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顽 宋兴_第1页
张石顽 宋兴_第2页
张石顽 宋兴_第3页
张石顽 宋兴_第4页
张石顽 宋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张石顽学术经验举要成都中医药大学宋兴主讲张石顽 (1617年1701年) 生平l张石顽:名璐,字路玉,号石顽老人。明万历四十五年康熙四十年(1617年1701) 。长洲( 今江苏吴县)人。 张氏天资颖悟,治学态度严谨,早年习儒,明末战乱时期,曾隐居洞庭山中十余年,潜心钻研医术。毕生孜孜不倦,勤求博采。 张氏业医六十余年,临床经验极其丰富, 医名盖世,堪称一代宗师。与喻昌、吴谦并称清初三大家。著作l代表医著: 伤寒缵论伤寒绪论 千金方衍义 本经逢原 诊宗三昧 医通 现存多种清刻本、石印本。著作l代表医著:伤寒缵论+伤寒绪论各二卷 著书时间:刊于1667年。 著书动机:自序阐明作者有感于伤寒论诸家

2、注本, “多岐而不一”, 及反复钻研伤寒论条辨、尚论篇等书后,“向之所谓多岐者,渐归一贯”,故以尚论篇伤寒论条辨等为依据,衍义出缵、绪二论。 书名意义:张氏释为“缵(继承)者,祖仲景之文;绪(头绪)者,理诸家之纷纭而清出者,以翼仲景之法,汇明其源流”著作l代表医著伤寒缵论+伤寒绪论 体例缵论:重编王叔和整理本,诠释采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喻昌尚论篇等诸家注文,参以个人见解。 体例绪论:鉴于伤寒论原书或有残缺,证治或有不全,遂博搜前人方论予以补充,是为“绪论”部分。 作品缺陷:缵论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尚论篇原文编次。绪论所补方剂,个别有配伍不够严密的缺陷。著作l代表医著本经逢原增删充实本经之作 全书共

3、4卷康熙三十四 (1695)年。 载药700余味,以本经为基础,参考本草纲目,分为水、火、土、金、石、卤石、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谷、菜、果、水果、味、香木、乔木、灌木、寓木、苞木、藏器、虫、龙蛇、鱼、介、禽、兽、人32部。 凡本经所载药物,先记性味、产地、炮制、功用、诸家治法及药物真伪优劣鉴别,后引本经原文,并据经义加以引申发明。著作l本经逢原: 特点:虽以本经名,但所重不在原书原文考订,更不照搬本经,而是以临床实用为主,经过反复斟酌,对本经作了增删充实,所择以临床实用药物为主。 非本经所载药物,则直述其功效主治,即所谓发明。且杂引各家之说及附方。论述中颇多作者本人

4、见解和经验之谈。著作l本经逢原: 七十九岁高龄之作,包含六十余年行医经验。 书中既蕴含了他一生药物研究的许多独到见解。 此书后被严式诲于光绪三十四年 (1908)连同陈修园的伤寒论浅注方论合编、金匮要略浅注方论合编、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一起收录于丛书医学初阶中,影响甚大。著作l代表医著诊宗三昧 全称石顽老人诊宗三昧,全书1卷,共12篇。脉学著作,成书于1689年。 1-2篇阐明医学宗旨,并批判前人某些脉学著作,提出“入门宗脉不慎,未免流入异端”,力陈“吾当以三昧水涤除尘见”, 故撰此书。 3-6篇专论脉位、脉象、经络之常与变, 7篇详载32种脉象。 8篇详述古今辨证论脉异同及脉证不合等。 9-12

5、篇讨论脉之顺逆与妇婴之脉。著作l诊宗三昧:该书文笔流畅,论理透彻,是中医临床及诊法研究者的较好参考书。 不足:部分内容芜杂,如论述清脉、浊脉时,未完全脱出太素脉之臆说。 注释太素脉:是古代相术中的一种,但是其中蕴涵许多中医知识,并不为人熟悉,历代刊本亦少人问津。这种重医学,轻相学的现象值得思考。著作l诊宗三昧:注释太素脉:关于太素脉的源流,目前说法颇多,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明代青城山人张太素由隐者密授,再经他反复实践、整理而成太素脉秘诀上下卷,是太素脉相法的系统著作,今人得观太素脉法,实有赖于此书。著作l诊宗三昧:注释太素脉:张太素认为,人的脉搏变化与五行八卦、河图洛书之理相通,只要理解并掌握太素

6、脉法秘诀,不但可以给人诊病,还可以预言人一生的命运祸福,甚至还可以透过父亲的脉相来预测儿子的命运前程,而且“灵验异常”。 宋按:既“灵验异常”,为何历代刊本少人问津?著作l代表医著千金方衍义 千金方衍义 30卷,刊于1698年。 本书是对备急千金要方进行校勘,并就其中收载方剂(不包括其中的医论、药物和针灸)予以注释发挥之作(即所谓“衍义”)。 书中还阐述了处方用药的“反激之法”。 对于某些峻利药物之方剂,尤能斟酌南北风气之不同,人身禀赋之强弱而予以化裁运用。著作l千金方衍义学术成就 相反相激:张璐发现千金方遣方用药多用反激之法。 反:药品的七情四气五味相反。 激:药品相反相成,相互冲激而激发功

7、效倍增。著作l千金方衍义学术成就 阐明相反相激用药法则:如卷九之“六物青散”条衍义说:“青散即前解散加附子、防风以搜少阴之邪,专为面赤戴阳而设,得汗不解,当服神丹,专取半夏、乌头反激以祛寒气厥也。”又“神丹丸”衍义条说:“神丹丸本金匮赤丸,彼治寒气厥逆,故用茯苓、半夏、乌头、细辛、矾、朱,专取相反,激其破阴爱邪之功。”又云:“前方服六物散得汗不解,用神丹丸,方中乌附虽同,安得职此方相反互激之力欤?”按:半夏、乌头相反,但却互激而发挥祛寒气厥逆的作用,此即“反激法”。著作l千金方衍义学术成就 阐明补泻互用之妙: 温补+攻毒开泄补而不滞。 峻攻+温补留连藏而不猛。 少与频进峻药缓之。著作l千金方衍

8、义学术成就 阐明补泻互用妙理: 千金方卷二“半夏茯苓汤”条衍义说:“历观千金诸方,每以大黄同姜桂任补益之用,人参协硝黄佐克敌之功。不由千金之门,何以求应变之策耶?” 千金方卷十九“肾沥汤”条衍义说:“千金诸方,每于死中求活,补中用泻。温补剂中,得攻毒开泄则补而不壅;峻攻药内,得温补留连则藏而不猛。且少与频进,曲进峻药缓之之妙。”著作l 千金方衍义学术成就 阐明开创治则法门:犀角地黄汤开寒冷散血法门 千金方卷十二:“犀角地黄汤”条衍义说:“血得辛温则散,得苦寒则凝,此方开寒冷散血之门,特创清热解毒之法,全在犀角通利阳明以解地黄之滞,犹赖赤芍、丹皮破气散血,为犀角地黄之良佐。 加减:里实则加大黄。

9、表热则加黄芩。脉迟,腹不满自言满者,为无热,但依本方。不应则加桂心。此千金不传之秘。”著作l千金方衍义学术成就 提倡师其意取其法不拘其方: 师古圣意+取古方法不泥其方灵活运用。 张氏主张,学习研究千金方要点不在一方一药的死记照搬上,而在灵活运用上。 卷十二:“大金牙散”条衍义说:“临病处方,但当师古圣之意,取古方法,随机应变,不必拘守成则也。” 极力提倡师其意而不泥其方,灵活运用。著作l千金方衍义评价 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53万余字,是初唐孙思邈的一部划时代医学巨著,此书不仅凝聚了孙氏毕生学术心得,临床经验,还广征博引,保存了大量唐以前珍贵医药文献和宝贵医方,如苇茎汤,犀角地黄汤、温胆汤、大小

10、续命汤等。著作l千金方衍义评价 张璐说:“长沙为医门之圣,其立法诚为百世之师。继长沙而起者,惟孙真人千金方可与仲圣诸书颉颃(xiehang不相上下)上下也。伏读三十卷中,法良意美,圣谟洋洋,其辨治之条分缕析,制方之反激逆从,非神而明之,孰能与于斯乎。”著作l千金方衍义评价 该书体量博大,内容深奥,问世一千三百余年,无一人敢于对其注释阐发。 唯清初张璐有感于“此书不为之阐发,将天下后世竟不知有是书,深可惧也”。乃汇取善本,参考互订, 以毕生之医学体会,再加上六十年临证经验,发挥而成千金方衍义,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千金方注家。著作l代表医著张氏医通:本书是张璐的代表性医著,由理论、治法,验案及书末所附

11、祖方四个部分组成。围绕内科杂病的诊治,广辑历代医学名家见解,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予以阐扬发挥而成,全书60余万字。学术成就l张氏医通对医方的见解: 历代医方有渊源:新方祖方加减 张氏指出历代流传的医方,大多皆有渊源,即由某一祖方增损组合而成。 张氏对各类方剂的临床应用,均有自己的明确见解,整理详明,为历世医家所重视。 张氏医通虽卷帙浩繁,但叙述条理清晰。系统具体,为医家案头必备之工具书。学术成就l 张氏医通对中风的认识: 病因虚:五脏之类风,未有不由阴虚而然者。惟东垣独得其义,曰,有中风者,卒然昏愦,不省人事,此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故多犯之,岂非阴虚之病乎。

12、夫人生于阳,而根于阴,根本衰,则人必病,根本败,则人必危,所谓根本者,真阴也。 人知阴虚唯一,而不知阴虚有二,如阴中之水虚,则病在精血,阴中之火虚,则病在神气。盖阳衰则气去,故神志为之昏乱,非火虚乎。阴亏则形坏,故肢体为之废弛,非水虚乎。今以神离形坏之证,乃不求水火之源,而犹以风治,鲜不危矣。学术成就l张氏医通对中风的认识: 病因痰:凡经络之痰,盖即津血之所化也,使果营卫和调,则津自津,血自血,何痰之有,唯是元阳亏损,神机耗败,则水中无气,而津凝血败,皆化为痰耳。此果痰也,果津血也,岂以津血之外,而别有所谓痰者耶?若谓痰在经络,非攻不去,则必并津血而尽去之,庶乎可也,否则安有独攻其痰,而津血自

13、可无动乎?津血复伤,元气愈竭,随去随化,痰必愈甚,此所以治痰者不能尽,而所尽者惟元气也,矧复有本无痰气,而妄指为痰,以误攻之者,又何其昧之甚也。学术成就l张氏医通对伤寒与杂病关系的认识: 伤寒与杂病,可分又不可分。 杂病之体最易感受外邪。 外邪侵袭最易引发杂病。学术成就l张氏医通对伤寒杂病治疗要点的认识: 提倡因势互用,不可执泥。 反对“伤寒以攻邪为务,杂病以调养为先”俗见。 倡言在各类病中攻邪调养,各有侧重,可以互用。 伤寒为邪气主病,邪必伤正证虚用扶正法。 杂病可因邪而至,邪必乱正证实用攻邪法。学术成就l张氏医通伤寒研究要点: 以“阴阳传中”为纲: 阴阳与表里关系:三阳为表,三阴为里。 传

14、中与证性关系:传经属热,直中属寒。 传中与六经关系:先辨传中,再别六经。 传中与辨证关系:分清传中,纲举目张。 传中与病机关系:邪热蒸腾传经之理。 元气亏损直中之理。 学术成就l张氏医通伤寒六经病症诊治经验: 三阳太阳 太阳分证纲要:风伤卫寒伤营风寒兼伤营卫 太阳治疗纲要:风伤卫桂枝汤 寒伤营麻黄汤 风寒两伤营卫大青龙汤学术成就l张氏医通伤寒六经病症诊治经验: 三阳阳明: 阳明治要倡攻下,重时机。 理由:邪热入胃,万物所归,最易结实,可攻下 要点:下不厌迟,汗不厌早发汗不开,不可攻里邪未结实,误攻生变结胸、痞硬、协热利学术成就l张氏医通伤寒六经病症诊治经验: 三阳少阳: 少阳治要:重视胃气学术

15、成就l张氏医通三阴病症诊治经验: 三阴之要在少阴:三阴寒证,根在少阴 厥阴寒证由少阴虚寒而至用干姜、附子等合少阴以温之,所谓肝肾同一治。 太阴寒证由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所致,可用四逆汤之类。 治病求本三阴寒证,当以少阴为中心。学术成就l张氏医通证诊治经验: 血气关系:血与气,异名同类,水谷所化。 气为血之引导,血为气所依归。 研究血证不离阳气气血并重。学术成就l张氏医通血证诊治经验: 血证病机:气逆火旺 阳微火衰 出血机理:多由于人体禀赋有所偏盛,再加上劳役过度,损伤人之阴精阳气,致使血从偏伤偏衰部位而出,形成血证。学术成就l张氏医通诊治经验 血证病机 :具体而言,则由阴阳盛衰而致脏腑气机紊乱,

16、或血随气逆,或血失所统,而致血溢或脱漏 或阴虚则火旺,火旺则动血,血随火性炎上而上溢,而致出血。 或阳微而火衰,火衰则阳气不能统摄血液,致使血液下脱而致出血。 张氏论出血病机,重虚实气火,或为气虚,或为气逆,或为实火,或为虚火。 纲领清晰,要点突出。学术成就l张氏医通血证治疗经验: 强调辨证论治:以阴阳盛衰为依据,辨证论治。 重视行血破瘀:初期行血破瘀,折其锐气,然后区别加以治疗。 反对滥用苦寒:误用则犯虚虚实实之忌,使阳气衰微,甚至亡阳不救。使阴寒凝闭,瘀阻加重。 反对骤用止涩:骤加止涩,使败血留积,成为瘀血之根,时常反复发作,后患无穷。 反对妄用疏利:妄用疏利,津液随下,血不能止。学术成就

17、l张氏医通血证治疗经验: 血证用药:反对凉涩,注重温通。 吐血治法:实证吐血,初起主张用大黄下气凉血行血,引热下行,使胃热下行,则血可止。 善后调理:重心肝脾三经用药,归脾汤。 凡失血,无论衄血出于经,咳血出于心,嗽血出于肺,吐血出于胃,咯血出于肾,呕血出于肝,唾血出于脾,但以色紫黑者,为瘀积久血,色鲜红者为暴伤新血,色淡清者为气虚挟痰,总属炎火沸腾,故治血以降火下行为首务,不可骤用酸寒收敛,使瘀积发热,转增上炎之势。学术成就l张氏医通痢证诊治经验: 血痢诊治:血痢未必皆属热。 寒热虚实:前人谓白痢属虚寒,赤痢属实热。 张璐不以赤白定寒热,而以四诊合参辨虚实。 血色血质辨虚实:血色鲜紫浓厚者,

18、当属热痢;若血色瘀晦稀淡,或如玛瑙色,则属阳虚不能制阴。 治则:属热用黄连、大黄之类寒凉药物。 阳虚当温理其气,气行则血可摄。学术成就l张氏医通痢证诊治经验: 阴虚下痢:阴虚阳亢则热,身热则邪热更甚,阴血更伤,其病多危。 伤寒下痢:伤寒阴证,易伤阳气。 身热肢温阳气回复而可治。 厥逆不返阳绝主死。 时行疫痢:挟邪之痢亦有身热,治当去其邪气,邪气去则身凉痢止,其病自愈。学术成就l张氏医通对伤寒温病的认识: 寒温并重:既重伤寒研究,又重温病辨识。 重舌诊:注重舌诊在伤寒辨治方面的应用,对温 病学发展,也有积极影响。学术成就l张氏医通杂病诊治经验: 重视辨证:杂病诊治以辨证为准绳。 擅长温补:杂病治

19、疗以温补为擅长。为明清时期温补学派医家之一。学术成就l张氏医通对中风的认识: 病案举例:汉川令顾莪在夫人,高年气虚痰盛,因乃郎翰公远任广西府,以道远抑郁,仲春十四夜,忽然下体堕床,便舌强不语,肢体不遂。以是日曾食湿面,诸医群议消导,消导不应,转增困惫,人事不省,头项肿胀,事在危急,急邀石顽诊之。学术成就l张氏医通对中风的认识: 病案举例顾莪在夫人案: 石顽诊之:六脉皆虚濡无力,诸医尚谓大便六七日不通,拟用攻下,余谓之曰,脉无实结,何可妄攻!莪在乔梓,皆言素有脾约,大便常五七日一行,而艰苦异常,乃令先小试糜饮,以流动肠胃之枢机,日进六君子汤,每服用参二钱,煎成炖热,分三次服,四剂后,自能转侧,大

20、便自通,再四剂,手足便利,自能起坐,数日之间,倩人扶掖徐行,因切嘱其左右谨防,毋使步履有失,以其气虚痰盛,不得不防杜将来耳。学术成就l张氏医通杂病诊治经验: 医案讨论:湖广礼部主事范求先讳克诚,寓金阊之石窝庵,患寒伤营证,恶寒三日不止,先曾用过发散药二剂,第七日躁扰不宁,六脉不至,手足厥逆,其同寓目科方耀珍,邀石顽诊之,独左寸厥厥动摇,知是欲作战汗之候,令勿服药,但与热姜汤助其作汗,若误服药,必热不止,后数日枉驾谢别,询之,果如所言,不药而愈。学术成就l张氏医通杂病诊治经验: 医案讨论:一童姓者,伏气发于盛暑,其子跪请求治,诊时大发躁扰,脉皆洪盛而躁,其妇云大渴索水二日,不敢与饮,故发狂乱,因令速与,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