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诉讼当事人不抚养子女问题浅析_第1页
离婚诉讼当事人不抚养子女问题浅析_第2页
离婚诉讼当事人不抚养子女问题浅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审判实践中,离婚诉讼当事人不抚养子女或不情愿抚养子女的情况日益突出,呈上升趋势。为此,笔者对20起离婚诉讼当事人不抚养子女的案件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作了归纳分析。一、离婚诉讼当事人不抚养子女案件的特点(一)离婚诉讼当事人的年龄较轻、婚龄较短。从我们调查的这20起案件看,诉讼双方当事人年龄均在30岁以下的占有16件,占80%;4起案件的当事人双方年龄超30岁,但都是在35岁以下。20起案件当事人婚龄均在10年以下,其中婚龄在5年以下的有15件,占75%.(二)诉讼当事人文化程度较低,多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农民。20起案件的40名当事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5%;职业是工人、农民的占75%。(

2、三)离婚诉讼当事人提出各种借口不抚养子女。有相当一部分当事人不抚养子女或不情愿抚养子女的意思不直接表达,常常陈述自己对子女如何疼爱、如何负责任,但又提出种种理由说明自己不便于抚养子女,如提出身体有病、收入少经济困难、无住房、工作繁忙、常常公出、生活环境差等等,说明若抚养子女将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成长。(四)离婚诉讼当事人不抚养子女的态度坚决,摆脱这一责任的心情迫切。为了达到不抚养子女的目的,可以放弃许多应争取的权益或本应属于自己的权益。(五)为不抚养子女,提起离婚诉讼前先将子女“安排”好。有的当事人事先做好安排,将子女送对方或安排给对方老人照顾,长期不过问子女生活,离婚诉讼时,坚决不要子女。法院

3、为不改变幼小子女的生活环境,避免交付不能,只得将孩子判归一直抚养的一方。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养儿防老已成为不必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观念受到严重冲击,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深刻变化。体现在婚姻家庭方面,突出一点的变化,即过去的养儿防老心里越来越淡化。许多人认为,个人有独立的经济地位,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不需要他人的扶助也可以生活的很好,年龄大了以后,可以依靠多年的积蓄和社会的帮助安度晚年,无须养儿防老。二是为开始新生活创造条件。从我们调查的这20起案件看,离婚当事人的年龄较轻,均未越过35岁。离婚后,他们还要重新开始生活,重新建立家庭。孩子对于他们来说是个累赘,是开创

4、新生活的障碍,有些人考虑到,如果自己离婚后带着与前夫(前妻)所生的子女不但会增加生活负担,甚至会影响到未来家庭生活的安定,影响配偶对其的感情,因此他们在离婚时坚决不抚养子女。三是素质差、道德水准低,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公德意识和爱心。有的诉讼当事人双方感情基础不牢固,仓促成婚,婚后又未建立起真正的夫妻感情,子女不过是两性结合的产物,而并非爱情的结晶。这些人不爱自己的配偶,甚至因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而仇视其配偶,因此对与之结合而生育的子女缺乏爱心。还有的人因恋爱期间草率行事而怀孕,不得已结婚,婚姻生活失败后,他们便迁怒于子女,设法摆脱抚育子女的责任。四是以让对方抚养子女作为惩罚。由于种种原因,离婚后当

5、事人双方不能妥善处理相互间的关系,即不能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离异的配偶,不能正确认识双方矛盾产生的原因,将过错归罪于对方,仇视对方。他们有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状态,认为抚养教育子女是费心竭力的大事,将子女这个包袱抛给对方,以达到对其惩罚的目的。五是以抚养子女为条件,要求取得其他利益。有些诉讼当事人把财产、房屋、经济收入等权益作为条件,提出有条件的抚养子女,否则坚决不抚养子女。还有的诉讼当事人提出自己身体有病、收入低、生活困难、工作繁忙、无住房等,以此来说明自己不具备抚养子女的条件。三、离婚诉讼当事人不抚养子女产生的严重后果诉讼当事人不抚养子女,最终的受害者是那些无辜的子女。父母离异,使他们失去正常的

6、家庭生活,不稳定的生活方式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这些孩子的生活环境缺少正常家庭应有的温暖、和谐的气氛,孩子得不到应有的母爱或父爱,心灵蒙受创伤,对以后个性的形成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这些孩子的性格容易出现某种弱点和缺陷:有的孤僻、冷漠、内向,对成年人有对抗心理,难于接受教育;有的感情脆弱,对来自外界的一些“温暖”往往会受宠若惊,极易受坏人引诱而误入歧途。这些孩子的感情长期得不到满足,极有可能通过违法犯罪来求得代偿性的心理平衡,违法犯罪又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四、预防措施这种不抚养子女现象的发生,是受人们思想意识的支配,很难通过采取具体措施完全杜绝。但是,可以通过在全社会进行广泛的道德宣传教育,普遍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平,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要注重提高人的素质,完善其道德观念,增强公民的公德意识和责任心,使其懂得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在于奉献而并非索取;完美的人生不仅仅是个人奋斗、个人享乐、个人索取的一生,也包含着给予他人幸福,服务社会,得到社会承认等等。其次,要通过舆论工具进行正面的宣传报道,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进行“尊老抚幼”的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