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1剖析_第1页
第二语言习得1剖析_第2页
第二语言习得1剖析_第3页
第二语言习得1剖析_第4页
第二语言习得1剖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论:第二语言习得的定义和理论框架(1)Ellis (1985)的定义 :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fers to the subconscious or conscious processes by which a language other than the mother tongue is learnt in a natural or a tutored setting. (p. 6) Ellis基本观点 SLA is not a uniform and predictable phenomenon. There is no single way i

2、n which learners acquire a second language. SLA is the product of many factors pertaining to the learner on the one hand and learning situation on the other. It is important, therefore, to start by recognizing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that results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two sets of factor

3、s Different learner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learn a second language in different ways. Although the variability and individuality of language learning need to be emphasized, the study of SLA assumes interest only if it is possible to identify aspects that are relatively stable and hence generalizab

4、le, if not to all learners, then, at least, to large groups of learners(2) Key words 1SLA vs FLA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vs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2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vs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3. Competence & performance 能力和表现 Chomsky(1965):Competence consists of the mental

5、 representation of linguistic rules which constitute the speaker-hearers internalized grammar. Performance consists of the con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of language. 4Acquisition & learning 5. Input, interaction & Output 6Age and Critical Period 7Error & interlanguage 8. motivation & character 9Strat

6、egies & methods(3)四个基本问题(施2006)1.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获得了什么? 关于“学习者语言”( learner language)的研究2.学习者是怎样获得第二语言的?即关于习得过程的研究。3.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即关于“第二语言学习者”( language learner)自身的研究。4.语言教学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即关于语言教学与语言习得关系的研究。 理论框架: 研究领域一一: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特征研究(characteristics of Lanugage learner language ): (1)errors (2)acquisition orders an

7、d developmental sequences (3)variability (4)pragmatic features 研究领域二:学习者外部因素研究(learner external factors ) (1)social context (2)input and interaction 学习者内部习得机制研究(learner internal mechanisms ) ; (1)L1 transfer (2)learning processes (3)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4)knowledge of linguistic universals 研究领域

8、四:第二语言学习者研究(the language learner ) ; (1)general factors (2)learner strategies(4)目标:系统研究二语习得的过程和本质 (施家炜2006)一是“描述”,二是“解释” Bill Vanpatten(2007)(5)性质:跨学科性质,或者说,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认知学、文化学等研究领域参考文献(1)Ellis (1997)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王建勤主编(2006)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商务印书馆出版。 (3)刘颂浩(2007)第二语言习得导论

9、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第一讲:理论渊源和发展历史(1)发展简史: 两个密切相关的学科:行为主义和生成语言学 第二语言习得学科产生的标志: 1967年 Corder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 “(学习者的偏误的意义) 四个主要研究视角:心理学、语言学、认知学、社会文化学(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代表人物: Ivan Pavlovs Dog Skinners box Watson 行为主义的语言观 语言是习惯 模仿、重复、强化、奖励、避免偏误 Audiolingual or audiolinguaglism, (ALM)听说法 核心:

10、语言操练(language drilling)(3)生成语言学:乔姆斯基的几组重要概念: 能力和表现 机制:原则-参数定值 普遍语法(UG):形式化的规则系统(产生且只能产生合法的句子;排除不合法的句子) 生成语言学的语言观:语言习得是创造性过程,学习者不可能通过机械的模仿和重复习得语言。语言输入的刺激是残缺不足的语言能力作为人类行为和知识的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语言功能是由基因决定的,是心智的一个成分语言能力在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中都起作用1.环境只起触发作用。特定的语言社区内,有着不同经验的小孩最终获得相似的语法 语言能力可以使成人像儿童一样很快就学会一种语言。 二语习得:原则参数-重新定值 普

11、遍语法是可及的教学和研究实例:黄月圆等,2005(汉语学习,第5期):反身代词在英语中只能和最近的词语发生关系,汉语是“长距离反身代词”。其特征之一是,在双宾语中,反身代词倾向于指代主语。Tom thinks that John asks Mike to look at himself.Wexler & Manzini 运用“管辖”理论,根据反身代词和限定词的远近和范围大小,分五类语言:A类:英语, 最近的词Mike,最小子句(包含主语和反身代词)C类:俄语, John MIke 都可以。包含限定动词和反身代词的子句E类语言:汉语、日语、韩语,Tom,John,Mike 整个句子都是照应语的管

12、辖领域 黄月圆2005:反身代词指代宾语是普遍语言所不允许的。 不管是日语组学生,还是英语组学生,都强烈地拒绝“自己”指向宾语,拒绝率是100%和95.8%,与汉语组没有差别。证明,学习者在对汉语“自己”的理解受制于普遍语法。教学实例 越南学生在习得母语,参数设定为“+定语在中心语之后” 学习汉语后,逐渐将参数值调整为“+定语在中心语前”。(4)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代表人物: 瑞士的皮亚杰(Piaget,18961980 ) 美国的布鲁纳 (J.S.Bruner ) 美国学者J.B.Carroll 第一个提出“认知教学法” Anderson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1. 语言是认知能力逐渐发展的结

13、果,是基于感官行为机制的一般认知系统的一部分。 2. 语言发生的必要条件是获得符号表征的能力 3. 语言“三元观”:现实规则-认知机制-语言系统4. 学习看作是“包含许多积极心理过程的一种过程(强调有意识的活动,聪明活动,理解、领悟),而不只是简单的习惯形成”,它“重视学习者在语言使用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 (石毓智,2008P3)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独立于其他认知能力而存在。是七种基本认知能力协同合作的结果:(1)表征符号能力;(2)对量的认知能力;(3)概括、分类能力; (4) 记忆、预见能力;(5)联想、推理能力(6)声音、形状的辨别能力(7)空间、时间的辨认能力无论是母语还是二

14、语都是人来认知的一部分,语言和认知密不可分,语言处理过程必须运用基本的认知能力。2. 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s)认为,二语习得很大程度上就是构块的习得,遵循基于使用的语言模式习得顺序,从使用范围局限的构块类型开始习得,通过机械记忆学会较为具体的语言结构,过渡到较为抽性的、表达性强的题元结构,这些结构都基于各类语言范畴、图式和构块。 教学研究实例:上、下的隐喻:上、下的隐喻: 先为上,后为下:先为上,后为下:上半夜 下半夜 多为上,少为下:多为上,少为下:上了岁数 人数不下十万 明为上,暗为下:明为上,暗为下:摆到桌面上来 不要私下议论 前为上,后为下:前为上,后为下

15、:上一站 下一站 (结果意义)接触为上,脱离为下(结果意义)接触为上,脱离为下:1号上 3号下 穿上衣服 脱下衣服 (时体意义)开始为上,结束为下:(时体意义)开始为上,结束为下:又吹上牛了 结下仇了 出现为上,脱离为下出现为上,脱离为下:他的气又上来了 手上的泡全下去了 (高顺全2005):汉语趋向动词的引申用法(表“结果意义”、“状态意义”或“时体意义”)是语法化的结果,跟非位移动词的语义有关,也跟人类关于空间的隐喻和认知方式有关,有其认知上的理据。如: 1. “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表示地位从低到高、从高到低 2. “上来”还可以引申表示一种新情况或事物出现,“下来”可以引申表示

16、一种已知动作的整个过程及其停止或结束。 3. 完成动作需要一定的能力。“下来”用在可能式表示有无完成这一动作的能力。 4. “出来”引申表示结果的从无到有,从不清楚到清楚。 5. “进去”引申表示“接受”。 6. “过来、过去”表示“通过阻碍,渡过难关”。 7. “过去”可能表示能否通过某种社会、道德以及清理标准等,引申为表示“评价”。(5)社会文化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代表人物: 维果斯基(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ty)和语言社会化理论(language socialization) 巴赫金(Bakhtin)的对话理论(dialogic perspective)以及批评理论(aritical theoty) 社会文化理论主要观点: (1)一切复杂心理活动都是在交流过程中形成的; (2)心理机能最初存在于人际间,随后逐渐成为内部的心理机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