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含义_第1页
宏观调控含义_第2页
宏观调控含义_第3页
宏观调控含义_第4页
宏观调控含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如何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 分享| 2014-06-22 08:10黎约践踏JNASXF | 浏览 345 次2014-06-22 20:37提问者采纳一是财政政策。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经济过热,此时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从而压缩社会总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平衡;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经济萧条,此时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支出,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平衡。 二是货币政策: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经济过热,此时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收紧银根,提高银行利率和存款准备率,

2、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国债收回货币,从而压缩社会总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平衡;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经济萧条,此时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放松银根,降低银行利率和存款准备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国债放出货币,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平衡。 一般在经济危机和萧条时,宜采用双松的政策,即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相搭配;在经济过热时,宜采用双紧的政策,即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相搭配。·宏观调控含义:它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财政政策的含义:国家通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方向和数量的确定,及其对数量的增减变化的调整来调节社会总需求。&#

3、183;货币政策的含义: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等进行调节和控制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宏观调控的特性:1、地位:在尊重市场调节的前提下进行,弥补了市场调节的不足,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所决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道德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2、调控的主体与特点:国家机关,主要是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宏观而不是微观,间接而不是直接。·3、调控的

4、原因:首先,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有些领域不能依靠市场来调节。其次,即使在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包括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最后,宏观调控有利于帮助人们认识市场的弱点和缺陷,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4、调控的目标:基本目标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即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促进经济增长,其次是增加就业,稳定物价。·5、调控领域:1、有关国家整体经济布局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凡是涉及国家整体经济布局,就是宏观经济调控法要干预的问题。另外,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或者涉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也是宏观经济调

5、控法所要干预的领域。 2、容易产生“市场失灵”的经济领域 将宏观经济调控界定在容易产生“市场失灵”的经济领域,体现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作用。 3、私人的力量不愿意进入的领域 对私人的力量不愿意进入的或者单个私人的力量难以办好的方面,政府需要直接进入或者以适当的方式促成私人进入。·6、基本原则:1、国家统一决策原则 凡是关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决策应当统一归属于国家的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在拟定关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或者行政法规后应当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后实施。2、社会经济发展总体平衡原则 市场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宏观经济调控则是要解决这

6、种不平衡。 3、协调原则 4、引导鼓励原则 5、预期原则·7、主要内容:国家合理地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措施,如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方针、制定产业政策,以控制总量平衡,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控制货币发行,制止通货膨胀;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税收征管制度等。 国家正确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从经济利益上诱导、协调和控制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等。 科学地编制各项经济计划,使经济计划建立在有充分科学根据的基础上,使其在中长期的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

7、用,弥补完全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不足。区分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含义内容实例经济手段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十一五规划,央行六次加息,十次调整准备金率。律手段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经济立法经济司法物权法、反垄断法对矿难责任人绳之以法。行政手段通过国家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卫生许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区别和联系:1、区别:(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

8、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2)内容不同。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2、联系:(1)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

9、调空的重要方式。(2)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或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都需要时间,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及时性。深入理解我国的宏观调控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因为市场的局限性,而且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10、: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宏观调控重要意义:宏观调控是为着经济市场稳定正常运行而制定,是与国民利益息息相关,是为了避免对国家经济受损,而不是针对政府,但是制约不利的市场规律因素,同样就是保持稳定,不产生混乱,这样来想到可以说是政府用政治手段来制约一些对国家不利的投资。同时这是普遍现象,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都是适用的。多去了解些资本国家曾因发展自由经济,凭着市场规律而自我调节,而不强调国家干预所导致的数次经济危机,你就会有深刻体会,宏观调控的重要意义。我国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

11、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中实现的。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使之达到基本平衡。 稳定物价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波动是价格发挥调节作用的形式。但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经济生活是不利的。如果物价大幅上升和通货膨胀,会刺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片面追求数量扩张,经济效益下降;如果物价下降和通货紧缩,则会抑制投资,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政府可以运用货币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某

12、些行政手段(如制止乱涨价、打击价格欺诈),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 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的情况如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促进充分就业是我国政府的责任。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劳动供给数量庞大,另一方面劳动力需求显得有限。因此必须坚持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长期将增加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落到实处,并严

13、格控制人口和劳动力增长。就业的增加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要增加就业,首先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增加就业的基础。同时还必须提高就业弹性。为了提高就业弹性,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小城镇建设。调控手段:1、法律手段,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主要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进行调节经济,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如:调整税率、金融、财政补贴等; 2、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主要方法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

14、,对经济活动进行引导,是一种间接手段,但是是主要手段;如:国家大的投资规划,或在某些行业和领域实行配额制度; 3、行政手段,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有直接性、权威性、无偿性、和速效性等特点。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财政政策分类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 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开支,抑制需求,扩大社会总供给。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加国债、扩大财政赤字。

15、60;稳健的财政政策: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说来,就是十六个字: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货币政策(也叫金融政策):1、分类: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扩张性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政策):提高利率、增加储蓄、提高存款准备紧率、减少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信贷、抑制投资和消费。 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减少存款储蓄、降低存款准备紧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投资和消费。 稳健的货币政策:介入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中间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服从服务于改革开放发展大局,服从服务于中央宏观调控大局。其特点是:合理控制货币

16、信贷总量,既要支持经济发展,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和防范通货紧缩的风险;既要坚持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对投资过热的行业降温,又要著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2、宏调原则:“稳定政策,适度微调,把握大局,着力协调,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积极稳妥,留有余地。”宏观调控的创立: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 宏观调控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

17、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 经济学家理解这个词就是宏观经济政策。但实际应用上,它的含义是模糊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经济研究部门叫宏观调节部,表明在当时的经济形势下对宏观调节还有一点敬畏,后来改称了“宏观调控”,好像我们对经济的控制越来越加强了。宏观调控最近一段时间又演变为一个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任何时候都要存在。这种提法把“宏观调控”的意思模糊了,因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学上就是短期的。·财政及其作用国民收入含义: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

18、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财政含义:为了履行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国家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 国民收入: 含义: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意义: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标志着一个国家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国民收入增加的途径: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广泛采用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国民收入按其最终用途分为积累和消费

19、两部分。 A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 B消费主要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 C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二者既有相互促进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相互促进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生产的发展为消费提供前提和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会促进生产。不一致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积累和消费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积累多了,就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人民的劳动积极性,这样从根本上也不利于积累的扩大;如果消费多了,财富都吃光分光,也不利于生产的进一步扩大,最终又会影响生活水平的提高。D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

20、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该有所增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应该与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含义及实现:财政: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财政的作用: 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国家财政具有

21、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世

22、界经济是否会陷入长期停滞?张明: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不容乐观,估计最终的增长率与2015年基本相当。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一是美国经济复苏可能依然不够强劲。劳动生产率增速缓慢,劳动参与率持续偏低,美元汇率过于强劲,加息可能造成资产价格下跌,这些因素将会继续困扰美国经济增长;二是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虽然有助于中长期增长,但在短期内可能导致经济进一步下行;三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低迷,这会严重影响各类资源出口国的经济增长;四是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可能继续对新兴市场国家造成负面冲击,使得后者面临短期资本流出与本币贬值压力;五是各国争夺需求的竞争可能加剧,汇率战与贸易战爆

23、发的概率上升。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对未来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刘东:随着美元货币体系的副作用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之间两极分化,全球劳动力生产率在低位徘徊,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世界经济已进入谷底阶段。这将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世界经济短期内不会“V”形反弹。但世界经济已经开始缓慢复苏,可能会有反复,但不至于大幅恶化。这主要得益于国际组织的完善、全球国家的联手,技术层面若干亮点的呈现以及人口素质的提升。美国经济学家萨默斯提出了“长期停滞”的概念,当前确实有类似的情形,导致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作用。但应该看到,财政政策尤其是长期财政政策,可以弥补这个问题。

24、如现在正在推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比较有效的手段。另一方面倒是值得警惕,连续几年的货币宽松政策,导致流动性大量沉淀,一旦经济复苏,流动性被激活,通货膨胀可能会卷土重来,甚至变本加厉。当前资本跨境流动分化、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对经济造成冲击,导致全球经济脆弱性和下行风险加大,引起各国对复苏前景的担忧。但是,近期市场波动反应过度,并未完全反映全球经济基本面,多数发达经济体活动将继续温和扩张,主要新兴经济体增长仍具潜力。西米恩·德加科夫:由于巴西和俄罗斯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困难,只有印度经济今年反弹有力。新兴市场经济疲弱有可能要延续至2017

25、年。但这不是“长期停滞”,这些经济体在中期时段即可走出困境。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应该是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减少阻挡经济全球化的障碍。庄巨忠:今年世界经济发展遭遇到了一些“逆风”,例如欧元区和日本经济持续的衰弱、美联储利率预期上调及其不确定的升息路径、中国经济持续放缓、疲软的大宗商品价格等。全球经济的基本面不像一些杞人忧天者说的那么糟糕,我认为新一轮的国际金融危机不太可能发生。在解决结构性弱点方面,世界已经做出许多努力,其中一些弱点正是导致此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亚洲发展中经济体2016年的增长在去年的基础上可能进一步放缓。但放缓是渐进式的,不太可能是急剧的,亚洲将继续是世界增长最快的地区,也

26、将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引擎。索特·达瓦斯:今年以来,经合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构均下调了经济增长预期,但我对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仍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于美国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仍达到2.8%,呈现出较清晰的持续复苏信号。欧洲经济总体虽然仍较脆弱,但仍处于较确定的上升通道。“长期停滞”概念的提出有助于帮助理解当前全球经济的发展,然而现在要预测西方国家是否会陷入发展停滞为时过早,美国和欧洲经济事实上处于上升趋势中。警惕量宽“后遗症”打破结构性改革迟滞困局张明: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结构性改革基本上乏善可陈。一是结构性改革将会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27、阻力重重难以推行;二是大多数结构性改革措施,虽然在中长期有助于经济增长,但短期内可能导致经济下滑;三是美国与欧元区国家在危机后采取了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目前尚未从这些政策中充分退出;四是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在本轮危机爆发后过了一段短期资本持续流入、本币汇率不断升值、资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好日子,没有动力开展结构性改革。相比之下,一国实施宽松财政政策或宽松货币政策,难度远低于结构性改革。不过,这类需求管理政策只能在短期内刺激增长,中长期增长前景依然取决于结构性改革的结果。对大国经济而言,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可能造成负面溢出效应,包括加剧全球流动性过剩、加剧竞争性货币贬值压力等等,这会对新兴市场国家持续产生

28、冲击。鉴于短期内全球需求相对固定,在不扩大供给的前提下,通过货币或汇率手段去争夺需求最终是一场零和游戏,可能加剧国际经贸冲突。要打破这种全球范围内结构性改革迟滞的局面,一是要让各国政府充分意识到需求管理政策的局限性以及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二是要在结构性改革方面尽可能形成国际合作,避免以邻为壑的机会主义政策;三是要宽容、接受经济增长迟滞、金融风险上升、动荡与冲突增加等挑战来倒逼结构性改革。刘东: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各国就纷纷祭出了货币政策。美国多轮定量宽松把美元泛滥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欧盟和日本现在依然高举货币宽松大旗。作为一种总量政策和需求侧的政策,货币政策掩盖了结构问题,无论优劣,一视同

29、仁,大水漫灌。在危机期间这种措施是有效的,相当于无论什么病人,抢救的时候都需要先输氧气,先保命、再治病。但危机过了,要彻底解决问题、消除病根,就得搭配实行具有结构调整功能的财政政策。但是,财政政策决策程序相对繁琐,无论是调整税率、改变政府支出、制定产业政策,都需要国家权力机关和政府部门讨论通过。考虑到西方政党政治、选票政治,财政政策操作难度更大。如果各国都依赖货币宽松,而逃避触动实体经济,这本身就是在制造下一轮金融危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世界货币,各国都希望本国货币政策比其他国家更为宽松,推动本币贬值,刺激贸易出口,实际上就是利用别国需求,拉动本国经济,把危

30、机转嫁出去。所以长远看来,片面的、攀比的货币宽松可谓是饮鸩止渴,势必造成全球市场流动性泛滥。2010年左右,各国一度纷纷出台了长期发展战略和结构改革方案。美国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再工业化”,二是新能源发展战略。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通过了“欧盟2020战略”,意在增强欧盟经济竞争力,并对里斯本条约进行“有限”修改,避免欧债危机重演。日本首相安倍打出了3支箭:宽松货币政策、财政振兴及改革经济。巴西、俄罗斯等国也出台了对经济进行升级和调整的政策。但时至今日,收效甚微。改革能让大部分人受益,但往往面临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有些国家的政府治理、政党政治带来的短视性,也天然成为改革的阻力

31、。只有加强结构性改革,才能提高生产率和实际产出。中国去年正式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作为今年二十国集团的轮值主席国,使深化结构性改革得到了各国前所未有的重视。西米恩·德加科夫:量宽政策最后会导致宏观经济政策不稳定,尤其在此类政策推动货币政策进入负利率的时候。这在一些欧洲国家已经显现,银行业、养老金等已出现长期性问题。一种更好的办法是投资教育和基础设施,两方面都会对国家经济产生多方面积极影响。庄巨忠:结构性改革对于解决目前许多国家面临的挑战是非常关键的,而且必须持续下去,同时也要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来管理需求侧。我们需要推动更多改革,许多国家也正在这么做。例如,中国政府将经济增长模式

32、由严重依赖制造业出口和投资转向依靠国内需求和服务业,同时化解一些产业的过剩产能,加大创新力度和促进产业升级。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国政府正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欧洲也正在对社会福利体系、商业监管、劳动力市场弹性进行改革。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时候,保持改革势头是一个挑战。索特·达瓦斯: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与美国与欧洲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有关。大量货币涌入市场,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但也势必带来金融市场的波动,中长期经济增长前景依然取决于结构性改革的进程。欧盟目前忙于应对难民危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结构性改革上仍没有采取实质性举措。防范负面外溢效应国际金融机构责无旁贷

33、张明:本轮危机爆发以来,美国量宽的实施以及退出,为主要大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提供了最佳注脚。国际社会也日益认识到,通过加强全球经济政策协调来抑制国别政策负面外溢效应的必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在治理结构更加充分地反映世界经济当前格局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建设来对危机爆发国提供更加及时与更加量体裁衣式的救援,并通过加强经济监测功能来更好地预测与防范危机爆发。世界银行应更好地发挥减贫与多边融资功能,增强世界经济增长的包容性,缓解各国之间贫富差距的拉大。金融稳定理事会应该在强化并协调主要国家的宏观审慎监管方面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刘东: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世界经济越来越牵一发而动全身,主

34、要大国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到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美元是主权国家货币,又充当着世界货币,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外溢性尤为显著。当前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需要进一步推动向公平合理的方向改革。金融稳定理事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应该与时俱进,切实反映并解决包括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在内的货币金融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需要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各国不应以刺激本国经济为目标,对其他国家货币人为贬值。中国承诺参考一篮子货币稳定人民币汇率,日本及欧元区的贬值预期也要约束。这有利于稳定全球汇率,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索特·达瓦斯:当前国际经济机构在加强全球经济政策的协调方面发挥的作用并不成

35、功。大多数国家和政府只想着自己的利益,类似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全球经济政策协作已不复存在。国际金融机构要在这一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应注重建立提供各国有效讨论的平台,更加充分地反映世界经济的格局,增强发现具有共性的经济问题的能力,更有效防范经济危机爆发。投资基建提振经济多边开发银行大有可为张明:基础设施建设短期内有助于提振需求,长期内有助于改善供给,是当前环境下推动经济增长非常适宜的选择。更好地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在各国实践中探索更好的基础设施投资融资与管理模式,更好地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来吸引私人资本参与;二是要通过多种渠道来解决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基础设施投资

36、的融资缺口。诸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内的多边开发银行,应积极利用自身资金或财务杠杆,为国际基础设施投资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多边融资机构的资金支持要具有可持续性,项目的设计与管理必须充分市场化,只有各方均从中获益的机制设计才是长期可持续的。刘东:全球基础设施中心在二十国集团布里斯班峰会上获准成立,旨在促进公私领域基础设施投资的流动性,提升公私领域基础设施投资品质。该中心已于近日发出倡议,号召各国政府重新把注意力放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开拓极具投资潜力的发展机遇,提振全球经济。最大程度发挥跨国别基建的正面溢出效应,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在基础设施上的产能和建设能力

37、,中国能够做出较大贡献。同时,这将促使亚投行获得更高的国际支持和影响力,更好地弥补当前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应当鼓励多边开发银行共同采取行动,加强新老多边开发银行的合作,启动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带动大宗商品及原油价格的企稳。庄巨忠:在亚洲开发银行的案例中,我们支持亚洲发展中国家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能源、交通、城市开发、水和卫生设施以及环境项目等。例如在2015年,我们贷款总计165.8亿美元。除了提供融资,我们也通过维持高环境和高保障标准、能力建设、知识转移以及推动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等,为投资提高附加值。索特·达瓦斯: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新兴市场国家,都普遍存在较大的基

38、础设施投资缺口,基础设施投资对带动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欧洲,许多国家因为桥梁老旧而对火车运行限速。“容克计划”中提出了对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然而欧盟缺乏资金投资,它的计划旨在吸引更多私人资金的加入,包括亚投行在内的多边开发银行大有可为。据悉,亚投行负责人已经连续走访了丹麦和芬兰等欧洲国家,商讨同有关方面的合作投资事宜。西米恩·德加科夫:作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中国急需降低运输成本,因为运输条件改善会促进沿途所运货物增加,从而有利于世界贸易的总体增长。“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成功,对域外国家也有利,因为它们的出口也可使用升级改造后的基础设施。随着时间的推移,亚投行一年贷款可达200亿至

39、250亿美元,相当于2014年世界银行240亿美元的年贷款量。亚投行吸纳了众多非亚洲成员,有利于从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吸收有经验的专家,从而迅速扩大该行人才梯队,这样就可高效完成大量的金融项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也具有同样潜力。投资国际基础设施是促使中国经济多样化的良好途径。在这方面,中国同欧盟、二十国集团国家的合作至关重要。(本报记者崔寅、王如君、俞懿春、刘栋采访整理)李迅雷:一季度经济脱实向虚格局并未改变本报记者定军北京报道融资放巨量,投资加杠杆;民间投资跳水,政府投资挺进;去库存、补库存,都是做加法;脱实向虚格局未变,壮士已难断腕;宽松货币政策或会遇到挑战。这是海通证券(14.990, -0

40、.04, -0.27%)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2016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解析的主要观点。其中,一季度房地产增加值增速达到9.1%,金融增加值增长8.1%,其它行业增加值绝大部分低于6.7%,表明这一轮经济稳定增长主要靠房地产和金融来拉动。4月18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的专访时,李迅雷指出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他认为下一步不能光靠大量的投资来拉动,应该继续淡化GDP增长目标,加大改革力度,来促进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经济脱实向虚格局并未改变21世纪:今年一季度实际GDP只有6.7%,广义货币13.4%,也是GDP实际增速的2倍,显示经济主要是靠货币支持拉动明显,你怎

41、么看?李迅雷:资金投入大产出小,这是个问题。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一季度GDP环比增长只有1.1%,金融与房地产对GDP的贡献还是最大,同比分别为8.1%和9.1%,说明经济脱实向虚的总体格局并未改变。这一轮经济稳定增长主要靠房地产、基建以及金融来拉动。货币宽松政策拉动经济难度加大21世纪: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否可持续?李迅雷:目前投资效益大大下降,这使得这样的增长不可持续。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上升,但是额度占全年比例不高,只有12%,假如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占全年的30%,后三个季度如何运用巨额资金,是一个大问题。另外,通胀如果超过3%,则央行将不得不收紧货币。那时资产价格会下跌,投资也

42、会放慢。实际上,整个投资走势存在隐忧。正常情况占全部投资65%以上的民间投资一季度增速只有5.7%。从短期看,要拉动投资只能靠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但其自有资金投资规模是下降的,说明投资在加杠杆。目前很多债券违约,地方政府投资还是只能靠借新债还旧债。我们目前货币发行量差不多是GDP的两倍,主要原因是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对金融业也有好处:拆借、理财等各类业务得以大力发展,使得金融对GDP的贡献比例大。目前中国的投资有三个特点,即钱大多投向房地产、基建、中西部地区。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从去年1%的增速,大幅反弹至6.2%,在全部投资总额中的占比提高到20%。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增速达到19.6%。中西

43、部地区投资比重继续加大,投资增速也快于东部。通过传统的依赖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来拉动经济,但这对经济的拉动是不可持续的,比如基建投资是低回报的,产生的现金流很少,通常连支付利息都不够。目前广义货币M2目标是13%,长期超过此目标,使得通胀有抬头的可能,而美国又有加息的可能,这使得再降准降息的宽松政策来拉动经济难度加大。去库存的同时也在补库存21世纪:如何看待一季度的房地产去库存情况?李迅雷:一季度,中西部地区房地产的投资增速均超过东部地区,但是要去库存的地区主要是中西部。随着房地产投资的增长,不少行业也开始补库存,进而拉动了工业增加值的提升。其中,水泥的增长是最引人注目的,这与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增长不无关系,而这与去落后产能的目标相反。本来,中西部地区的三四线城市若能吸引农民落户,实现转为城市市民的新型城镇化,可以很好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农民市民化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