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创新的源头活水_第1页
打开创新的源头活水_第2页
打开创新的源头活水_第3页
打开创新的源头活水_第4页
打开创新的源头活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打开创新的源头活水创新箴言看不出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张瑞敏)*旧思维让我们少犯一些小错误的背后是让我们犯更大的错误,对于企业而言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创新精神,要做一个成功的创新者就必须抛弃旧思维。(台湾著名企业家王永庆曾经说过)一般的公司满足需求,伟大的公司制造需求。“创新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一整套可以通过低烧培养起来的技能。”(乔布斯)世界万物无不处于变化之中,所以员工要提高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迈出创新步伐。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你所发现的东西离传统理论越远,就离诺贝尔越近。(居里夫人)一、问题是创新的源头思维是人类最为本质的

2、特征,是人一切活动的源头,也是创新的源头。问题是助产士,能帮助新思想的产生。要改变自己的创新思维,就必须养成多问问题的好习惯,因为问题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新的发现。创新并不神秘,只要你有问题意识,不断的发现问题,那么你就能通过创新去解决问题,一步步获得事业的成功。1、好奇心:创新意识的萌芽。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好奇者,知识之门。”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和基础,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好奇心犹如人的敏锐的耳朵,有了它则能够听出奥妙之处;好奇心也犹如人的聪慧的眼睛,有了它则能够从平淡中看出新异。有了好奇心

3、就会引发仔细地观察,深入地思考,大胆地提出各种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不断地在生活中检验,从书本中探究,向他人求教,直至最终将问题圆满地解决。我们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生活,用一种科学合理的态度多去看一看、听一听、试一试,来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去探索生活与工作中的无穷奥秘。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牛顿少年时期就有很强的好奇心,他常常在夜晚仰望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星星和月亮为什么挂在天上?星星和月亮都在天空运转着,它们为什么不相撞呢?这些疑问激发着他的探索欲望。后来,经过专心研究,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表明, 只有那些具有孩童般好奇心的人,如饥似渴地追求新知的人,才

4、可能做出发明创造。让我们牢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话:“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插入漫画)2、质疑:创新动力的起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问题是智慧的大门。我国古代教育家也早就提出过“前辈谓学贵为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从疑生,疑解则学成”。质疑是创新的起点。一切科学发现都上从疑问开始的,哥白尼对地球中心说 的疑问,推动了他建立太阳中心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则始于对亚里士

5、多德“物体依本身的轻重而下落有快有慢”的结论的怀疑,他凭着“自信的直觉”和多次实验,证明了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进而动摇了亚里士多德长期在物理学中的统治地位,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他终于发现了自由落体规律。科学从疑问开始,工作也是从疑问开始。可以说质疑是创新的首要条件,疑方能创新,创新必须先有疑。质疑是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的体现,只有主动工作且具有责任心的员工,才会去质疑工作中的不足,进而改进工作,完成创新的可能性。要敏于生疑、敢于存疑、勇于质疑,并由此源源生发出各种新异、多彩、多元的发展性、创造性、突破性的新构思、新思想、新思维。工作中的质疑大概有起疑、提问、追问、目标导向这么几个过程。

6、起疑就是遇到事情多问为什么会这样?事情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提问就是在思考、发现、处理问题时,通过对现在、过去的事情提出疑问来寻求准确的答案、观念、理论。追问是由第一个“为什么“所引出的问题,再提问并一再追问下去,直到找出它产生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目标导向就是通过模糊性的为什么围绕着目标而产生的独特、新颖和高效的创新方法,达到目标的思维过程。先要学会质疑,才能对问题进行追踪,进而有了目标导向,最后才能创新。如果连疑问都没有,又怎么能有创新的目标呢。可见,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案例:有一家化学公司的工程师,问身旁的工人:“假如我们在油漆里加入火药会如何?”听到的人一时摸不着头脑。这位工

7、程师继续问道:“不知你们是否注意到,房子墙壁上的油漆三四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不仅残破不堪,龟裂脱落,而且不易刮掉。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除去油漆呢?假如我们在油漆里加些火药,是不是就可以把油漆炸离墙壁呢?”这位工程师的想法似乎非常不切实际。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旁边的一个工人开始一琢磨这个问题。后来,他从工程师的话中得到启发,想到了往油漆里加入添加剂的方法。在刷上油漆之后,这些添加剂并不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将油漆清除干净。于是一种新型油漆问世。3、思考:创新能力的源泉。思维是人脑特有的属性。到目前为止,爱因斯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聪明绝顶的人,他去世以后,科学家对他的大脑进行了解剖,发现他的大脑是目前

8、世界使用最多的人,但也只使用了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处于休眠状态。右脑就像一座富矿,资源丰富,储量惊人,然而亟待开发。如何激活沉睡的右脑,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创新能力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源于深人思考,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创新。要有创新,就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就要有问题意识。何谓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对现在的做法感到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或对现在的做法感到有欠缺和不足的地方,甚至对现状感到不安。有了问题意识才会让你做更缜密的思考,督促你采取预先防备的步骤,避免自己陷入困境。牛顿从苹果落地创造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有人问有什么“诀窍”?牛顿说:“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做长时

9、间热情地思索罢了。”这些具有创造力的人无疑是喜欢思考的,但他们并非都是天才。而是因为他们很敏感,时刻留心身边的一切事情,并且想象力丰富、头脑灵活。如果你正为一项工作绞尽脑汁,想在这个具体的问题上有所建树, 那么, 你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对其关键的问题和环节作深入的了解和批判的思考,为你创造性的思维准备“土壤”,为提升你的创新能力提供源泉。二、培养创新思维华罗庚说过:“人之可贵,在能够创造性地思维。“千百年来,正是凭借创新思维,人类才能不断地认识世界和利用世界,社会也才能不断得到进步。可以说,人类的一切成果,都是创新思维的外现和物化。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延伸和发展,是思维活动的高

10、级过程,是员工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内容。1、突破思维定式。居里夫人说过:“你所发现的东西离传统理论越远,就离诺贝尔越近。“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总体处于发展、变化的趋势中,但也会存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是由一系列的思维定式所构成, 由一系列思维定式的品质所表现。人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往往都是凭借原有的思维活动的路径(即思维定式) 进行思维的。思维定式在解决常规问题时必不可少,它会帮助我们快速辨认、感知、判断和行动。但是,当我们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而需要开拓创新的时候,思维定式就变成了束缚创新思维的枷锁。人们认识未知、解决未知, 都是以已知或已知的组合、变换为阶梯。要想提高思维能力,就要

11、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势,更新原来的思维模式,优化、深化思维的品质。那么,如何突破思维定势呢?一是突破书本定势。如果是死读书,只限于从教科书的观点和立场出发去观察问题,不仅不能给人以力量,反而会抹杀创新能力。所以学习知识的同时,应保持思想的灵活性,注重学习基本原理而不是死记一些规则,这样的知识才会有用。二是突破经验定势。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初生的牛犊之所以不怕虎, 是因为不知老虎为何物,在它脑中没有“老虎会吃人”的经验定势。在科学史上有着重大突破的人,几乎都不是当时的名家,而是学问不多、经验不足的年轻人,因为他们的大脑拥有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做。三是突破视角定势。法国

12、著名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个美丽的私人林园,每到周末总会有人到她的林园摘花、拾蘑菇、野营、野餐,弄得林园一片狼藉, 肮脏不堪,管家让人围上篱笆,竖上“私人林园禁止入内”的木牌,均无济于事。玛迪梅普莱得知后,在路口立了一些大牌子,上面醒目写到:“请注意!如果在林中被毒蛇咬伤,最近的医院距此15 千米,驾车约半小时即可到达”。从此, 再也没有人闯入她的林园。这就是变换视角,变堵塞为疏导,果然轻而易举地达到目的。因此,我们要跳出传统思维的框框,建立新的思维方法。如果你不能够打破常规,你将永远无法获得创新思维。有了创新思维才能开始创新活动,有了创新活动才能产生创新成果。只有不断突破思维定势、超越自我,

13、人生才会更精彩。一句话,改变思维定势,最终将你带入一个全新的境界。2、启动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从某一特定目标出发,思维向外辐射,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方向,多角度、多方向思考,从而探索出多种多样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世界著名管理大师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创新者肯定有很强的联想能力,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让自己找到很多的创新点。”发散思维是创新成功的开始。一个人能否灵活运用发散思维,是其发挥并显示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才看到了创新思维最明显的特征。有人将发散思维视作创新的温床,更有些学者将其创新思维等同起来,认为创

14、新思维就是发散思维。这种观点虽然有些夸大了发散思维的作用,但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发散思维在创新过程中所起的核心作用。发散思维是开放的,朝着不同方向、不同通道辐射、扩散。人们产生大量不同想法的同时,也就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发散思维追求不同的角度、追求标新立异,发散得越多,显示思维的流畅性越好。我们要养成运用发散思维的习惯,即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可以刻意在任一点上停下来,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角度,其他的观点,其他的选择。法国哲学家埃米尔-查蒂尔说得好:“如果我们只有一个主意,那么没有比这个主意更危险的了。“只有大胆打开思路,将对象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中,从各种视角来考察,海阔天空地联想,努

15、力追求多种答案,才能产生新主意、新办法。所以,认识对象,研究问题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学科、多手段去考虑,而不只限于一个方面,一个答案。3、激发逆向思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常规的救人方法是从水缸上将人拉出,即让人离开水。而司马光急中生智,用石砸缸,使水流出缸中,即水离开人,这就是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是指跳出思维常规,沿着与事物常见特征或一般趋势相反的方向加以思考。它的思维取向往往与常人的相反,比如人进我退、人弃我取、 人动我静、人刚我柔等。这种与大多数人的思维取向截然相反的思维方式,从表面看似乎不可理喻,但最终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带给人一种不可

16、思议的神奇感觉。逆向思维的特点就是悖逆常识、常理、常规的方式去思考问题,这种反向的思考角度,往往使问题由“山重水复疑无路”转变为“柳暗花明又一村”。都知“万丈高楼平地起”,岂知“空中也能建楼阁”。日本鹿岛建筑公司自创了一种与常规建筑程序相反的建楼方法,先将大楼顶层在地面建好,然后用起重装置将顶层托起,留出空间建筑下面的一层,继续在地面建造下面的一层,直到整个大楼完工。这种建筑方法避免了空中运输和高空作业,不仅保证了工人的安全,还提高了工作效率,被称为建筑史上的奇迹。案例:两个推销人员到一个岛屿上去推销鞋。一个推销员到了岛屿上之后,气得不得了,就发现这个岛屿上每个人都是赤脚。他气馁了,没有穿鞋的

17、,推销鞋怎么行,这个岛屿上是没有穿鞋的习惯的。马上发电报回去,打手机回去,鞋不要运来了,这个岛上没有销路的,每个人都不穿鞋的,这是第一个推销员。第二个推销员来了,高兴得几乎昏过去了,不得了,这个岛屿上的鞋的销售市场太大了,每一个人都不穿鞋啊,要是一个人穿一双鞋,不得了。那要销出多少双鞋出去,马上打电报,空运鞋来,赶快空运鞋。从思维的方向来看,第一个推销员沿着正向思维路径,看到的是没有市场;而第二个推销员运用逆向思维反着来看,结果就大不一样了。可见,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思维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当朝着正常方向思维但效果不佳时,或在某个创新过程中遇到障碍而止步不前时,不妨尝试逆向思

18、维,或许能开辟出一条新路。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历史上诸葛亮的“空城记”,数学上的“反证法”等,运用的都是逆向思维的方法。一般来说,对每一个正向思维都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常用的逆向思维技巧主要有:(1)观念逆向。就是从与常规观念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银行的保险柜出租,为顾客服务,租金自然很贵。可是,曾经有一位犹太富翁用向银行贷款1美元,而以价值50万美元的珠宝向银行抵押的方法,变“我要存放珠宝”为“珠宝是抵押品”,结果珠宝同样是被银行保管,却省去了昂贵的租金,他利用观念上的反向巧妙地达到了既定的目的,这就是典型的观念逆向的运用。(2)原理逆向。就是从与事物原理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大家都知道电可以产生磁

19、,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反过来问:“磁能不能产生电呢?”这一问,使发电机的产生成为可能。因此,逆事物的原理,将自然现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的原理进行反向思考,往往能达到创新的目的。(3)功能逆向。就是对事物或产品现有的功能进行相反的思考。成语说“煽风点火”,表明风是助燃的。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造成巨大损失,伊春林区有位郭师傅就动了脑筋。他反过来一想,风是不是也可以用来灭火呢?他由此发明了轻便好用的“风力灭火器”。(4)结构逆向。就是从已有事物的结构出发所进行的反向思考,如结构位置的颠倒、置换等。传统的木工刨床是刨刀在固定的位置上旋转着,工人用手把木料推向刨刀,这种做法很容易伤到手。一个只读了

20、一年半小学的农民工李林森,却改变了刨床的传统结构,设计出将木料固定不动、让刨刀来回移动的新型刨床,从而解决了传统机械的伤手问题。后来这个发明专利转让给了昆明拖拉机厂,第一年就创产值1200万元,获得480万元。(5)属性逆向。就是从事物属性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事物的属性是丰富多彩的,如软与硬、干与湿、曲与直、滑与涩、柔与刚、空心与实心等。1924年法国青年马谢-布鲁尔产生了用空心材料代替实心材料做家具的设想,并率先用空心钢管制成了名曰“瓦西里”的椅子,结果风靡至今,成为新型建筑师和产品设计师的杰出代表。(6)程序逆向。就是颠倒已有事物的构成顺序和排列位置。火车的车窗原来都是由下向上推开的,在快

21、速行驶时窗外的风直扑人脸,让人很不舒服。后来有人提议将车窗改为由上向下开启,进风口在上面,避免风直接对着人吹,这个办法很快被推广。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不妨积极主动地练习和运用逆向思维,以拓宽自己的思路;当陷入思维的死角不能自拔时,不妨反其道而行之,说不定就会眼前一亮、豁然开朗呢。三、运用创新方法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美国学者伊区有一顺精辟的话:“我们如果在找到一个正确答案后,就不再寻找其他替代的正确答案,是万分不幸的,因为往往第二、第三个或者第十个正确答案,才是我们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创新方法。”创新技法是运用创新思维的原理,总结创新主体从事创新活动的实践经验,

22、用以开拓创新思维空间、开创新思路、指导创新过程、提高创新能力、促成创新成果的各种具体方法、技巧的总称。简单地说,就是员工在创新实践活动中运用的具有普遍规律的技巧和方法。它将创新能力提升具体化,直接影响员工进行创新活动与创新能力。古人云:“事心有法,然后可成。”创新并不是某些人的天赋和特权,我们通过掌握一些特别的技巧,也是可以创新的。创新思维也是一种可以学习的工具。自1906年创新的方法首先出现于美国以来,至今已有300多种。下面简单介绍以下三种最常用、最实用的方法。1、“头脑风暴法”。所谓“头脑风暴”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是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头脑风暴法”(Brainsto

23、rming)的发明者是现代创造学的创始人,美国学者亚历克斯-奥斯本,他于1938年首次提出这一方法。“头脑风暴法”简称“BS”法,又叫智力激励法,这个方法是通过集体进行自由联想获得创新思维的方法,属于集思广益,它最能打开创新者想象的大门,为创造性解决问题提供多种新设想。奥斯本认为,当一个人为了解决问题而苦思冥想的时候,由于我们自身知识和经验的限制,传统习惯性思维的力量又总是企图将自己拉回到已有的解决问题 的思路上去,因而,就难以产生大量的创新设想。当一个集体用开会的形式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时,往往一个人的发言能够使别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共鸣,别人会由此受到启发,从而产生新的设想,而该设想提出后又会激

24、发大家想出新的办法,如此反复进行就使与会成员之间产生智力互激、思维共振、信息增值的效果,从而获得大量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正所谓“一人独思,不如二人同想;二人同想,不如三人共议”。“头脑风暴法”以“群言堂”为特征,通过小型的座谈会进行讨论交流,相互启迪,相互修正,相互补充,使创新思维产生共鸣,并激发连锁反应,启示更多的新见解,直到获得创造性设想。这很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说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为使参与者畅所欲言,互相启发和激励,达到较高效率,“头脑风暴法”必须严格遵守下列“四大军规”:(1)禁止批评和评论,也不要自谦;(2)提供自由发言,畅所欲言,任意思考;(3)目标集中,追求设想数量,多多益

25、善;(4)鼓励巧妙地利用和改善他人的设想,以团队的整体利益为重。从程序来说,组织“头脑风暴法”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确定议题。会前要有确定一个议题,提前13天通知与会人员,使与会者知道通过这次会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议题要明确具体,不可过大、过泛,尽量越单一越好,并同与会者的层次和关心程度相适应。(2)确定人选。一般以515人为宜。人员的专业构成要合理,应保证大多数与会者都是对议题熟悉的行家,同时配备其他一些相关人员。(3)明确分工。召开头脑风暴畅谈会要有一个主持人和12名记录员。主持人一般是头脑风暴活动的组织者或负责人,在很大程度上主持着活动的走向和功效。记录员的职责是客观地记录会议中

26、所提出的所有设想,并在会后对提出的设想进行分类整理,并设法收集与会者在会后产生的新设想。(4)会前准备。为使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会前需要收集一些资料预先给大家参考,以便与会者了解和议题相关的背景和动态。会场可作适当布置,最好排成圆桌型。2、“5W2H法”。“5W2H法”:是从七个方面的设问中获得创新方案的一种创新技法。它由美国陆军最早提出和使用,因为这七个提出的英文字头是5个“W”和2个“H”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何地(where);何时(when);何人(who);怎样(how to);多少(how much);故得名“5W2H法”。“5W2H法”的操作步骤是:(1)先要对一

27、种现行的方法或现有的产品,从七个角度检查问题的合理性。(2)对七个方面提问一一审核,将发现的难点、疑问列出来。(3)分析研究,寻找改进措施。“5W2H法”的七个设问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视问题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具体内容进行设问。(1)“为什么”?为什么要创新?原事物为什么用这个原理?为什么必须有这些功能?为什么要这样的造型、结构?为什么该物品要这样制造?为什么非做不可,不做怎么不行?(2)“做什么”?创新的目标是什么?创新的重点是什么?创新的条件是什么?创新欲达到的功能、造型、结构、技术水平是什么?与什么有关系?功能和规范是什么?(3)“何地”?原事物什么部位要创新?原物品什么部位可以创新?何地做最经济、最有效?安装在什么地方最适宜?(4)“何时”?该项创新何时进行最合适?何时可以或应该完成?何时启动?需要几天才算合理?(5)“何人”?谁来创新?谁能胜任该项创新工作?该创新要与谁打交道?谁被忽略了?谁是决策者?(6)“怎样”?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