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环境化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环境化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环境化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环境化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1.大气主要成分N2(78.08%)、 O2(20.95%)、 Ar(0.943%)和CO2(0.0314%)。几种惰性气体:He、Ne、Kr和Xe的含量相对比较高。水蒸气的含量是一个可变化的数值,一般在1% 3%.2.大气层的结构1. 对流层 (Troposphere)高度: 0(1016) km ,随纬度和季节发生变化 温度:大约每上升100 m,降低 0.6 空气运动:低纬度较强,高纬度较弱,夏季较强,冬季较弱 密度:密度大,占大气总质量的3/4 2. 平流层 (Stratosphere)高度: (1016)50 km温度:同温层 对流层顶端(3035 km)3035

2、 km以上开始下降 空气运动:没有对流,平流为主 空气稀薄,很少出现天气现象3. 中间层 (Mesosphere): 5080 km 4. 热层(电离层)(Thermosphere):80500 km 吸收紫外线造成温度上升,空气高度电离,因此也称为电离层,占大气质量的0.5%5. 逃逸层,外大气层 (Exosphere) 3.辐射逆温层 对流层大气的重要热源是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故离地面越近气温越高;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随高度升高气温的降低率称为大气垂直递减率: =-dT/dz式中:T热力学温度,K;z高度。在对流层中,dT/dz<0, = 0.6 K · (100m)-1,

3、即每升高100 m 气温降低0.6 。一定条件下出现反常现象当=0 时,称为等温层;当<0 时,称为逆温层。这时气层稳定性强,对大气的垂直运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辐射逆温产生特点l 是地面因强烈辐射而冷却降温所形成的。l 这种逆温层多发生在距地面 100150 m 高度内。l 最有利于辐射逆温发展的条件是平静而晴朗的夜晚。l 有云和有风都能减弱逆温。l 风速超过 23 m · s-1,逆温就不易形成4.主要自由基及其来源 HO 和HO2 来源 1) HO 来源清洁大气:O3 的光解是清洁大气中HO 的重要来源 O3 + hn O + O2 O + H2O 2HO 污染大气,如存

4、在HNO2,H2O2 (HNO2 的光解是大气中HO 的重要来源) HNO2 + hn HO + NO H2O2 + hn 2HO 2)HO2 来源主要来自醛类的光解,尤其是甲醛的光解 H2CO + hn H + HCO H + O2 + M HO2 + M HCO + O2 HO2 + CO只要有 H 和 HCO 存在,均可与 O2 反应生成 HO2 亚硝酸酯和 H2O2 光解 CH3ONO + hv CH3O + NO CH3O +O2 HO2 + H2CO H2O2 + hv 2HO HO + H2O2 H2O + HO2 若有CO存在,则: HO + CO CO2 + H H + O2

5、 HO2 R ,RO ,RO2 来源1) R 烷基自由基来源:大气中存在最多的烷基是甲基,它的主要来源是乙醛和丙酮的光解。 CH3CHO + hn CH3 + HCO CH3COCH3 + hn CH3 + CH3CO O 和 HO 与烃类发生 H 摘除反应,也可生成烷基自由基 。 RH + O R + HO RH + OH R + H2O2)RO 甲氧基来源:甲基亚硝酸酯和甲基硝酸酯光解。 CH3ONO + hn CH3O + NO CH3ONO2 + hn CH3O + NO2 3) RO2 过氧烷基来源:烷基与 O2 结合。 R + O2 RO2 5. 气溶胶 气溶胶(aerosol)由

6、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其大小为0.001100微米,分散介质为气体。天空中的云、雾、尘埃,工业上和运输业上用的锅炉和各种发动机里未燃尽的燃料所形成的烟,采矿、采石场磨材和粮食加工时所形成的固体粉尘,人造的掩蔽烟幕和毒烟等都是气溶胶的具体实例。气溶胶的消除,主要靠大气的降水、小粒子间的碰并、凝聚、聚合和沉降过程。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这里的干尘粒指的是干气溶胶粒子。一般情况下,当能见度在110公里时可能既有干气溶胶的影响(即霾的影响),也可能有水滴的贡

7、献(即轻雾的贡献),且不易区分,所以就被称为“雾-霾”现象。由于在实际的大气中没有气溶胶粒子作为云雾的凝结核(或冰核),无法形成雾,所以雾和霾的背后都与气溶胶粒子有关。6. 光化学烟雾定义和形成机制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1943年首次出现在美国洛杉矶,蓝色烟雾,氧化性强、能使橡胶开裂,刺激人的眼睛,伤害植物的叶子,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光化学烟雾形成机理:定性机理:1. 是通过链式反应形成的2. 以 NO2 光解生成原子氧作为主要的链引发反应3. 由于碳氢化合

8、物的参与,导致 NO NO2,其中 R· 和 RO2 ·起主要作用4. NO NO2 不需要 O3 参与也能发生,导致 O3 积累5. O3 积累过程导致许多羟基自由基的产生6. NO和烃类化合物耗尽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1.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计算题P150)在1.0130×105Pa、25饱和水中溶解度为(8.32mg/L)。解:水在25时的蒸气压为0.03167×105Pa。而空气中氧的含量为20.95%,氧的分压为:pO2=(1.10310 0.03167) ×105×0.2095×105=0.2065×10

9、5代入亨利定律即可求出氧在水中的摩尔浓度为:O2(aq)=KH · pO2=1.26×10-8×0.02065×105=2.6×10-4氧的分子量为32,因此其溶解度为8.32mg/L2.酸碱平衡、碱度和酸度 (计算题P152)某水体 pH=8.00,碱度=1.00×10-3 mol/L,计算该水体中各碱度成分的浓度。 HCO3- = 碱度= 1.00×10-3 mol/L, OH- = 1.00×10-6 mol/L H2CO3*=H+HCO3-/ K1 (1) =1.00×10-8×1.00

10、×10-3 / 4.45×10-7 =2.25 ×10-5 mol/L CO32- = K2HCO3- / H+ (2) = 4.69×10-11×1.00×10-3 /1.00×10-8 = 4.69 ×10-6mol/L若水体 pH升高到10.00, 碱度仍保持1.00×10-3 mol/L,再计算该水体中各碱度成分的浓度。 碱度 = HCO3- + 2CO32- + OH-OH- = 1.00×10-4 mol/L1.00×10-3 = HCO3- + 2CO32- + 1.00

11、×10 -4CO32- = 0.469 HCO3-HCO3-+ 0.469 HCO3-× 2 = 0.0009HCO3- = 4.64×10-4 mol/LCO32- = 2.18×10-4 mol/L对总碱度的贡献仍为1.00×10-3 mol/L 3. 天然水八大离子:K+、Na+、Ca2+、Mg2+、Cl-、SO42-、HCO3-、NO3-水中营养元素: N.P.C.O和微量元素(Fe Mn Zn)通常用N/P值的大小来判断湖泊的富营养状况。N/P比值大于100时,属贫营养湖泊状况。 N/P比值小于10时,则认为属富营养状况。富营养化是指

12、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4. 污染物类型(P160)水中颗粒物吸附作用(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线和等温式:在固定温度下,当吸附达到平衡时,颗粒物表面的吸附量(G)与溶液中溶质平衡浓度(c)之间的关系可用吸附等温线表达。Henry 型(H型)等温线为直线型G = k · c k:分配系数Freundlich 型(F型)等温线G = k · c · exp(1/n) lgG = lgk + 1/n lgcLangmuir 型(L型)等温线G = G0

13、83; c /(A+c) 1/G = 1/G0 + (A/ G0)(1/c) G0单位表面上达到饱和时间的最大吸附量; A常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属于二次污染问题诱发释放的主要因素有:(1) 盐浓度升高(2)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3)pH值降低(4)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5. 天然水体的PE和PH电子活度: pE = -lg (ae) ae水溶液中电子活度当H+(aq)在1单位活度与1个标准大气压H2(g)平衡的介质中,电子活度才为1。pE越小,电子浓度越高,体系提供电子的倾向就越强。反之,pE越大,电子浓度越低,体系接受电子的倾向就越强。氧化还原电位 E 和 pE 的关系;pE=E/0.059

14、根据 Nernst 方程,pE的一般表示形式为:pE = pE + lg (反应物/生成物) · 1/n平衡常数K:lgK = (nEF)/(2.303RT) = nE/0.059 = n· pE (25)自由能变化:G = - nFEG = - 2.303 nRT·pE水中铁的pE-pH图(总可溶性铁浓度为1.0×10-7mol/L) pE=4.62-pH pH=11.6 pE=24.9-3pH pE=16.25-2pH pE=13.1 pH=2.4 pH=8.6 pE=15.5-pH pH=4.7氧化线: pE=20.75-pH还原线: pE= -p

15、H一般天然水环境中,溶解氧是决定电位物质,而在有机物积累的厌氧环境中,有机物是决定电位物质,介于二者之间者,则其决定电位为溶解氧体系和有机物体系的结合。6. 环境中的氮有以下几种存在形态:固氮:是将气态氮转化为离子形式硝化反应:由氨根离子转化为硝酸盐反硝化:由硝酸盐经亚硝酸盐转化为氮气的过程7.分配作用(标化的分配系数、水解速率、有机物的消失速率计算)分配作用:有机化合物在水相和土壤有机质间的分配,等温线是线性的,只与溶解度有关,放出的吸附热小。吸附作用: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等温线是非线性的,存在竞争吸附,放出大量热。标化的分配系数(P217三个公式加例题)水解速率(P225

16、)有机物的消失速率计算(P232)(+课后题)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1.土壤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P267图)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有四类:a、硅酸盐类,如长石、云母等,容易风化而释放出K、Na、Ca、Mg、Al等元素可供植物吸收,同时形成新的次生矿物。(占岩浆岩重量的80以上)b、氧化物类,如石英、赤铁矿等,稳定、不易风化,对植物养分意义不大。c、硫化物类,如黄铁矿、白铁矿(FeS2),极易风化,为土壤中硫元素的主要来源;d、磷酸盐类,如磷灰石、磷酸铁等,是土壤中无机磷的重要来源。次生矿物分为简单盐类、三氧化物类和次生铝硅酸盐类。其中,次生铝硅酸盐类可分为三大类:即伊利石、蒙脱石

17、和高岭石岩石化学风化主要分为三个历程:氧化、水解、酸性水解。土壤有机质:非腐殖物质(蛋白质、糖类、树脂、有机酸)腐殖质(腐殖酸、富里酸、腐黑酸等)。土壤空气主要成分:N2. O2. CO2 2.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粒径分级计算、土壤改良措施可交换性阳离子有两类:一类是致酸离子,H+和A13+;另一类是盐基离子,Ca2+、Mg2+、NH4+、K+、Na+等。 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均为盐基离子,且已达到吸附饱和时的土壤,称为盐基饱和土壤。 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有一部分为致酸离子,则这种土壤为盐基不饱和土壤。 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盐基饱和度: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强弱主

18、要依赖于以下因素:电荷数:离子电荷数越高,阳离子交换能力越强。离子半径及水化程度:同价离子中,离子半径越大,水化离子半径就越小,因而具有较强的交换能力。注: 不同种类胶体的阳离子交换量的顺序为:有机胶体>蒙脱石>高岭土 土壤质地越细,阳离子交换量越高。 Cl-、NO3-、NO2-等不能形成难溶盐,很少被土壤吸附。3.土壤活性酸度 土壤的活性酸度是土壤溶液中H+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为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潜性酸度 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13+。根据测定土壤潜性酸度所用的提取液,可以把潜性酸度分为代换性酸度和水解酸度。一般土壤缓冲能力:腐殖质土粘土砂土4

19、.土壤氧化还原 还原态 元素 氧化态 CH4 C CO2 NH3、N2、NO N NO2-、 NO3- H2S S SO42- PH3 P PO43- Fe2+ Fe Fe3+Eh 200-700mV时,养分供应正常;Eh >700mV, 有机质被氧化,迅速分解,养分贫乏;Eh 400-700mV时, 氮素以NO3-存在;Eh <400mV, 反硝化发生; Eh <200mV, NO3-消失,出现大量NH4+;Eh <-200mV, H2S产生;5.影响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因素(As和Cd)(1) 土壤的理化性质 (PH、土壤质地、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含量)(

20、2) 重金属的种类、浓度及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3)植物的种类、生长发育期(4)复合污染(5)施肥As土壤中砷的形态:水溶态、吸附态和难溶态。前二者又称可给态砷,可被植物吸收。吸收:有机态砷 被植物吸收 体内降解为无机态 通过根系、叶片的吸收 体内集中在生长旺盛的器官如:水稻,根 > 茎叶 > 谷壳 > 糙米Cd存在:在0-15cm土壤表层积累,主要以CdCO3、Cd3(PO4)2 和 Cd(OH)2 的形式存在。在pH >7的土壤中分为可给态、代换态和难溶态。吸收:根 > 叶 > 枝 > 花、果、籽粒蔬菜类叶菜中积累多,黄瓜、萝卜、番茄中少, 镉进入人

21、体,在骨骼中沉积,使骨骼变形,骨痛症。6.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几种机制(1)植物根系通过改变根系化学性状、原生质泌溢等作用限制重金属离子的跨膜吸收。(2)重金属与植物的细胞壁结合,而不能进入细胞质影响细胞代谢活动,使植物对重金属表现出耐性。(3)酶系统的作用。耐性植物中酶活性在重金属含量增加时仍能维持正常水平,此外在耐性植物中还发现另一些酶可被激活,从而使耐性植物在受重金属污染时保持正常代谢过程。(4)形成重金属硫蛋白或植物络合素,使重金属以不具生物活性的无毒螯合物形式存在,降低了重金属离子活性,从而减轻或解除其毒害作用。7.典型农药种类(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主要是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是通过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