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统编版高二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统编版高二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统编版高二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统编版高二_第4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统编版高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统编版高二 绵阳南山中学2021年秋季高2020级半期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陈泽成航审题人:周静王方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

2、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共有五个书名: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石头记和红楼梦。风月宝鉴代表道学眼光,情僧录代表痴男怨女的口味,金陵十二钗代表“写女儿之书”的看法。石头记和红楼梦是两个最好的名字,也是读红楼梦最深入的两个角度。 把眼光局限于“道学”,便把红楼梦当成“劝世文”或“意淫书”来读。以“情僧”来看的人,就把苏曼殊个人的遭遇告诉他,相信也会得来与读红楼梦同样的满足了。以“女儿之书”来看,大可以说它是镜花缘,不过是红楼梦文字写得好、人物画得真、结构更紧密。但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不也文字好、人物真、结构严吗?她是聪慧明智的女作家,在包涵广摄的意

3、旨上,却无论怎样都不够与曹雪芹相比了。 石头记原是此书的本名,能代表红楼梦的中心意旨之一欲望之斗争与生灭,但为什么曹雪芹终于选定了红楼梦为此书正名?第一,石头记此名好是好了,但读者无法一见此名,就可“望文”而“生义”,必须要读了此书,知道了关于那“石头”的寓言,方可略明。由石变玉、由玉变石的象征意义,亦不容易从此名而一目了然。第二,石头记一名,单调、无色彩,不大能表现出现实与空幻、入世与出世这正反两方面的涵旨,更不能显呈此书在“时间”上的主题。 红楼梦却不同,“红”是颜色,“楼”是建筑,“梦”是虚幻,三字合在一起,把所有内容都尽包进去。“红”可以表示万花千彩的女子,见得到“色”。“楼”是现实中

4、的“相”,摸得着的实体,有人工在其中而建成的“楼”,代表现实世界。“红楼”两字合起来,是“千娇百媚所居的世界”大观园,或“金粉繁华”的世界书中所云“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或如一位译者所说的,“红楼”就表示佛家所指的“红尘”现实世界。这就有“色”有“相”了,是此书“实”“成”“有”的“正”的一面。“梦”却是虚也、空也,这是“反”的一面。“红楼梦”三字合起来,乃有实、有虚,有成、有幻,有有、有无,而“梦”又表示事物之易变。佛家说现实世间的“色”与“相”都是“幻”(梦),正因为一切都“无常”;何以无常,因有死、有灭、有散都由时间的大限所决定。此名一看之下,可给人“色”“相”“幻”这三方面的意旨,

5、所以最好、最切。 (节选自胡菊人小说红楼,有删改) 【注】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1903年在惠州削发为僧,法名博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苏曼殊与贾宝玉都出家为僧,了解了苏曼殊的个人经历,就等于读了红楼梦。 B.傲慢与偏见在文字、人物、结构方面做得也很好,但其意旨的广度比不上红楼梦。 C.红楼梦中的石头是有寓意的,其“由玉变石”象征了小说的意旨欲望之斗争与生灭。 D.红楼梦名称中“红楼”就是指人工建成的大观园,是“实”的;而“梦”是“虚”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二段首先提出红楼梦的五个书名

6、,然后分别指出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这三个书名的局限性。 B.文章对石头记这一本名著的优、缺点都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红”“楼”“梦”三个字分别进行了阐释,来论证曹雪芹为何最终选定了红楼梦为此书的正名。 C.文章用“红尘”“无常”等佛家用语来论证红楼梦这一书名最好最切的原因在于,它能体现出这部小说“色”“相”“幻”三方面的意旨。 D.文章不止一处运用对比论证,如将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进行对比,将红楼梦与石头记书名进行对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有五个书名,这五个书名代表五个阅读角度,读者可以借此从不同角度感受小说的魅力。 B.以宝玉和黛玉的恋爱为主线,情有所

7、求、求而不得、出家为僧,这是书名为情僧录的阅读角度。 C.很多人读红楼梦,总会被其中神仙般的绝代佳人们吸引,并为她们香消玉殒的命运叹息,这是书名为风月宝鉴的阅读角度。 D.小说中的贾府极尽荣华富贵,这体现了“红楼”的含义;最后贾家败落一场空,这体现了“梦”的含义。 【答案】1.B2.B3.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数据显示,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2012年以来,“光盘行动”广泛开展,“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减少。然而生活中不难发现,一些场景中还存在明显的浪费现象,如单位食堂,人们排队倒掉

8、餐盘中余下的很多饭菜;宴席散去,酒桌上留下了不少“未光之盘”;餐厅消费中也时常可见超量点餐 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全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去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减少餐饮浪费,是践行绿色低碳生活观念的必然要求。有研究显示,如果人类减少粮食浪费和提高粮食生产链的效率,将对保护地球自然资源和改善人类生活,做出巨大的贡献。节约粮食,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保证粮食安全,同时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消耗,可谓一举多得。 培养节约习惯,需要善于发挥宣传教育的重要作用。“历览前

9、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崇尚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政府层面还需加强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培养理性、健康的饮食观和消费观,鼓励和表彰节约行为,倡导餐桌上的文明新风。同时也要重视教育层面的作用,如学校加强相关知识与政策的科普。还可通过新媒介、新平台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大众,真正做到让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也不再困难。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还需餐饮行业共同努力,优化服务与经营模式。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后,湖北武汉餐饮业协会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发布包括“N1点餐模式”在内的6条倡议。北京、江苏、陕西等地行业协会的倡议书也包括多项节约措施。这些举

10、措,从服务侧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提供了动力,值得重视与借鉴,从而启发社会各环节探索更有效的节约措施。 遏制铺张浪费之风,更需从上到下形成全维度的社会风尚。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只有党政机关、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更具有感召力与说服力,才能助推全社会自上而下形成节约风尚。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过“紧日子”,节约粮食,杜绝公款浪费,为人民群众做好榜样。“舌尖上的浪费”不仅是个人行为层面的问题,还关系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与国计民生。只要人人都行动起来,做好实践者与监督者,形成杜绝浪费的良好氛围,文明新风就能吹遍神州大地,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将会成为社会新风尚。 (摘自王欣夷让“以节

11、约为荣,以浪费为耻”成为社会新风尚,有删改) 材料二: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生产的食物中,约有1/3被丢弃或浪费掉,相当于13亿吨粮食,约合1万亿美元的经济成本、7000亿美元的环境成本以及9000亿美元的社会成本。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全球还有大量极端贫困人口营养供给得不到保障,联合国日前发布的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全球饥饿人数可能将在去年6.9亿的基础上增加0.83亿1.32亿。 强烈反差的背后,是全球购买力不均衡的现实。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世界最贫困地区,消费者的食物浪费程度很低,每年人均约10公斤,而在高收入国家,这一数

12、字超过了100公斤。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指出:“粮食是足够的,今年也是如此。问题在于人们购买食物的能力。”食物浪费造成的需求过剩会推高食品价格,这对食品支出占比较高的穷人影响更大,令他们难以负担具有充足营养的食物,生存境遇进一步恶化。 一方面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生产供应受到威胁,一方面食物需求还在不断增长。据预测,20122050年的人口增长和收入增加将导致全球农产品需求增加35%50%,这将给全球自然资源造成更大压力。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人类需要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制止食物浪费和损失应该是其中最基本和必要的行动。 (摘编自尚凯元制止食物浪费,不止有本经济账) 材料三: 从目前看,我国现行法律

13、中虽有一些关于制止浪费行为的原则规定和要求,但比较分散或笼统,缺乏必要的约束措施和惩戒机制。 立法遏制餐饮浪费,需明确职能部门、餐饮经营者、消费者等各方的责任,制定出易于操作的监督措施和处罚标准,并着眼于构建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惩罚并重的制度机制。必须指出的是,餐饮浪费只是粮食浪费中的重要一环,育种、收获、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的浪费同样不可忽视。立法遏制粮食浪费必须坚持“全面原则”,涵盖从育种到餐桌的所有环节,确保每一粒粮食都不被浪费。 换言之,千呼万唤的粮食法该出台了。遏制粮食浪费任重道远,法治是治本之策。最新消息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决定成立工作专班,开展相关工作。立法有望提速,

14、令人期待。 (摘编自陈广江立法制粮食浪费迫在眉睫,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广泛开展“光盘行动”,2012年以来,“舌尖上的浪费”现象得到了完全遏制。 B.湖北、江苏、陕西等地餐饮业协会倡议的节约措施从消费侧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C.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全球饥饿人数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0.83亿1.32亿。 D.餐饮浪费,不仅是个人行为层面存在的问题,还关系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与国计民生。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每年生产的食物,约有三分之一被丢弃或浪费,造成经济、环境、社会成本巨大浪费。 B.遏制铺张浪费之风,需要

15、党员干部带头,助推全社会自上而下形成节约的社会新风尚。 C.粮食供给不足推高了食品价格,会进一步恶化食品支出占比较高的穷人的生存境遇。 D.粮食浪费不仅包括餐饮浪费,还包括育种、收获、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的浪费。 6.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应该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答案】4D5.C 6.帮助贫困人口提高购买力,保障其营养供给;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减少食物浪费和其它环节的损失;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保障粮食生产供应;加快立法,遏制粮食浪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雾 战地救护所被罩在浓雾中,像裹着一层又一层的纱布,扯不开,拉不断。我和师政委刘

16、彬在这迷迷蒙蒙的“纱布层”里摸索着,脚下高高低低,好不容易找到了被伤员称为“死亡转运站”的一号病室。 病室中间有一个钢丝床,看上去像一艘白色的小舟,上面安详地躺着一位年轻的伤员,这艘小舟即将载着这个十八岁的生命驶向永恒和寂灭。 在他身边,那桅樯一样的吊瓶架上还挂着红色血浆袋和生理盐水,这对于已经报过病危的年轻生命都无济于事了。他的伤势太重了,腿上、腰部、胸部、左臂都缠着绷带。我最不忍心看的是那张我曾经熟悉的红润的娃娃脸,变得那么苍白和短小敌人的地雷炸掉了他的下巴。 因此这个叫周小波的战士,无法讲出他英雄壮举的动因他们班在插入敌人雷区之后,他第一个滚下身子,压响了一串地雷。作为随队的师组织干事,

17、我有幸看到了这撼动心魄的壮举,那映在拂晓的霞光中的身影,使我终生都不能忘怀。 “你是英雄!”刘彬俯在他的耳边,透过绷带,传达着对这位士兵的嘉奖,“你是人民的好儿子。我们要给你报功!报军区、报中央军委” 周小波很少有机会和师政委靠得这样近,目光里透着拘谨,也有一些迷惘,也许他没有听清师政委讲的话。 我灵机一动,从文件包里拿出了由我起草的关于报请授予周小波同志“滚雷英雄”称号的决定复印件给他看,以便让这个即将远行的农民儿子得到一些心灵的慰藉。我想他是看清了,目光里却没有我想象的那种喜悦,有一层雾样的东西罩在他的瞳仁上,他的头还微微一动,似乎要说点什么。 我猜想那是一个要求。 战斗打响之前,他也像那

18、些老兵一样,咬破了中指写了一份决心书。他把血书交到我这个“师里来的首长”手里,却还磨磨蹭蹭不肯走。 “有事吗?”我问。 “我我有个要求。”他涨红了脸。 “什么要求,提吧。” “我妈妈生癌呢。”他垂下了头,有些慌张,“没有钱看大夫” “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哥哥。他是个哑巴。队里办工厂不要他,在家种地呢!”他忽然异常赤诚地望着我,“李干事你看着,这回打仗我不会怕呢,要是我回不来了,能不能让我妈妈住上部队医院” 我许久没有吱声,只觉得嗓子眼里发哽。 他似乎觉得自己提的条件太高了,低声纠正着:“看看大夫也行” “组织上会考虑这个问题的。”不知怎么搞的,我的嗓音里带上我平时最深恶痛绝的官腔。可是,在

19、我小小的职权范围里,我又能怎么说呢? 今天,作为一个即将闻名于全军、全国的“滚雷英雄”,他的夙愿可以偿还了!师政委听了我的叙述为之动容:“让他放心,组织上一定设法安排!” 使我不解的是,当我向他转述之后,他眉头微微一展,又痛苦地拧到一起。那一定是还记着他的哑巴哥哥。我又冒昧向他许愿:“你哥哥的工作,我们也会想办法的。” 他眼睛里的雾仍未散去,我惶惑了! “该不是对他战斗情况有补充吧?”师政委眼光亮亮的,“他能写么?” “他的右手还能活动。”一直守在旁边的护士轻声说。 我拧开钢笔,塞到周小波的手里;护士递过病历夹做垫板,我双手为他托着汗水在他额头上沁出来,足足十五分钟,他写下了十五个字,那是使我

20、瞠目结舌的十五个字:“我不是滚雷英雄,我是被石头绊倒的。” 师政委脸色陡变,久久地盯着我的脸。 “我是千真万确亲眼看到的,连里的同志也都亲眼看到的”我执著却又无力地辩解着。 师政委在屋里踱了一会步,看看护士,看看我,沉重地吐出一句:“当然喽,我们要实事求是喽!” 我像失落了什么,泪水涌上了眼眶。 透过那晃动的晶体,我看到周小波眼睛里的雾消散了,眼睛变得那么明净,那么清澈 (取材于李延国同题小说,有删节)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斗打响之前周小波与“我”的对话,补充说明周小波的家境情况,丰富了人物形象。 B.周小波提出给妈妈看病的请求后,“我”觉得他要求过高,便以打

21、官腔应付。 C.周小波说出事实真相的一瞬间,情节突转,产生了十分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D.“我”作为小说的叙述者,在文中起到了串联情节、增加故事真实性的作用。 8.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雾”,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周小波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7.B8.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特点;营造了沉重压抑的氛围;暗示故事的扑朔迷离。 结尾:“雾”喻指周小波内心有不安;“雾的消散”喻指事实得到澄清,周小波的内心变得宁静(或突出了周小波的诚实质朴);照应文题,呼应前文。 9.出身贫苦。妈妈生癌没钱看病,哑巴哥哥在家种地,说明他是农家子弟,出身贫苦。 拘谨腼腆。师政委问候他

22、时,他目光拘谨;向组织提要求时涨红了脸,垂下了头,慌张,体现出他性格拘谨腼腆。 孝顺。上战场前还想着给妈妈治病,说明他孝顺。 勇敢无畏。自述打仗不会怕,说明他勇敢。 纯朴老实。提要求时觉得自己的要求太高,说明他纯朴。 诚实。被错加荣誉后执着地予以澄清,表明他诚实。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

23、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武卒,崔旰等乱

24、,甫往来梓、夔间。客耒阳,县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于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0.下列对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

25、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B.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C.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D.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科举考试的等级;科举考中称“及第”,科举没考中称“落第”。 B.“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使用15年,是用干支纪年法来纪年的。

26、C.“擢”是提拔官职。在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字还有“拔”“陟”“升”等。 D.“陛下”,本义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积极入世,忠于朝廷。杜甫向玄宗献上三篇赋,被玄宗赏识,后来授予官职。肃宗即位后,杜甫想方设法投奔肃宗。 B.杜甫仗义执言,看重友情。杜甫与房琯是布衣之交,房琯被罢免宰相官职,杜甫上疏为房琯辩解,唐玄宗大怒。 C.杜甫晚年颠沛流离。杜甫与剑南节度使严武是世交,于是前往剑南依附严武。严武死后,杜甫漂泊于梓、夔之间。 D.杜甫才华横溢,深得后世推崇。杜甫遗留下来的文学遗产让后人颇为受益,韩愈认为其

27、诗可以和李白并驾齐驱。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2)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答案】10.D11.B12.B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杜甫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适逢安禄山叛乱,天子入蜀,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

28、位,(杜甫)从鄜州穿着破旧的衣服想要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贼捉住。至德二年,杜甫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小,不应该罢免大臣。”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来质问。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唐肃宗(怒气)才缓解。杜甫谢罪说:“房琯,是宰相的儿子,年轻时就建立有远大理想要成为纯儒,有大臣的体器。时人认为房琯有三公之才。陛下果然委以宰相一职。我看他深切地为陛下担忧,形色中显出大义。我感叹他功名没成,志气被挫败,非分地希望陛下您弃小错取大德,所以冒着死罪称述,我直言激怒、违

29、背了圣意。”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杜甫家眷寓居在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甚至被饿死,于是(皇帝)允许杜甫自身前往鄜州探视。从京城回来,出任华州司功参军一职。适逢严武统辖剑南东西二川兵马,杜甫前往归附他。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时,表荐杜甫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严武死后,崔旰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于是客居耒阳,当地县令送给他牛肉和白酒,一天大醉后死去,时年五十九。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年轻时与李白齐名,当时号称为“李杜”。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衰败的世事,忠诚不忘君主,人们爱他的忠义。 评价道:“唐朝兴起以来,诗人们继承南朝陈及隋朝的诗风余韵,崇尚浮华绮丽的文风并相互夸耀。到宋之问、沈佺期等人,研究揣摩音韵,做到平仄没有差池,称之为“律诗”。到了杜甫,他的诗歌雄浑开阔无比深广,融合千万风格为一体,古今诗体兼善。其他诗人不足之处,杜甫却能做到足足有余。即便是他所遗留下来的文学遗产,也让后人受益很多。杜甫又善于铺陈时事,对格律押韵的把握非常精深,世人称为“诗史”。昌黎韩愈对于(杜甫的)文章慎重地许可,至于诗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