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级语文教案新整理 _第1页
2022年七级语文教案新整理 _第2页
2022年七级语文教案新整理 _第3页
2022年七级语文教案新整理 _第4页
2022年七级语文教案新整理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散步【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 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积累语言; 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2. 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 深长的意味。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重点 】培养尊老爱幼、 珍爱亲情、 珍爱生命的1. 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2. 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难点 】1. 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 句的深层含义, 学会联系语境, 在动态的语境中理 解

2、词句。2. 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 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教学方法 】1. 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 2. 自主 - 合作- 探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 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个寻常细节呀,然而它却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与安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 也是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 的和谐与温馨(板书:课题 作者)二、简介作者,检查字词 1介绍作者 2字词识记嫩芽 (n n) 霎(sh )时拆(ch i )散熬( o)过分歧( q )水波

3、粼粼( l n)委屈各得其所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两分钟速读课文,快速抢答d在散步过程中a散步的季节? b散步的地点? c 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四再读课文,点评人物【过渡】那么,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你最欣赏的人是谁呢?请用“ 我最欣赏,因为,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的人。” 的句式回答。学生各抒己见,各赞所爱:“ 我” 孝顺、体贴、温和、稳重(板书:“ 我”- 孝顺温和)母亲温和慈爱(板书:母亲温和慈爱) 儿子聪明伶俐、善于观察(板书:儿子-聪明伶俐)妻子温柔贤惠(板书:妻子温柔贤惠)【师小结】:幸福的家庭,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无论写谁,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真

4、挚的情感:母子情、夫妻情、祖孙情、婆媳情 。归纳为一个词就是“ 相亲相爱” 或“ 互敬互爱”3水到渠成,把握主旨(板书:相亲相爱)。【过渡】感知了文章内容,又分析了人物形象,现在,你能概括文章中心思 想了吗?学生概括: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 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 德。4写法探妙,以资借鉴(板书:尊老爱幼) 的传统美【师】一次平常的散步,一点小小的波折,要是你,会把这事写入文章吗?明确: 这是一件小事,却折射出人性中最闪光的地方,“ 以小见大” (板书:“ 小”“ 大” )地开掘出颂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深意。这种以小事情 表现大

5、主题的写作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五、美点寻踪,品味语言【过渡】“ 好马配好鞍” ,好文章除了有好主题,还须有好的语言与之配合,才能珠联璧合。 请找出你认为最妙的一个词、 最美的一句话,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品一品。如生动的景物描写;贴切的修辞;特殊的句式;含义深刻的语 句;精当的用词 1. 学生寻找、思考、圈点、勾画、批注。2. 学生畅所欲言。(1)写景的句子 A:第四自然段“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分析: 这段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 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

6、野泥土的芬芳,和、欢乐的情绪。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B:第七自然段“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分析:这句描写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 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师生适时点评)A:“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分析: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 诚恳、孝敬,情态毕现。 “ 正因为如此” 一句,又透露了“ 我”

7、的文化修养。缺 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情态,就要用什 么样的语言。B:“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分析: 比得多妙 ! 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 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 有情趣)有的浓,有的淡。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的母亲老了, 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 他还习 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蹲下来,背起了母

8、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 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儿子虽然很胖, 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4)精当的用词 如“ 熬” “ 铺” “ 慢慢地” “ 稳稳地” 等。(5)含义深刻的语句 A:“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分析: 在严重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决策影响着民族的命运。“ 我” 是家 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妻子、儿子三者间的“ 分歧”,也会影响家庭和谐。“ 我” 把这种“ 分歧” 的处理想象成“ 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可见“ 我” 对家庭的重大责任感, 表达了“ 我” 对

9、母亲、妻子、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显得既夸张又幽默。B:“ 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分析: “ 我” 和妻子都人到中年 , 既要扶老又要携幼。母亲代表过去,对她 要尊重珍惜;儿子代表未来,对他要呵护珍爱。对家庭来说,他们确实几乎就是 全部。作者如此形容十分贴切,深切地抒发了我和妻子对生活的使命感。小结:文章的语言优美,耐人寻味, 我们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样 的语言,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要的只是一份朴实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六、板书设计:散步 莫怀戚我的母亲爱我的儿子(老)(小)我和妻责任 整个世界课后反思:2 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

10、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训练学生概括 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 能力。过程与方法:1 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2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探寻作者写作意旨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析法、精段阅读法、资料助读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背影中我们体会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今天我们学习秋天的

11、怀念,同学们自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怀念的是什么?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根据课文内容,推断作者遭遇(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 1951 年 1 月 4 日 2010 年 12 月 31 日),原籍河北涿县, 1951 年出生于北京, 1967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 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 1972 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 命。自称是“ 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 了无数的人。(三)通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思考问题。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第一次母亲“ 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

12、了,我推不,我不去你去走走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什么时候看看吧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看了菊花活 2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语句。)明确:“ 我活着有什么劲” (绝望)“ 要好好儿活”(再生)勾画出表现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师):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明确: 母亲 结尾句: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要好好儿活。3通过读课文,你能填写出:“ 母亲爱 _花_,更爱 _双腿瘫痪的儿子 _” 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爱花?她更爱儿子?“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待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亲进来了,挡

13、在窗前 央求般的神色。”“ 央求 喜出望外 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 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对于“ 跑” 和“ 踩” 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三、再读课文,揣摩细节(理解人物,把握情感)(一) 建议你从这些角度品读课文:抓住一组对比性强烈的动词; 一组重叠词;一组否定含义的词;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1一组对比性的动词:“ 我” :突然砸碎猛地摔向狠命捶打喊着忍住哭母亲:躲出去听我的动静进来扑过来抓住明确:母亲忍受着我暴

14、躁的脾气,忍受着儿子瘫痪对自己的打击,把痛苦埋藏 在心里,坚定的鼓励儿子。2一组重叠词: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明确:刻画了细腻深沉的母爱,她让“ 我” 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又强忍着 内心的悲伤。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和慈爱细心。对儿子的体谅、包容和理解,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3一组否定含义的词:“ 不,我不去!” ;“ 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 就再也没有回来” “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明确:自己从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从未为母亲着想,对母爱的浑然不觉,母亲的去世激起了“ 我” 对生命的感悟,对自己少

15、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切 的怀念。4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A、“ 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B、“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 ”明确:母亲本要和我相依为命,共度难关的,临别人世时母亲对孩子是多么不 舍、牵挂和惦记。(二)精段阅读:(第 2 段)1母亲为什么“ 挡” 在窗前?明确:不想让多愁善感的“ 我” 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2分角色朗读体会“ 我” 和母亲不同的态度和心情。我:“ 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央求般 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笑了 坐在我身边 母亲:“ 憔悴的脸上 絮絮叨

16、叨”我:漫不经心、马虎应付、无所谓 母亲:喜出望外、兴奋投入、高兴得不知所措 对比强烈、鲜明,要在读中反复体会,在体会中品读人物,要读出当时人物的心 境、态度、情感;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指导;可分角色朗读。3如何理解“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明确: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四、三读课文,拓展延伸( 领悟主题,感悟人生 ) (一)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 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明确: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 我”,艳丽的色彩是对“ 我” 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

17、 好好儿活” 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我 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二)理解主题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感情。2、请回忆平日生活中母亲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为题,给母亲写一封信。七课后反思以“ 妈妈, 我想对你说”3、羚羊木雕1、掌握“ 读一读、写一写” 中的词语,学习圈点勾画的精读方法;教 学 目 标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感悟课文的思想感 情;3、组织学生辩论,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学会处理家庭生活中的矛 盾;4、学习本文的写法,写自己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伤心事,并和家长沟通。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学们,亲情是人类

18、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和美与温馨应该是 家庭生活的主旋律,但由于年龄的差距、知识一、导入背景的不同,两代人之间在对待人生、理想、认真倾听老师的语言,打亲情、友情方面必然会有种种的差异。当你悄开课本准备进入本课的学新课悄的长大,对许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主见的时习。候,分歧与矛盾也就接踵而来了,下面就让我 们走进这样一个故事, 一起来学习张之路的羚 羊木雕。(板书)二、听录音,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把1、认真欣赏,并用笔勾画容易读错的字词用横线画出来, 并给段落标号。容易读错的字词,并用符整体感知文2、课件展示重点字词。号标注。章内容,掌3、要求学生思考两个问

19、题: (1)、本文共涉及2、给加点的字注音。握重点字词哪些人物?( 2)、围绕木雕写了哪些事?(本3、回答思考题。环节简要介绍插叙的有关知识)三、同学们,文中一共刻画了六个个性鲜明的品味语言人物,你认为哪个人物刻画得最好呢?教师进分组探究。评价人物行学法示例,与学生一起品味“ 爸爸” 这个人物形象,并组织学生分组探究。1、让学生结合具体语境谈谈人物的刻画,并体 1、选择自己认为刻画得最会人物的内心感受,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2、指导朗读,并让学生进行角色演读。好的人物,谈谈文章是如 何刻画人物的,体会人物 的性格特点及内心感受。2、角色演读。1、同学们,在这场家庭风波中,六个人物出现四、了两种对

20、立的观点,文章的结尾也写道:这能1、针对“ 木雕应不应该要全怪我吗?那么你们觉得这件木雕应不应该要组织辩论,回来呢?引导学生多2、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开一个辩论会。课件回来” 任意发表自己看法。角度分析问展示正反方观点。2、确立双方辩手, 各组做题3、确立双方辩手,指导学生做好辩论准备。好辩论准备。3、辩论。通过前面对语言的品味,我们体会了人物 的内心感受,理解了友谊是需要珍视的,通过 刚才的辩论,同学们学会了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理解是双向的,尊重也应该是双向的,其实家 庭的矛盾主要就是因为缺乏沟通和理解,只要 我们能够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就一 定能够建立一个充满爱的和谐温馨的家庭。 (

21、板 书)现在老师给同学们留一个家庭作业,把自 五、联系生 己家庭中类似的伤心事写下来,和家长沟通,活、体 寻求解决的方法,也可以把羚羊木雕的故事讲 验拓展 给他们听,和他们交流感情,我相信通过我们 的努力,我们的家庭一定会和美温馨。课后反思 ; 4、诗两首金色花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 2 、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人至深的亲情。3、熟读背诵诗歌。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2、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德育目标 诗歌展示、歌颂母爱。学习它,激发我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把独特的歌喉献给我们至爱的母亲。教学重点 1、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

22、感情,把握机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2、熟读背诵诗歌。教学难点: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有人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那便是母亲的声音; 世界上只有一母爱是一个人类吟咏不绝的主题。同学们, 你们和母亲朝夕相处, 是否感受到母亲那细微的点点滴滴的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诗两首 中的第一首金色花就是一首歌咏母子之情的散文诗 二、作者简介 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 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 、国王

23、和国后等。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 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创作对印度文学 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 年被定为印度国歌。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匿笑()沐浴( )( ) 祷告()嗅 ()衍 ()摩()2、解释下列词语:匿笑祷告沐浴:四、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给予指导 1、自由朗读 2、听课文示范朗,注意对朗读技巧的把握 3、个别学生读 4 、学生评价 五、合作学习,质疑探究 1、请谈谈对诗歌的整体感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三次嬉戏具

24、体是什么?诗歌表现了什么?2、为什么“ 我” 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 实现自己的小小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3、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你这坏孩子” 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4、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板书设计:三母亲孩子(金色花圣树)纯真的次祷告散发香气嬉读书投影书页戏拿灯(去牛棚)恢复原形母子之爱六、迁移拓展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注意体会其内在思想感情1、2、学生谈感受课后反思:4荷叶母亲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整体感知课文, 理解诗的思想内容;(3)体会诗的

25、写作特色。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的思想内容。难点: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 一、由烛光里的妈妈激情导入:(2)整体感知课文,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以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 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 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有关母爱的语句,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所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二、走近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主要作品有繁 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等。她的诗文笔隽意,艺术精巧,独 成一派,被称为“ 冰心体” 。三、字词加油站 并蒂:指两朵

26、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花瑞: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 奇花。菡萏( h n d n):荷花的别称,这里指未开的荷花,即花苞。攲斜( q ):倾斜、歪斜。慈怜( c li n):爱怜。四、初读课文,读懂诗意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课文时,有二个要求,一是我 们要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二是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1)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2)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明确: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3)请找出文中表示作者情绪变化的语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作者的情绪从 “ 烦闷” 到“ 不适意” ,从“ 不适意”

27、到“ 不宁的心绪散尽”这样写表露了作者关注花的命运的情感。五、再读课文,读出诗情 诗言志,诗传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明确:( 1)母亲对子女的爱,因为荷叶荫蔽红莲。(2)子女对母爱的赞颂,从文句“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 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可看出。六、读出画面,感受写作特色。在这里作者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即以花喻人,这是本诗 的写作特色。比如:荷叶是母亲的形象。红莲是子女的形象,风雨又象征着什么呢?风雨是生活中的困难。以荷叶护红莲喻母亲保 护子女。七、拓展延伸。请你也用“ 母亲是荷叶,我是红莲” 这种比喻手法写

28、一段话或一 首诗,表现对母亲的爱。(学生试写,老师指导)示例:母亲是伞,我是伞下的孩子。如: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进一步发挥想象,丰富扩展)小时候,母爱融进故事里,听着它,心甜甜;上 学后,母爱藏在书包里,背着它,沉甸甸;寒冬里,母爱织进毛衣里,穿着它,暖烘烘;雨季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八、作业:1、完成课后“ 研讨与练习” 第一、二题;2、在名著导读繁星、春水中选择一首诗进行赏析。课后反思: 5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阅读浅易文言文,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 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掌握自主、

29、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设计:一、导人 大家应该知道司马光的故事吧。 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 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 七岁做诗的曹植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二、介绍作者及作品。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 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 与友期选自“ 方正” 一门。三、诵读课文36 门,咏雪选自“ 言语” 一门, 陈太丘教师教读;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

30、气、表情,注意节奏;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 读” 的环节,力争当堂 成诵。四、复述并疏通文意 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 解的词句记录下来, 如重点词语:“ 俄而” 、“ 欣然” 、“ 拟” 、“ 未若” 、“ 乃至” 、“ 期 行” 等。教师精讲点拨。五、问题讨论: (1) 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轻松,温馨)从 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联系上下文,“ 儿女” 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 “ 公大笑” 一句中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把雪比作“ 柳絮因风起” 和“ 撒盐空中” 哪一个更

31、好?(前者较有韵味)同时说 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5)重点分析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 撒盐” 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 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 柳絮” 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 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 “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 撒盐” 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 撒盐空中”,干什么呢 ?谁也不知

32、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有意象;“ 撒盐” 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柳絮” 一喻好就好在又:对文中“ 公大笑乐” 一句也有不同解释: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笑” 前喻,“ 乐” 后喻;为“ 柳絮” 一喻而“ 笑乐”。六、练习 :请闭上眼睛,想像眼前就是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花,雪花飘起来了。假设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用以下文言句式再写出一两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曰:“差可拟” 或者曰:“ 未若”“ 撒糖空中差可拟。 ”:“ 未若槐花迎风飘。 ” “ 未若鹅毛当空舞。 ”“ 棉絮纷飞差可拟。 ” “ 未若梨花漫天飞。”“ 未若天仙散百荷。” “

33、 樱 花飘落差可拟。”“ 未若白蝶翩跹舞。 ”小结: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 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复述陈太丘与友期并讨论:七、 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暴躁、易怒)“ 期日中,过中不至” 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 文中“ 君” 、“ 家君” 、“尊君” 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 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结尾处元方“ 入门不顾” 是否失礼?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7)元方“ 入门不顾” 是否失礼 ?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 聪敏,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

34、反面来说明“ 信” 和“ 礼” 的重要性。故事的结尾有争议。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纪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 入 门不顾” ,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 无礼”?我们不赞同 这个说法,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八、 总结:九、作业:课后反思: 6. 我的老师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2、学习本文线索的运用,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学重难点 1 、整体感知课文思路 2、分析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 预习要求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集备内容 个人备课 一、 导入:有人说:“ 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老师像蜡烛,照

35、亮了学生前进 的道路。” “ 老师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 同学们,从幼儿园到 现在,有很多老师教过你们,这些老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他们给了你 们哪些支持、鼓励和帮助呢?哪位老师使你终生难忘呢?你们也许也写过“ 我 的老师” 这类作文,写得好不好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魏巍写 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察警芝的一篇文章,比较一下,有没有课文写得那么生动,有真情实感。二、 板书标题、作者,并简介作者魏巍。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读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长篇小说东方等。ke

36、()头 tui() 色 yu()钱黑痣() 5 焚香() 6狡猾()2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或听课文录音)3请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讨论并归纳:第一部分:(第 1 至 2 节)写最使“ 我” 难忘的是蔡会芝先生,以及蔡老师给“ 我” 的总印象。第二部分:(第 3 至 14 节)写“ 我” 与蔡老师之间的七件事。第三部分:(第 15 节)写“ 我” 与蔡老师分别了。4、第二部分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哪七件事?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评 略安排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本文并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七件事蔡老师假装发怒 老师教我们跳舞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老师教我们读诗我们看老师写字老师排除我和同学

37、之间的小纠纷;我梦里寻师。其 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因为前五件事写蔡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教育、爱护和影响,是从“ 面” 上写,而后两件事则是“ 我” 印象最深的,刻 骨铭心的,也最能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依恋之情,是从“ 点” 上写。所以详写。这样详略安排,既能使文章结构疏密有间,又能表现 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5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讨论并归纳:本文有一条感情的线索回忆、依恋、思念“ 我” 的蔡老师。记叙的七件事,始终贯穿着“ 爱” 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的思想 感情。6这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讨论并归纳:这七件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

38、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忆的思路,师生感 情一步步加深。可见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7课文三个部分回忆、依恋、思念之间各有什么联系?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 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讨论并归纳:课文以“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苦芝先生” 一 句开头,展开了对蔡老师的回忆。第二部分文章列举了蔡老师的五件小事,写 出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在此基础上,作者写了“ 我” 依恋蔡 老师的两件事。蔡老师成为孩子们生活中少不了的人。第三部分是别后的思念,深情的语句抒发了“ 我

39、” 思念老师之情,与开头相呼应。文章记叙了师生之间的七件小事,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更抒 发了学生对老师的爱。四、小结 文章重点写了师生之间的七件小事。这七件小事以“ 回忆、依恋、思念” 蔡老 师的感情线索贯穿始终。前五件略写,后两件评写。这样安排,既使文章的结 构疏密有间,更表现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的步步加深。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回忆老师温柔美丽(难忘)老师爱学生依恋蔡老师假装发怒(课内)老师教我们跳舞(课外)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假日)老师教我们读诗(平时)老师排除小纠纷(校内)我们看老师写字(平时)我梦里寻师(校外)学生爱老师 思念我和老师分别了(可惜)课后反思:7. 再塑生命

40、的人 海伦 凯勒【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整体把握课文第一部分, 概括莎莉文老师对 “ 我”进行启蒙教育的事件。2、过程与方法:体会以感情为线索记述事件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细节探究,开拓情感表达的视野和 思路。【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感情变化。【教学难点】:探究细节描写。【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启发式、探究与欣赏。【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讲授课文第一部分( 1 13 自然段)。一、复习:海伦 ? 凯勒,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假如 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凯勒借着导师安妮 ? 莎莉文的 二、导入:在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海

41、伦 努力,学会了读书和写字, 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幼年时期的海伦 ? 凯勒是个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海伦(一) 找出文中表示“ 我” 的感情变化的词语?? 凯勒的世界。安静地等待、陌生、自豪、模仿、争执、发脾气、恍然大悟、求知的欲望油然 而生。(二) 莎莉文老师对“ 我” 做了那些事情?第一次亲密接触。给“ 我” 洋娃娃,教“ 我” 拼写doll 。教“ 我” 拼写简单单词。教“ 我” 认识和理解“ 水” 的含义。教“ 我” 比较复杂的单词。【提示】:1、12 段,“ 我” 安静地等待莎莉文老师的到来。2、第 5 段,“ 我” 与莎莉文老师第一次亲密接触。 (动作描写)

42、 - 陌生3、第 6 段,老师给“ 我” 洋娃娃,教“ 我” 拼写doll 。“ 自豪” 。4、第 7 段,老师教“ 我” 拼写简单单词。“ 模仿” 。5、第 8 段,老师给“ 我” 大洋娃娃,让我拓展理解doll的意义。6、912 段,老师教“ 我” 认识和理解“ 水” 的含义。争执发脾气恍然大悟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7、13 段,老师教“ 我” 比较复杂的单词。心中充满喜悦。细节探究1、动作描写:(为什么莎莉文老师会使“ 我” 产生情感的变化?)5 段:握住,紧紧地抱。6 段:拉起,慢慢地拼写 9-10 段:扫碎片,递帽子,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在另一只手上拼写,先慢后快。(老师对“ 我

43、” 的爱)2、心理描写:(感情变化)3、景物描写:第 3 段:穿透、照射、仰、触摸、抚弄安静、无所事事。第 4 段:迷雾中的航船、无声的呼喊苦恼、无助、渴望。总结:词语、句子要服务于感情。拓展 :体会以感情为线索记述事件的方法。 (比较与发现)四、作业:熟读课文第二部分。五、板书:一、找出文中表示“ 我” 的感情变化的词语?安静地等待、陌生、自豪、模仿、争执、发脾气、恍然大悟、求知的欲望油然 而生。二、莎莉文老师对“ 我” 做了那些事情?第一次亲密接触。给“ 我” 洋娃娃,教“ 我” 拼写doll 。教“ 我” 拼写简单单词。教“ 我” 认识和理解“ 水” 的含义。教“ 我” 比较复杂的单词。

44、细节探究 1、动作描写:(为什么莎莉文老师会使“ 我” 产生情感的变化?)老师对“ 我” 的爱 2、心理描写:(感情变化)3、景物描写:第 3 段:穿透、照射、仰、触摸、抚弄安静、无所事事。第 4 段:迷雾中的航船、无声的呼喊苦恼、无助、渴望。总结:词语、句子要服务于感情。课后反思: 8. 我的早年生活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基本的字词。背诵 10 个注释。2、了解文章基本内容,并完成课后练习。3、通过学习本文,感受成长中的体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分析,练习。 2 、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联系自身,谈感受,仿写。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每个人

45、都有自己的青少年时代,那么,名人的小时候又有哪些奇闻轶事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英国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出任首相,为战胜法西斯作出杰出贡献的温斯顿 丘吉尔的早年生活。二、作者简介:温斯顿 ?丘吉尔( 18741965)英国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政治家。生于牛津附 近的布莱尼姆宫。 祖父马博罗将军在战争中立有赫赫战功。父亲拉道尔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 他从小便被送入寄宿学校学习,曾就读于著名的哈罗学校, 但生性执拗,学习成绩不佳,只喜欢历史、文学和军事游戏。1893 年勉强考入桑 德斯特陆军军官学校后,由于志趣相投,毕业成绩名列前茅,获军官资格。战争 期间,他还广泛阅读了历史、

46、哲学、宗教和经济方面的著作,以弥补自己书本知 识的不足。1899 年,丘吉尔退伍参政, 1900 年当选为下议院议员。 1906 年以自由党身份首 次入阁担任殖民副大臣, 后出任商务大臣、 内政大臣,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担任 海军大臣,战争期间担任过军需大臣。20 世纪 30 年代,由于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欧洲形势日益紧张,丘吉尔坚决反对 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成为强硬派领袖。他到处发表演说,揭露战争的危险。他 的演说滔滔雄辩,警句迭出,被公认为出类拔萃的大演说家。1939 年,第二次 世界大战爆发。 1940 年,他临危受命,出任首相,领导英国人民保卫英伦三岛,并积极展开外交活动, 与美苏结盟,

47、 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反法西斯战 争的最后胜利做出重大贡献。三、个别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提前布置,课堂检查)生字:萤尴尬漏辖积累下列词语:毫无例外宽宏大量独具慧眼蛛丝马迹尴尬停滞不前辛辣 着实滚瓜烂熟四、请同学讲述课文, 结合课后思考与研讨, 概括丘吉尔学习生活中两种不同的表现,客观评价丘吉尔的早年生活,并谈自我感受。(小组讨论)五、小结:根据自我理解, 感受,可以看出早年生活对一个人一生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对于我们刚升入高中的每一个高中生来说,我们一定要在对自我个性、 兴趣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确立自我的理想、目标,为以后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六、布置作业: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48、。二、认真阅读本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结合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1在“ 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 ,丘吉尔与社会有哪些矛盾? (文章第二自然段)2你从丘吉尔的早年生活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3丘吉尔为什么要强迫孩子必须懂英语?联系现今社会上人们对待语文学习和 英语学习的态度,简单谈谈你对这两种语言的学习的看法。4、丘吉尔丘吉尔是怎样认识和对待自己在哈罗公学的处境的?表面看来,丘吉 尔这个人真幸运, 拉丁文和数学那么差还能被哈罗公学的校长承认;凭借抽签也 能取得第二天征兵考试的好成绩 可是他的成功真的是出于这个原因吗?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促成了他的成功呢?5、这篇自传行文诙谐幽默,在轻松的调侃、自嘲

49、中不失严肃认真,体现出一位英国绅士和资深政治家的谦逊与机敏。并对其中一句作简单评点。答案:请你在文中找出两个让你忍俊不禁的句子3、因为英语是自己的母语,能熟练的掌握母语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而且母语在 生活与工作中使用最多,最有实用价值。 (答案一定要强调母语或自己民族的语言)第二问为开放式问题,答案方向:目前社会上有一种重英语轻母语(汉语)的倾向,很多人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英语学习中,而母语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应该首先学好自己的母语,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实际情况学习英语。 4 、丘吉尔以一种坦然乐观的心态来对待自己在哈罗公学的处境。丘吉尔当然 不是凭运气获得成功的。 他成功的真正原因是能清醒客观的

50、认识自己,对眼前形势作出判断,并保持一种谦逊、乐观、坦然的心态,化劣势为优势,有自己的理 想和追求,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如他能一字不漏地背诵麦考利的 1200 行史诗即说明他并不是比别人差,只是不符合当时教育机制下一些不合理的要求。5比如: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将地球仪上所有国家的名字都写在纸条上放进帽子里, 然后从中抽出了写有“ 新西兰” 国名的纸条。接着我就大用其功, 将这个国家的地理状况记得滚瓜烂熟。不料,第二天考试中的第一道题就是:“ 绘出新西兰地图。 ” 这显然是一种幽默的说法, 其实这正反映丘吉尔对有历史地理的喜爱和广泛深入的了解。他花了20 分钟的时间来研究“ 部队” 的阵容。最后

51、他问我想不想当个军人。我想统领一支部队一定很光彩,所以我马上回答:“ 想。” 现在, 我的话被当真了。 “ 我想统领一支部队一定很光彩” 也是一种谦 逊自嘲的说法, 从文章和后面对丘吉尔生平的补充介绍中可以看出,他自小便对 军事有浓厚的兴趣并在这方面表现出了天赋。三、布置作业:课后积累与扩展三、四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请同学分析本文的结构:第一部分( 1)总写作者对自我的认识,反映他的自信。第二部分( 2-5 )写“ 我” 在哈罗公学尴尬的生活。第三部分( 6-8 )写“ 我” 在自我领地才能的施展。三、写作特点: 条理清晰, 结构明确, 前后照应。 本文语言幽默诙谐, 自然生动。四、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丘吉尔早年在哈罗公学和军事院校生涯两种截然不同 的生活的回忆,反映了丘吉尔在少年时代就对自己的个性与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