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刚刚好够好看好看更快更好看个好看过后vbn感到孤独?我的家乡红石林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研 究 报 告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一般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922学科分类:根底教育课题主持人:向圣云,小学高级教师,湘西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 主要成员:姓 名职 称工 作 单 位向圣云小学高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 祁清祥小学高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董绍奎小学一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田宏林小学一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 彭承召小学高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 罗彩云小学一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彭凌云小学一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
2、心完小 田 碧小学一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祁明俊小学一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 丁世芝小学一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 田红霞小学一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李 莉小学一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 向小芳小学一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彭泽玉小学一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 张梅艳小学一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黄冬梅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 梁智加小学高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 彭英武小学高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向明加小学高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 向青松小学高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
3、中心完小向彩彬小学高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 刘巧云小学高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潘贤举小学高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 杨桂花小学高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金秀群小学高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 姚本权小学高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向楚友小学高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 石新星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向圣华中学一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断龙中学杨菊花中学一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断龙中学谢流春小学一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 向小琴小学一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古丈坪完小田二京小学一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 陈 娟小学一级教
4、师湘西州古丈县古丈坪完小 向小丽小学一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古阳镇城关完小李 琴小学一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古阳镇完小向 芳小学一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河蓬九年制学校 彭仕霞小学一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机关幼儿园 刘 斌中学一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九年制学校陈 海小学高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古阳镇完小彭朝超小学高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教育局 彭新玉小学一级教师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 内容摘要 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是土家族聚居的地区,全镇84%的人口是土家族,这里有原汁原味的土家族文化,闻名中外的“古丈红石林和中南第一峡谷“古丈坐龙峡等风景名胜就在该镇辖区。为了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文化,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家乡,
5、热爱自己的家乡,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完小自2006年4月开始进行?我的家乡红石林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研究,对学生进行土家族文化和热爱家乡为主的乡土教育。有效的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传承和发扬本民族民间文化意识,促进了当地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开展;促进学生的和谐开展,教师的专业开展,学校的整体开展。关键词 红石林乡土文化 资源开发 校本课程 一、问题的提出1.1问题的提出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总人口13770人,其中土家族1160O多人,占总人口的84%,红石林镇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民族风情多姿多彩。这里保存着湘西土家族最古老的“哭嫁、“拦门、“上梁等习俗,有闻名中
6、外的国家地质公园红石林风景名胜、地质奇观泽禾溪大溶洞、明清时期古民居老司岩古镇、中南第一奇峡坐龙峡、战国古墓群遗址白鹤湾等等,系湘西州十大魅力乡镇之一。怎样对红石林镇的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只有寄希望于下一代。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有意识地接受土家族文化的熏陶,激发孩子们心灵深处强烈地依恋家乡情结,培养孩子们从小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的强烈情感。为此,湘西古丈县红石林完小相关人员于2006年3月申报了?我的家乡红石林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经过专家审阅,2006年10月被确定为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1.2课题界定“我的家乡红石林是指湘西州古丈县红石林镇。“校本课程开发是指课题研
7、究人员将红石林镇的自然景观、土家族的民间习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体育、民间歌谣、名人轶事等编成教材,由红石林完小教学研究人员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评价的过程。 二、研究意义、价值、创新2.1研究意义1、本课题研究能使学生深入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及当地的风景名胜,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家乡,树立为本民族、本家乡做奉献的远大志向。2、探索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和操作方法,积累校本课程开发经验。2.2研究价值1、本课题研究能将红石林镇零散的土家族文化进行比拟系统、科学的整理,能将红石林镇优美的风景进行文字描述,形成比拟标准的教学内容。2、本课题研究能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3
8、研究创新本课程研究立足于传播红石林镇的乡土文化和民族风情,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认同感,并延伸为对家乡的依恋、对祖国的热爱。三、研究的目标及内容3.1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就是如何利用乡土文化和民族风情等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丰富学校的课程设置,有效的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传承和发扬本民族民间文化意识,探讨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作为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开展,教师的专业开展,学校的整体开展。3.2研究内容1、对家乡山水文化、民族风情的调查研究。2、?我的家乡红石林?校本教材的编写。3、?我的家乡红石林?校本教材教学研究。4、?我的家乡红石林?校本教材教学评价研究。5、红
9、石林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形式研究。四、研究的理论依据、思路及方法4.1理论依据1、2003 年10 月17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三十二届会议正式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规定:“意识到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普遍的意愿和共同关心的事项。“考虑到必须提高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重要意义的认识。2、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人类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教学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课改的一个根本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尊重
10、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等实践中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创造,从而获得有价值、有意义的经验。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和途径的探讨,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本地区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和谐开展。3、课程多样化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课程设置随着经济的形势及社会的变革需要不断地向多样化、个性化开展。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底蕴,每一个时代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应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形势,各国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也不断的变化。每一个学校都有着自己的实际,每一个地区的学生都有着个性化的特点。开发校本课程符合现代教育对课程设置的要
11、求。4.2研究的思路及方法1、研究思路。1976年,斯基尔贝克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境模式。他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分析学校情境、制定课程目标、编制课程方案、课程的解释与实施、课程的追踪与重建五个大的步骤。课题组研究成员就是根据斯基尔贝克提出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思路进行的。主要采取的技术路线如下: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方式方式风景名胜互动交流文献研究上网搜索亲身体验现场调查整合 搜集整理形成资源实践调查积累素材综合利用 培养能力名人轶事民间体育名优特产民间歌谣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民间习俗乡土文化资源校本教材课堂教学三种开展三个促进 学生的能力教师的能力学校的能力学校的整体开展教师的专业开展学生的
12、和谐开展2、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按照“方案行动考察反思的行动研究模式,循环往复, 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2调查研究法。在挖掘、收集校本资源,进行课题价值论证,进行学生、家长问卷调查等方面,我们都是采用的调查研究法。3文献研究法。在申报课题、课题开题论证、编写校本教材、撰写研究报告时,需要大量的理论支持,我们采用的就是文献研究法。参考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关政策文件,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经验书籍等文献。五、研究过程及步骤5.1研究的过程1、学校情境分析,进行课题申报。2006年3月,随着茄通乡和河西镇合并成立红石林镇,红石林、坐龙溪等旅游资源的投入
13、营运,为配合镇党委、镇政府提出的“旅游强镇、工业重镇、移民新镇、文化大镇、产业开创造星镇的建设目标,而红石林完小地处镇中心,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我们认为很有必要把乡土文化和自然景观在学生中进行学习、宣传,而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把优质资源引入课堂是最好的方法。为此,我们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组,进行了?我的家乡红石林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申报。2006年10月,被省教育学会批准立项。2、收集积累素材,进行开题论证。从2006年起,红石林完小两次组织全体教师去红石林、坐龙溪、老司岩等景区学习考察,收集校本资源素材。更多的是教师们利用课余时间,深入村寨进行实地调查采访,搜集第一手资料。为了搜集到“土
14、家拦门有关资料,课题组成员向彩彬不顾年纪大,先后5次深入民间艺人中采访;课题组成员向圣云还利用教师出嫁的时机,亲自担任女方的 “拦门先生,进行社会实践。为了挖掘“土家上梁有关资料,课题组成员向青松、彭英武、向圣云等深入不同的自然村寨,先后采访了8位民间艺人。课题研究人员还在学生中发放问卷,进行乡情知识、学习兴趣等数据前测,进一步论证课题研究的价值。2007年4月,在州教科院童民才、滕久文等专家的主持下,顺利通过了开题论证。构建了校本教材雏形,形成了校本教材初稿。3、筛选课程资源,编写校本教材。通过开题论证以后,正式步入研究实施阶段。研究人员对收集到的校本课程资源进行筛选,选择了有价值的素材,进
15、行校本教材的编写,编写出第二稿教材。教材分为风景名胜、民间习俗、民间传说、民间体育、名优特产、名人轶事等六个单元,共20篇课文。第二稿教材编写完成后,教学人员在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了试用,学生、家长反响较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坚决了研究人员的信心。4、制定课程目标,进行课程实施。为了搞好课程实施工作,红石林完小制定了?我的家乡红石林校本课程实施评价方案?,从课程的设置、实施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校本课程的管理。从2021年春季起,在四至六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进行教学,把校本课程列入课表,计算科任教师工作量,逢双周三下午还安排了大课间活动。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授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兴
16、趣和特长。把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立志保护与传承乡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等列入主要内容进行师生综合评价。在课程的实施中,注重发挥师生的智慧,可以开创性地使用教材,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5、完善校本教材,进行课题结题。红石林完小相关研究人员在学生中进行乡情知识、学习兴趣等数据后测;在家长中开展问卷调查。针对在第二稿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修订、完善,形成了比拟完整的校本教材。第三稿教材一共有8个单元,42篇课文,7个阅读材料,约5.76万字。从风景名胜、民间习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体育、名优特产、名人轶事等八个单元,对红石林乡土文化、民族风情进行较为系统地进行
17、阐述。主要研究成员撰写研究报告,准备课题结题材料,进行课题结题。根本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经验,探究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与途径。5.2实施步骤1、研究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12月。进行学校情境分析,进行课题申报,组建成立课题组。实践调查、收集积累素材,整理课程资源。2、研究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07年12月。撰写课题的开题论证报告,进行开题论证,完成开题工作;收集整理文字材料、数据,进行学生前测;筛选课程资源,编写校本教材。3、研究完善阶段2021年1月2021年12月。课程的解释与实施,四至六年级每周1课时安排,安排专任教师进行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18、;进行教材的修订、完善。4、研究总结阶段2021年1月2021年12月。课程的追踪与重建,完善校本教材,进行后测,撰写研究报告、成果公报,进行课题结题,总结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六、研究成果及分析6.1完成了校本教材?我的家乡红石林?编写教材一共有8个单元,42篇课文,7个阅读材料,约5.76万字。从风景名胜、民间习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体育、名优特产、名人轶事等八个单元,对红石林乡土文化、民族风情进行较为系统地进行阐述。6.2促进学生和谐开展1、促进了学生个性张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因而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生的个性张扬提供了平台。
19、1给学生留下了空间。个性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没有空间也就没有开展。在单一国家课程的背景下,课程统得过死,因而,很难做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而开发校本课程,强调的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根据学生需要进行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开展留下了一定的空间。?我的家乡红石林?校本教材在使用时,学生可以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不仅如此,学生还参与了课程决策,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在研究完善阶段,同学们通过教材试用以后,大多数认为民间故事和传说要分开,要加上熟悉的?扯谎宝?,在形成终稿时,就是按照学生的意思,不断进行修订、完善。2以学生需要为导向。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生需求的满足为前提,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
20、出发,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根底知识与技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进行校本课程资源挖掘、收集的时候,首先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校本课程设置兴趣情况调查分析统计如下表。表一:校本课程设置兴趣情况调查分析统计表设置情况很喜欢%喜欢%一般%不喜欢%风景名胜85.67.27.2民间故事92.94.32.8民间传说902.87.2民间习俗87.17.25.7民间歌谣64.328.64.32.8民间体育74.315.75.74.3名优特产7017.15.77.2名人轶事91.55.72.8民间服饰42.917.111.428.6民间美术35.73015.718.6从表一中的数据显示,同学们最感兴趣
21、的是民间故事、名人轶事、民间传说、风景名胜等。因此,我们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时候,就以学生的需要、兴趣为导向,设置了风景名胜、民间习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体育、名优特产、名人轶事等八个单元的内容。3以人为本。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成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且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开展需要,以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开展,也就是以人为本。校本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是促进学生开展,把学生视为独立的人、开展中的人、有潜能的人。因此,在开发校本课程的时候,将课程与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更是课程的实践者和反思者。这就要求教师建立平等、民主、和
22、谐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学生观和学习观。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2、促进学生能力开展。1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和课改的要求,更是我们教育事业的主旋律。在进行校本课程教学时,我们要求教师以教材为蓝本进行教学,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和实践能力。2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课程是老师上,学生听,老师讲、学生记。学习校本课程的方法不再是老师教、学生听,而是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调查、实践、讨论、游戏,和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授
23、课的老师也不是唯一的,除了学校老师外,学生身边熟悉的人,都可以是最好的老师。当然,同学们自己也可以是自己的老师。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让教学“活起来。正如一位六年级学生说的:校本课程,自己可以做老师,没有了书面作业,更没有考试的负担,我完全可以进行自主学习了。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深层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校本课程设置前后学生学习语数课兴趣调查比照分析统计如下表。表二:校本课程设置前后学生学习语数课兴趣调查比照分析统计表抽样班级人数设置前(%)设置后(%) 提高率(%)76班3148.3980.6566.777班3644
24、.4480.5681.378班3537.1471.4392.379班3235.2967.6591.7从表中的比照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到,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学习的兴趣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更可以促进学生对根底学科语文、数学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兴趣浓厚了,学习的质量也就会不断提高。3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学习校本课程,冲破了根底学科课程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序列,开放自然、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景,从中寻找具有探索性和可行性的问题。在校本课程的学习中,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综合运用知识进行比拟、分析,判断、想象,归纳、演绎,也就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
25、力。3、促进学生感情提升。1练就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意志品质。如何使学生具备承受挫折与失败的意志力一直是家长、社会关注的问题。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生就承当了一些开发、学习的任务,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如向城同学为了写好泽禾溪大溶洞有关内容,就和家长一起,从洞口沿着两架九米长的木梯,几乎垂直而下。在洞内参观时,手上、脚上两次受伤,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写出了?神奇探秘泽禾溪大溶洞?一文。2走出课堂,了解社会和他人,学会交往与合作。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给了学生直接接触社会体验和锻炼的时机,让学生从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学会与他人交往、合作。在进行?烤烟的栽培技术?授课的时候,要求学生
26、从栽种烟苗、烟苗管理、采收等方面进行实地调查采访,授课的周期从4月份一直到7月份,长达三个月的时间。学生在实地调查采访的时候,就需要了解种植烤烟的价值,烤烟在家庭经济成分中占的比重,烤烟种植、管理、采收、烘烤等技术操作要点。这就需要学生与烟农进行接触、交流、合作。有些同学家里种植有烤烟的,直接参与了劳动的全过程,也需要和自己的父母交流。学生在参与调查采访的过程中,了解了劳动的艰辛,逐步培养了与父母的情感,养成了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3增强了对乡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的自豪感。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生对身边的乡土文化和民族风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文化在学生身上得
27、到了认同,民族自豪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在校本课程设置前后我们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查表76份,收回76份。一共设计了20个问题,主要是针对民族文化认同、乡情知识等进行设计的,具体比照分析统计情况见下表。表三:校本课程设置前后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调查比照分析统计表题号人数设置前(%)设置后(%)提高率(%)17667.110049.032763.910024641376100100047610.5100852.457669.710043.476765.31001786.877656.610076.6887622.4100346.497648.7100105.34107636.7100172.
28、48117635.5100181.69127630.3100230.03137669.710043.47147651.310094.93157652.610090.11167660.510065.29177640.8100145.10187652.610090.11197647.4100110.97207639.5100153.16从表中的比照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到,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乡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的自豪感得到了不断的增强,都能够自觉地担负起传承和发扬民族民间文化的责任。4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了增强。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激发了学生参与意识、关注意识,使学生学会了关心
29、社会、关心他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了增强。一个学生在学习校本课程后写到:随着社会的开展和外来文化的干扰,我们本民族文化正面临消失。通过学习校本教材?我的家乡红石林?,我懂得了很多,认识到我们土家族是一个伟大、勇敢的民族,我们要做一个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人。6.3促进教师专业开展1、提高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求教师从课程理念的高度来进行指导,如果不理解校本课程的理念与整体内容,就无法很好地贯彻课程的目标。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给予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的实践体验。因此,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可以帮助教师们形成一定的现代课程理念,提高课程意识和课程的开发能力。1提升课
30、程意识。我国的教师长期以来被排斥在课程开发之外,只是被动地执行指令性的课程方案,对于教师来说,课程就是一些提供儿童学习的材料。从本质上讲,课程不仅仅是学习材料,也不单单的学科科目,它还是一种过程,一种结果,一种意识。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的是以分析学校、教师、学生等情境为根底的课程开发,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同时,校本课程的实施、管理、评价等方式不再局限于原来学科课程的单一形式。这些都拓宽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意识。(2)提高课程开发能力。校本课程开发把课程开发的权利赋予教师,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要开发出适合学生需要的课程,不但要具备现代意义的课程理念,而且必须具备课程开发
31、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与专家合作、与教师间协作、与社会艺人交流、与学生探究,通过对自己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进行反思,逐渐开展课程开发的能力。2、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一般由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构成。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教师一般在职前通过接受教育获得。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还要不断地接受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相邻学科知识。这一类知识是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条件。条件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但更多的是在实际的课程实施中逐渐了解和习惯。因此,这类知识需
32、要教师动态去把握和领会,并在实践中加以开展。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际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时所具有的关于客观现实的背景知识。这一类知识主要来自于教师具体的课程开发实践,是教师自己课程开发与实践经验的积累。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不能仅凭着本性知识去进行课程开发与实施活动,还必须对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不仅把自己看成一个教学者,更要把自己看成一个行动研究者;不仅把自己看成一个课程实施者,更要把自己看成一个课程开发者。这样,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不仅加深自己对本性知识的理解,而且使自己条件性知识不断丰富,也积累了实践性知识,使自己的知识
33、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完善。3、提高教育科研能力。1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能力。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能力,树立新型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能力包含的两个最根本的要素是对学生的理解和对课程的把握。如果不了解学生的需要和追求,不了解学的知识背景、思想动态、情感体验、兴趣爱好等,教学就会失去针对性;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课程目标、所选内容的价值、呈现方式的内在联系等,教学就会成为一种盲动。而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分析学生的需要为前提,教师自己参与其中,根本掌握了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
34、与技巧,对校本课程的知识性质、知识结构、呈现方式等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并能站在整个课程结构的高度,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认识,提高自己驾驭课程的能力。从教学角度而言,校本课程更关注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展,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地思考,追求探究体验性学习。这样,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效劳者,促进新的教学方式和课堂管理艺术的形成,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就自然得到了提高。2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教学过
35、程,从而发现和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最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4、提升教师的精神世界。1提高了教师参与精神和创新意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成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培养自己的课程意识,更新传统的课程观念,从被动的课程实施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这样,教师就必须关注课程的现实,发扬参与精神,养成创新意识。2培养了教师的合作精神。长期以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是靠一个人的力量独立解决课堂上时刻变化的种种问题,教师个体间的课堂教学活动相互隔离而不是相互依赖。而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分析学校办学宗旨、学生需求、挖掘资源的根底上来确立课程目标、
36、选择课程内容、决定实施方案、进行课程评价的。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与专家、同事、学生、家长、社会艺人等通力合作,这样,培养了教师的合作精神。3提升了教师的情感世界。情感世界是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局部。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充分尊重教师们的意愿,采取自愿选择课题、自由进行组合、自由选择方式,进行校本资源的挖掘、收集。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自己的辛苦化着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愉悦的情感就会油然而生,也就使教师们的情感世界得到了提升。5、成就了教师职业幸福。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施过程中,一个个团结、共生的团队相继诞生;终身学习、科学开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师们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有力地促进了自己的专业
37、开展,成就了教师的职业幸福。课题研究前后四年教师教育教学业绩调查比照分析统计如下表。表四:课题研究前后四年教师教育教学业绩调查比照分析统计表教师业绩研究前研究后提升率备注发表论文篇26200% 统计时段:研究前为02年至05年,研究为后06至09年。县级及以上获奖论文篇303826.67%县级及以上教师行政奖励人次253228%提前晋升职务人次27250%教师外出学习交流(人次)324540.63%州级及以上学习型教师人次216700%进行网络学习培训人2301400%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通过课题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们的教育教学业绩得到了认可,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就是极大的满足,教师的职业
38、幸福感明显得到提升。6.4促进学校整体开展1、促进学校品位提高。从2006年春季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学校管理、教育科研、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开展。具体教育教学业绩调查比照分析统计如下表。表五:课题研究前后四年学校教育教学业绩调查比照分析统计表学校业绩研究前研究后提升率备注县级获奖次5620% 统计时段:研究前为02年至05年,研究为后06至09年。州级及以上获奖次211450% 课题研究获奖次12100%县级及以上会议经验交流(次)28300%州级及以上教育信息发稿篇210400%立项的县级以上课题个26200%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通过课题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学校的业绩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
39、社会的认可,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迈进了全县先进行列,在全州也具有一定的位置,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品位。2、促进学校特色形成。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我们致力挖掘凝重的乡土教育资源,利用厚重的文化底蕴,营造浓郁的人文气氛和师生互动的校园文化。“列常规教育菜单,挖地方教育资源,作校本课程佐料,办特色教育套餐。以传承和保护厚重的乡土文化为己任,努力践行“湘西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试验学校责任,逐步形成了“常规、乡土教育并举,常规、乡土教育双赢的学校特色。3、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根底开发的课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学校的根本条件。如果说国家课程的主要目标是
40、培养学生到达国家对学生根本要求的话,那么校本课程是开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学校内部可以形成一种浓厚的研究气氛,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支持、鼓励、交流成为主题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自然就会得到不断提高。学校从实施课题研究以来获奖情况统计如下表。表六:学校从实施课题研究以来获奖情况统计表获奖时间授奖单位奖励名称06年2月县教育局教学质量评价二类学校第二名06年2月县教育局目标管理评价小学组二等奖06年7月教育部师训工程办师资培训先进单位07年1月州教育工会先进基层工会07年1月州综治委、教育局、公安局平安文明校园07年2月县教育局目标管理评价小
41、学组一等奖07年3月州教育局课题评比第二届教科研成果三等奖07年5月州教育局学习型学校07年7月州教育工会先进基层工会07年9月州教育局全州中小学农远工程应用管理先进单位07年11月教育部课题组课题阶段成果评比三等奖08年1月州教育局全州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示范校08年2月县教育局教学质量评价二类学校第二名08年2月县教育局目标管理评价小学组二等奖08年3月州教科院先进教科室08年3月长沙华雅国际大酒店华雅国际大酒店员工教育基地08年9月州教科院湘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试验学校09年1月州勤管站勤工俭学后勤效劳先进单位09年1月州教育局远教网络管理平台校级网站评比一等奖09年1月州教育局远
42、教网络管理平台最具人气校级网站奖09年3月县总工会工会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通过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进入全县先进行列,在全州也占有一席之地。学生在这里得到了成长、进步。2006年,在全州中小学生书法美术摄影作品比赛中,学生杨希雅获一等奖,彭婷、向利平获二等奖;在全州中小学生读后感写作比赛中,学生杨希雅获一等奖,彭婷、向利平、杨小寒获二等奖。2007年,在全州首届中小学就读保障工作网络征文比赛中,学生杨希雅、向群获二等奖,向利平、杨小寒获三等奖。学生向利平、王川先后被评为“州级三好学生,学生戴饶被评为湘西州“希望之星。在2007年10月召开的
43、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荣获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五名,学生田闯、杨胜军被州体校录取。2021年,在全州数学网络竞赛中,罗艳、彭宇凡荣获一等奖;学生戴笠艳被评为“全国十佳春雷女童。2021年,学生吴卓然在全州“三小作品比赛中荣获二等奖。6.5社会反响1、?我的家乡红石林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和校本教材?我的家乡红石林?2021年12月双双被湘西州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列入“五百工程,并批准立项。2、课题主持人向圣云2007年4月应邀参加了由湘西州教科院组织的乡土教材?美丽的湘西我的家?编写工作,并承当第六课?美味的湘西腊肉?的撰写工作,有了与北京天下溪、香港乐施会、州教科院专家接触、交流的时机,
44、在专家们的帮助、指导下,顺利地完成了教材的编写任务。课题主持人向圣云2021年3月被评为“全州优秀教研员,2021年3月被评为“全州科研兴教先进个人,2021年8月,被评为“全县学科带头人。3、2007年5月,古丈县红石林完小开展的校本研修实践经验?抓住“四个环节,开展校本研修?,在湘西州中小学校本研修阶段成果总结大会上进行了交流。学校被评为“全州学习型学校,校长被评为“学校型校长。课题组成员田宏林、董绍奎等16人被评为“全州学习型教师;彭凌云2021年9月被评为“全州优秀教师。4、2021年5月,古丈县红石林完小被列为湘西州乡土教材?美丽的湘西我的家?工程试点校,在四年级进行授课。2021年
45、9月,被州教科院授予“湘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试验学校。 2021年10月,课题组成员向圣云、田宏林应邀参加了在凤凰举行的全国第三届乡土教材研讨会,以?传承乡土文化,推进课程改革?为题,对古丈县红石林完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了展示,受到了全国与会的专家、学者好评。2009年5月5日,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工程负责人王小平、香港乐施会中国工程部高级干事杨兰、省教科院党委书记田刚、省教科院开展所所长黄龙威、省教科院人类学博士李红婷、州教科院院长张大庆、州教科院开展所所长刘宇新、州教科院工程负责人石学东、县教育局副局长邓长海、县进修学校校长李传银、县教科所所长龙党生等课程专家、学者来到古丈县红石林完小进行进行?美丽的湘西我的家?工程实施评估时,不仅对工程实施工作感到满意,而且对校本教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联盟2025届七下数学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需求溢出理论视角下公共服务助推生育意愿提升-基于广西柳州市的调查
- 绿色金融发展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
- 2025年西安交通大学自主招生个人陈述技巧分享
- IT项目实施物资预算计划
- 高中语文科研项目申报计划
- 职业中学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 醇的碳-氧键与碳-杂键交叉复分解反应研究
- 非贵金属修饰的BiVO4光催化剂用于高效直接将甲烷转化为甲醇
- 2025年春季学期英语口语提升工作计划
- GB/T 41914.1-2022微细气泡技术微细气泡使用和测量通则第1部分:术语
- 平面设计需求表、流程表
- GB/T 12962-2015硅单晶
- 11471劳动争议处理(第8章)
-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全册)
- 完整版医院体检报告范本
- 文学欣赏电子教案(全)完整版课件整套教学课件
- 我的高三成长档案
- 130种常用中药伪品和混淆品目录
- 《中国字中国人》歌词
- DBJ51∕T 153-2020 四川省附着式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