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训练题: 回扣基础11 基础实验正误判断再集训(含答案)_第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训练题: 回扣基础11 基础实验正误判断再集训(含答案)_第2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训练题: 回扣基础11 基础实验正误判断再集训(含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一、基础实验正误判断再集训(一)基础实验正误判断1除去CuO中混有的Al2O3,可以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过滤、洗涤、干燥()2将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可以证明氧化性:H2O2 Fe3()3向10 mL 0.2 molL1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 molL1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 molL1FeCl3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可以证明在相同温度下的溶度积:KspMg(OH)2KspFe(OH)3()4配制10%的CuSO4溶液:将10 g CuSO45H2O溶解在90 g水中()5如果将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或N

2、aOH溶液擦洗()6清洗长期存放FeCl3溶液的试剂瓶内壁所附着的不溶物,用稀硫酸清洗()7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以验证BaSO3难溶于水()8向25 mL冷水和沸水中分别滴入5滴FeCl3饱和溶液,前者为黄色,后者为红褐色,则温度升高,Fe3的水解程度增大()9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热饱和FeCl3溶液中,可以制备Fe(OH)3胶体()10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铝熔化,但熔化的铝不滴落,则可以说明Al2O3的熔点比Al高()11向Fe(SCN)3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为红褐色,则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12可用同一原理解释

3、鸡蛋白溶液中分别加入NaCl溶液和HgCl2溶液,均有固体析出()13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结果H偏小()14滴定管在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待装标准溶液润洗()15有机溶剂(如乙醚、乙醇、苯、丙酮等)沸点低,极易被引燃,加热时最好用水浴加热()16检查是否漏水是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仪器使用的第一步操作()17乙醇中的乙酸,可以用新制氧化钙,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18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现象为溶液变成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可以证明Fe2催化H2O2分解产生O2;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Fe3的

4、水解平衡正向移动()19蔗糖水解产物的验证:在冷却后的水解液中直接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看是否有银镜产生()20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未呈红色,则稀硝酸不能将Fe氧化为Fe3()21向某溶液里滴加NaOH溶液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颜色没变,则原溶液中无NH()(二)实验装置正误判断1检查右图所示装置气密性:()2称量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3下图为实验室制氢气的简易装置。若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后,发现锌粒与稀硫酸无法接触,为使该反应顺利进行,则可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NaCl溶液或四氯化碳,但不能用KNO3溶液()4.该装置可测量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5.该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备Fe(OH)3()6.该装置用于制备并收集NO气体()7.该装置用于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8.该装置用于Na2CO3和稀H2SO4反应制取少量的CO2气体()9.用该装置蒸发硫酸铜溶液制备硫酸铜晶体()10.用该装置分离氢氧化钙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铵固体()11.该装置可用于吸收NH3或HCl气体,并防止倒吸()12.该装置可用于分离石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