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洪路K1790中桥详细勘察报告(审核)_第1页
庆洪路K1790中桥详细勘察报告(审核)_第2页
庆洪路K1790中桥详细勘察报告(审核)_第3页
庆洪路K1790中桥详细勘察报告(审核)_第4页
庆洪路K1790中桥详细勘察报告(审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庆洪路南延段道路排水工程K1+790中桥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庆洪路K1+790中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一、前言(一)工程概况为加速黄石黄金山开发区建设,黄石市拟新建黄金山开发区庆洪路K1+790中桥。拟建庆洪路K1+790中桥起止桩号为(K1+767.00-K1+813.000),工程自北向南延伸,全长46m,桥面宽度40m。桥梁结构为2*20m空心板梁。拟建桥梁基础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受业主委托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承担了本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自2015年8月23日开始,到2015年8月28日外业结束,总共完成了钻孔6个,采取原状土样14件,扰动土样1件(颗粒分析),利用单

2、管采取岩样10组,满足了详细勘察的要求。拟建桥内主要建构筑物如下表1所示庆洪路K1+790中桥工程一览表 表1序号建(构)筑物基础类型单桩荷载(KN)抗震设防标准备注(桥长、跨度等)1桥墩、台钻孔灌注桩40007度2×20本次勘察为庆洪路K1+790中桥的详细勘察。拟建桥梁单孔跨径20米,属中桥,拟建工程设计规模为中型市政工程。本工程中的桥梁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划分庆洪路K1+790中桥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其市政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二)勘察目的与任务本次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拟建桥梁的工程特

3、点,查明地基的岩土条件,为确定桥梁基础方案的选定和编制该桥梁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等提供所需的岩土参数及有关结论和建议。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有:1、查明拟建工程场地的地层岩性及各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查明场地地质构造、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规模、成因,分析发展趋势,评价其对拟建场地的影响,提出反制措施的建议。2、查明场地的特殊性岩土、河湖沟坑及暗浜的分布范围,调查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分析评价其对设计与施工的影响。3、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其和地表水的补排关系,提供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规律,根据需要分析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4、判定水、土对工程材料的腐蚀性。5、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进行评价,提

4、供抗震设计所需的有关参数。6、对地基的工程性质、边坡稳定性等进行分析与评价。7、对设计与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供岩土工程技术建议和相关参数。8、设计方对勘察的具体要求详见地质勘察技术要求(三)勘察依据的规范、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勘察)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TG D63-2007)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其它现行有关规范、规定(四)勘察过程与勘察工作量1.本次勘察概况 由于本工程已初步选定嵌岩桩桩基方案,所布设的勘察孔均为控制性钻探孔,孔深以深入完整基岩面以下3-5倍桩且不小于5米,钻孔深度以不小于40m为基本控制界限。2.勘察工作量本次勘察实际完成勘察孔6个。全部勘探作业均由我单位现场技术管理工程师和项目负责人检验

6、,质量合格。本工程总计完成的勘察工作量如表2-1所示。本次勘察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2-1名称测放孔位钻探进尺标贯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原状样扰动样岩样水样水质分析数量6251.8/6130.61511022单位个米/孔次米件件件件件名称土样常规试验常规压缩直剪试验筛分岩石天然抗压强度岩石饱和抗压强度岩石天然密度试验有机质分析数量151515110006单位项项组项组组件件勘察孔数据一览表 表2-2孔号孔口高程(m)孔深(m)坐标()坐标()0-116.5541.503333807.912506560.2990-816.0840.503333776.176506582.7582-115.4342.00

7、3333773.657506540.7502-718.9444.503333746.493506559.9741-316.1642.303333781.642506556.9951-816.0841.003333759.049506572.984合计251.8备注:钻孔均采用泥浆护壁钻进,按照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对钻孔进行回填。勘探点坐标及高程根据地形图上控制点引测,有关数据见勘探点坐标及高程数据一览表(附表二),具体分布位置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说明:1、本报告采用的高程系统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系统,坐标系统为黄石坐标系统;2、勘探点高程系我公司测量工程师根据现场控制点

8、引测的,因保密需要控制点在图面上做了处理。(五)地下管线分布概况根据勘察调查情况,场区范围内无地下管线,包括进水、排水、电信、煤气、自来水、天燃气、电缆、军用光缆等。二、自然地理概况(一)气象、水文及地形、地貌黄石市位于鄂东南,长江中游南岸,东经114.5o115o,北纬28.5o30.3o。是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原材料基地,距武汉市80公里,有公路、铁路和水路与外界相连,交通较为便利,所处位置的地貌为长江中下游丘陵地貌。黄石市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6.9oC,最高气温41 oC,冰冻期不长,约1520天,冻土深度不超过5cm,最近20年平均降雨量1493.4mm,最大日降雨量360.4

9、mm(1998.6.23),48月为雨季,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7.1%。历年最大风速18m/s,常风向为东风和东南风,频率18%,相应最大风速15 m/s。拟建工程场地位于黄石市城郊,拟建桥梁拟跨越老排洪港,地势相对低洼处分布有鱼、藕塘和沟渠,整个地形起伏较大,地面标高为16.32m20.78m。拟建场地位于长江南岸的剥蚀堆积垄岗地貌区,大体与长江级阶地位置相当。三、区域地质概况(一)地层岩性本地区区划属下扬子分区的大冶小区。地层从志留系到第四系均有出露。其中第四系分布最广;志留系、泥盆系裸露地表,多形成低山丘陵;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下第三系仅见零星露头。在勘探孔所揭露的深度范

10、围内,拟建场地有建设排洪港的人工填土,排洪港港底分布全新统湖积相淤泥和冲洪积相含砾粘性土,下部为上更新统坡残积相粘性土层,场地基岩为白垩第三系泥质粉砂岩。(二)地质构造特征该场区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坪大冶台褶带之黄荆山向斜南翼,区域构造线总体走向为近北西西向,区域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断裂构造为咸宁灵乡断裂,阳新断裂,由于上述断裂离场地较远,且均为不活动断裂,对勘察场地无直接影响。离本场地最近的新构造断裂带为NW-SE走向的襄樊-广济深大断裂。断裂带通过地段挽近期构造形迹在第三系、第四系(除全新统外)均可见及,主要表现为裂隙、小断层及地震楔等,新构造活动在不同时代表现不尽相同,晚更

11、新世断层活动微弱,错距不明显,多为一种剪切节理或规模较小的断层;中更新世的断层与之比较相对强烈,且规模亦较大,形迹也清楚。目前尚未在全新统内发现新构造运动形迹。由于本场地通过地段位于新构造活动断裂围成的“断块”内,距襄樊-广济断裂的水平距离较大,属相对稳定地段,故可不考虑新构造运动影响。图3-2 大冶地区构造单元示意图1.信阳岳阳断裂 2.襄广断裂 3.桐柏圻春断裂 4.石门九江断裂5.麻城团风断裂 6.赵李桥鲁湖断裂 7.湘阴沙湖断裂 8.邓南保安断裂武汉缓慢下降带 罗田圻春断裂 咸宁蒲圻上升区 黄冈阳新隆起区江汉拗陷强烈沉降区 汉川沉降区 崇阳通山断隆区(引自武汉市地貌及第四系地质图说明书

12、1:50000 1985年版)四、场地岩土构成及其岩性特征在勘探孔所揭穿的深度范围内,场地表层填土下,覆盖层主要由少量全新统湖积相淤泥、淤泥质土、冲洪积相粘性土和角砾组成,下伏基岩揭露出白垩系第三系泥质粉砂岩等。据野外钻孔岩性描述,原位测试结果及室内岩、土试验成果可将拟建工程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划分为五大层,各地层岩性特征如下。1.水体,见于排洪港,排洪港水深1.3-2.5米。2.-1素填土(Qml),主要分布在河道的北岸范围,褐黄色、灰黄色、灰色,松散,局部稍密,具高压缩性,主要成份为粘性土,局部含灰岩块石,最大块径75mm,堆积时间大于40年,人工堆积,为围湖造所填筑港堤。3.淤泥质粘土

13、(Ql),主要分布于排洪港港底,深灰色、灰黑色,流塑,饱水,夹粉土和粉砂团块,局部地段为淤泥,湖积成因。含螺壳碎片和植物根茎,有机质含量约3.9%。厚度0.02.5米,层顶埋深1.52.5米。4.粉质粘土(Qal),黄褐色、浅灰色,可塑,局部硬塑,含灰白色高岭土团块和条带,冲积成因。厚度4.0-10.8米,层顶埋深1.54.2米。全场地分布。5.-1角砾(Qal),黄褐色、浅黄色,密实,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约为65%,成份为砂岩和灰岩,棱角状,分选差,颗粒间充填物为细砂。冲洪积成因。厚度5.7米,分布于P1-3钻孔的在地段,层顶埋深1.54.2米。6.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E),分布于全场

14、地,红褐色,强烈风化,大部分已经风化成粘性土和碎石。尚保留泥质粉砂岩的结构特征,岩芯可折断,失水强度显著降低。易软化。厚度2.85.5米,层顶埋深7.815.0米。7.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岩(K+E),红褐色,裂隙发育,含砾粉粒结构,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属半成岩。岩芯呈柱状,可折断,易崩解,为易软化岩石。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0.44MPa,属极软岩,岩芯采取率约80%95%,RQD=85%,岩体较完整,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分布全场地,揭露最大厚度约29.5米,层顶埋深12.017.8米。各钻孔岩性特征详见钻孔柱状图。五、场地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本次勘察主要采用了钻探取样,室内试

15、验、标准贯入试验和动力触探等多种勘察方法,以综合获取场地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场地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的统计结果见表3至表11。各表中统计子样少于6件时取用小值平均值或按本地区经验进行折减后的值为标准值;当统计子样大于等于6件但指标离散或出现标准值小于最小值时,亦取小值平均值作为标准值;统计子样为1件时按经验适当折减后为标准值,以上几种情况的标准值均加“( )”以示区别。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 表3地层编号地层名称项目含水量%含水比W重度kN/m3孔隙比e液限L%塑限p%塑性 指数Ip%液性指数IL压缩系数1-2MPa-1压缩模量EsMPa淤泥质粘土n677777666Max60.

16、118.41.61150.631.422.31.491.272.7Min37.616.51.04939.018.317.71.040.882.048.217.11.38044.624.420.21.271.092.38.170.610.203.864.461.820.180.150.240.170.040.140.090.180.090.140.140.11fak=57KPa,Es1-2=2.3MPa粉质粘土n7777777777Max29.00.7420.70.84140.823.918.60.420.3110.7Min20.20.6519.20.59530.517.712.80.190.1

17、55.925.60.6919.80.73936.920.516.40.300.238.13.390.04 0.610.103.732.332.210.100.061.730.130.060.030.140.100.110.140.320.270.21e =0.739,IL0.30,fak=200Ka,Es1-2=8.1MPa,根据一般粘性土查表给值。抗剪强度C、值统计表 表4 地层编号岩土名称指 标试验次数n基 本 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s标准值maxminXm淤泥质粘土K(kPa)68.03.05.4-(4.2)K(。)65.03.03.80.820.220.823.1粉质粘土K(kP

18、a)746.025.034.79.090.260.8128.0K(。)718.09.512.93.490.270.8010.3注:()内的数据为小值平均值。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统计表 表5地层编号岩土名称试验次数n基本值(击)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s标准值 (击) maxminm 粉质粘土91099.40.480.050.979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8484043.52.450.060.9641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N63.5)统计表 表6地层编号岩土名称试验次数n基本值(击)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s标准值 (击) maxminm -1角砾614.111.412.31.030.080.9311

19、.5注:杆长已经过修正岩石试验成果统计表 表7地层编号地层名称状态试验次数n基 本 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s标准值frkMPamaxminXm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天然101.450.210.67(0.44)注:1.根据试验结果,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有关规定,其中第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属极软岩和易软化岩石。标准值取小值平均值。 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基本上处于比较正常范围内,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的变异等级一般属低至中等,数据离散性不大,部分指标由于土性不均匀等原因离散性较大。主要岩、土层的指标统计数能够满足市政工程勘察规范要求, 可以作为评价岩土性质的依据,评价

20、岩土性状的指标采用的是相应指标的平均值。根据各种原位测试、试验结果,经综合分析,确定了各岩土层承载力、压缩模量的综合建议值见表8,抗剪强度指标C、标准值见表9。 承载力、压缩模量综合成果表 表8地层编号岩土名称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TG D63-2007)土工试验标准贯入(动力触探)建议值fa0(kPa)Es(MPa)fak(kPa)Es(MPa)fak(kPa)Es(MPa)fa0(kPa)Es (Eo)MPa淤泥质粘土74-572.3652.2粉质粘土330-2008.12001233012-1角砾33014330(2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400fa=400kPa E0=42MPa

21、400(4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700岩石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frk=0.44MPa700不可压缩注:1、()中数字为变形模量。2、上表中土工、标贯、动探栏值系按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附录P查表取值。抗剪强度标准值综合成果表 表9地层编号 岩土名称土工试验(快剪)标准贯入试验综合取值ck(KPa)k(O)击数ck(KPa)k(O)ck(KPa)k(O)淤泥质粘土4.23.14.23.1 粉质粘土2810.39311529.511.5注:规范是指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附录P查表取值。综合取值按小值平均值取值六、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一)地表水拟建工

22、程场地跨越排洪港,需考虑地表水影响。排港水深1.32.5米,最高洪水位19.47米。基础施工时需围堰。(二)地下水在勘探孔揭穿的深度范围内拟建工程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微承压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场地上部填土中,无统一自由水面,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及生活用水入渗补给,水位、水量与季节关系密切,水量一般有限。勘察期间未测得上层滞水静止水位,其对拟建工程影响小。第层淤泥质粘土和第层粉质粘土的透水性极差, 其渗透系数K值为10-7cm/s,可视为相对隔水层;第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和第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的透水性极差,也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微承压水赋存于第-1层角砾土中,水量不大,接受区域补给。勘

23、察期间测得该承压水水位为9.20米(1-3号孔测得), 第-1层角砾的渗透系数K值为10-3cm/s。该层微承压水水量小,对工程施工影响小。(三)环境水腐蚀性判定根据所取大冶湖水试样的水质分析结果(附后)和土的腐蚀性分析报告,结合场地环境地质条件(无污染源),按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附录K有关规定判定:场地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七、场地地层的地震效应(一)抗震设防烈度及场地地震动参数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有关规定,大冶地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

24、特征周期为0.35s。2. 根据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庆洪路K1+790中桥桥梁抗震设防类别为丁类,应按6度设防。(二)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1. 根据钻孔揭露,在深度20米范围内,主要为素填土、淤泥质粘土,硬塑的粘性土、角砾和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构成。据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附录J,查表计算本场地覆盖层的剪切波速等效值为212284m/s(详情见表8),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表4.1.3判断,场地覆盖层厚度11.517.8m,拟建桥梁工程场地类别属II类。等效剪切波速计算表 表8剪 岩土 切 土层 波 名厚速 称孔

25、度(m/s)号(m) 素填土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角砾强风化泥质粉砂岩di (m)ti (s)场地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地土类型-1-1140130240280350A2-102.95.805.514.200.062228中软土A2-74.2010.802.817.800.083214中软土P1-3004.05.74.414.100.050284中硬土P1-802.06.004.212.200.052233中软土A0-11.52.04.304.212.000.056214中软土A0-801.56.004.011.500.048240中软土(三)砂土液化判别场地不存在饱和砂土,不考虑砂土液化问题

26、。(四)软土震陷场地岩土不存在滑坡、崩塌、液化等地震稳定性问题,在遭遇第二水准烈度时,拟建工程场地可不考虑填土、软土震陷的影响,但场地的填土应进行密实处理,防止自重沉陷。(五)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拟建场地范围不存在滑坡、崩塌、液化和基岩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现象,不存在岩土地震稳定性问题。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的规定,拟建场地属于抗震一般地段。八、场地地基土工程特性评价根据表3至表7统计结果,结合拟建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拟建工程特点,对拟建工程场地基土的工程特性评价如下。1、-1素填土,地表分布,厚度一般较小,填土堆积时间约40年,填料成份为粘性土,呈松散稍密状,不均匀、物质成分

27、复杂,具高压缩性,承载力低,不可作为拟建桥梁基础的持力层使用。2、层淤泥质粘土,厚度变化大,分布于场地的部分地段,具高压缩性,承载力低,不宜作为拟建桥梁基础的持力层使用。3、粉质粘土层 厚度变化大,分布于全场地。具中等偏低压缩性,具一定的承载力。4、-1角砾层 厚度变化大,分布于场地的P1-3号钻孔所在地段,具中等偏低压缩性,具一定的承载力,不宜作为拟建桥梁工程持力层使用。5、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层 埋深较小,全场地均有分布,厚度变化大,承载力高,具低压缩性,不宜作为拟建桥梁工程基础持力层使用。6、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层 埋深较小,全场地分布,厚度大,承载力高,不可压缩,可作为拟建桥梁工程桩基础持力层

28、。九、不良地质现象与特殊岩土拟建庆洪路K1+790中桥桥址无不良地质现象。但有特殊岩土:填土及淤泥质粘土,其厚度达4.2米。(一)软土(素填土)庆洪路K1+790中桥桥址场地范围内软土层主要为表层素填土和排洪港港底淤泥及淤泥质土层。表层填土堆积时间长,不均匀,呈高压缩性,承载力低,厚度一般为1.5-4.2米,对桥梁工程施工有一定影响。排港港底淤泥及淤泥质土层,厚度达2.5米,分布于港底,埋置深度浅,具有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性、易触变等不良特性,同时区域工程经验和本次固结试验结果显示其呈欠固结状,后期在自重应力和桥梁附加应力作用下,会产生较大沉降。桥梁桩基础设计时应考虑其负摩阻力影响。十、

29、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1、根据地震区划,本区属4.75级震级、地震基本烈度6度区。从地震史记载及区域地质构造活动分析,本区新构造运动自晚更新世以来已明显趋于缓和,现代地壳运动表现为振荡式的微升微降,没有较大的差异运动和剧烈的断裂活动,虽然微降区中的局部上升区有微震相对集中现象,但并不具备发生大震的构造条件,和周围地区相比较,本区属新构造运动微弱、地壳相对稳定的地区。因此,场地的稳定性较好。2、场地未见活动性断裂。因此,拟建场地附近断裂对场地稳定性不会有大的影响。拟建场地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根据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场地的稳定性可划分为基本稳定,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

30、可划分为基本适宜。十一、地基基础方案及持力层选择(一)基础类型的选择根据以上场地地基土岩土工程特性及该桥梁的实际特点,场地上部人工填土、排洪港港底淤泥与层淤泥质土多为较低强度、较高压缩性地基土,不能满足拟建桥梁对地基的要求;层粉质粘土具一定强度、中等偏低压缩性地基土,但其厚度较小,且分布不均,不能满足拟建桥梁对地基的要求;-1层角砾具一定强度、中等偏低压缩性地基土,仅局部分布,不能满足拟建桥梁对地基的要求;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具中等强度、低压缩性,但不均匀,厚度变化大,埋藏较深,不宜直接利用;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具有较高强度、可视为不可压缩性,厚度大,工程性质较好,是本格梁工程基础的理想的桩基持力

31、层,该岩层厚度大,拟建桥梁宜采用桩基础,由于基岩为极软岩,桩基础应选用大直径端承摩擦桩基础型式。(二)桥梁工程持力层的选择根据以上场地地基土岩土工程特性评价及设计对桥梁工程建(构)筑物要求,建议庆洪路K1+790中桥工程选用大直径端承摩擦桩基础,以第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为桩基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2米。(三)成桩工艺选择从桩型及施工工艺选择来看,预制桩、沉管灌注桩及夯扩桩等,由于桩体截面小,桩体短,故无法满足桥梁上部结构荷重要求;人工挖孔桩因场地填土厚度大,施工困难。因此,上述桩型均不宜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桩径、桩长选择性强,穿越能力强,能适应任何地层,施工时对周边

32、环境影响小,施工简便,是桥梁工程常采用的基础型式,可作为拟建工程首选桩型。但应注意泥浆污染环境的问题。(四)桩侧负摩阻力影响问题由于场地存在大面积填土和深厚淤泥,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第5.3.2条规定:在软土和软弱土较厚、持力层较好的地基中,桩基计算应考虑路基填土荷载或地下水位下降所引起的负摩阻力影响。故工程设计时须考虑上述土层的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素填土的负摩阻力系数n=0.25,淤泥和淤泥质土的负摩阻力系数n=0.20。(五)基础设计参数 基础设计参数见下表20。基础设计参数一览表 表20地层编号地层名称天然重度(KN/m3)挡土墙设计参数钻、

33、冲孔灌注桩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kPa)压缩模量Es(MPa)基底摩擦系数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度)摩阻力特征值qik(kPa)桩端端阻力qpa(kPa)素填土17.5-108-淤泥、淤泥质土16.00.254.23.110-粉质粘土19.50.252810.341-14-1角砾20.50.253658-14强风化泥质粉砂岩21.50.3545-400(4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23.00.45901500700注:()中数字为变形模量。十二、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估算(一)基础设计参数根据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有关规定,结合黄石市地方经验,综合确定有关基础

34、设计参数值见下表21。 桩基础设计参数一览表 表21地层编号地层名称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摩阻力标准值qik(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负摩阻力系数n岩石天然的极限抗压强度(MPa)-1素填土80.25淤泥质粘100.20粉质粘土41-1角砾58强风化泥质粉砂岩45中风化泥质粉砂岩900.44注:()中数字为变形模量。(二)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估算根据勘探结果,按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有关支撑在基岩上或嵌入基岩内钻(挖)孔桩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公式,估算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如下:由于frk=0.44Ma,因此按摩擦桩计算公式进行估算:Ra=1/2 uqik li+ AP qrqr=m0fa0+k22(h-3)式中:Ra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KN); qr桩端处土的承载力容许值; AP桩端截面面积(m2) ; k2容许承载力随深度修正系数; u各土层或各岩层部分的桩身周长; h桩端的埋置深度(m); m0清底系数; li各土层厚度(m); qik桩侧第i层土的摩阻力标准值(kPa); 2桩端以上各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修正系数。以A0-1号孔为例估算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河流冲刷面起计算桩长,估算时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