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工学院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方案_第1页
南昌工学院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方案_第2页
南昌工学院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方案_第3页
南昌工学院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方案_第4页
南昌工学院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检测鉴定方案工程名称:南昌工学院工程地址:南昌市望城新区委托单位: 南昌工学院2015年02月02日南昌工学院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方案编制: 审核: 2015年02月02日- 14 -检测鉴定方案一、工程概况南昌工学院位于南昌市望城新区,建设单位 南昌工学院 ,施工单位: (1#、3#、5#江西昌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4#江西天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江西中昌工程咨询暗监理有限公司 ,该工程由 万地联合(厦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勘察单位:东华理工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于 2012.02 年开工兴建, 2012.12 年竣工。该建筑未进行验收。该建筑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2、桩基础,建筑高度为 22.5 m,建筑面积约为 70000 m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二 级,钢筋混凝土夯拓桩基础持力层选用强风化基岩,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 二 级,按 6 度抗震设防,框架柱抗震等级为 3 级,地下室抗震等级 4 级。建筑耐火等级 二 级,框架柱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均为 2.190m以下框架柱 所用混凝土强度为 C35;2.1905.490m框架柱 所用混凝土强度为C30;其它混凝土结构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梁、柱保护层厚度为 30 mm,板保护层厚度为 20 mm。该建筑物设计用途为南昌工学院宿舍楼。为了解该建筑物结构的质量和结构的安全性,施工单位委托我单位对该工程主体进

3、行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我单位于2015年2月对该建筑进行现场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检测鉴定方案如下。二、检测鉴定的内容和方法、仪器和依据(一)内容和方法1. 采用回弹法检测梁、柱、板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当构件具有两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时,要采用对测法。如图所示,在测试部位两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上,分别画出等间距的网格(网格间距:工业与民用建筑为100300mm,其它大型结构物可适放宽),并编号确定对应的测点位置;2.1.2测区布置和数量(2) 在外观有缺陷的剪力墙布置一个测区;2.1.3数据处理(3) 测位混凝土声学参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第i点的声学参数测量值; -参与

4、统计的测点数。2.采用钢筋扫描仪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2.1 一般规定2. 1. 1 本章所规定检测方法不适用于含有铁磁性物质的混凝检测。2. 1. 2 应根据钢筋设计资料,确定检测区域内钢筋可能分布的状况,选择适当的检测面。检测面应清洁、平整,并应避开金属预埋件。2. 1. 3 对于具有饰面层的结构及构件,应清除饰面层后在混凝土面上进行检测。2. 1. 4 钻孔、剔凿时,不得损坏钢筋,实测应采用游标卡尺,量测精度应为0.1mm。 2. 1. 5 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可按本规程附录 A中表A. 0. 1和表A. 0. 2记录。 2.2 仪器性能要求2. 2. 1 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

5、仪(以下简称钢筋探测仪)和雷达仪检测前应采用校准试件进行校准,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 1050mm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允许误差为±lmm,钢筋间距检测的允许误差为±3mm。 2. 2. 2 钢筋探测仪的校准应按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进行,雷达仪的校准应按本规程附录C的规定进行。正常情况下,钢筋探测仪和雷达仪校准有效期可为一年。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钢筋探测仪和雷达仪进行校准: 1 新仪器启用前; 2 检测数据异常,无法进行调整; 3 经过维修或更换主要零配件。2.3 钢筋探测仪检测技术2.3.1 钢筋探测仪可用于检测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中钢筋的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2.3

6、.2 检测前,应对钢筋探测仪进行预热和调零,调零时探头应远离金属物体。在检测过程中,应核查钢筋探测仪的零点状态。 2.3.3 进行检测前,宜结合设计资料了解钢筋布置状况。检测时,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丝,钢筋间距应满足钢筋探测仪的检测要求。探头在检测面上移动,直到钢筋探测仪保护层厚度示值最小,此时探头中心线与钢筋轴线应重合,在相应位置作好标记。按上述步骤将相邻的其他钢筋位置逐一标出。 2.3.4 钢筋位置确定后,应按下列方法进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 1 首先应设定钢筋探测仪量程范围及钢筋公称直径,沿被测钢筋轴线选择相邻钢筋影响较小的位置,并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丝,读取第1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7、检测值。在被测钢筋的同一位置应重复检测1次,读取第2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 2 当同一处读取的2个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相差大于 lmm时,该组检测数据应无效,并查明原因,在该处应重新进行检测。仍不满足要求时,应更换钢筋探测仪或采用钻孔、剔凿的方法验证。注:大多数钢筋探测仪要求钢筋公称直径已知方能准确检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此时钢筋探测仪必须按照钢筋公称直径对应进行设置。2.3.5 当实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小于钢筋探测仪最小示值时,应采用在探头下附加垫块的方法进行检测。垫块对钢筋探测仪检测结果不应产生干扰,表面应光滑平整,其各方向厚度值偏差不应大于0.1mm。所加垫块厚度在计算时应予扣除

8、。 2.3.6 钢筋间距检测应按本规程第3.3.3条的规定进行。应将检测范围内的设计间距相同的连续相邻钢筋逐一标出。并应逐个量测钢筋的间距。2.3.7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选取不少于30的已测钢筋,且不应少于6处(当实际检测数量不到6处时应全部选取),采用钻孔、剔凿等方法验证。l 认为相邻钢筋对检测结果有影响;2 钢筋公称直径未知或有异议;3 钢筋实际根数、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4 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 2.4 雷达仪检测技术 2.4.1 雷达法宜用于结构及构件中钢筋间距的大面积扫描检测;当土保护层厚度检测。 2.4.2 根据被测结构及构件中钢筋的排列方向,雷达仪探头或天

9、线应沿垂直于选定的被测钢筋轴线方向扫描,应根据钢筋的反射波位置来确定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 2.4.3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选取不少于30的已测钢筋,且不应少于6处(当实际检测数量不到6处时应全部选取),采用钻孔、剔凿等方法验证。 1 认为相邻钢筋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2 钢筋实际根数、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或无资料可供参考; 3 混凝土含水率较高; 4 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2.5 检测数据处理2.5.1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平均检测值应按下式计算: (3.5.1)式中 cm第i测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平均检测值,精确至lmm;、第1、2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

10、值,精确至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修正值,为同一规格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实测验证值减去检测值,精确至0. 1探头垫块厚度,精确至0. lmm;不加垫块时。2.5.2检测钢筋间距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绘图方式给出结果。当同一构件检测钢筋不少于7根钢筋(6个间隔)时,也可给出被测钢筋的最大间距、最小间距,并按下式计算钢筋平均间距: (3.5.2)式中 钢筋平均间距, 精确至lmm;第i个钢筋间距,精确至lmm。2.6检验方法及其判定2.6.1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

11、1点。2.6.2现场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一般采用非破损方法检验,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经过计量检验,检测操作应符合相应规程的规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检测误差不应大于lmm。2.6.3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2.6.4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分别进行验收。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2.6.4.1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2.6.4.2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

12、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 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绑扎钢筋网长、宽±10钢尺检查网眼尺寸±20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绑扎钢筋骨架长±10钢尺检查宽、高±5钢尺检查受力钢筋间距±10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排距±5保护层厚度基础±10钢尺检查柱、梁±5钢尺检查板、墙、壳±3钢尺检查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20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钢筋弯起点位置20钢尺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5钢尺检查水平

13、高差+3,0钢尺和塞尺检查2.6.4.3每次抽验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本方案 2.6.3条规定表中允许偏差的1.5倍3.检测钢筋混凝土梁、柱的截面尺寸及楼板的厚度。3.1检测步骤(1)检测前,应在需检测的楼板厚度的 上下二层都配有人员,双方各持有对讲机。(2) 一次扫描 :在测量区域内确定一条测线 L1 (如图 1所示),将主机接收探头部分沿 测线 L1 向信号值增大的方向扫描,当越过 L1 与发射探头垂点的位置 Pl 后,发出鸭音提示 (同时面板 LED 指示灯亮), 此时将主机沿测线向回移动,寻找当前值 与自动判读值一致的 位置(或信号值的峰点),即 Pl 点。(3)二次扫

14、描:测线 L1 在 Pl 点的垂线为测线 L2 ,将主机接收探头部分沿 L2 向信号 值增大的方向扫描,当越过 L2 与发射探头相交的位置后 ,发出鸣音提示(同时面板 LED 指 示灯亮),此时自动判读值即是楼极厚度测量结果。3.2评定结果截丽尺寸允许偏差:+8mm,-5mm ,且最大偏差不能超过验收规范的允许偏差的 2 倍。3.3 检测方法(1)楼板厚度的检验采用非破损的方法,仪器为楼板厚度测试仪。若怀疑检测数据有异 常,采用测量检查孔处厚度或钻取芯样的方法进行校准。(2) 对选定的楼板, 5 个测区应均匀分布于楼板上,每 个测区取 3 个点。3.4边样及其检测点的布置(1)各个边样布置在平

15、行且距离板边梁 30cm 的狭长地带上,检测点分布在一条直线上。(2)检测点距离两端不小于 20cm 。(3)在各个边样的中间布置一个检测点 ,然后向两端每隔 1m 布置一个检测点。如果最后 两端还剩下不小于 50cm 的区域没有布置检测点 ,则在离两端 20cm 处额外各布置一个检测点。(均每个边样的检测点不应小于 3 个。)4.检测构件混凝土碳化深度。5.检测整栋建筑物的梁、板、柱等构件是否有裂缝,并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裂缝是否已造成对结构的危害等。6.检测围护结构变形、裂缝、渗漏情况。7.对施建资料进行复核(桩检报告、施建材料检测报告等)8.根据检测结果及国家现行规范对该建筑物上部结构安

16、全性鉴定。(二)检测仪器1. 钢筋扫描仪2. 混凝土回弹仪3. 楼板测厚仪4. 混凝土碳化深度测试仪5. 混凝土裂缝检测仪(三)检测鉴定依据1. 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2.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3.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GB50292-1999) ;4. 建筑工程施工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年版)(GB 50204

17、-2002);9.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10. 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JGJ/T 23-2011;11. 业主的工程质量检测鉴定委托书。三、检测数量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对象为建筑物的各类混凝土构件,依据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JGJ/T 23-2011)检测。对该建筑混凝土构件分不同楼层及构件类型按批量检测,随机抽取构件,抽检数量不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不少于10件。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抽取构件数量见表1。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测区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数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30%,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构件每个测区的碳化深度

18、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mm时,应在每一测区分别测量碳化深度值。每个碳化深度应测量3次,每次读数应精确至0.25mm,取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并精确至0.5mm。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构件类型主要为框架结构的框架梁、板,砖混结构的现浇板以及各种结构件筑物的悬挑梁、板。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年版)(GB 50204-2002)要求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悬挑构件选择根部(弯矩、剪力最大处),梁和板类构件选择跨边支座处(负弯矩最大处)和跨度的中央部位(正弯矩最大处)。钢筋保护层厚度抽取构件数量见表1。楼板厚度检验的构件类型,主要为各种结构类型建筑物的混凝土现浇楼面板。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年版)(GB 50204-2002)要求对板应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