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全面讲析_第1页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全面讲析_第2页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全面讲析_第3页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全面讲析_第4页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全面讲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全面讲析 司空图生活在唐灭亡前夕(公元837-908),黄巢起义时代,国势衰落,农民起义给唐政权以重大打击,同时藩镇割据可以要挟朝廷,内部是宦官专权。他做过朝官,任礼部郎中和中书舍人等,中年(88750岁离朝廷归乡(山西永济县,河中虞乡人)中条山王官谷隐居,跟和尚道士往来,前儒而后道佛。其诗品到明代才署名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是以直觉感悟式思维表达丰富的美学思想,它用诗体表达抽象的哲学思想,让人读之有诗美,使人产生很多玄秘深奥的不可确定的内涵,余味不尽。钟嵘之“诗品”是评品级,司空图之“诗品”是诗美种类,即诗歌风格境界类型。司空图之诗品是以“全美”即整体美来谈诗境风格问题。 最早

2、从风格上研究诗歌的是曹丕,其4科8类即有按风格分类之意。后刘勰文心雕龙体性专门论述了个性与风格之关系,将风格分8类(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后皎然又以19字辨风格。至司空图才全面地总结出24种诗境风格类型。 二十四诗品是立足于道家思想论述境界的哲学内涵,是艺术哲学和人生哲学的诗化表达。 1、雄浑:雄健和浑厚统一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腓,“变”。用,体,是哲学概念,体用之体为本,用为外在。意为宏大有力的外在变化或表现是本质(体

3、)的外显,体之真乃“气”,“真气”内充,则外显有力。外在的力量变化根源于内在的修养(是由道气炼就)。主体精神修养要返归到“道”的修养,即要“养气”(返虚),使“气”达到“浑厚”。气的蓄养才会有力而雄健。雄浑诗风形成,首先在养气,养道气,有真气充于内,外显才有雄强力量。这是讲主体精神性格修养之于诗风的作用,是从人品与诗品统一来讲诗境风格的。这四句前者讲充实,后者讲虚空。充实易堆砌板滞,故要空虚以助其实之变之动。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具备万物”是“浑”,即浑厚丰盈;“横绝太空”是“雄”,即象连绵高山横贯太空;“荒荒”是苍茫,“寥寥”是空廓,意谓境界阔大;“油云”与“长风”

4、均为动荡变化之物,谓此境界是激荡变化的动态美。这是用形象比喻说明此种诗境风格的具象特征。让人直观体悟此种诗境的外在状态。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此语出于庄子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环”即“虚空”,有虚空才可运转自如。即以虚空为本,意在言外、象外,“象外”与“环中”都是虚空之处,意谓没有写到的地方让人思之不尽。是说此诗境的创造与构成,以虚空和象外之不尽之象构成浑厚丰盈的内容。能虚则能实,能无则有,是道学之“有生于无”论的运用。 “持之匪强,来之无穷”:意指此诗境不是勉强或强力的追求可以达到的,而是具备道气之人不期而遇得的。 因为此等诗境以人的心胸真气为主体决定因素,所以,不是想学

5、就学得到的。说明风格是多要素综合反映的结果。例诗:杜甫的诗普遍具有雄浑风格。王之涣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冲淡:冲和、平和与恬淡交合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太和”乃阴阳调和之气,能饮此气,才能象独鹤一样高飞远举。强调主体以“虚静”为本,修炼道学人格,养成冲和恬淡之人品,方可造冲淡之诗品。仍从人品与诗品统一来讲诗境风格的。“素处以默”是少动多静,“妙机”是与事物妙合,“微”即微妙。二句指主体与冲淡诗境微妙合拍

6、的主体修养,只有素处以默,才能妙机其微。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用具象图景喻冲淡诗境的直观感相。“惠风”乃春风,和暖之风,和风柔和地吹我衣服,平淡怡人。又好比听音乐(阅音)修长的竹器之声,带回去留在脑海,可谓淡泊忘俗。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遇之匪深,即之愈希”是说此境看来平常浅显,并不艰深,但想靠近它,则又朦胧渺远,不可触及。“脱有形似,握手已违”是说不可求形似,必求神似,实求其形则不可得。 讲此种诗境的韵味和审美特征,谓此诗境有朦胧含蓄之意。例诗: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纤秾:纤细、柔弱与 浓丽

7、、艳丽的配合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窃窕幽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窃窕幽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用具象化图景喻示此境的直观感相。写出“纤”之柔弱纤细、委婉曲折之状,又写出“浓”之充实丰盈、色彩声音等艳丽之状。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强调主体修养,要对自然与生活中的事物作具体细致观察体验,方有真切之感受。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讲此境诗美本相。“将”即带有、含有义。如果诗境含有不尽之意,则可与古诗一样流传千古。(郭绍虞释为:不陈陈相因,就会光景常新之意)尚道家“含不尽之

8、意见于言外”之蕴藉美。例诗:崔护的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 4、沉著:深沉与执著统一 绿林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绿林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用具象图景说明沉著诗境的状态。“沉”,是沉静的环境与沉思的心情,构成深沉安静之境象。“巾”即头巾,脱巾独步,形容风度潇洒。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亦用具象图景说明沉著诗境状态。“著”,是深厚、执著情状。意谓书信不来,思念之人远行在外,我思之人好象离我不远,好象平时生活一起一样。

9、这就是深沉而执著的思念之情。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一曰前两句写环境,从黄昏到夜晚执著之久,有可能产生佳句如大河之水涛涛不绝(郁沅)。二曰第一句为动态之沉著,第二句为静态之沉著,三四句谓真沉著者言语道断,不思而然地佳句奇出。例诗:韦应物寄全 椒山中道士:今夜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5、高古:高雅与古朴无华结合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畸(ji机音,不正常,奇异) 窅(yao咬音,深远义) 畦(qi齐音,畦田)

10、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描高古之境的感性状态,以仙人之境和人间之境相喻。畸人,不与世俗相合之人,出自庄子大宗师。乘真,乘真气上升。芙蓉,莲花,李白庐山谣“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泛,经历;浩劫,佛典说世间有四劫,成、住、坏、空,坏劫乃世界归于毁灭,历时甚长。窅然,即渺然,相隔很远;空踪,前不见古人义。两句意云,畸人历劫以去,仅留空踪。喻高古之仙境。东斗,东方的斗宿星,月出于东斗上,明月夜,好风吹。太华即华山,夜有古钟声。四句喻写人间高古之境。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言得此境所需主体之道家精神修养。前两

11、句说伫虚静朴素之心,超然尘世之外,不染俗气。“畦封”,人间田亩财产。黄唐,黄帝与唐尧;在独,陶潜时运“黄唐莫逮,慨独在余”。此句意为:精神回归到古代尧舜。落落,居高不俗;玄宗,道之玄奥宗旨。例诗:李白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在人间。 6、典雅:典重与风雅结合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 运用具象图景说明此诗境的感性状态。这是典雅的生活情趣,典雅之人之事之景,一幅典雅画面。

12、玉壶,华贵之酒器,“春”兼指春酒与春景,唐人多称酒为春,“玉壶买春”,喻“典”;“赏雨茅屋”,幽居自得,喻“雅”。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讲创作此境的主体必须具备道家之人格修养,即“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这样才能自由地书写四时景物,令人读之不厌。同时说明典雅与冲淡有相通之处。例诗: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洗炼:纯洁与精炼统一 犹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写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犹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

13、冶,绝爱缁磷”: 运用具象图景说明此诗境的感性状态。绝,弃;缁,黑;磷,薄。意谓经提炼淘汰沉滓而出精华。 “空潭写春,古镜照神”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讲怎样做到洗炼,强调传神。前二句指要反映大致轮廓影像与精神,从形中提炼出神采(春之神);后二句说,今日流水中的月光是昨日的明月,说明生活基础之重要。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讲主体之道学人格修养。体素,即以素为体,故能储洁,则能净而无垢。乘月,趁月光之纯洁;返真,还其本真。载,发语词。星辰,有皎洁之义;幽人,隐士,乘月之人。载瞻,载歌,是说望之可见,歌之可思。总体大意:以素朴为本,内心纯洁;剔除尘垢而追求本真;如隐士看天

14、上星光,思高远意趣。例诗: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8、劲健:强劲有力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讲此诗境的审美特征。行神思,行气势,如天马行空,畅达无阻,有劲健之气势贯通全篇。 “巫峡千寻,走云连风”: 运用具象图景说明此诗境的感性状态。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讲主体精神人格修养。从道学释之。 真,强,乃道气真气与强健之力。蓄素,乃体道;守中,乃守住精神达到虚

15、空境地,中即心,即空。“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存雄是行健的内在心理状态,存雄又以守雌为基础。“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说明,喻彼行健则天地与立,是谓存雄则神化攸同。意谓天地宇宙万物变化是气的变化的结果。“期之以实,御之以终”,是强调以气贯彻始终。例诗:王维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9、绮丽:精美而又华丽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淡者屡深。雾余水畔,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金尊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殚,dan,尽义。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取之自足,良殚美襟”:诗

16、人之人格境界对诗境之作用。将黄金看轻,才是神存大富大贵之气质。取之自己,而不取之于外界事物,就展示美好高贵之气慨。陶潜有诗“余襟良已殚”。 “浓尽必枯,淡者屡深”:讲此诗境的审美特质与要求。不能直露浅薄,要有韵味。以淡雅之色调,造华丽之境界,乃真华美也。 “雾余水畔,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金尊酒满,伴客弹琴。”:运用具象图景说明此诗境的感性状态。以红杏、华屋、画桥、金樽、伴琴等形容富贵华丽之态,又以雾余水畔、月明、碧阴等衬之以淡雅,意谓精美而又华丽,但不俗气。即上文讲的“以淡雅之色调,造华丽之境界,乃真华美也。”例诗:白居易杭州春望: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

17、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10、自然:自然天成之境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蘋。薄言情晤,悠悠天钧。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是造此境之方法。遇目辄书,不求之外在,不雕饰则自然。俱道,即与道俱在;适往,无往不适。 “幽人空山,过雨采蘋。”: 运用具象图景说明此诗境的感性状态。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薄言情晤,悠悠天钧”:讲主体修养,要顺其自然,有道学意味。薄言,发语词;情晤,一时情有所悟;天钧,自然陶铸,不事人工雕琢。即

18、要天工出清新,乃自然。例诗: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含蓄:含而不露,蕴藉深远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返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渌:lu,录音,同漉,渗、滤义。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总言含蓄诗境的审美特征。不用此一字眼,满纸均言此一字眼。 “如渌满酒,花时返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运用具象图景说明此诗境的感性状态。如滤酒一般慢慢渗透下去。如花季突然变秋寒,花苞慢慢待放,象空中尘埃悠悠飘荡,又如海水的泡沫时起时灭。 “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讲主体之人格

19、修养特征。语不涉己,即指语意不透露迹象,似与己不相涉;若不堪忧,是本无可忧,而心中之蕴结,则常若不胜其忧然。“真宰”,庄子语,真正的主宰在心中,则可或沉或浮,若隐若现,而不自知。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言创此境之方法。含蓄者,博观而约取,一语而百义,故当万取一收,由浅而深,由散而聚,形形色色,不一一道出乃含蓄。例诗: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得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2、豪放:豪迈而奔放 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返气,处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

20、鳌,濯足扶桑。 “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返气,处得以狂”、“真力弥满,万象在旁”:讲主体修养。观花,即观化,观自然之无穷变化;匪禁,没有阻碍。吞吐大荒,言心中可含孕宇宙。由体道而养气,才有狂放的豪迈气势。有真力(道气)弥漫胸中,自有千万景象浮现眼前,可供驱遣运用。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运用具象图景说明此诗境的感性状态。三辰,指日、月、星。左思咏史诗“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意气豪迈而奔放。离骚中“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诗例:李白之诗,苏轼之词。李白秋浦歌十五之一: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3、精神:充满

21、生气活力 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池台。碧山人来,清酒满杯。生气远出,不着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欲返不尽,相期与来”:讲主体修养。精由于聚,人欲返而求之,则有不尽之藏。回归道之精气本体,即“返朴归真”,这样就有佳句如相期约而来。养精神是关键。 “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池台。碧山人来,清酒满杯”:运用具象图景说明“精神”诗境的感性状态。都是有青春生气活力之物象景象。 “生气远出,不着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言创境之方法。要传神而自然。要有生气,不死板呆滞。合乎自然之道,便没有人说不好。例诗:杜牧赠别二首之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22、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娉婷(pingting):形容女子容貌美丽。14、缜密:严密而细致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生,造化已奇。水流花开,清露未晞。要路愈远,幽行为迟。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讲主体心灵修养。主体养道,体真悟本,自然之道已化生于万物中,掌握了万物之真迹,仿佛不知道,就能做到细致严密。 “意象欲生,造化已奇”:讲此境审美特征。意思与形象之生发,即在将然未然之际,这样就会产生巧夺造化之缜密情景。 “水流花开,清露未晞。要路愈远,幽行为迟”:运用具象图景说明“缜密”诗境的感性状态。晞,干。要路,正路,必经之路。 “语不欲犯,思

23、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创境方法。语言不能重复、有毛病,思路也不能呆板,即思路活跃,语言精密。象春天充满活力,象明月照雪一样清晰。例诗:杜牧叹花: 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春时。 狂风吹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15、疎野:疏朗简略与质朴真率 唯性所宅,真取弗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屋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疎(shu,同疏),指人的个性疏朗大度,不执著苛求;野是质朴真率。疎野,是不加修饰,任个性自由表露,不为世俗束缚,较超脱的人生形态。 “唯性所宅,真取弗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说明

24、诗品与人品关系。强调疎野诗境是出自个性的自然流露。其中心仍是道家人格修养。宅,居也。控物,掌握各种事物;自富,越多越好。率,率真。此四句强调率真大度之个性。倘然,庄子在宥“倘然止”,即来来往往。天放,不拘不羁。后四句强调疏朗简略和率性而为。总体上都是讲“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学人格。 “筑屋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运用具象图景说明疎野诗境的感性状态。例诗:司空曙江村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落月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6、清奇:清高不俗而奇特不凡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汀,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屟寻幽。载行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

25、之秋。屟(xie,泄音),木板拖鞋。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汀,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屟寻幽。载行载止,空碧悠悠”:运用具象图景说明清奇诗境的感性状态。前四句写清奇之景,后四句写清奇之人。娟娟,秀美状。可人,乃惬意之人。 “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写此境的审美特征与人品要求。即要从内在神气上追求,不能从外貌上求清求奇。同时也说明要有清奇之人品。 神出古异,要从高古奇异中表达出清奇的神韵,这样就可达到淡远无垠的超凡脱俗之美(道家人品趣味)。月之曙,月刚升起时露出的光亮;气之秋,秋天之气,清爽高朗。后两句补充说明“神出古异”的审美特质。例诗: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26、,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7、委曲:委婉曲折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鹏飞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洑:fu,浮音,表水流回旋状,旋涡;富音,指浮水过河。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鹏飞翱翔”:运用种种具象图景说明委曲诗境的感性状态。杳霭,形容水气深远。流玉,流水。力之于时,按四季耕作,喻复杂。声之于羌,羌笛之声多变化。 “道不自器,与之圆方”:构成此境之方法。“道”无固定形状,不能自己成为器物,但能因物而彰,因事而显。意谓要根据事物

27、本真的委婉曲折之态而描绘,才能得天然之委曲。例诗: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8、实境:真实之境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晴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泠(ling,零音,清凉,清越之音)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既可指此境审美特征,亦可指造实境之方法。用语直捷通达,构思不艰奥运奇,取自天然之真实。 “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晴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运用种种具象图景说明实境诗境的感性状态。就象一见到幽人雅士就如见到大道之核心一样,又如碧松之下有一清涧婉曲流过,又如松下有两人,

28、一个打柴在松下休息,一个在松下弹琴自听。这种景象乃真实自然高妙之境。实以绘出道家之实境。 “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说明主体的人格要求。实境的人格要求是真实情感与天性的自然流露,有此人格个性,则高妙之境自会真实流露笔端,不必苦思苦求。泠然,清和状;希音,老子“听之不闻名曰希”,希音乃无音或少音。此境若天乐天籁,音希而高妙渺远。例诗: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9、悲慨:悲凉而慷慨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意苦若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

29、、“萧萧落叶,漏雨苍苔”:用具象化图景喻示悲慨的直观感相。悲慨是悲凉而慷慨之情,高昂而激烈,此景即喻此情。 “意苦若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构成悲慨的核心因素是主体的悲慨之情。“意苦若死,招憩不来”:“意”,有版本为“适”,适即遇,意即情,悲情至痛不欲生时,想有片刻宁静都不可能。百年时光流如水,荣华富贵逝如灰。大道乃国运,国运日丧,哪里找英雄挽回国运呢?壮志之士拿着宝剑却无用武之地,无处实现抱负,乃莫大之悲哀与慨叹!这八句是司空图自己境况的流露。 例诗:杜甫诗多悲慨之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又如李白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

30、杯投箸不能食,拨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形容:描绘形貌姿容神态 绝伫灵素,少回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绝伫灵素,少回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讲主体道学的精神修养。绝,极,尽;伫,待,望。灵,人之神气;素,人之本质。少,少停;回,归;清真,清纯朴质之神气。绝伫灵素,少回清真:凝神一志,专注于是,即凝神静气,倾刻就把握事物的内在精神气象。就象在水中觅影,要整体把握事物特征,又象

31、写阳春景象,也要全局描绘。 “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用具象化图景喻示形容诗境的直观感相。风云变化各有姿态,花草虫鱼各有精神,海有波澜之变化,山有嶙峋之姿容,如能微妙微肖而真实描绘其形相与神采,即为形容之境。 “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老子云“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意谓以尘之至杂而无不同,则于万物无所异也。就象大道,与物妙契而无不得道之大同。“离形得似,庶几斯人”:求形容之境,还可以变化事物之形貌以求其神似,这种人当然少之又少,是为难得。例诗:李白望天门山瀑布: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直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1、超诣:超凡脱俗

32、之境 匪神之灵,匪机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乱山高木,碧台芳辉。诵之思之,其声愈希。 “匪神之灵,匪机之微”、“少有道契,终与俗违”:此境之主体修养。超诣之诗境不是神灵给予,亦非微妙之天机恩赐,而是少年就与道气为伍,契得天道之本真,故一向就超尘拔俗,故此等人之诗,得天然之超诣。 “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乱山高木,碧台芳辉”:用具象化图景喻示超诣诗境的直观感相。如驾白云,与清风往来,喻超世之态。远观似有,且可招来,走近一看,却又不是,面目全非,即“可望不可即”,喻非人间凡俗实有境相。象乱山之高木,如碧台披芳辉,总非人间烟火味。 “诵

33、之思之,其声愈希”:言超诣之诗美特质。有越想接近此境则此境去之愈远之意,是谓空灵。例诗:柳宗元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紫竹。 烟稍日出人不见,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22、飘逸:飘然闲逸之境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高人惠中,令色絪缊。御风蓬叶,泛彼无垠。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期之,欲得愈分。缑(gou,沟音,刀剑柄上缠的绳),缑山,山名。絪缊(yinyun,氤氲):烟、气茂盛。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飘逸诗境之人格修养。落落,不相入,寡合之态;矫矫,高举貌,特立之态。形容飘逸之人格精神。 “缑山之鹤 ,华顶之云。高人惠中,令色絪缊。御风蓬叶,泛彼无垠”:用具象化图景喻示飘逸的直观感相。列仙传云“周王子乔好吹笙,作凤鸣,后告其家人曰,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及期,果乘白鹤,谢时人而去”。惠,通慧;中,心;言聪慧之心。令,善,令色,即完美的气色;絪缊,此处指元气;指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