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期末复习_第1页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_第2页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_第3页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_第4页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监测绪论环境:指围绕着人类所构成的空间中可以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总体。环境监测:就是运用化学、物理、生物、医学、遥测、遥感、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监视、测定、监控反映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各种标志数据,从而对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的学科。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污染源监测、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的目的(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3)收集环境背景数据(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依据;(4)为保护人类健康

2、、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服务。环境监测的特点:综合性 、连续性、追踪性 环境监测技术 1.化学分析法2.仪器分析法(物理化学)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不易降解、存留时间长、可通过空气、水和迁徙物种做跨越国际边界的迁移并沉积在远离其排放地点的地区,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影响到人类健康的一类有毒有机物。环境标准:即环境保护标准,指依据环境法制定的污染因子限量阈值或有关环保技术规范。环境标准既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也是环保政策和法规的具体体现环境标准的作用1环境保护的手段,环保的目标。2判断环境质量优劣和衡量环保工作优劣的准绳。3环境执法的依据,如污染问题诉讼、排污费收取

3、。4环境管理的尺度,促进企业清洁生产和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分为六类和三级。六类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方法标准 环境标准物质标准 环保仪器、设备标准。三级标准: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地方环境标准 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既要技术先进又要经济合理;、与有关标准、规范、制度协调配套;、 积极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细菌总数 、大肠杆菌群、游离性余氯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二类:第一类污染物是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 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

4、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指标: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无组织排放浓度第二章水体:是指地表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其中,不仅有水,还包括水中的悬浮物、底泥、水生生物等。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理化特征、生物特征或放射性等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和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水体污染的分类¢ 按污染原因分类,分为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 按污染物类型分类,分为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首先

5、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如挥发、絮凝、水解、络合、氧化还原及微生物降解等,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 水质:其含量不同时,水的感观性状(色、臭、浑浊度等)、理化性质(温度、pH、电导率、放射性、硬度等)、生物组成(种类、数量、形态)和底质情况也就不同,这种由水和水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性即为水质。水质指标:描述水质质量的参数。水质指标的类型: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水质监测的目的¢ 1、地表水经常性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生产和生活过程监视性监测,为污染源管理和排污收费提供依据。¢ 3、事故监测应急监测,

6、为分析判断事故原 因、危害及采取对策提供依据。¢ 4、为环境管理提供数据和资料,¢ 5、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筛选监测项目的一般原则¢ 选择国家和地方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要求控制的监测项目。¢ 选择对人和生物危害大、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范围广的污染物。¢ 选择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要求控制的监测项目。¢ 所选监测项目有“标准分析方法”、“全国统一监测分析方法”。¢ 根据地区污染源特征和水环境保护功能的划分,酌情增加某些选测项目。废(污)水监测项目 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7、1996¢ 第一类,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包括总汞、烷基汞、总镉、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a)芘、总铍、总银、总放射性、总放射性;¢ 第二类,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包括pH、色度、悬浮物、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动植物油、挥发酚、总氰化物、硫化物等;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选择分析方法应遵循的原则:灵敏度能满足定量要求;方法成熟、准确;操作简单,易于普及;抗干扰能力好。¢ 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统一分析方法、等效方法地表水监测技术路线地表水监测采用以流域为单元,优化断面为基础,连续自动监测分析技术为先导;以手工采

8、样、实验室分析技术为主体;以移动式现场快速应急监测技术为辅助手段的自动监测、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的监测技术路线。水样名称采样时间采样地点混合情况瞬时水样规定时间内随机规定地点一次性采样定时水样在各周期内定时定点各水样单独测定等时混合水样(平均混合水样)不同时同点均匀混合等比例混合水样(平均比例混合水样)不同时同点按流量比例混合等时综合水样同时不同点按流量比例混合 水样类型水污染源监测技术路线¢ 重点污染源采用以自动在线监测技术为主导,其它污染源采用以自动采样和流量¢ 测同步-实验室分析为基础,并以手工混合采样实验室分析为辅助手段的浓度监测与总量监测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固

9、定污染源监测技术路线)¢ 监测项目(5 + X) pH、化学需氧量(COD)(或 TOC )、氨氮、油类、悬浮物和不同行业排放的特征污染物(X )。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1) 基础资料收集 ¢ (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 (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 (4)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 (5)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监测断面分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河流监测断面的设置要求¢ 背景断面:指为评价某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未受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影响,能够提供水环境背景值的断面。原则上设置在水系源头。&

10、#162; 对照断面(入境断面):反映水系进入某行政区域时的水质状况。设置在水系进入本区域且尚未受到本区域污染源影响处。¢ 控制断面:指为了解水环境受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情况的断面。应设置在排污区(口)的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 削减断面(出境断面):反映水系进入下一行政区域前的水质。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采样前的准备(P62)常用水样器材 ¢ P(聚乙烯塑料) 、G(石英玻璃) 、BG(硼硅玻璃)采样方法:¢ 采样器常用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水器、直立式采水器和自动采水器。¢ 水样要避免与空气接触时(如测定

11、DO、游离CO2、pH等),水样容器应全充满,不留气泡空间。采样注意事项现场测定的项目:水温、pH 、 DO、氧化还原电位。单独采样:油类、BOD5 、DO、 硫化物、余氯、粪大肠菌群、悬浮物、放射性等项目。水质五参数水温、pH、电导率、浊度、DO,废水样品的采集采样方法:(1)浅水采样(2)深层水采样(3)自动采样 水样的运输管理 (1)采样时填写好采样记录,采样完成加好保存剂后要填写样品标签。 (2)样品运输前必须注意 a、同一采样点的样品瓶尽量装在同一箱内; b、装箱前应将水样容器内外盖紧; c、注意防震; d、避免日光照射。保存水样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冷藏 采样后将水样立即投入冰箱或

12、冰水浴中并置于暗处,冷藏温度一般2-5度,该法不能长期保存水样。 (2)冷冻 冷冻温度为-20 ,冷冻时不能将水样充满整个容器。(3)加入保存剂 加入生物抑制剂 调节pH值 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4)过滤或离心分离测可溶态组分,应用0.45um微孔滤膜过滤,利于保存。泥沙水样,用离心方法处理(加入保存剂不能干扰以后的测定;保存剂的纯度最好是优级纯,还应作相应的空白试验,对测定结果进行校正。)水样的预处理目的:使欲测组分达到测定方法和仪器要求的形态、浓度,消除 共存组分的干扰。主要方法:水样消解、富集和分离。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中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消解处理。目的: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

13、固体,将各种价态的预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 要求:透明、澄清、无沉淀;不引入待测组分和干扰组分;不损失待测组分。 水样消解的方式:湿法(酸式消解法、碱式消解法 )干法(干灰化法)富集与分离富集或浓缩: 提高待测组分的浓度分离或掩蔽: 消除共存干扰组分富集与分离常用的方法¢ (一)顶空、气提与蒸馏法(气提法适用于被测组分沸点较高和水溶性较大的水样。 ¢ (二)萃取法(用于水样预处理的萃取方法有溶剂萃取法、固体萃取法和超临界流 体萃取法。 ¢ (三)共沉淀法(原理:溶液中一种难溶化合物在形成沉淀(载体)过程中,将共 存的某些痕量组分一起载

14、带沉淀出来。¢ (四)吸附法(利用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将水样中一种或数种组分吸附于表面,再用适宜溶剂、加热或吹气等方法将欲测组分解吸,达到分离和富集的目的。常用于水样预处理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氧化铝、多孔高分子聚合物和巯基棉等。 活性炭可用于吸附金属离子或有机物。 多孔高分子聚合物吸附剂大多是具有多孔,且孔径均一的网状结构树脂,这类吸附剂主要用于吸附有机物。 巯基棉是一种含有巯基的纤维素,可用于分离富集水样中的烷基汞、汞、铍、铜、铅、镉、砷、硒、碲等组分。¢ (五)离子交换法(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反应进行分离。 离子交换剂分为无机离子交换剂和有机离子交换剂两大类

15、,广泛应用的是有机离子交换剂,即离子交换树脂。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和特殊离子交换树脂。)水样的物理指标检测 (1) 水温(地上水变化较大 030 测定方法:(一)水温计法 适宜测定表层水温 (二)深水温度计法 用于水深40m以内的水温测定(三)颠倒温度计法: 测深层水温 适用于水深大于40m的各层水温的测定 (2) 色度颜色的分类:表色未除去悬浮物的颜色 真色除去悬浮物的颜色 应测“真色” 测定方法: 铂钴标准比色法清洁水、轻度污染略带黄色色调 稀释倍数法污染较重、工业废水 (3) 浊度(是溶液对光线通过时所产生的阻碍程度)测定方法 1、浊度计法 2、目视比色法(黑底板上比色)

16、3、分光光度法(660nm处) (4)透明度(指水样的澄清程度)测定方法 1.铅字法 2.塞氏盘法 (5) 臭和味水中的臭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污染物、天然物质的分解或之有关的微生物活动。 测定方法(1)定性描述法(2)稀释倍数法臭阈值=水样体积(mL)无臭水体积(mL)/水样体积(mL) (6) 残渣(水中固体)水蒸发后,残余物质称为残渣。分类: 1、总残渣(总固体)2、过滤性残渣(溶解固体) 3、非过滤性残渣(悬浮固体SS)残渣测定过程中常见的温度控制模式:1、103105,保留了结晶水和部分机械吸着水,重碳酸盐分解为碳酸盐,有机物挥发损失量很少2、180±2,机械吸着水

17、损失掉,当硫酸盐含量高时,部分结晶水可能留下,有机物部分挥发,部分氯化物和硝酸盐可能会损失。3、550±50,有机物几乎全部转化为CO2、H2O。而无机盐类,除了铵盐和碳酸镁都相当稳定。水体中主要的有害金属:汞、镉、铬、铅、砷重金属的主要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容量法分光光度法:基于物质分子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的基础:物质不同,其分子结构(如价电子结构、键型、官能团等)不同,当不同波长的光照射时,产生选择性吸收,并形成独具不同最大吸收波长的吸收光谱。¢ 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A)与被测物质的浓度(c)之间符合光的吸收定律

18、,即朗伯比尔定律¢ 应用光区:紫外光区(200400nm)紫外分光光度法多用于有机物的定量和结构分析可见光区(400780nm)可见分光光度法广泛用于水中金属污染物的定量分析红外光区(780nm300m)红外光谱法多用于有机物的定量和结构分析¢ 分光光度计基本结构: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信号指示系统。 核心:色散元件 作用:将光源发出的连续光谱分解成为单色光的装置,分为棱镜和光栅,也可用滤光片。在紫外区应使用石英比色皿。定量分析方法(1)标准曲线法 配制含不同浓度待测元素的系列标准溶液,分别测其吸收值,以扣除空白值后的吸收值与浓度绘制工作曲线。(2)标准加入法 如果

19、试样的基体组成复杂且对测定有明显干扰时,则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内,可使用这种方法。以吸光度对加入的标准溶液浓度作图金属污染物的测定¢ 汞:冷原子吸收法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水体中汞的测定;冷原子荧光法 适用于地面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适应于工业废水和受汞污染的地面水的检测¢ 铬:铬化合物常见价态有三价和六价。六价铬有强毒性,为致癌物质,并易被人体吸收而在体内蓄积。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原理:在酸性介质中,以银盐作催化剂,用过硫酸铵将三价铬氧化成六价铬¢ 砷: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适用于地面水和地下水中痕量砷的测定;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

20、法总砷的测定适用于水和废水中砷测定pH值测定:玻璃电极法(以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以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组成原电池)和比色法。溶解氧(DO):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测定方法:碘量法及其修正法、氧电极法清洁水可用碘量法受污染的地面水和工业废水必须用修正的碘量法或氧电极法DO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用溶解氧瓶采样(碘量法); 加固定剂:MnSO4,碱性KI; 冷暗处,注意水温与大气压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指水样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化学需氧量反应了水中受还原性污染的程度。测定方法:1)重铬酸钾法 (测定原理:在强酸性溶液中,用

21、重铬酸钾将水中的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氧化,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终点由蓝绿色变成红棕色。根据所消耗的重铬酸钾量算出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以氧的mg/L表示。2)库仑滴定法高锰酸盐指数(OC):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总需氧量(TOD):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总有机碳(TOC):以碳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含氮化合物 主要的几种形态的氮:氨氮、亚硝酸

22、盐氮、硝酸盐氮、有机氮¢ 缺氧情况,氨是有机氮分解的最后产物;氨氮:是指游离氨(NH3)和离子氨(NH4+)形式存在的氮,两者的组成取决于水的pH。亚硝酸盐氮(NO2-N):是氮循环的中间产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可被氧化成硝酸盐,缺氧条件下可被还原为氨。总氮=有机氮+无机氮化合物 =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凯氏氮硝态氮第三章大气: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气体,空气:对人类及生物生存起重要作用的是近地面约10 km内的气体层(对流层 troposphere),占大气总质量的95%左右。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定时间后,会改变大气特别是空气的正常组成,

23、破坏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从而危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损害自然资源及财产、器物等,这种情况称为空气污染。按形成过程分类:一次污染物: 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 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与大气中正常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新污染物。 按存在状态分类:分子状态污染物、粒子状态污染物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da):系在空气中与颗粒的尘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p=1g/cm31 000 kg/m3)的圆球的直径。空气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空气污染物随时间、空间变化大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及其浓度与污染物排放源的分布、排放量及地形、地貌、气象等条件密切相关。 一次污染物因

24、受逆温层及气温、气压等限制,清晨和黄昏浓度较高,中午较低; 二次污染物如光化学烟雾,因在阳光照射下才能形成,故中午浓度较高,清晨和夜晚浓度低。空气监测技术路线空气监测采用以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为主导,以自动采样和被动式吸收采样实验室分析技术为基础,以可移动自动监测技术为辅助的技术路线。布设采样点的原则和要求1)覆盖全部监测区: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2)在污染源比较集中,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采样点;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作为对照 3)工业集中地区多取点,农村可少些4)采样点的周围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不

25、应大于30度。交通密集区的采样点应设在距人行道边缘至少1.5m远处。5) 采样点的设置条件要尽可能一致或者标准化,使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6)采样点的高度根据监测项目而定采样站(点)数目的确定应根据监测范围大小、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口分布及密度、气象、地形及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采样站点位的布设1.功能区布点法 多用于区域性的常规监测(1) 先将监测区域划分成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和居住混合区、交通不同功能区(2)再按功能区的地形、气象、人口密度、建筑密度等,在每个功能区设若干采样点2.网格布点法 适用于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较均匀的地区将监测区域划分成若干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两

26、条直线的交点处或方格中心3.同心圆布点法 主要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污染群,且大污染源比较集中的地区(1)找出污染源中心,以此为圆心画同心圆(2)从圆心列出若干条放射线,射线与圆的交叉点为采样点位置(射线至少五条)(3)同心圆的半径分别为4,10,20,40km,每个圆上再分别设4,8,8,4个采样点(可视上风下风而灵活设定)4.扇形布点法 适用范围:孤立的高架点源,且主导风向明显空气采样方法 1.直接采样法被测组分浓度高分析方法灵敏度高2.富集(浓缩)采样法被测组分浓度低分析方法灵敏度不够高(一)溶液吸收法1.吸收液的选择原则:对被采集物质溶解度(水吸收甲醛)要大或与被采集物质的化学反应(碱溶液

27、吸收酸性气体)速度快。稳定时间长。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毒性小,价格低,易购买,可回收。溶液吸收法使用的仪器气泡吸收管,适用于采集气体和蒸气态物质,对气溶胶吸收不完全冲击式吸收管,适于采集气溶胶态物质。对气态或蒸汽态物质,则因抽气速度过快,分子惯性小,吸收不够完全。多孔筛板吸收管,适合任何气样采样仪器气样流量计吸收管(缓冲瓶) 抽气泵采样效率及评价 1.绝对比较法 用标准气测定采样效率,采样效率K为: 2.相对比较法 配制一定浓度范围的待测气体,串联23个采样管采集所配制的样品,采样效率K为:颗粒状污染物的测定自然降尘量的测定、总悬浮物的测定、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颗粒物中化学组分含量等总悬浮颗粒物

28、 TSP: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m的颗粒物。 TSP的来源与组成包括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IP: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10m的颗粒物,因能被人体的呼吸活动吸入得名。空气污染指数(API):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n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PM10、SO2、NO2、CO、O3 n 空气污染指数范围:0500q 5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q 10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q 20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三级标准q 500:对人体健康产生明显危害的污染水平 n API50时,不报告首要污染物环境评价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

29、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自然环境要素主要包括:水、大气、土壤、岩石、生物和阳光等社会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城市、工厂、交通干线、学校、医院等。地球环境按其组成要素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前三项又称物化环境。环境质量:表述环境的优劣程度,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环境质量的价值1、人类健康生存的需要 2、人类生活条件改善和提高的需要 3、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4、维持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需要 环境质量的变异性(1)人类行为导致的变异性(2)自然力导致环境质量的变异性环境评价:是对环境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给予定性和定量地说明与描述的科学。环境影响评价

30、报告书的三大基本职责(1)为设计部门规定设计依据(2)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管理依据(3)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2.指导环境保护设计,强化环境管理3.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4.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基础1. 环境监测技术2. 污染物扩散规律 3. 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4. 自然界自净能力环境质量评价的程序1.划定评价的范围2.确定评价的内容3.提出评价精度的要求(1)根据评价精度将评价工作等级分为三级(2)提高评价精度的方法(采样密度、选择扩散模型、选择评价模式)4.统一评价方法和途径5.资料收集和系统监测6.数据处理和建立

31、模式7.成果分析和报告书的编写环境评价的内容 1.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 2.环境质量的调查与评价 3.环境效应分析即环境污染影响的分析(1)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生态效应;(2)区域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经济损益分析。环境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指数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模型预测法、经济分析法、运筹学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1.指数评价法2.专家评价法:将专家们作为索取信息的对象,组织环境领域或多个领域的专家,运用专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3.模糊数学就是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处理实际中存在的大量不确定的模糊的问题。4.运筹学方法是利用数学模型对于多因素的变量进行动态评价。我国环

32、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1.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主; 2.具有法律强制性3.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4.分类管理:分三类5.实行评价资格审核认定制 6.突出工程实用性分类管理划分的主要依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拟建项目地点及环境特征,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及所属行业特点。需要编写报告书的项目中,又根据工程特征、项目拟建地的环境特征及功能区划、环境保护目标等要求,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趋势1.对评价方法论的研究2.由现状评价向影响评价过渡,特别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3.开展风景旅游区环境影响评价(美学评价为主)4.开展风险评价(事故排放)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生态

33、环境与人群健康,改善环境质量,有效地控制污染源排放,以获得最佳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由政府所制定的强制性的环境保护技术法规。我国环境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家环保部标准;环境标准体系要素(1)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于国家环境标准。(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按照标准内容,环境标准体系包括以下几部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标准、环境保护方法标准第二章污染源:是指能够产生环境污染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污染物:在开发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凡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率、形态进

34、入环境系统而产生污染或降低环境质量的物质和能量。污染源调查:是指获得污染源资料的过程,其目的是掌握污染源特性,找出主要的污染源和污染物。污染源调查的原则 1.明确目的性2.把握系统性:把污染源、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作为一个系统3.重视联系性:重视污染源周围的环境特性4.保持统一性:同一基础、同一标准、同一尺度5.要有工作程序污染源调查方法:普查、详查 详查对象:规模大 污染物释放量大 影响范围广 危害程度大评价精度:污染源的数量应控制其等标污染负荷占评价区总等标负荷的80%以上; 控制重点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量占评价区总排放量的60%/80%以上。污染源的调查内容1.工业污染源调查,企业概况,工

35、艺、能源、水源、原辅材料情况,生产布局, 污染物排放、治理、危害情况,管理、发展规划等。2.农业污染源调查,农药、化肥、机械使用情况,农业废弃物排放、治理情况等。 3.生活污染源调查,居民人口,用水、排水、燃料、垃圾及处理方法等情况。4.交通污染源调查,运行中发生的噪声,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燃料燃烧时排出的废气等。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 污染源调查 资料收集 环境背景值调查 确定环境评价指标 环境现状调查 环境质量监测:现场监测,对现状质量指标进行赋值; 环境质量预测:数学模型 专家咨询:定性信息的获取 模拟试验:既不能调查,又不能监测的某些指标 工程分析的目的1.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2.弥补可研

36、对产污环节和排污量估算的不足3.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4.为项目建成后的环境管理和发展规划提供建议指标和科学依据工程分析的基本原则1.体现政策性;2.应具针对性;3.为各专题评价提供定量而准确的基础资料;4.从环保角度为项目选址、工程设计提出优化建议。 工程分析五图四表:地理位置图、平面布置图、工业流程图、物料平衡图、外环境关系图、原辅材料消耗表、项目组成览表、污染治理措施一览表、污染与排放汇总表工程分析的内容1.工程概况(1)工程一般特征简介(2)物料及能源消耗定额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工艺路线与生产方法及产污环节,用工艺流程图的方式说明生产过程3.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1)污染物分布

37、及污染物源强核算(2)新建项目污染物源强 算清两本账:一是工程自身的污染物设计排放量(Q1);另一本是按治理规划和评价规定措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削减量(Q2)。(3)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污染物源强(三本账)第一本账是改扩建与技改前的原有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Q1);第二本账是改扩建与技改后的污染物的设计排放量(Q2);第三本账是治理后和评价规定措施后实现的污染削减量(Q3) ;(4)通过物料平衡计算污染源强(5)水量平衡(6)无组织排放源的统计(7)风险排污的源强统计及分析污染物的排放量(Q)的确定1.物料平衡法 原理:物质不灭定律 Mi=Pi+Ri+Bi+Wi2.排污系数法 排污系数法

38、有三类:单位产品基、单位产值基和单位原材料基。3.实测法 实测法就是按照监测规范,连续或间断采集样品,分析测定工厂或车间外排的废水和废气的量和浓度。二氧化硫排放量的计算煤炭中的硫以三种状态存在:有机硫、硫铁矿和硫酸盐。前两种硫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硫,硫酸盐不被燃烧,以灰分形式留下来。一般情况下,可燃性硫占全硫量的80%。石油中的硫可全部燃烧转变为二氧化硫。因此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可用下式计算: G=B×S%×80%×2 ×(1-)对油而言,则计算公式为: G=B×S%×2 ×(1-)污染源评价:污染源评价是对污染源潜在污染能力的鉴

39、别和比较污染源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找出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为污染治理和区域治理规划提供依据。评价类型 1.以潜在污染能力为指标的污染源评价体系2.以经济技术指标为评价依据的污染源评价体系评价方法 1、类别评价(1)标准差 (2)加权值评价 2.综合评价 (1)污染源潜在污染能力评价等标污染负荷法等标污染负荷比优点:物理意义明确;能够找出主要的污染物、主要的污染源缺点:对于毒性强、危害性大而排放量小的污染物容易忽略主要污染物的确定 按调查区域或流域各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比Ki的大小排列,分别计算百分比及累计百分比,将累计百分比大于80%的污染物列为该区域的主要污染物。排毒系数法污染物的排毒系数定

40、义为: 式中:Fi排毒系数 mi污染物质量排放量,mg/d di能导致一个人出现毒作用反应的污染物最小摄入量,mg/人 关于评价标准的选择原则(1)根据评价目的选择评价标准(2)力求科学地反映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3)要考虑到对尽可能多的污染进行评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总量:某一个时期环境能够接纳的污染物总量。容量总量:不改变环境原有功能的情况下,环境能够接纳某污染物的最大量。总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A)达标排放; (B)治理工艺技术经济可行; (C)满足环保部门其它要求。最佳实用技术:体现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的污染物治理技术。“十二五”期间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大气环境污染物、水环境污染物、固

41、体废物清洁生产水平分析(1)分析建设项目可研阶段环保措施方案,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2)分析污染物处理工艺有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 (3)分析环保设计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4)依托设施的可行性分析总图布置方案分析(1)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和安全防护距离的安全性 (2)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和合理性(3)分析村镇居民拆迁的必要性 第三章影响污染物地面浓度分布的因素主要包括:污染源的特性和决定大气运动状况的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大气污染调查对象: A.对于一级、二级评价项目,应包括项目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工程应包括新、老污染源)、及评价范围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 B.对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拟建项目污染源。 大气污染监测评价: 评价因子的选择选择评价因子的依据是:凡是主要大气污染物,大气例行监测浓度较高以及对生态及人群健康已经有所影响的污染物,均应选作污染监测的评价因子。评价因子包括四类:尘、有害气体、有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