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的生态学隐喻》——沙玉伟老师推荐阅读_第1页
《文学研究的生态学隐喻》——沙玉伟老师推荐阅读_第2页
《文学研究的生态学隐喻》——沙玉伟老师推荐阅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书名:文学研究的生态学隐喻文学与宗教、政治、意识形态及-相关图书 本书卖点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简要目录 编辑推荐 读者定位 建议上架- 相关图书-薛敬梅:生态文学与文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汪树东: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王喜绒:生态批评视域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孙燕华:当代生态问题的文学思考:台湾自然写作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作者简介-余晓明,男,1964年生,江苏宜兴人,江苏警官学院教授,博士后。先后游学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并在苏州大学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主持完成江苏省教育厅社科

2、基金项目“文学生态学研究”(05SJD750001),获得江苏省高校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8年度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内容简介(书讯)-文学研究的生态学隐喻文学与宗教、政治、意识形态及其他一书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观察、研究和解释文学以及文学与“文学的环境”(精神圈)之间的关系。本书首先讨论了生态学的思想史范式意义,认为生态学是关于复杂性的科学。在此理论基础上研究了文学与宗教、政治、意识形态、经济、法律、地缘等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文学研究的生态学隐喻关注精神圈各学科的协同、互渗,最终能够促进生活世界各领域的协调和谐。 简要目录-序(方汉文)绪论

3、第一章 作为思想史范式的生态学生态学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现代物理学一、人对自然的背离二、“活的自然”三、对形而上学的超越及关系实在论第二章 生态学:从主题、价值到隐喻一、从主题到价值的生态学二、作为隐喻的生态学三、文学的关系论四、文学的有机论五、文学的整体论第三章 文学与宗教同源及共生一、信仰的天赋与宗教情感二、宗教与文学的同源性三、回到巴厘岛残酷戏剧的启发第四章 文学与政治的回环及同构一、文学的复杂性二、政治的复杂性三、文学与政治的超循环同构四、政治合法化的前提自然法的文本虚构性五、叙事文学对政治合法性的建构方式六、文学对政治的解构七、拟剧理论文学与政治文化八、政治对文学的介入文学的经典化过程

4、 第五章 文学与意识形态的错综及混生一、意识形态理论的源流二、文学的意识形态生产功能三、文本意识形态与仪式四、一般意识形态与剧场第六章 文学与经济的协同及颉颃一、经济对文学的主导二、文学在回环中的颉颃三、不平衡、断裂和互渗第七章 文学与法律的互渗及龃龉以白毛女的文本演替为例一、法律与革命二、复仇与秩序第八章 文学地缘的想象及建构一、漂移无根的地域二、诗人,城市的候鸟三、直觉的自居与澄明四、言语建构的生命质感结 语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文学研究真的像伊格尔顿所言最终都是政治研究吗?政治总是伤害文学吗?文学研究的生态学隐喻文学与宗教、政治、意识形态及其他一书尝试对这种疑惑提供参考答案。文学研究的生态学隐喻一书试图“低调地”通过文学研究的“生态学隐喻”,为文学恢复久远的魅力。文学不仅在人类的精神圈中生长,而且积极地建构着精神圈,他们构成了回环与互渗的关系。文学(神话)与宗教都是身体技术。戏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萨满,力图夺回被理性“所劫持的言语”,“用咒语的形式来观察语言”,拒绝机器的复制性。文学与政治都是人类的符号行为,政治的合法性是由叙事建构的。文学以对政治无意识的显现和戏仿与政治“争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