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生命体征测量及体格发育_第1页
小儿生命体征测量及体格发育_第2页
小儿生命体征测量及体格发育_第3页
小儿生命体征测量及体格发育_第4页
小儿生命体征测量及体格发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O/G/O小儿生命体征测量小儿生命体征测量 及体格生长发育及体格生长发育 心脏脏外科 生命体征生命体征体温体温1脉搏与呼吸脉搏与呼吸2血压血压3测量生命体征的目的测量生命体征的目的 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是生命维持的基本征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是生命维持的基本征候,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候,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指标,合称为生命体征。生命体征能反状况的指标,合称为生命体征。生命体征能反映身心的微小变异,通过观察生命体征可以了映身心的微小变异,通过观察生命体征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为预防、诊断、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为预防、诊断、治疗与护理提供

2、依据。生命体征是护理人员最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生命体征是护理人员最常收集的、也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资料,具有常收集的、也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资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重要的临床意义。体温测量体温测量 正常体温正常体温部位平均体温正常范围腋温36.536.037.0口温37.036.337.2肛温37.536.537.71 1体温计种类与构造体温计种类与构造(1 1)水银体温计)水银体温计(2 2)电子体温计)电子体温计(3 3)可弃式体温计)可弃式体温计(4 4)感温胶片)感温胶片(5 5)其他)其他 远红外测温远红外测温仪、报警体温计仪、报警体温计 2.2.体温计的消毒(水银体温计)体温计的消毒

3、(水银体温计) 1 1)体温计体温计及体温计盒应每周集中清洁消毒,遇有及体温计盒应每周集中清洁消毒,遇有污染应随时消毒;传染病人应设专用体温计并单污染应随时消毒;传染病人应设专用体温计并单独进行清洁消毒。独进行清洁消毒。 2 2)清洗消毒清洗消毒流程流程 体温计每次用后用肥皂水清洗污渍体温计每次用后用肥皂水清洗污渍清水冲洗清水冲洗浸泡于浸泡于7575的酒精中的酒精中3030分钟分钟清水冲净、擦干,清水冲净、擦干,置于清洁容器中备用。置于清洁容器中备用。 3 3)传染病传染病及特殊感染患者用后体温计应先消毒,及特殊感染患者用后体温计应先消毒,浸泡于浸泡于500mg500mgL L含氯消毒液(第一

4、液)含氯消毒液(第一液)5 5分钟分钟取取出放入出放入500mg500mgL L含氯消毒液(第二液)含氯消毒液(第二液)3030分钟分钟清洗擦干清洗擦干浸泡于浸泡于7575酒精中消毒备用。酒精中消毒备用。 4 4)酒精及消毒液每日更换。)酒精及消毒液每日更换。体温计的校对方法体温计的校对方法 将全部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将全部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 35 以下,于以下,于同一时间放入已测好的同一时间放入已测好的40 40 以下的水中,以下的水中,3 3分钟分钟后检查,凡误差后检查,凡误差 0.20.2以上、水银柱自动下降玻以上、水银柱自动下降玻璃管有裂缝的不能再使用,合格的体温计擦干后璃管有裂缝的

5、不能再使用,合格的体温计擦干后放入清洁容器内备用。放入清洁容器内备用。 测量口温口表水银端放于舌下热窝。闭紧口鼻,用鼻呼吸。测量时间:3分钟。 测量腋温测量腋温擦干汗液,放于腋窝擦干汗液,放于腋窝处。处。紧贴皮肤,曲臂过胸,紧贴皮肤,曲臂过胸,加紧。加紧。测量时间:测量时间:5 51010分钟。分钟。 测量肛温测量肛温卧位:侧卧、俯卧、卧位:侧卧、俯卧、屈膝仰卧位。屈膝仰卧位。润滑肛表水银端,插润滑肛表水银端,插入肛门入肛门34cm34cm。测量时间:测量时间:3 3分钟。分钟。测温前后,清点数量,并检查有无破损。测温前后,清点数量,并检查有无破损。 测温前如有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

6、、坐浴、测温前如有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应休息灌肠等,应休息30min30min后在测量相应部位的体温。后在测量相应部位的体温。 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鼻腔手术或疾患、呼吸困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鼻腔手术或疾患、呼吸困难者,禁用口腔测温难者,禁用口腔测温;直肠或肛门疾患及手术、腹泻、心直肠或肛门疾患及手术、腹泻、心肌梗死病人不宜测肛温,腋下有创伤、手术或炎症,腋下肌梗死病人不宜测肛温,腋下有创伤、手术或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不宜测腋温。出汗较多,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不宜测腋温。体温测温测量注意事项项(4 4)测口温时,嘱病

7、人勿用牙咬体温计,如不慎咬碎体温)测口温时,嘱病人勿用牙咬体温计,如不慎咬碎体温计而吞下汞时,应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屑,随后口服蛋计而吞下汞时,应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屑,随后口服蛋清或牛奶,使蛋白与汞结合,延缓汞的吸收。病情允许者清或牛奶,使蛋白与汞结合,延缓汞的吸收。病情允许者可进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可进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 ( 如韭菜如韭菜 ) ),促进汞的排泄。,促进汞的排泄。(5 5)为婴幼儿、危重病人、躁动者测量时应有专人守护,)为婴幼儿、危重病人、躁动者测量时应有专人守护,以防发生意外。以防发生意外。(6 6)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符时,应在床旁重新监测,必要时)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符时,应在床

8、旁重新监测,必要时做肛温和口温对照复查。做肛温和口温对照复查。 甩甩体温计用腕部力量,不能触及它物,以防撞碎;切忌体温计用腕部力量,不能触及它物,以防撞碎;切忌把体温计放在热水中清洗,以防爆裂。把体温计放在热水中清洗,以防爆裂。 体温过高体温过高低热:低热:37.537.537.937.9中等热:中等热:38.038.038.938.9高热:高热:39.039.040.940.9超高热:超高热:4141及以上及以上人体最高的耐受热约为人体最高的耐受热约为40.640.641.441.4直肠温度持续升高超过直肠温度持续升高超过4141,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高热持续在高热持续

9、在4242以上以上2 24 4小时常导致休克入严重并发症。小时常导致休克入严重并发症。 体温过低体温过低轻度:轻度:32323535中度:中度:30303232重度:重度:30 30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致死温度:致死温度:23232525脉搏及呼吸测量脉搏及呼吸测量 各年龄段小儿呼吸、脉搏(次数各年龄段小儿呼吸、脉搏(次数/分)分)年龄呼吸脉搏呼吸:脉搏新生儿40451201401:31岁30401101301:31:413岁25301001201:31:447岁2025801001:4814岁182070901:4 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分。 正

10、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6-24次/分。 (一)脉搏的测量部位(一)脉搏的测量部位 浅表,靠近骨骼的大浅表,靠近骨骼的大动脉,如桡动脉、颈动脉,如桡动脉、颈动脉、股动脉等。临动脉、股动脉等。临床常用桡动脉床常用桡动脉. .呼吸的测量呼吸的测量1.1.将测量脉搏的手仍按在患者将测量脉搏的手仍按在患者手腕上。手腕上。2.2.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一呼一吸为一次一呼一吸为一次3.3.计数半分钟,将测得的呼吸计数半分钟,将测得的呼吸次数乘以次数乘以2 2,呼吸不规则的婴儿,呼吸不规则的婴儿要数一分钟要数一分钟4.4.危重患儿可将棉花少许置于危重患儿可将棉花少许置于小儿鼻孔

11、边缘,观察棉花纤维小儿鼻孔边缘,观察棉花纤维的摆动次数,计数的摆动次数,计数1 1分钟准确测分钟准确测量结果。量结果。脉搏的测量脉搏的测量 1.1.仰卧位时使患者近侧手仰卧位时使患者近侧手臂放于舒适位置臂放于舒适位置 2.2.腕部伸展、手掌向下腕部伸展、手掌向下 3.3.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将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在桡动脉的表面的指端按在桡动脉的表面 4.4.一般病人测一般病人测3030秒,将测秒,将测得的脉率乘以得的脉率乘以2 2 5. 5.若若5 5岁以内小儿须用听诊岁以内小儿须用听诊器听心尖搏动器听心尖搏动(6 6)如发现脉搏短绌,应)如发现脉搏短绌,应由两人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由两人

12、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计数率,另一人测脉率,计数1min.1min.记录方式为心率记录方式为心率/ /脉率。脉率。 测量脉搏与呼吸注意事项测量脉搏与呼吸注意事项 测脉搏时病人如有剧烈活动测脉搏时病人如有剧烈活动, ,应先休息应先休息15-15-3030分钟再测分钟再测; ; 不可用拇指诊脉不可用拇指诊脉, ,因拇指小动脉博动易与病因拇指小动脉博动易与病人脉博相混淆人脉博相混淆; ;指压不能过大过小指压不能过大过小, ,大小适大小适中;中; 异常脉搏、危重患者需测异常脉搏、危重患者需测1 1分钟;分钟; 脉博短绌者须两人同时测量脉博短绌者须两人同时测量: :一人听心率,一人听心率,

13、另一人测脉率,由听心率者发出另一人测脉率,由听心率者发出“开始开始”、“停止停止”的口令,计数的口令,计数1 1分钟。分钟。血压的测量血压的测量年龄年龄血压(血压(mmHg)mmHg)1个月84/541岁95/656岁105/651013岁110/651417岁120/70儿童血压的计算公式:收缩压儿童血压的计算公式:收缩压= =(年龄(年龄2 2) )+80+80(mmHg)mmHg)舒张压舒张压=2/3=2/3收缩压(收缩压(mmHg)mmHg)1kPa=7.5mmHg1kPa=7.5mmHg 1mmHg=0.133kP1mmHg=0.133kP各年龄段的平均血压各年龄段的平均血压血压的测

14、量血压的测量 测量血压的步骤:测量血压的步骤: (一)评估(一)评估 1. 1.测量前应检查血压计的汞柱有无破损测量前应检查血压计的汞柱有无破损, ,是否保持在是否保持在“0”0”处处, ,橡胶管和输气球是否漏气,检查水银是否充足,水银橡胶管和输气球是否漏气,检查水银是否充足,水银柱有无自行下落,有无气泡。柱有无自行下落,有无气泡。 2. 2.核对姓名、床号核对姓名、床号 3. 3.要求患者安静休息要求患者安静休息5-10min,5-10min,若剧烈活动若剧烈活动, ,情绪紧张等需情绪紧张等需让其安静休息让其安静休息3030分钟再测量分钟再测量 4. 4.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测量血压的目的和过程

15、,以及需要患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测量血压的目的和过程,以及需要患者配合的地方。者配合的地方。血压的测量血压的测量( (二)操作步骤:二)操作步骤:1.1.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心脏、血压计应在同一水平,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心脏、血压计应在同一水平,即坐位时肱动脉平第四肋间,卧位时肱动脉平腋中线。卷即坐位时肱动脉平第四肋间,卧位时肱动脉平腋中线。卷衣袖露出一侧上臂,必要时脱袖,以免袖口太紧而影响血衣袖露出一侧上臂,必要时脱袖,以免袖口太紧而影响血压的测量值。伸直肘部,手掌向上。压的测量值。伸直肘部,手掌向上。2.2.放平血压计,开启开关,将袖带的气袋中部对着肘窝平整放平血压计,开启开关,将

16、袖带的气袋中部对着肘窝平整地缠于上臂,袖带下缘距肘窝地缠于上臂,袖带下缘距肘窝2 23 3厘米,松紧度以插入厘米,松紧度以插入1 1指为宜。袖带宽度一般为上臂的指为宜。袖带宽度一般为上臂的1/21/22 23 3,新生儿适用,新生儿适用宽度为宽度为2.52.54cm4cm,婴幼儿,婴幼儿6 68cm8cm,学龄前期,学龄前期9 910cm10cm,学,学龄儿可用龄儿可用13cm13cm。血压的测量血压的测量 3. 3. 戴好听诊器,先触及肱动脉的搏动,再将听诊器的胸戴好听诊器,先触及肱动脉的搏动,再将听诊器的胸件紧贴肱动脉搏动处,关闭压力活门,充气至肱动脉搏动件紧贴肱动脉搏动处,关闭压力活门,

17、充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加压音消失,再加压2.672.674.0kPa4.0kPa(202030 mmHg 30 mmHg )。)。4. 4. 缓慢均匀放气,视线与水银面保持一致。当听到第一缓慢均匀放气,视线与水银面保持一致。当听到第一声动脉搏动音时,汞柱此时所示刻度为收缩压;随后动脉声动脉搏动音时,汞柱此时所示刻度为收缩压;随后动脉搏动音逐渐增强,直到动脉搏动音突然减弱或消失时,汞搏动音逐渐增强,直到动脉搏动音突然减弱或消失时,汞柱此时所示刻度为舒张压。柱此时所示刻度为舒张压。 5. 5. 测毕,解去袖带,驱除余气,关闭压力活门,整理袖测毕,解去袖带,驱除余气,关闭压力活门,整理袖带放入盒

18、内,将血压计盒盖向右倾斜带放入盒内,将血压计盒盖向右倾斜4545,使水银回流入,使水银回流入水银槽内,关闭水银槽开关。水银槽内,关闭水银槽开关。血压的测量血压的测量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 1. 定期检查及校对血压计的准确性,以防血压计本身定期检查及校对血压计的准确性,以防血压计本身 造成的误差。造成的误差。 2. 2. 测量前如有吸烟、运动、情绪变化者,休息测量前如有吸烟、运动、情绪变化者,休息 15- 15- 30min 30min再测。再测。 3. 3. 四定:定时间、部位、体位、血压计四定:定时间、部位、体位、血压计 4. 4. 手臂位置与心脏在同一水平。手臂位置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19、 坐位坐位平第四肋平第四肋 卧位卧位平腋中线平腋中线 5. 5. 袖带松紧能插入一指,宽窄适度。袖带松紧能插入一指,宽窄适度。 过紧、过宽过紧、过宽偏低偏低 过松、过窄过松、过窄偏高偏高 血压的测量血压的测量 6.6.测量如一次未听清需要重新测量时,必须将袖测量如一次未听清需要重新测量时,必须将袖带内气体驱尽,并使汞柱降至带内气体驱尽,并使汞柱降至“0”0”点,稍等片刻点,稍等片刻再测。再测。 7. 7.水银柱每秒下降水银柱每秒下降4mmHg4mmHg,放气太慢,舒张压偏,放气太慢,舒张压偏高。高。 8. 8.第一响为收缩压,第一响为收缩压,消失时为舒张压消失时为舒张压,变音与消,变音与消失音

20、有差别时,失音有差别时,120/80/60mmHg120/80/60mmHg。血压计及袖带消毒、听诊器清洁流程血压计及袖带消毒、听诊器清洁流程 每个血压计必须要有两条袖带,每天由夜班护士每个血压计必须要有两条袖带,每天由夜班护士将血压计打开,置于紫外线灯下照射将血压计打开,置于紫外线灯下照射3030分钟消毒;分钟消毒;袖带每周清洗、消毒。袖带每周清洗、消毒。 将血压计袖带更换将换下的袖带浸泡于含有效氯将血压计袖带更换将换下的袖带浸泡于含有效氯500mg/L500mg/L的消毒液中的消毒液中3030分钟再清洗干净、晾干后备分钟再清洗干净、晾干后备用;被患者血液污染的血压计、袖带应立即消毒。用;被

21、患者血液污染的血压计、袖带应立即消毒。 听诊器每次用后用听诊器每次用后用7575酒精棉球擦拭清洁并消毒;酒精棉球擦拭清洁并消毒;每天夜班护士置于紫外线灯下照射每天夜班护士置于紫外线灯下照射3030分钟消毒。分钟消毒。 体格生长应选用易于测量,有较好人群代表性的指标体格生长应选用易于测量,有较好人群代表性的指标来表示。常用的指标有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来表示。常用的指标有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厚度等。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厚度等。(一)体重的增长(一)体重的增长 体重是身体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因体脂和体液变化较大,体重是身体各器官组

22、织及体液的总重量。因体脂和体液变化较大,体重在体格生长指标中最易波动,是反映儿童体格生长,尤其是营养体重在体格生长指标中最易波动,是反映儿童体格生长,尤其是营养状况的最易获得的敏感指标,也是儿科临床计算药量、输液量等的重状况的最易获得的敏感指标,也是儿科临床计算药量、输液量等的重要依据。要依据。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胎次、胎龄、性别及宫内营养状况有关,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胎次、胎龄、性别及宫内营养状况有关,WHOWHO出生婴儿的体重参考值男婴为出生婴儿的体重参考值男婴为3.3kg3.3kg 0.4kg, 0.4kg,女婴为女婴为3.2kg 3.2kg 0.4kg 0.4kg。部分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

23、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排出,可致体部分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排出,可致体重暂时性下降,一般下降原有体重的重暂时性下降,一般下降原有体重的3%-9%3%-9%,多在生后,多在生后3-43-4日达到最低日达到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至点,以后逐渐回升,至7-107-10日可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早产儿体重恢日可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早产儿体重恢复较慢,如体重下降超过复较慢,如体重下降超过10%10%或至第或至第1010日体重未恢复应考虑喂养不足日体重未恢复应考虑喂养不足或病理原因所致。儿童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儿童体重增长为非匀或病理原因所致。儿童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儿童体重增长

24、为非匀速增长,存在个体差异,当无条件测量体重时,为便于计算儿童药量速增长,存在个体差异,当无条件测量体重时,为便于计算儿童药量和液体量,可用公式简单估算体重。和液体量,可用公式简单估算体重。 可选公式:可选公式:1-61-6月:月: 体重体重kg=kg=出生体重出生体重+ +月龄月龄0.7 0.7 7-12 7-12月:体重月:体重kg=6+kg=6+月龄月龄0.25 0.25 2 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岁至青春前期:体重kg=kg=年龄年龄 2+72+7(或(或8 8) 或选公式:或选公式:3-123-12月:体重月:体重kg=(kg=(月龄月龄+9)/2+9)/2 1-61-6岁:体重岁:体

25、重kg=kg=年龄(岁)年龄(岁)2+82+8 7-127-12岁:体重岁:体重kg=kg=【年龄(岁)年龄(岁)7-57-5】/2/2 (二)身高(长)的增长(二)身高(长)的增长 身高(长)指头、躯干(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身高(长)指头、躯干(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3 3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不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卧位测量,称身长;易准确,应卧位测量,称身长;3 3岁以后立位测量,称身高,卧位与立位测量值相岁以后立位测量,称身高,卧位与立位测量值相差差0.7-1cm0.7-1cm。 身高(长)的增长规律与体重增长相似,也是生后第身高(长)的增长规律与体重增长相似,也是生后第1

26、1年增长最快,也出现婴年增长最快,也出现婴儿期和青春期两个生长高峰。新生儿出生时身长约儿期和青春期两个生长高峰。新生儿出生时身长约50cm50cm。生后第。生后第1 1年身长平均增长年身长平均增长约约25cm25cm,其前,其前3 3个月增长个月增长11-13cm11-13cm,约等于后,约等于后9 9个月的增长,故个月的增长,故1 1岁身长约岁身长约75cm75cm。第。第2 2年增加速度减慢,平均为年增加速度减慢,平均为10cm10cm,到,到2 2岁时身长约岁时身长约85cm85cm。2 2岁后身长(高)稳步增长,岁后身长(高)稳步增长,平均每年增加平均每年增加5-7cm,5-7cm,至

27、青春期出现第至青春期出现第2 2个身高增长加速期。个身高增长加速期。 2-122-12岁身长(高)的估算公式为:身高岁身长(高)的估算公式为:身高cm=cm=年龄(岁)年龄(岁)7+777+77 身高(长)包括头、躯干和下肢的长度。这身高(长)包括头、躯干和下肢的长度。这3 3部分的增长速度并不一致。生后部分的增长速度并不一致。生后第第1 1年头部生长最快,躯干次之,而青春期身高增长以下肢为主,故各年龄期儿童年头部生长最快,躯干次之,而青春期身高增长以下肢为主,故各年龄期儿童头、躯干和下肢所占身高(长)的比例在生长进程中发生变化,头占身长(高)的头、躯干和下肢所占身高(长)的比例在生长进程中发

28、生变化,头占身长(高)的比例从婴幼儿的比例从婴幼儿的1/41/4减为成人的减为成人的1/81/8。 身高(长)的增长与遗传、种族、内分泌、营养、运动和疾病等因素有关。明身高(长)的增长与遗传、种族、内分泌、营养、运动和疾病等因素有关。明显的身材异常往往由甲状腺功能减低、生长激素缺乏、长期严重营养不良、佝偻病显的身材异常往往由甲状腺功能减低、生长激素缺乏、长期严重营养不良、佝偻病等引起。短期的疾病与营养波动不会明显影响身高(长)。等引起。短期的疾病与营养波动不会明显影响身高(长)。(二)身高(长)的增长(二)身高(长)的增长( (三三) )坐高的增长坐高的增长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

29、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3 3岁以下取岁以下取仰卧位测量,称顶臀长。坐高代表头颅与脊柱的仰卧位测量,称顶臀长。坐高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由于下肢增长速度随年龄增长而加快,坐生长。由于下肢增长速度随年龄增长而加快,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数则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由出生高占身高的百分数则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由出生时的时的67%67%降至降至1414岁时的岁时的53%53%。此百分数显示了身体。此百分数显示了身体上、下部比例的改变,反映了身材的匀称性,比上、下部比例的改变,反映了身材的匀称性,比坐高绝对值更有意义。任何影响下肢生长的疾病,坐高绝对值更有意义。任何影响下肢生长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软骨营养不

30、良,可使坐高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软骨营养不良,可使坐高(顶臀长)与身高的比例停留在幼年状态。(顶臀长)与身高的比例停留在幼年状态。(四)头围的增长(四)头围的增长 头围指自眉弓上缘经枕骨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是反映脑头围指自眉弓上缘经枕骨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是反映脑发育和颅骨生长的一个重要指标。胎儿时期脑发育居各系统的发育和颅骨生长的一个重要指标。胎儿时期脑发育居各系统的领先地位,故出生时头围相对较大,平均领先地位,故出生时头围相对较大,平均33-34cm33-34cm。头围在。头围在1 1岁岁以内增长较快,前以内增长较快,前3 3个月和后个月和后9 9个月都约增长个月都约增长6-7cm6-7cm

31、,故,故1 1岁时约岁时约46cm46cm。1 1岁以后头围增长明显减慢,岁以后头围增长明显减慢,2 2岁时约岁时约48cm48cm,1515岁时岁时54-54-58cm,58cm,基本同成人。故头围测量在基本同成人。故头围测量在2 2岁以内意义较大。头围过小岁以内意义较大。头围过小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过大或增长过快则提示脑积水、脑肿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过大或增长过快则提示脑积水、脑肿瘤的可能。瘤的可能。 头围常与身长有关,头围常与身长有关,6 6个月内婴儿头围与顶臀长大致相等;个月内婴儿头围与顶臀长大致相等;1 1岁时头围约为岁时头围约为1/21/2身长身长+10cm+10cm。(五)胸

32、围的增长(五)胸围的增长 胸围指自乳头下缘经肩胛骨角下绕胸一周的长度,反映肺胸围指自乳头下缘经肩胛骨角下绕胸一周的长度,反映肺和胸廓的发育。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和胸廓的发育。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1-2cm,约,约32cm32cm。1 1岁时胸岁时胸围约等于头围,出现头围胸围生长曲线交叉;围约等于头围,出现头围胸围生长曲线交叉;1 1岁以后胸围发育岁以后胸围发育开始超过头围,开始超过头围,1 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约等于儿岁至青春前期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约等于儿童年龄(岁)减童年龄(岁)减1 1。头围、胸围生长曲线交叉时间与儿童营养和。头围、胸围生长曲线交叉时间与儿童营养和胸廓

33、发育有关,肥胖儿由于胸部皮下脂肪厚,胸围可与胸廓发育有关,肥胖儿由于胸部皮下脂肪厚,胸围可与3-43-4个月个月时暂时超过头围;营养较差、佝偻病等儿童的胸围超过头围的时暂时超过头围;营养较差、佝偻病等儿童的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可推迟到时间可推迟到1.51.5岁以后。我国岁以后。我国20052005年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头胸曲年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头胸曲线交叉约为线交叉约为1515月龄,提示我国儿童胸廓生长较落后。除营养因月龄,提示我国儿童胸廓生长较落后。除营养因素外,可能与不重视爬行训练和胸廓锻炼有关。素外,可能与不重视爬行训练和胸廓锻炼有关。(六)上臂围的增长(六)上臂围的增长 上臂围指沿肩峰与尺骨鹰

34、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上臂围指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反应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周的长度,反应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常用以评估儿童营养状况。生后第水平。常用以评估儿童营养状况。生后第1 1年内上臂围增年内上臂围增长迅速,长迅速,1-51-5岁期间增长缓慢。在测量体重、身高不方便岁期间增长缓慢。在测量体重、身高不方便的地区,可测量上臂围以普查的地区,可测量上臂围以普查5 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评估标准为:评估标准为:13.5cm13.5cm为营养良好;为营养良好;12.5-13.5cm12.5-13.5cm为营养

35、为营养中等;中等; 12.5cm12.5cm为营养不良。为营养不良。 骨骼发育骨骼发育 (一)颅骨发育(一)颅骨发育 颅骨随脑的发育而增长,故其发育较面部骨骼(包括鼻骨下颌骨)为颅骨随脑的发育而增长,故其发育较面部骨骼(包括鼻骨下颌骨)为早。可根据头围大小,骨缝及前后囟闭合迟早来评价颅骨的发育。颅骨缝出早。可根据头围大小,骨缝及前后囟闭合迟早来评价颅骨的发育。颅骨缝出生时可略微分开,生时可略微分开,3-43-4个月时闭合。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个月时闭合。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其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在出生时约其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在出生时约1.5-2.0cm1.5-2.0c

36、m,后随颅骨发育而增大,后随颅骨发育而增大,6 6个月后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逐渐骨化而变小,1-1.51-1.5岁时闭合,最迟不超过岁时闭合,最迟不超过2 2岁。后囟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岁。后囟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出生时即已很小或已闭合,最迟出生后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出生时即已很小或已闭合,最迟出生后6-86-8周闭合。周闭合。 前囟检查在儿科非常重要,大小及张力的变化均提示某些疾病的可能。前囟检查在儿科非常重要,大小及张力的变化均提示某些疾病的可能。前囟早闭、头围小提示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前囟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前囟早闭、头围小提示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前囟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

37、、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前囟张力增加常示颅内压增高,而前囟凹陷则见于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前囟张力增加常示颅内压增高,而前囟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度消瘦或脱水者。骨骼发育骨骼发育 (二)脊柱发育(二)脊柱发育 脊柱的增长反映脊椎骨的发育。出生后第一年脊柱增长脊柱的增长反映脊椎骨的发育。出生后第一年脊柱增长先于四肢,以后四肢增长快于脊柱。新生儿时脊柱仅轻微后先于四肢,以后四肢增长快于脊柱。新生儿时脊柱仅轻微后凸,凸,3 3个月左右随婴儿抬头出现第一个弯曲个月左右随婴儿抬头出现第一个弯曲颈椎前凸;颈椎前凸;6 6个个月左右会坐时出现第二个弯曲月左右会坐时出现第二个弯曲胸椎后凸;胸椎后凸;1 1

38、岁左右开始行走岁左右开始行走时出现第三个弯曲时出现第三个弯曲腰椎前凸。腰椎前凸。6-76-7岁时韧带发育完善,这岁时韧带发育完善,这3 3个脊柱自然弯曲被韧带所固定。生理弯曲的形成与直立姿势个脊柱自然弯曲被韧带所固定。生理弯曲的形成与直立姿势有关,是人类的特征,可缓冲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压力,有利有关,是人类的特征,可缓冲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压力,有利于身体平衡。坐立行姿势及骨骼病变可引起脊柱发育异常或于身体平衡。坐立行姿势及骨骼病变可引起脊柱发育异常或造成脊柱畸形。造成脊柱畸形。骨骼发育骨骼发育 (三)长骨发育(三)长骨发育 长骨的生长主要依靠其干骺端软骨骨化和骨膜下成骨作用使之增长、长骨的生长主要

39、依靠其干骺端软骨骨化和骨膜下成骨作用使之增长、增粗。干骺端骨骼融合,标志长骨生长结束。增粗。干骺端骨骼融合,标志长骨生长结束。 随年龄增长,长骨干骺端的软骨次级骨化中心按一定顺序和骨解剖随年龄增长,长骨干骺端的软骨次级骨化中心按一定顺序和骨解剖部位有规律的出现。骨化中心出现的多少可反映长骨的生长成熟程度。部位有规律的出现。骨化中心出现的多少可反映长骨的生长成熟程度。通过通过X X线检查不同年龄小儿长骨骨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线检查不同年龄小儿长骨骨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变化,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出生时腕部无骨化中心,出生约变化,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出生时腕部无骨

40、化中心,出生约3-43-4个个月时腕部骨化中心依次出现,十岁时出全。新生儿期已出现股骨远端及月时腕部骨化中心依次出现,十岁时出全。新生儿期已出现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的骨化中心。因此判断长骨的生长,婴儿早期可拍膝部胫骨近端的骨化中心。因此判断长骨的生长,婴儿早期可拍膝部X X线骨片,线骨片,年长儿拍左手腕部年长儿拍左手腕部X X线骨片。骨龄是一个独立的生长指标,不依赖年龄和线骨片。骨龄是一个独立的生长指标,不依赖年龄和生长速度的变化,动态观察骨龄变化对评价个体生长态势及儿童内分泌生长速度的变化,动态观察骨龄变化对评价个体生长态势及儿童内分泌疾病疗效有重要意义。疾病疗效有重要意义。牙齿发育牙齿发育

41、牙齿的发育与骨骼发育有一定关系,但因胚胎来源不完全牙齿的发育与骨骼发育有一定关系,但因胚胎来源不完全相同,故发育速度也不平行。人一生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共相同,故发育速度也不平行。人一生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共2020个和恒牙共个和恒牙共3232个。出生时在颌骨中已有骨化的乳牙芽孢,被牙个。出生时在颌骨中已有骨化的乳牙芽孢,被牙龈覆盖,生后龈覆盖,生后4-10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约个月乳牙开始萌出,约2-2.52-2.5岁出齐,岁出齐,2 2岁以岁以内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内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4-64-6,但乳牙的萌出时间也存在较大,但乳牙的萌出时间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的个体差异,1212个

42、月后未出牙为乳牙萌出延迟。乳牙萌出顺序个月后未出牙为乳牙萌出延迟。乳牙萌出顺序一般下颌先于上颌、自前向后。一般下颌先于上颌、自前向后。 恒牙的骨化从新生儿时期开始,恒牙的骨化从新生儿时期开始,6 6岁左右开始出第一颗恒岁左右开始出第一颗恒牙即第一磨牙,长于第二乳磨牙之后,又称为牙即第一磨牙,长于第二乳磨牙之后,又称为6 6龄齿;龄齿;6-126-12岁岁乳牙按萌出先后逐个被同位恒牙代替,其中第一二前磨牙代替乳牙按萌出先后逐个被同位恒牙代替,其中第一二前磨牙代替第一二乳磨牙;第一二乳磨牙;1212岁左右出第二磨牙;岁左右出第二磨牙;1818岁以后出第三磨牙岁以后出第三磨牙(智齿),也有人终身不出此牙,恒牙一般(智齿),也有人终身不出此牙,恒牙一般20-3020-30岁时出齐。岁时出齐。第一磨牙对颌骨的形态发育及牙齿的排列起重要作用,第二乳第一磨牙对颌骨的形态发育及牙齿的排列起重要作用,第二乳磨牙的存在则扶持前者的位置,故必须注意对乳磨牙的保护。磨牙的存在则扶持前者的位置,故必须注意对乳磨牙的保护。牙齿发育牙齿发育 出牙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