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观书有感》_第1页
22.《观书有感》_第2页
22.《观书有感》_第3页
22.《观书有感》_第4页
22.《观书有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观书有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读书好,好(ho)读书,读好书。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 熹 朱 熹(x)朱 熹 朱 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哲学家,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思想家,世称“朱子”。 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一生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堪称勤奋读书的典范。 观书有感自学要求: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理解词语“鉴” “徘徊” “渠”“如许”“为”“活水”, 并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读出韵味读得正确读出节奏(饱含情感) 观 书 有 感 宋 朱 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 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清wi

2、jin監 监监 + 金 鉴鉴 观 书 有 感 宋 朱 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 书 有 感 宋 朱 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 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清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徘徊鉴 (镜子)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2.比喻犹疑不决3.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哪得清如许? 观 有 感 宋 朱 熹 半亩方 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书塘 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方塘,使池水清澈明净; 不断地读书,不断地

3、学习,使人心灵智慧敏锐。 观 有 感 宋 朱 熹 半亩方 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书塘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正如登鹳雀楼中所写: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只有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这正是: 他是南宋学者,对经学、史学、音乐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研究。 他是哲学家,是理学的代表人物。 他是教育家,从教五十余年,有鲜明的教育观点。 朱 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唐代诗人杜甫“读书破万卷”,成为一代“诗圣”。 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与书为伴,立下丰功伟绩。 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以书为枕”,成为“发明大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 有 感 宋 朱 熹 半亩方 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书塘 活到老, 学到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