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左传原名 ,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史书,为十三经之一。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合称为“ ”。左传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它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述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 。2读课文,识生字。氾( )南 佚( )之狐 缒( )而出阙( )秦 共( )其乏困&
2、#160; 亡郑以陪( )邻秦伯说( ) 杞( )子 逢( )孙3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氾南_ 佚之狐_ 缒_ 瑕_阙秦_ 杞子_ 逢孙_ 狐偃_4写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_”)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_”)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_”)失其所与,不知(“知”通“_”)参考答案1左氏春秋传 编年体 春秋三传 左丘明2fán yì zhuì
3、; qu gng bèi yuè q páng3fán/yì/zhuì/xiá/qu/q/páng/yn4矣供悦智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课文题目即是。由此可加深对文章题目作用的理解。2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是在秦晋两个大国围攻一个小小的郑国,郑国面临覆灭的危险情形之下, 郑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他去见秦伯,以退秦师的紧急情况下出场的。3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一是烛之武深明
4、大义,有爱国思想且腹有良谋、成竹在胸。K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氾南/侵犯 辞别/城池 坠落/缒城而下B城阙/蕨类 肆意/肄业 戍守/数典忘祖C赏赐/驱驰 卑鄙/凋敝 闲暇/瑕不掩瑜D执事/明智 陪伴/赔偿 既然/亟待解决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臣之壮也,犹
5、不如人。A公从之。B烛之武退秦师。C夫晋,何厌之有。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越国以鄙远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既东封郑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传”是我国对典籍的传统注释形式之一。B左传主要记载了从西周到战国末期的史实,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C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原名左氏春秋,西汉后期改称春秋左氏传。D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记叙了郑国大夫烛之武临危受命,以雄辩的口才说服秦穆公放弃攻郑,并且与郑国订立盟约的史实。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秦军氾
6、南B君知其难也C既东封郑D夜缒而出6请根据以下示例,概括烛之武的事迹并简要点评。(60字左右)示例:事迹:邹忌三问三思由小悟大,用宫闱私事现身说法委婉规劝齐王除去蒙蔽。点评:邹忌身在自家,心在国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忠心一片实在难得。_7把下列句子组织成一个语意连贯的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大意)左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左传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性格。左传善于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左传善于描写战争、描写大场面。答:_K能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河
7、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
8、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鹏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鹏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
9、,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汉书贾谊传)【注】没有时间顾及;来不及。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属:写 B悉更秦之旧法 悉:全部C乃短贾生曰 短:诋毁 D谊数上疏陈政事 数:指责 2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能直接说明贾谊才学优异的一组是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文帝思谊,征之 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A
10、B C D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与李斯是同乡,贾谊曾经向李斯学习并侍奉他。B读书人认为贾谊很有才能,而绛侯、灌侯等人却认为贾谊学识浅薄。C因为文帝的谦让,贾谊的许多想法未能变为现实。D文帝向贾谊问及鬼神的事,被贾谊的回答所折服,认为自己的见识不如贾谊。K真题【2016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
11、,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
12、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注】诡计:奇计。1写出下列加线词在句中的意思。(1)博学能属文(2)祜独安其室2为下列句中加线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A侵占B侵犯 C侵害 D侵袭(2)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 )A结交B连接 C往来 D沟通3下列句中加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 今君乃亡赵走燕B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句读之不知
13、,惑之不解C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 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D人臣树私则背公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4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5第段中“此意”指的是:做大臣应当 。6依据两段相关事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相关事迹羊祜的品质安边垦田(1)_徐胤当门(2)_邓香归降(3)_陆抗服药(4)_K基础1B【解析】A项分别读fàn/fàn,cí/chí,zhuì/zhuì;B项分别读què/jué,sì/yì,sh
14、9;/sh;C项分别读cì/chí,b/bì,xiá/xiá;D项分别读zhí/zhì,péi/péi,jì/jí。2D【解析】A项,代词,指佚之狐的建议;B项,介于姓和名之间的助词;C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B【解析】B项,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其余均为使动用法。A项,“使削减”;C项,“使灭亡”;D项,“使成为疆界”。4B【解析】左传记载的是春秋时期的史实,不含战国时期。5B【解析】A项,“军”名词作动词。C项,“封”名词的使动用法。D项,“
15、夜”名词作状语。6事迹:烛之武不计前嫌冒死出城,凭三寸不烂之舌为郑国智退秦晋联军。点评:烛之武虽有被埋没的幽怨,但一旦被召,便不顾老迈之躯毅然赴难,其爱国之心实在可赞。【解析】要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语言简练;点评要揭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德。7左传是一部善于描写战争、描写大场面,善于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性格的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解析】无K能力1D【解析】数:多次。2A【解析】是说贾谊觉得自己遭遇与屈原相近而感伤。是间接表现 是说贾谊子孙的情况。3A【解析】贾谊应改为“吴公”。【参考译文】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
16、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
17、、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于是汉文帝后来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因为被贬而离开京城,贾谊的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缅怀屈原,因为他的遭遇而感伤,并把他与自己相类比。贾谊在担任
18、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一次有一只鹏鸟飞进他的住宅,停在了座位旁边。鹏鸟的外形跟猫头鹰一样,被认为是一种不吉祥的鸟。贾谊因为被贬到长沙,而长沙又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所以自认为寿命不长,悲痛伤感,就写下了一篇赋来自我安慰。一年多之后,文帝思念贾谊,就把贾谊召回京城。到了之后,就进去拜见文帝。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文帝因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梁
19、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老师。(后来)梁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之前,天下太平安定不久,国家的制度比较宽松。贾谊多次上疏皇帝,陈述他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希望能有所匡正和建设。当时,丞相周勃被免职而回到他的封地,有人告密说周勃要谋反,于是周勃就被抓起来,并被押到长安的监狱里面进行审问,最后证明周勃没有谋反一事,就让周勃的爵位和封地重新恢复。贾谊通过这件事去劝谏汉文帝,汉文帝完全接纳贾谊的观点,并按照礼节对待大臣。汉武帝即位,提拔贾谊
20、的两个孙子任郡守。其中贾嘉最为好学,继承了贾谊的家业。K真题1(1)连缀,写作(2)安抚【解析】(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连缀、写作”;(2)根据“其室”可知译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抚”。2(1)A (2) C【解析】(1)句根据文意“割谷为军粮,都按照所割的数量”译为侵占;(2)句结合语境“羊祜和(吴国)陆抗两军对峙,互通使者往来”可知,选项C正确。3C【解析】A项译为才;“乃”字是语气助词,可以起到承接的作用。B项结构助词,不译;宾语前置句的标志,不译。C项“所”,译为代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D项译为就;已
21、经。4每次于吴人交战,约定好日期才出战,不用偷袭的方法。将帅中有想进献诡诈计谋的人,(羊祜)就拿出美酒让他喝,使他说不出口。【解析】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克”译为“约定”,“为”译为动词,做,“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定语后置句,“辄”译为“就”,需要补充主语“羊祜”。5不谋权私【解析】本题考查第段中“此意”指的是内容,结合题干提示,把“此意”放回原文,结合“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可知,应该指不树私背公,自守卫疆界,不要贪求小利。“此意”为不谋权私。6(1)足智多谋(2)闻过能改(3)宽厚待人(4)坦荡磊落【解析】考查二、三两节的内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根据不同的事迹,抓住关键内
22、容分析人物品质。“安边垦田”“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可见他足智多谋;“徐胤当门”根据徐胤说的那番话,可知他闻过能改;“邓香归降”根据他从不偷袭,“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可知他做人宽厚待人;“陆抗服药”根据文意“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可知他做人能够坦荡磊落。【参考译文】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博学多才、善于写文,须眉秀美,善于论辩,同郡的夏侯威认为他很不一般,将兄弟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做妻子。羊祜被荐举为上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但羊祜都拒绝就职。夏侯霸投降了蜀汉。其亲属怕受牵连,大都与其家断绝了关系,只有羊祜,安慰其家属,体恤其亲人,亲近恩礼,超过常日。 司马炎称帝
23、后,有吞灭吴国的志向,任命羊祜为荆州诸军的都督,镇守南夏,(羊祜的政绩)深得江汉地区百姓的欢心。吴国石城驻军离襄阳七百多里,常常侵扰边境。羊祜在军中,常穿着轻暖的皮裘,系着宽缓的衣带,不穿铠甲。铃阁之下,应命侍卫的士卒也不过十几个人。并且,喜欢打猎钓鱼,常常因此荒废公务。有一天夜晚,他想出营,军司马徐胤手持柴戟挡住营门说:“将军都督万里疆域,哪能这样轻心放纵,将军的安危也就是国家的安危。除非我死了,今夜此门才得开。”羊祜正色改容,连连道歉,从此很少外出。每次于吴人交战,约定好日期才出战,不用偷袭的方法。将帅中有想进献诡诈计谋的人,(羊祜)就拿出美酒让他(们)喝,使他(们)说不出口。吴将邓香到夏
24、口抢掠,羊祜悬赏活捉邓香,邓香押来以后,羊祜宽容他,放他回去。邓香感激羊祜不杀之恩,便率亲兵来降。羊祜率军走到吴国境内,割田里的谷子作军粮,每次都计算所割谷物的数量,然后送去丝绢作赔偿。每次会集众人在长江沔水一带打猎,都不越过晋的边界。如果猎物先被吴人射中却被晋兵获得,都原封不动交还吴国人。于是吴国人心悦诚服,称羊祜为“羊公”,而不称他的名字。羊祜与陆抗两军对垒,双方使者来往沟通。陆抗称赞羊祜德高望重,即使乐毅、诸葛亮也不能超过。陆抗曾经患病,羊祜送了一服药给他,陆抗毫无疑心地服用了。许多人劝陆抗不要服这服药,陆抗说:“羊祜怎么会用毒药害人呢?”羊祜的女婿劝羊祜说:“购置些田产家业,也好卸官后
25、有所归宿,后事有所依托,这样不是很好吗?”羊祜当时没有答话,事后告诉子女们说:“作为人臣,经营私业就违背公事,这是很糊涂的做法,你们应记住我这些话。”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_(2)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_(3)敢以烦执事。 执事:_(4)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_(5)夫晋,何厌之有? 厌:_(6)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_(7)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_(8)失其所与,不知。 与:_ 知 _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古义和今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 今义:_行李之往来
26、0; 古义:_; 今义:_共其乏困 古义:_; 今义:_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_; 今义:_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含义,有活用现象的写出活用类型。烛之武退秦师(“退”,_)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_)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_)越国以鄙远(“鄙”,_“远”,_)邻之厚,君之薄也(“厚”,_“薄”,_)既东封郑(“东”,_“封”,_)若不阙秦(“阙”,_)阙秦以利晋(“利”,_)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_)共其乏困(“乏困”,_)参考答案1(1)从
27、属二主。(2)通“矣”。(3)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4)增加。(5)满足。(6)侵损、消减。(7)通“悦”,高兴,愉快。(8)结交,亲附。通“智”。2“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夫人”:古义,那人;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3使动用法,使撤兵。名词作动词,驻军。使动用法,使灭亡。名词意动,把当做边邑;形容词作名词,远地。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形容词作动词,变薄弱。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意动用法,使成为疆界。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形容
28、词用作动词,损害。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1烛之武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退兵呢?主要是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言谈中又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从而打动了秦伯,让秦伯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2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主要是晋文公并不昏庸,很有理智,能隐忍不发,随机应变。因为如果这时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而由此,也就证明了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3这篇文章最有特色之处就是描写烛之武说服秦穆公退师的那段话,思考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说服秦穆公的?这说明他具有哪方面的突出才能?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达到了什么水平?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
29、,大体说来分为五步: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第二歩: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这段说辞,只有125个字,表现出烛之武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他看准了秦晋联合攻郑各有所图,而若取郑则客观上只会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无利,还会招祸。若秦穆公明白了这一层,就很可能反过来弃晋帮郑,烛之武抓住了秦穆公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打动了对方。而烛之武的说辞更妙之处在于他虽心里处处为郑着想,但口口声声说的是为秦,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说辞,分析利害
30、,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这说明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尤其是在描写外交辞令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K基础1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D以乱易正,不武。(被动句)2下列句子中,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广以为然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ABCD3下
31、列语句中加线的词从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B夜缒而出,见秦伯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朝济而夕设版焉4下列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翻译下面的句子。(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译文:_(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译文:_ (3)夫晋,何厌之有?译文:_6用自己的话给下列人物写一句话的评说。(可多角度、有创意地评论)(1)烛之武:_(2)佚之狐:_7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经典“说辞”,充分显示了言论的重要作用。文中以烛之武的语言为主,其他人物的语言很少出现,请从
32、下面两处省略的对话中任 选一处,认真揣摩人物的心理,补写出人物的语言。K能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弦高犒秦师左传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33、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选自左传&
34、#183;僖公三十二年)【注】管:钥匙。孟明、西乞、白乙:秦国三个将领的名字。中寿:七十岁。脯资饩(xì)牵:脯,肉干;资,财物;饩牵,牲畜。1下列语句中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蹇叔之子与师与:参加。B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轻慢C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市:做买卖。D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鼓励2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且行千里,其谁不知B师之所为,郑必知之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C左右免冑而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预示秦军此次出师必败的一项是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之所为,郑
35、必知之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ABCD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蹇叔是作者笔下的正面形象。劝谏见其深谋远虑,哭师见其忠愤满腔。送子“与师”时他指出秦师此行不败于郑而败于晋,可见其老谋深算。B秦穆公得到杞子的密报,为野心所驱使,失去了对形势正确判断的能力,虽然蹇叔多方劝谏,他一点也听不进去,刚愎自用,自作主张而出师。C当时,周大夫王孙满还小,看到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的现象,就向当时的秦军统帅说:轻狂就少谋略,不讲谋略,军队就会招致失败。D郑国商人弦高在滑地与秦师不期而遇。于是,他就以犒师为名,上前致
36、词,句句是欢迎的话,处处有弦外之音,暗示郑国已做好了战争准备。5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译文:_ (2)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译文:_ (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译文:_K真题【2016年高考新课标卷III】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
37、。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呜,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
38、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节选自明史·傅珪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
39、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
40、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41、。K基础1D【解析】D项,否定判断句。2D【解析】“以为”有两个义项:认为/把 作为。题干中是“把 作为”的意思。:认为。:把作为。:认为。:认为。:把作为。3C【解析】C项“亡”使动用法,使灭亡。其余三项中加线的词语都是名词作状语。4C【解析】A项,行李:古义指出使的人;今义泛指旅行者携带的物件。B项,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指设宴请客的主人。D项,夫人,古义指那个人;今义指成年男子的配偶。5(1)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在危急之中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解析】关键点:“子”“急”“而”“是”“过”及判断句。(2)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们)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解析】关
42、键点:“若”“以”“执事”。(3)那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解析】关键点:“厌”及宾语前置。6(1)大义:不计个人得失,以解国难为重;大勇:只身赴敌营,说服秦伯退兵;大智: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2)佚之狐力荐烛之武,可谓慧眼识英雄。【解析】无7(1)秦晋围郑,子已知亡。然郑小国寡民,亦无良将能臣,旦夕且亡,唯子图之。(2)秦伯见利忘义,弃晋亲郑,乃我敌也,可击之;且秦晋同为大国,势不俱存,必有一战,今乘其隙,惩其非义,击之可也。【解析】可根据左传中描写人物语言的精简性以及下文的暗示认真揣摩,推测出省略内容。K能力1D【解析】D项“厉”通“砺”,“磨砺”的意思2B【解析】A项“其”,代
43、词,他们的;语气词,表反问语气。B项“之”,都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项“以”,连词,表目的;介词,用。3D【解析】句是蹇叔对秦军不听劝告的悲痛无奈。是秦军统帅对当时形式的分析。排除这两句即可。4C【解析】C项理解错误,王孙满不是对秦军统帅说的,而是对周天子说这番话的。5(1)军队劳累,力量耗尽,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2)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3)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解析】略【参考译文】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
44、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了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殽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殽有南北两座山:南
45、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
46、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粮食;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了。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杨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返回了。K真题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
47、解画线句的意思,“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这句话是说“认为会典是刘健等人修编成功,浪费很多,变动编修者的官职,把傅珪降为修撰,不久因为实录编写完成,晋升为左中允,又升为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然后抓句中的专有名词,比如“会典”“刘健”“珪”“修撰”“实录”“左中允”“翰林学士”“吏部左右侍郎”,再根据职位的变迁进行断句即可。标点如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2A【解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
48、的修饰限制成分。A项,“土地、户籍等职事”有误;户部,掌天下土地、户籍。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有误;选项对应的文字是“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不听”的对象应是“矫诏之人”。4(1)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句首应添加主语;“权幸”,受宠的权贵之人;“嫉”,痛恨。第二句中,“忠谠”,忠实,敢于直言;“报”,回复。【参考译文】傅珪
49、,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被授予编修,不久又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完成修编大明会典,升任左中允。武宗即位,因为东宫时的恩情,升任左谕德,充任讲官,修纂孝宗实录。当时的文学侍从们不愿依附刘瑾,刘瑾厌恶他们,认为会典是刘健等人修编成功,浪费很多,变动编修者的官职,把傅珪降为修撰,不久因为实录编写完成,晋升为左中允,又升为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担任礼部尚书。礼部的事情和其他部相比要少。从傅珪时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皇帝喜好佛学,自称是大庆法王。番僧要求百顷的土体建造法王下院。中旨下达到礼部,说大庆法王和圣旨一样。傅珪假装不知道,坚持上奏:“谁是大庆法王,竟
50、敢和至尊的圣上并举,这是大不敬。”不理睬诏书的旨意。百顷的田地最终停止。傅珪平常看似木讷,等到遇到大事的时候,他坚持己见,别人不能强行改变他的看法。最终因为得罪权贵离开。教坊司的臧贤请求更换牙牌,规格如同朝士,有要求改铸方印,傅珪按照制度没有同意。臧贤日夜在宦官间诽谤傅珪,希望让傅珪离职。御史张羽上奏云南的灾情,傅珪趁机极力陈说四方的灾难让人害怕。八年五月,又上奏四月的灾情,趁机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共有灾变六十九件。而现在从秋天至今,地震天灾冰雹星落,龙虎出现,地裂山崩,共四十二起,而水灾旱灾还没有算进来,自古以来灾难没有像现在这么厉害的。”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
51、,权贵愈加痛恨他。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坚守持正被反对,于是假传圣旨让两人退休。两京的言官上奏章请留,没有听从。傅珪回家三年,御史卢雍说傅珪在位时有古大臣的风范,家中没有积蓄,艰难度日,请求发放月廪和岁隶,来显示朝廷对他的优待。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傅珪刚好去世,五十七岁。嘉靖元年登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文毅。 1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后经过西汉 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 篇,分 编辑。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二百三十多年。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战国策长于 ,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有重要的地位。2给括号前面的字注音。长侍( )足下 樊於( )期 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个性化家具定制销售合同
- 2025区域销售代理合同范本
- 2025年的经济适用房买卖合同范本
- 《比较发展模式》课件
- 2025雇佣人员劳动合同范本
- 《健康生活与疾病预防》课件
- 超静定结构概述超静定次数的确定去掉多余约束法
- 《近代艺术》课件
- 《青少年文学鉴赏指导》课件
- 激光去纹身的临床护理
- GB/T 5464-2010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 GB/T 3785.3-2018电声学声级计第3部分:周期试验
- GB/T 28462-2012机织起绒合成革基布
- 接触网工复习题库及答案
- 儿童泌尿道感染(课堂PPT)
- 全国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名录
- 特变电工-财务报表分析课件
- 人民医院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
-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1 小壁虎借尾巴24-部编版(15张PPT)
- 患者随访率低原因分析以及对策
- 计量认证实验室程序文件(全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