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核事故现场处置中的洗消问题讨论提纲讨论提纲一、核事故现场处置的洗消问题一、核事故现场处置的洗消问题1. 1.核或放射突发事件的分类核或放射突发事件的分类2.2.核事故及其应急计划与准备核事故及其应急计划与准备3.3.应对核事故的具体措施应对核事故的具体措施. .放射性沾染的清除洗消放射性沾染的清除洗消二、某些问题之浅见二、某些问题之浅见1. 1.在处置核或放射突发事件中医疗救护只是救援分队之一在处置核或放射突发事件中医疗救护只是救援分队之一部;部;2.2.在处置核或放射突发事件中在处置核或放射突发事件中 尚一些理论与实践方面需要探讨的问题;尚一些理论与实践方面需要探讨的问题;3.3.一定要注意
2、一定要注意/ /重视对应急救援人员的防护。重视对应急救援人员的防护。 定义: 指各种原因所致的放射性物质的释放或射线的泄漏而造成或可能造成公众身心健康严重影响或损害的突发事件。 分类( (根据辐射源项和发生的性质) ): 核事故(nuclear accident)(nuclear accident) 放射事故(radiation accident)(radiation accident) 核或放射恐怖袭击事件(nuclear or (nuclear or radiation radiation terrorist terrorist incident)incident)1.1 1.1 核或放射
3、突发事件核或放射突发事件的类型 核突发事件1.1.核临界事故2.2.反应堆事故3.3.空间核事故核或放射突发事件的类型 放射突发事件1.1.超剂量照射事故2.2.放射性物质污染事故3.3.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核或放射突发事件的类型 核恐怖袭击事件1.1.简易核装置或“脏弹”2.2.释放放射源或放射性物质3.3.攻击核电站或其他核设施日本东海村铀转换厂核临界事故1999年9月30日,日本东海村JCO公司的一座铀转换厂发生了核临界事故,使现场93名工作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外照射和中子照射,其中1人死亡。造成重大临界事件。某高校放射源辐照事故 19901990年6 6月2525日,上海某高校辐照中心用一
4、放射性活度为0.85PBq(3.20.85PBq(3.2万Ci)Ci)的钴6060放射源辐照灭菌化妆品和中成药,在总控制室电源未开启、安全防护门联锁装置未工作的情况下,因未按操作规定而违章进入,致使6 6名工作人员受超剂量照射,其中2 2人死亡。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特点(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特点(1 1)1.1.地点难以预计 除了固定的陆地上核设施和辐射装置外,其他的涉及核与辐射的突发事件,如放射性物质散布事件、核装置爆炸事件、放射源丢失事件等,发生事件的地点往往是难以预计。 因而,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迅速做出反应,组建机动、高效的应急组织,确保发生此类事件后能快速、有效地展开应急处置。核与放射突发
5、事件的特点(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特点(2 2)2.2.事件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及其危害差异很大 如放射性物质散布事件:一个或数个;活性很小或很强。人的危害不大和影响范围变化很大。 脏弹:将大量放射性物质散布出去,影响范围局限于几个街区( (几千米以内) )以至几千米以外的地区。 核反应堆事故:特别是有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情况下,烟羽飘移,辐射影响范围广泛,受照人数多,因而需采取防护措施的地区也较大。美国:制定核电站事故应急计划时,烟羽照射途径的应急计划区为16km16km,食入照射途径的应急计划区为80km80km。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特点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特点(3 3)3.3.发展迅速,全过程呈阶
6、段性 根据以往反应堆事故的经验,一般将核事故的全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中期和晚期。这种划分也可应用于其他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包括核与辐射恐怖事件。 各个阶段是一个渐进过程,某一阶段的防护行动可能会延伸下一个阶段。 不同阶段的划分一般由放射性污染水平、污染场所的范围以及作用于人的主要照射途径等因素决定的。 不同类型核与放射事件各期致伤特点分期分期放射性物质散布装置放射性物质散布装置爆炸爆炸核反应堆事故核反应堆事故核武器爆炸核武器爆炸早期早期爆后即刻由吸入烟云爆后即刻由吸入烟云中放射性物质的内照中放射性物质的内照射或烟云中悬浮的放射或烟云中悬浮的放射性物质的外照射射性物质的外照射事故先兆到放射
7、事故先兆到放射性物质释放后数性物质释放后数小时,长的为几小时,长的为几天由烟云引起的天由烟云引起的内外照射内外照射由冲击波、光辐由冲击波、光辐射、瞬时核辐射射、瞬时核辐射及放射性污染引及放射性污染引起的多种损伤起的多种损伤中期中期主要照射途径来自沉积在地面的放射性物质,造成直接的主要照射途径来自沉积在地面的放射性物质,造成直接的外照射、悬浮粒子吸入和食入污染食物或饮水的内照射外照射、悬浮粒子吸入和食入污染食物或饮水的内照射晚期晚期事故后几周到几年,甚至更长,又称恢复期。食入和再悬事故后几周到几年,甚至更长,又称恢复期。食入和再悬浮照射仍是重要途径浮照射仍是重要途径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特点(核与放
8、射突发事件的特点(4 4)4.4.照射途径、源项多,伤情复杂 涉及的放射源:多种多样。 所含放射性核素:辐射特性、理化性质、生物学作用和毒性有很大的差别。. .主要照射途径 (1)(1)外照射:与应急处置有关的主要照射途径有: 源或设施; 烟羽; 地面的放射性污染; 皮肤和衣服表面的放射性污染。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特点(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特点(5 5)(2)(2)内照射: 吸人烟羽中的放射性核素; 吸人再悬浮的放射性核素; 食人污染的食物和水; 食人被污染物的放射性核素; 通过皮肤和伤口的吸收。 伤情特点 除了不同照射途径所致的辐射损伤外,复合伤多发。因而可能引起的危害或损伤也较复杂。除急性损伤
9、外,还可能在突发事件后的数年或更长的时间后诱发远期效应。这种复杂的伤情,为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医学应急工作增加了难度。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特点(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特点(6 6)5. 5. 心理、社会影响与后果严重 任何重大灾害的发生均可引起个人、社区和社会不同层面的心理、社会效应,个人轻者症候很快消失,重者可影响身心健康,其后果可波及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导致重大损失。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特点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特点(7 7)A A造成很大的社会、心理影响的原因 (1)(1)电离辐射不可见、不可及。意外、不熟悉,恐惧感。(2)(2)历史上:联想到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袭击,核武器试验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10、等。大量人员伤亡,大面积地区污染,持久地对人员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3)(3)近期损伤、远期效应( (包括本人的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 )。放射性污染持续时间长,令人觉得这种威胁似乎是没有止境,从而维持一种持续不断的恐慌和焦虑状态。 这种普遍的、潜在的恐惧思想通过各种途径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成为影响公众心理、社会反应的关键因素。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特点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特点(8 8)B B主要后果 根据国外已发生的几起重大核事故的经验,心理、社会效应的后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与身体健康;可干扰、破坏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及政治方面的冲击、破坏。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
11、特点(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特点(9 9)6. 6. 应急处理需专业人员,难度大,时间长 涉及范围广,人数多,心理、社会效应大; 需借助特殊仪器侦检; 对放射损伤及放射复合伤的防、诊、治和远期效应的检查和评价,以及处理事件现场和消除放射性污染等工作较复杂,均需有专门人才、技术、药品和设备。 因此,此类事件后的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往往投入较大,要动员各方人力、物力,甚至要有全国范围或国际间合作。1.2 1.2 核事故及其应急计划与准备核事故及其应急计划与准备 核事故应急的方针与原则 核事故应急状态的分级 应急组织及其职责 事故辐射后果的评价 应急计划及其执行程序 应急培训与演习1.3 1.3 应对核事
12、故的具体措施应对核事故的具体措施( (一) )监测( (二) )干预( (三) )应急防护措施( (四) )救援人员的防护( (五) )医疗救治措施(六)保护公众(七)事故辐射后果的评价(八)应急培训与演习. . 放射性沾染的清除洗消放射性沾染的清除洗消 放射性沾染洗消的基本原则 放射性沾染洗消的内容 人员、 衣物、食品和饮品、装备、道路、环境体表放射性沾染的后果 局部皮肤受到外照射 对机体的外照射 皮肤上的放射性污染物转移到体内 皮肤上的放射性污染物渗透到体内 造成机体皮肤、重要器官、要害器官的损伤。放射性沾染洗消的基本原则 对于人员:先分类,优先处置危及生命的伤情;尽可能不扩大沾染区域;保
13、护伤口。 对于食品饮品:遵循“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ALARA)”(ALARA)”的原则控制标准可变。 对于装备: 对于环境:尽可能不扩大沾染区域、杜绝或减少二次污染。1.4.1 1.4.1 伤员放射性沾染的洗消 伤员分类(大批量伤员时) 事故现场抢救下的伤员,应在第一时间在分类场进行分类,即根据伤情的轻重缓急确定需要优先救治的伤员和伤情。 分类时要查明有无放射性沾染。如有则需确定沾染的部位、严重程度。 综合上述情况,决定洗消和救治的先后顺序或同时进行。伤员的洗消 伤员的全身洗消在条件允许时可使用淋浴的方法进。(伤口的洗消见后)。 洗消时使用3-5%3-5%的肥皂水可清除90%90%以上的沾染,
14、严重的沾染可配合使用EDTAEDTA等络合剂清洗。 洗消时水温不可过高,不可用硬毛刷等擦洗。 洗消流下的污水污物作渗漏或深埋处理。单个或数个伤员在急救医院的除沾染单个或数个伤员在急救医院的除沾染(1)(1) 小心除去伤员衣物及个人用品并置于塑料袋内( (最多可除去95%95%的沾染) ); 检查伤员,可能情况下留置样本如耳道擦拭后的棉签等; 依次对伤口,皮肤进行洗消,然后对其进行全身洗消; 可多次更换手套以减少所接触污染物的扩散。单个或数个伤员在急救医院的除沾染单个或数个伤员在急救医院的除沾染(2)(2) 非沾染伤口应使用防水绷带; 沾染伤口:冲洗和使用医用纱布或棉球轻擦伤口;只有在特殊情况下
15、,经专家建议延长伤口清创,去除污染; 动作要轻; 勤更换去沾染所用纱布或棉球; 用肥皂和水清洗完整的皮肤和头发; 清除顽固的污染,对头发、指甲等用剪刀去除; 后期可使用促使伤员排汗的方法; 使用监测仪器对去污过程和除沾染效果进行监测。单个或数个伤员在急救医院的除沾染单个或数个伤员在急救医院的除沾染(3)(3) 皮肤和伤口除沾染的指标: 除污区域的剂量低于两倍本底水平; 再经过认真去污该区域剂量水平无明显降低 完好的皮肤出现磨损。 对于复合有烧伤的沾染伤口: 轻轻冲洗,大的水流会加重伤情; 更换敷料的同时也会去除沾染。 注意不要拖延必要的手术或其他处置/检查。伤口的洗消 伤口的洗消应遵循尽量不扩
16、大沾染面的原则,使用棉球、棉签等由内至外螺旋式擦洗。必要时使用含有络合剂的液体肥皂。 对于在洗消过程中需要急救的伤员,应立即停止洗消并实施急救。 对仅在暴露暴露部位皮肤有放射性沾染的伤员,进行局部洗消即可。体内沾染的医学处理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基本途径及其体内行为 呼吸道:工作场所主要方式 消化道:皮肤污染主要转移方式 皮肤:污染皮肤浸润、扩散 伤口:快速通道 其他如药物方式:注射、口服、吸入体内沾染的处置原则 切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减少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一切机会(首位)。1.1.表面沾染的洗消;2.2.阻吸收:口服稳定的KIKI可减少131131I I在甲状腺的沉积;口服褐藻酸
17、钠减少胃肠对SrSr的吸收;注射DTPADTPA减少PuPu的体内沉积。 加速放射性物质自体内的排出(补救措施)。1.1.多饮水利于3 3H H的排出;2.2.动员剂;3.3.改变血液pH;pH;等。服装的除沾染 服装的除沾染可在单独场地(侧面或下风向)进行。 方法:1.1.干法-采用拍打、抖扫、刷、吸尘器抽吸和剥离膜等;2.2.湿法-冲洗,超声波清洗;3.3.化学法各种去污剂,等。 条件具备时可焚烧后深埋或集中存放。 不同去污剂对不同核素污染棉织品的去污系数去污剂成分89Sr91Y141Ce59Fe32P131I水3.31.83.33.05.620.0柠檬酸钠盐33366.720.06.71
18、00.0柠檬盐50.02.618.214.32.020柠檬酸铵盐55.6167404.025N,N二羟基乙胺基乙酸167.7110.028.625.020.0高效洗衣粉100.025020066.76.766.71.4.2 1.4.2 食品、饮品的洗消 在事故区域人员供给发生困难时需要使用沾染的食品、饮品时。 可采用铲除表层沾染的食品、饮品采用过滤等方法除沾染。 除沾染后的食品、饮品要符合使用标准(ALARA)(ALARA)。食品控制行动水平推荐值核素行动水平,kBq/kg普遍消费的食品牛奶、婴儿食品和饮水134Cs,137Cs,103Ru,106Ru,89Sr11131I10.190Sr0.
19、10.1241Am,238Pu,239Pu,240Pu,242Pu0.010.0011.4.3 1.4.3 装备的洗消 在专用的场所对装备进行洗消(一般属可移动)。 方法:冲洗-水,清洁剂,剥脱剂; 对于不可受潮的器械,可用抽吸、剥脱剂等; 可废弃者作废物处理焚烧,掩埋等。表面去污剂种类 无机酸及其盐类:溶解、络合及腐蚀污染表面,硝酸最常用 有机酸及其盐类:主要络合作用,枸櫞酸铵常用 氧化剂:饱和高锰酸钾溶液,常作洗手液 碱性试剂:碳酸钠等,去除衣物污染 表面活性剂:肥皂 有机溶剂:涂漆层去污 吸附剂: :淀粉、活性炭等1.4.4 1.4.4 道路及环境的洗消 除开辟撤退路线外,一般在现场其他
20、处置后进行; 为艰巨而耗时的任务; 尽量避免或减少二次污染; 方法:主要是水的冲洗,可用剥脱剂、生物学方法等。二、二、某些问题之浅见某些问题之浅见1. 1.在处置核或放射突发事件中医疗救护只是救在处置核或放射突发事件中医疗救护只是救援分队之一部;援分队之一部; 2. 2.在处置核或放射突发事件中尚一些理论与在处置核或放射突发事件中尚一些理论与实践方面需要探讨的问题;实践方面需要探讨的问题; 3. 3.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注意/ /重视对应急救援人员的防护。重视对应急救援人员的防护。 .1 .1在处理核或放射突发事件中在处理核或放射突发事件中 医疗救护只是众多救援机构之一部医疗救护只是众多救援机构之
21、一部. .负责/ /牵头单位因事件不同而异 核恐怖袭击事件;核事故. .医疗救护的位置 指挥、后勤、交通、公安、通信、 气象、供电、广播、宣传、环境、 卫生、专家、军队、安置、检验检疫、 反恐、武警、保卫、等 a.a.多; b. b.轻重缓急2.2.在处置核或放射突发事件中尚在处置核或放射突发事件中尚一一些理论与实践方面需要探讨的问题;些理论与实践方面需要探讨的问题;. .如前所述:大多数处理程序/ /方式/ /措施 有没有经过实践检验? a.a.有现有程序合理与否 b. b.没有既定程序?. .一些应急救援中共同的、尚待解决的问题;. .核突发事件特有的、尚待解决的问题不同的核或放射突发事件
22、不同的核或放射突发事件处理程序处理程序/ /方式方式/ /措施有不同之处措施有不同之处. .不同类型的事件分级标准、处理程序有同有异 最完善者:核事故(核电站事故) 最不完善者:核恐怖袭击事件. .演习有不同的方式和侧重点( (同一事件) ) 想定:情景设置. .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注意/ /重视重视 对应急救援人员的防护对应急救援人员的防护 . .重视 a.a.指挥机关: :统筹、预见性和预防咨询专家的意见; b.b.救援人员自身:装备齐全、服从命令、心中有数;. .从事应急响应的人员多为非职业者。注意培训。1.1.应正当;2.2.对抢救生命和工厂校正行动者,应使其充分了解所承受的危险; 3.3
23、.对抢救生命者,尽可能控制在发生确定性效应阈值之下;4.4.对于需接受超职业照射者,应严格审批、严密监控。. .控制现场应急人员 受照剂量的方法和措施 指挥机关的责任 应急人员的责任 良好的监测和防护条件关于剂量控制1.1.救援人员必须遵循“减少停留时间、保持与放射源的最大距离以及有条件时采用屏蔽防护”的基本要求。救援人员必须配备能报警的探测仪器、个人剂量仪和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具。2.ICRP2.ICRP建议:0.1mSv/h0.1mSv/h作为初始报警水平;100mSv/h100mSv/h和100mSv100mSv环境剂量作为返回水平,即第二个报警水平。3.3.我国GBl88712002GBl
24、88712002规定,从事干预的工作人员可以接受的剂量水平在需要抢救生命时可达250250mSv,mSv,总的原则是不超过500mSv500mSv。指挥机关的责任 统筹、预见性和预防参考监测与评估结果; 先建立完善的剂量监测计划与程序,用具质量保证; 受照剂量记录和保存; 防护人员和领导在场以有效管理、监督和防护; 多种方法、手段确保预期剂量的可靠性。应急人员的责任应急人员的责任(1)(1) 装备齐全、服从命令、心中有数。 良好受训:工作熟练、具有良好的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意识、知识和技能。 有可能超剂量,要报告、批准、定方案、现场保护。必要的演练。应急人员的责任应急人员的责任(2)(2)进入
25、现场:1.1.必须佩戴个人剂量报警仪;2.2.根据侦检监测结果(源项、剂量率、范围等),穿戴不同的辐射防护服(隔离衣、C/B/AC/B/A级辐射防护服);3.3.必要时预先服用抗放药物,例如雌三醇、408408、523523等。现场:处理各类病人应迅速,做好时间防护(演练)。撤离现场:1.1.检测个人污沾染情况(表面和体内);2.2.个人受照剂量记录和管理;3.3.依体表沾染情况,做好相应处理(洗消、促排)。良好的监测和防护条件 一只胜任任务的现场监测队伍 一批良好的监测和防护设备 一套完善的监测、防护计划和措施 相较其他突发事件而言的重要性、意义核或放射突发事件的类型 放射突发事件1.1.超剂量照射事故2.2.放射性物质污染事故3.3.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特点(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特点(1 1)1.1.地点难以预计 除了固定的陆地上核设施和辐射装置外,其他的涉及核与辐射的突发事件,如放射性物质散布事件、核装置爆炸事件、放射源丢失事件等,发生事件的地点往往是难以预计。 因而,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迅速做出反应,组建机动、高效的应急组织,确保发生此类事件后能快速、有效地展开应急处置。 不同类型核与放射事件各期致伤特点分期分期放射性物质散布装置放射性物质散布装置爆炸爆炸核反应堆事故核反应堆事故核武器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管理人员考核关注焦点试题及答案
- 公司治理与审计的关系研究试题及答案
- 探究2024年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试题及答案
- 揭秘中级会计考题设计及答案
- 2025年护师考试患者安全试题及答案
- 实战演练2025年入团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中级审计师热点考点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级会计考试命题趋势试题及答案
- 入团考试挖掘潜能试题及答案
- 一级消防工程师高频考点总结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4年司法考试完整真题及答案
- DL∕T 1909-2018 -48V电力通信直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 DBJ∕T 13-264-2017 福建省石砌体结构加固技术规程
- ISO22000和ISO9001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合集(2020年版)
- T∕CGMA 081001-2018 整体式高速齿轮传动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 湘少版级英语单词表吐血整理
- FeNO测定及应用
- 配电房值班电工技能考核(答案)
- DR无损检测工艺规程
- SG30A伺服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