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学-南开大学 刘骏民)_第1页
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学-南开大学 刘骏民)_第2页
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学-南开大学 刘骏民)_第3页
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学-南开大学 刘骏民)_第4页
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学-南开大学 刘骏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第十二章福利经济理论第十二章福利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福利经济理论依据不同的社会福利标准对现实不同福利经济理论依据不同的社会福利标准对现实不同的经济状况进行判断,确定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其的经济状况进行判断,确定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其目的是评价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及其结果的优劣,并研目的是评价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及其结果的优劣,并研究如何改善社会的经济福利。因此,福利经济理论要求究如何改善社会的经济福利。因此,福利经济理论要求建立一套衡量社会福利的标准,以平等和效率作为其始建立一套衡量社会福利的标准,以平等和效率作为其始终涉及的一个核心问题。终

2、涉及的一个核心问题。微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福利经济学研究一般均衡模型的条件即经济社会达到福利经济学研究一般均衡模型的条件即经济社会达到最优的条件,考察产品生产的和商品交换的经济效率以及最优的条件,考察产品生产的和商品交换的经济效率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条件,从而对一个经济的运行及其结果的收入分配公平的条件,从而对一个经济的运行及其结果的好坏做出评价,并做出应该如何改善社会福利的结论。显好坏做出评价,并做出应该如何改善社会福利的结论。显然,要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必然要求商品生产的资源实然,要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必然要求商品生产的资源实现最佳配置,生产的商品在消费者之间实现最佳分配。现最佳配

3、置,生产的商品在消费者之间实现最佳分配。第一节帕累托最优与竞争性均衡第一节帕累托最优与竞争性均衡微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一、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一、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帕累托认为,个人从消费商品和劳务中获得的效用或帕累托认为,个人从消费商品和劳务中获得的效用或福利是可以衡量的,而且不同个人所获得的效用量是可以福利是可以衡量的,而且不同个人所获得的效用量是可以相互比较的。对于相互比较的。对于A、B两种情况,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两种情况,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劣于B,则从社会的观点看有,则从社会的观点看有A优优

4、于于B。这种衡量社会福利能否被改善的标准,称为。这种衡量社会福利能否被改善的标准,称为帕累托帕累托标准标准。按照帕累托标准所作的改进叫。按照帕累托标准所作的改进叫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指经济社会达到这样的状态:不管经济发指经济社会达到这样的状态:不管经济发生何种变化,不再可能使一个人福利增加的同时而不使其生何种变化,不再可能使一个人福利增加的同时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福利减少时,整个社会的福利就达到了最大。他任何人的福利减少时,整个社会的福利就达到了最大。微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经济效率或帕累托最优的边际条件经济效率或帕累托最优的边际条件消费者交换的帕累托最优必须在交换

5、契约曲线上,因消费者交换的帕累托最优必须在交换契约曲线上,因此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是:此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是:BXYAXYMRSMRS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必须在生产契约曲线上,因此生产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必须在生产契约曲线上,因此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帕累托最优状态:YLKXLKMRTSMRTS整个经济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是:整个经济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是:BXYAXYXYMRSMRSMRT微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二、竞争性均衡与经济效率二、竞争性均衡与经济效率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结论是:任何完全竞争经济的一般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结论是:任何完全竞争经济的一般均衡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同

6、时,任何一个帕累托最均衡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同时,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状态也都可由一套竞争价格机制来实现。优状态也都可由一套竞争价格机制来实现。要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整个经济就必须是完全竞争要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整个经济就必须是完全竞争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说明一个经济体系是有经济效率的,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说明一个经济体系是有经济效率的,故经济分析将经济效率与帕累托最优等同。故经济分析将经济效率与帕累托最优等同。微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第二节社会福利及其政策标准第二节社会福利及其政策标准一、效用可能性曲线一、效用可能性曲线效用可能性曲线效用可能性曲线表示在一简单经济中处于帕累托最优表示在

7、一简单经济中处于帕累托最优时两个消费者不同的效用组合,即在给定的效用水平上两时两个消费者不同的效用组合,即在给定的效用水平上两者最大效用组合点的轨迹。效用可能性曲线又称者最大效用组合点的轨迹。效用可能性曲线又称效用可能效用可能性边界性边界。微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将消费者将消费者A与与B的无差异曲线不同切点所表示的效用的无差异曲线不同切点所表示的效用组合予以排列,则可以使交换契约线转换成效用契约曲线,组合予以排列,则可以使交换契约线转换成效用契约曲线,这样就推导出一条表示两消费者这样就推导出一条表示两消费者A、B的效用可能性曲线。的效用可能性曲线。图12-1效用可能性曲线OUAC效用可

8、能性曲线 UBB*B4A*DEFGA2B3A3B2A4Z微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把社会福利看作是个人福利的总和,所社会福利函数把社会福利看作是个人福利的总和,所以社会福利是所有个人福利总和的函数。以效用水平表示以社会福利是所有个人福利总和的函数。以效用水平表示个人的福利,则社会福利就是个人福利的函数。假设社会个人的福利,则社会福利就是个人福利的函数。假设社会中共有中共有n n人,社会福利函数人,社会福利函数W W可以记作:可以记作:Wf (U1, U2, , Un)假定社会中共有假定社会中共有A A、B B两个人,这时的社会福利函数可以写两个人,这时

9、的社会福利函数可以写成:成:Wf (UA, UB)二、社会福利函数与社会福利最大化二、社会福利函数与社会福利最大化微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对于不同的社会福利水平对于不同的社会福利水平W1、W2、Wn,可以得,可以得出一系列的等福利曲线,等福利曲线与效用可能性曲线的出一系列的等福利曲线,等福利曲线与效用可能性曲线的区别在于:效用可能性曲线是消费者在分配某一既定数量区别在于:效用可能性曲线是消费者在分配某一既定数量产品时可能得到的各产品时可能得到的各种效用组合;而表示种效用组合;而表示社会福利函数关系的社会福利函数关系的等福利曲线则表示不等福利曲线则表示不同的效用组合可以达同的效用组合可以

10、达到的社会福利水平。到的社会福利水平。W2W1W3图12-2社会福利最大化OUA效用可能性曲线 UBB*A*EA0B0CD微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社会福利最大化社会福利最大化由于等福利曲线有无数条,总会有一条等福利曲线与由于等福利曲线有无数条,总会有一条等福利曲线与效用可能性曲线相切,在图效用可能性曲线相切,在图12-2中是等福利线取中是等福利线取W2与效用与效用可能性曲线可能性曲线B*A*相切于相切于E点,经济实现了社会福利的最大点,经济实现了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并且由于化,并且由于E点同时位于效用可能性曲线上,即表明它点同时位于效用可能性曲线上,即表明它又是满足帕累托最优的点,因此又

11、是满足帕累托最优的点,因此E点既是经济上有效率的,点既是经济上有效率的,又实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所以这一点被称作又实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所以这一点被称作“限制条件限制条件下的最大满足点下的最大满足点”。微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阿罗不可能定理阿罗不可能定理社会福利函数的形成是一种社会选择过程:在已知社社会福利函数的形成是一种社会选择过程:在已知社会所有成员的个人偏好次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程序,会所有成员的个人偏好次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程序,把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归结为单一的社会偏好次序。把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归结为单一的社会偏好次序。民主制度的社会选择方式有投票和市场机制两种,经

12、济决民主制度的社会选择方式有投票和市场机制两种,经济决策往往采用市场的方法,政治决策则多采用投票的方式。策往往采用市场的方法,政治决策则多采用投票的方式。但阿罗认为,投票的方式并不能把个人偏好次序综合但阿罗认为,投票的方式并不能把个人偏好次序综合为社会偏好次序。采用投票方式往往会出现一种循环选择为社会偏好次序。采用投票方式往往会出现一种循环选择情况,无法确定社会偏好的顺序。情况,无法确定社会偏好的顺序。三、阿罗不可能定理和次佳理论三、阿罗不可能定理和次佳理论微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下表是表示投票结果的例子,假定下表是表示投票结果的例子,假定A、B、C三人对三人对x、y、z三种备选方案进

13、行投票,以选择他们各自对这三种备三种备选方案进行投票,以选择他们各自对这三种备选方案的偏好次序。选方案的偏好次序。A、B、C三人的个人偏好如下:三人的个人偏好如下:A的偏好:的偏好:xyz;B的偏好:的偏好:yzx ;C的偏好:的偏好:zxy 。在投票中,任何最初被决定的选择都有可能被另一种在投票中,任何最初被决定的选择都有可能被另一种选择所击败,没有达到任何均衡的结果。这一现象被称作选择所击败,没有达到任何均衡的结果。这一现象被称作投票悖论投票悖论。微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下投票悖论说明,如果每个人的偏好不同,通过任意下投票悖论说明,如果每个人的偏好不同,通过任意加总这些偏好而得到结

14、果可能是不相容的。加总这些偏好而得到结果可能是不相容的。表12-1投票悖论举例zx通过yz通过xy通过c投zc投zc投xb投zb投yb投ya投xa投ya投x对x与z投票对y与z投票对x与y投票微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美国经济学家阿罗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个人偏好次序美国经济学家阿罗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个人偏好次序都有定义,那么把个人偏好加总成为表达社会偏好的最理都有定义,那么把个人偏好加总成为表达社会偏好的最理想的方法,要么是强加的,要么是独裁的。也就是说,不想的方法,要么是强加的,要么是独裁的。也就是说,不可能存在一种这样的社会选择机制:不仅能够把个人对可能存在一种这样的社会选择机制:不仅

15、能够把个人对N种备选方案的偏好次序转换成社会偏好次序,同时又能准种备选方案的偏好次序转换成社会偏好次序,同时又能准确地表达社会各个成员的个人偏好。这被称为确地表达社会各个成员的个人偏好。这被称为阿罗不可能阿罗不可能定理定理。因此,阿罗也得出以个人效用为基础的社会福利函。因此,阿罗也得出以个人效用为基础的社会福利函数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结论。数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结论。微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次佳理论次佳理论次佳理论次佳理论认为,帕累托最优的所有条件不能被满足时,认为,帕累托最优的所有条件不能被满足时,尽可能多地满足部分条件,不一定会增加社会福利,即不尽可能多地满足部分条件,不一定会增加社会

16、福利,即不一定使社会福利达到次佳状态。一定使社会福利达到次佳状态。比如,政府当局比如,政府当局有能力冲破一些垄断有能力冲破一些垄断组织,尽量使经济社组织,尽量使经济社会满足帕累托最优,会满足帕累托最优,但结果不一定使社会但结果不一定使社会福利增加。福利增加。W2W1W3图12-3社会福利的次佳理论OUAUBB*A*EA0B0CDMMP微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四、社会福利的政策标准四、社会福利的政策标准一项政策能否提高社会福利,主要有下列四种不同的一项政策能否提高社会福利,主要有下列四种不同的标准:帕累托标准;卡尔多和希克斯的补偿原则;西托夫标准:帕累托标准;卡尔多和希克斯的补偿原则;西

17、托夫斯基检验福利的斯基检验福利的“双重标准双重标准”;伯格森社会福利函数。;伯格森社会福利函数。微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第三节收入分配与福利政策第三节收入分配与福利政策一、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一、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洛伦茨曲线洛伦茨曲线洛伦茨曲线洛伦茨曲线:是累计的家庭百分比与相应累计的收入:是累计的家庭百分比与相应累计的收入百分比的组合点轨迹。百分比的组合点轨迹。表12-2家庭累计收入份额的数据举例100%45%100%收入最高的20%E55%25%80%收入次高的20%D30%15%60%收入中等的20%C15%10%40%收入次低的20%B5%5%20%收入最低的20%A累计百分比百分比

18、累计百分比百分比收入家庭行标微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可以通过图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可以通过图12-4予以说明。如果收予以说明。如果收入平等地分配给每个家庭,就得到图中的绝对平均线,即入平等地分配给每个家庭,就得到图中的绝对平均线,即直线直线OE。绝对平。绝对平均线表明的是:均线表明的是:累计家庭百分比累计家庭百分比得到与该百分比得到与该百分比数值一样的累计数值一样的累计收入百分比。收入百分比。图12-4收入不平等与洛伦茨曲线O100%累计的家庭百分比绝对平均线C20%60%40%80%100%20%60%40%80%累计的收入百分比EABD洛伦茨曲线S1S2F微观经济学第十

19、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可以导出表示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基根据洛伦茨曲线可以导出表示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基尼尼系数系数。用。用S1表示图表示图12-4中绝对平均线到洛伦茨曲线之间的中绝对平均线到洛伦茨曲线之间的面积,用面积,用S2表示洛伦茨曲线右边的面积,基尼系数用表示洛伦茨曲线右边的面积,基尼系数用G表示,表示,则有:则有:211SSSG基尼系数取值范围为基尼系数取值范围为0到到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说明之间。基尼系数越小,说明S1的面积越小,洛伦茨曲线离绝对平均线越近,这个经济的面积越小,洛伦茨曲线离绝对平均线越近,这个经济体的收入分配越平等。体的收入分配越平等。微观经济学

20、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基尼系数说明的基尼系数说明的是一个经济体整体的是一个经济体整体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但收入不平等程度,但并不能说明该经济体并不能说明该经济体内部总收入在各类家内部总收入在各类家庭中的分配比例。也庭中的分配比例。也就是说,不同的洛伦就是说,不同的洛伦茨曲线茨曲线所面临的基尼所面临的基尼系数却有可能是相同系数却有可能是相同的,如图的,如图12-5所示。所示。图12-5不同的洛伦茨曲线与相同的基尼系数O100%累计的家庭百分比绝对平均线20%60%40%80%100%20%60%40%80%累计的收入百分比ED洛伦茨曲线CAB微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收入不平等的原因收入不平

21、等的原因一些国家的统计数据表明,少数富有的家庭的收入份一些国家的统计数据表明,少数富有的家庭的收入份额上升,多数家庭得到的收入份额在下降。高收入阶层受额上升,多数家庭得到的收入份额在下降。高收入阶层受益是因为迅速的技术变革增加了教育的收益,而低收入阶益是因为迅速的技术变革增加了教育的收益,而低收入阶层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熟练劳动工资下降和国际流层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熟练劳动工资下降和国际流动与竞争的加剧。动与竞争的加剧。一般讲,一个家庭的收入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即一般讲,一个家庭的收入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即资资源价格、资源禀赋和选择源价格、资源禀赋和选择。前两个因素是由市场和历史决。前

22、两个因素是由市场和历史决定的,后一因素是由个人决定的。定的,后一因素是由个人决定的。微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二、收入再分配二、收入再分配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收入分配引起收入的不平等,因此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收入分配引起收入的不平等,因此社会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依靠政府对收入进行再分配以实社会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依靠政府对收入进行再分配以实现公平的目标。政府可用的调节手段很多,主要有所得税现公平的目标。政府可用的调节手段很多,主要有所得税制度、收入维持计划和补贴性服务等。制度、收入维持计划和补贴性服务等。所得税分为累进税、累退税和比例税。所得税分为累进税、累退税和比例税。收入维持计划是直接支付(以现

23、金、劳务或实物)给收入维持计划是直接支付(以现金、劳务或实物)给收入分配最低层的人来进行收入再分配的计划,主要有社收入分配最低层的人来进行收入再分配的计划,主要有社会保障计划、失业津贴、福利计划三种类型。会保障计划、失业津贴、福利计划三种类型。微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福利经济理论三、平等与效率三、平等与效率平等标准平等标准持平等标准的人认为,应该将社会所有的产品在社会持平等标准的人认为,应该将社会所有的产品在社会全体成员之间做绝对平均的分配,每个社会的成员得到相全体成员之间做绝对平均的分配,每个社会的成员得到相同的产品和劳务(亦即相同的收入)。同的产品和劳务(亦即相同的收入)。如图如图12-6所示,效用均等必然要求在该曲线上选择所示,效用均等必然要求在该曲线上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