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030104结构及构件性能检测试验作业指导书_第1页
QT030104结构及构件性能检测试验作业指导书_第2页
QT030104结构及构件性能检测试验作业指导书_第3页
QT030104结构及构件性能检测试验作业指导书_第4页
QT030104结构及构件性能检测试验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检测中心 作业指导书 结构及构件性能检测试验作 业 指 导 书版 本 号:A编 号:QT0315修 改:第 0 次修改修改日期:颁布日期:2007.02.01实施日期:2007.03.01批 准:受控编号:一 试验目的及依据为确保梁体结构的质量,正确评价梁体结构的基本性能,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和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进行梁体静载试验。二 试验设备1. 位移量测: 千分表,百分表,大量程百分表,钢直尺2. 应变量测: 千分表、百分表和位移传感器组成应变量测装置; 或

2、双杠杆应变计; 或静态电阻应变仪或动态电阻应变仪3. 裂缝观测:放大镜4. 力值量测:大型磅称5. 加载设备:铁块三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的设计和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 试验结构构件的跨度、支撑等条件和受力状态应符合设计计算简图,且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不变。2. 试验装置不应分担试验结构构件承受的试验荷载,且不应阻碍结构构件的变形自由发展。3. 试验装置应有足够刚度,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应有足够承载力(包括疲劳强度)和稳定性。4. 具体试验装置1)荷载传递装置:采用集中试验荷载,在梁体上表面中部搁一块约2.0米长,1.0米宽的钢板(规范规定:沿试验结构构件的跨度方向的每堆长度不应大于试验结构构件

3、跨度的L/6。),将荷载重物垂直梁轴向堆放于钢板之上。2)试验结构构件支座下的支墩和地基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a. 支墩和地基应有足够刚度,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总压缩变形不宜超过试验结构构件挠度的1/10;b. 单向简支试验结构构件的两个铰支座的高差应符合结构构件支座设计高差的要求,其偏差不宜大于结构构件跨度的1/200。四 试验荷载及加载方法1. 加载图示和加载方案加载装置示意图2. 试验荷载的确定待试验空心梁的使用状态短期试验荷载值应根据结构构件控制截面上的荷载短期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s和试验加载图式经换算确定。荷载短期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s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计算确定,可

4、变荷载的分项系数按规范一般情况下取1.4,故试验荷载初步确定为:Ss=1.4设计荷载3. 加载程序分七级加载和卸载:(1).第一次加载:设计总加载的20%;(2).第二次加载:设计总加载的20%;(3).第三次加载:设计总加载的20%;(4).第四次加载:设计总加载的20%;(5).第五次加载:设计总加载的10%;(6).第六次加载:设计总加载的5%;(7).第七次加载:设计总加载的5%。分四次卸载:(1)第一次卸载与第五级加载后对应;(2)第二次卸载与第三级加载后对应;(3)第三次卸载与第一级加载后对应;(4)第四次卸载恢复到加载前的状况。4.加载或卸载后的荷载持续时间每级加载或卸载后的持续

5、时间初步定为15min(规范规定不宜小于10min)。加载累计时间105min,卸载累计时间60min,加载和卸载共需持续165min,约3小时。五承载力测定对梁进行承载力检验时,应加载至梁出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出现上述检验标志之一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值的平均值作为其承载力检验荷载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出现上述检验标志之一,应取本级荷载值作为其承载力检验荷载实测值。六挠度测定 梁的挠度变形可用百分表、位移传感器、水平仪等进行观测,其量测精度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接近破坏阶段的挠度,可用水平仪或拉线等方法量测。七裂缝出现的观测 在对构件进行抗裂检验

6、中,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值的平均值作为其开裂荷载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作为其开裂荷载实测值。 观察裂缝出现可采用放大镜,裂缝宽度可采用精度为0.05mm的刻度放大镜等仪器进行观测。八试验资料的整理分析1. 试验原始资料整理(1).试验对象的考察与检查;(2).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3).试验计划与方案及实施过程中的一切变动情况记录;(4).测读数据及裂缝变化图;(5).描述试验异常情况的记录;(6).破坏形态的说明及图例照片。2. 变形量测的试验结果整理(1).确定梁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短期挠度实测值,支座沉降

7、、自重、加载设备重力和加载图式改变的影响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经修正后的第i级试验荷载作用下的构件跨中短期挠度实测值(mm); 消除支座沉降后在第i级外加试验荷载作用下的构件跨中短期挠度实测值(mm);梁、板等构件自重和加载设备重力产生的跨中挠度值(mm);用等效集中荷载代替实际的均布荷载进行试验时的加载图式修正系数,取1.0;第i级外加试验荷载作用下构件跨中位移实测值(包括支座沉降)(mm);,第i级外加试验荷载作用下构件左、右端支座沉降位移实测值(mm);构件自重和加载设备重力产生的跨中弯矩值(kNm);从外加试验荷载开始至构件出现裂缝的前一级荷载为止的加载值产生的跨中弯矩值(kNm);

8、从外加试验荷载开始至构件出现裂缝的前一级荷载为止的加载值产生的跨中挠度实测值(mm);(2). 荷载挠度曲线。(3).各级试验荷载作用下梁的挠度曲线。(4).使用状态试验荷载作用下的挠度时间关系曲线。(5).截面或支座的荷载转角曲线。3. 抗裂试验与裂缝量测的试验结果整理 式中,在荷载的短期效应组合下构件的抗裂检验系数实测值; 构件的开裂内力实测值,根据构件开裂荷载实测值(包括自重)确定; 按荷载的短期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包括自重);4. 承载力试验结果整理 (1).构件的承载力检验系数实测值: 式中,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检验系数实测值; 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标准第8.0.1条所列标志之一时的内力实测值(包括自重); S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2).分析整理各级试验荷载作用下梁控制截面上的应力、应变分布;(3).梁控制截面上最大应力(应变)荷载关系曲线;(4).梁的混凝土极限应变、钢筋的极限应变;(5).梁体复杂应力区的剪应力、主应力和主应力方向。5. 试验结果的误差及统计分析(1).平均值 (2).标准差 (3).变异系数(以百分率计) 式中,各试验结构构件的实测值; n 试验结构构件的数量。(4).对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