如图14-9所示。 (4)单击“修改(M)”工具栏中的“修剪(T)”按钮,

8、在绘图区中从右下角向左上角拖曳将图形全部选中,按空格键确认。然后,单击或框选多余的线段,即可将其修剪,完成后的效果如图 5-10所示。第12页/共43页 图14-7 图纸外框 图14-8 图纸内外框 图14-9 标题栏偏移线 图 14-10 标题栏效果 第13页/共43页 5. 输入文字 (1)将图层切换到“文字层”,单击“绘图(D)”工具栏中的“多行文字(M)”按钮或命令行窗口输入MTEXT命令。然后,在图形的右侧绘制一个矩形,作为文字输入的区域。此时,进入“文字格式”工具栏及文字编辑区,如图14-11所示。(2)在“文字格式”工具栏中,设置文字样式为“汉字”、文字大小为3。在文字编辑区输入

9、“制图”2个字,如图14-11所示。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文字的输入。 (3)单击“修改(M)”工具栏中的“移动(V)”按钮,按照命令行窗口的提示,将文字移动到标题栏中。 (4)用步骤(1)、(2)、(3)的方法,完成其他位置的文字标注,完成后的效果如图14-12所示。 第14页/共43页 图14-11 “文字格式”工具栏及文字编辑区图14-12 图纸图框图14-13 “图形另存为”对话框第15页/共43页 绘制二维零件 本节将介绍AutoCAD2007绘制二维零件的操作 。第16页/共43页 1. 零件图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一组视图:用来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的结构和形状。 (2)

10、尺寸标注:用来正确、完整、清晰、合理地表达零件个部分的大小和各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技术要求:用符号或文字来表示或说明零件在加工、检验过程中所需的要求。 零件图的内容及其绘制流程图 第17页/共43页 2. 零件图绘制流程:零件图绘制流程:(1)充分了解零件的名称、用途和材料,并对零件各组成)充分了解零件的名称、用途和材料,并对零件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形状、结构特点及作用进行分析,确定零件各部分的几何形状、结构特点及作用进行分析,确定零件各部分的定位尺寸和各部分之间的定位尺寸。部分的定位尺寸和各部分之间的定位尺寸。(2)要熟悉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重点分析零件的尺寸公)要熟悉零件的各项技术

11、要求,重点分析零件的尺寸公差、形状公差、表面粗糙度和其他技术要求。差、形状公差、表面粗糙度和其他技术要求。(3)任何一个零件,其图形表达方式都不是唯一的,需要)任何一个零件,其图形表达方式都不是唯一的,需要择优选取一个方案。择优选取一个方案。(4)确定零件表达方式后,应根据零件的大小、视图数量、)确定零件表达方式后,应根据零件的大小、视图数量、现有图纸大小,确定适当的比例,然后粗略估计各视图应现有图纸大小,确定适当的比例,然后粗略估计各视图应占图纸面积,绘制出主要视图的基准线、中心线和必要的占图纸面积,绘制出主要视图的基准线、中心线和必要的辅助线。辅助线。(5)绘制零件的内外结构和形状。)绘制

12、零件的内外结构和形状。(6)标注尺寸及技术要求。)标注尺寸及技术要求。(7)全面检查和修改全图。)全面检查和修改全图。第18页/共43页 1. 绘制零件图主视图 (1)使用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L)”工具和“圆弧(R)”工具,绘制如图14-15所示的中心线和上半部分的轮廓线。 (2)使用修改工具栏中的“镜像(I)”工具,在“选择对象:”提示下,用光标拾取要镜像的部分,即图14-15(a)所示的水平中心线以上的全部轮廓线。在“指定镜像线的第一点:”和“指定镜像线的第二点:”提示下,先后捕捉,如图14-15(a)所示的水平中心线左右两点。在系统“是否才删除源对象?是(Y)/否(N):”提示下,绘制

13、出如图14-15(b)所示的图形的下半部分。 (3)使用“选择夹点”工具,先单击选中直线,单击下夹点拖动至下方直线上端点,如图14-16所示,然后单击,依次补绘如图14-17所示的轮廓线。 操作实例 第19页/共43页 (a)绘制中心线和上半部分的轮廓线 (b)用“镜像”命令绘制下半部分 图14-15图14-16 拖动夹点 图14-17 使用“选择夹点”工具拉伸直线 第20页/共43页 (4)单击编辑工具栏上的“倒角(C)”工具,启动倒角命令。在“选择第一直线或多线段(P)/距离(D)/角度(A)/修剪(T)/方法(M):”提示下,输入“A”,,表示采用一条直线上的切角距和倒角线与该直线的倾角

14、方式来进行倒角。在“指定第一条直线的倒角长度:”提示下,输入“3”,在“指定第一条直线的倒角角度:”提示下,输入“45”,表示倒角线与第一条直线的夹角为45。在“选择第一直线或多线段(P)/距离(D)/角度(A)/修剪(T)/方法(M):”提示下,先后选中需要倒角的线段。 (5)使用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L)”工具,补绘如图14-18的倒角线。 第21页/共43页 图14-18 绘制倒角线第22页/共43页 2. 绘制零件图的剖面图 (1)使用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L)”工具和“圆弧(R)”工具,绘制如图14-19所示的中心线和轮廓线。 (2)绘制剖面图的剖面线。选择绘图工具栏中“图案填充(H

15、)”工具,进入如图14-20所示的“图案填充和渐变颜色”对话框,在“图案”下拉列表框中选定“ANSI36”图案填充模式,并设置角度为0,比例为。单击“图案填充和渐变颜色”对话框右上角“添加:拾取点”按钮,返回绘图窗口,在系统“选择内部点”提示下,用鼠标分别拾取各部分需要绘制剖面线的闭合填充区域(鼠标拾取后,被拾取的区域边界已虚线显示),返回到“图案填充和渐变颜色”对话框。单击“预览”按钮,出现填充图案的预览效果图形。如果满意,单击右键返回到“图案填充和渐变颜色”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如图14-21的剖面线的填充。 第23页/共43页 图14-19 绘制右边剖面图 图14-20 “图案填

16、充和渐变颜色”对话框 图14-21 填充剖面第24页/共43页 3. 尺寸标注 标注时,应注意零件的加工和测量的方便。具体标注时,只需在工具栏单击右键,从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标注”命令,从标注工具栏中选择相应的标注工具,对如图14-21所示的图形进行标注。最后结果如前面图14-14所示。 第25页/共43页 图14-14 轴类零件图第26页/共43页14.3 绘制模具二维装配图 本节将介绍AutoCAD2007绘制模具二维装配图的操作 。图14-23 工件图 图14-24 弯曲模装配图 第27页/共43页 1. 绘制俯视图 先绘制出俯视图,然后再绘制主视图。 (1)单击“文件(F)”“新建(

17、N)”菜单命令,进入“选择样板”对话框,选择图14-13建的模板文件,单击“打开”按钮,新建“弯曲模装配图”。单击“文件(F)”“打开(O)”菜单命令,进入“选择文件”对话框,打开如图14-25所示的“下模座”文件后,单击“编辑(E)”“带基点复制(B)”菜单命令,“在指定基点”提示下,选中“下模座”俯视图中心孔中心,单击。窗选“下模座”俯视图所有图形,单击右键确定。进入“弯曲模装配图”,单击“编辑(E)”“粘贴(P)”菜单命令,“在指定插入点”提示下,在合适的地方单击,“下模座”俯视图就复制到“弯曲模装配图”中。 (2)绘制、修改完成如图14-26所示的“弯曲模装配图”俯视图。 第28页/共

18、43页 图14-25 弯曲模下模座 图14-26 “弯曲模装配图”俯视图 第29页/共43页 2. 绘制主视图 (1)使用“带基点复制(B)”,“粘贴(P)”的方法,复制“下模座”的主视图到“弯曲模装配图”的合适地方,效果如图14-27所示。 (2)使用 “带基点复制(B)”,“粘贴(P)”的方法,“凹模”的主视图到“弯曲模装配图”的A点,效果如图14-28所示。 (3)单击“修改(M)”“偏移(S)”菜单命令,绘制如图14-29所示的偏移186的辅助线以及使用“夹点”的方法,延长中心线。 (4)使用“带基点复制(B)”,“粘贴(P)”的方法,复制“上模座”的主视图到弯曲模装配图的B点,效果如

19、图14-30所示。(5)使用“带基点复制(B)”,“粘贴(P)”的方法,复制模柄的主视图到弯曲模装配图的C点,效果如图14-31所示。 (6)最后,绘出凸模固定板、垫板、凸模的主视图,绘制完成如图14-32所示的“弯曲模装配图”主视图。 第30页/共43页 图14-27 添加“下模座”主视图 图14-28 添加“凹模”主视图 第31页/共43页 图14-29 辅助线 图14-30 添加“上模座”的主视图 第32页/共43页图14-31 添加“模柄”的主视图 图14-32 弯曲模装配图 第33页/共43页 3. 填充剖面 (1)单击“绘图(D)”“图案填充(H)”菜单命令,进入如图14-33所示的“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单击“类型”列表框,选中“用户定义”项,设置“角度”为“30”,“间距”为“3”。 (2)单击“添加:拾取”按钮,拾取如图14-34所示的区域。 (3)单击右键返回“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单击“预览”按钮,预览满意后,单击右键,如图14-35所示,填充选定的区域。 (4)在“图案填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