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增养殖学课件:鱼类增养殖学绪论_第1页
鱼类增养殖学课件:鱼类增养殖学绪论_第2页
鱼类增养殖学课件:鱼类增养殖学绪论_第3页
鱼类增养殖学课件:鱼类增养殖学绪论_第4页
鱼类增养殖学课件:鱼类增养殖学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鱼类增养殖学鱼类增养殖学绪论第一节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第二节养殖水域的污染与控制第三节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基础第四节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第五节鱼苗第六节食用鱼养殖第七节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第八节活鱼运输第九节鱼类越冬绪论海淡水水域幅员辽阔,池塘、湖泊、水库,海湾、浅海滩涂星罗棋布。海岸线3.2万km ,水深15m以内的浅海、滩涂1333万hm2 .内陆水域1760万hm2,其中:河流:666.7万hm2 ;湖泊:666.7万hm2 水库:200万hm2 ;池塘:200万hm2 地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鱼类资源丰富,淡水鱼800种,海水鱼2200种。一、鱼类增养殖业与鱼类增养殖学鱼类养

2、殖是将鱼放人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使其繁殖、生长,长大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鱼类增殖是指对天然水域(江河、湖泊、水库、海湾与海域等)原有渔业资源进行繁殖、保护以及鱼种人工放流,增加鱼类资源贮存量,形成渔产量的过程。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该学科以研究养殖对象的生态、生理、个体发育和群体生长为基础,以提供合适的养殖水域和工程设施为前提,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研究经济鱼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养殖和增殖技术等。二、我国鱼类增养殖业发展简史 公元前1世纪,殷墟甲骨卜辞:“贞其雨,在圃鱼”,“在圃鱼, 十一月”。公元前460年,越国范蠡养鱼经,鲤鱼

3、养殖和繁殖,指出“治生之有五,水畜第一”。公元前206-后220年(汉),养鲤。史记中载有“水居千石鱼陂” 。葛洪西京杂记说,汉武帝在长安筑昆明池,用于训练水师和养鱼;所养之鱼除供宗庙、陵墓祭祖用外,多余的在长安市上出售。公元220年-618年(魏、晋、南北朝、隋),曹操四时食制“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郭璞江赋记载,“舳舻相属,万里连樯,溯洄沿流,或渔或商”。 公元618-907年(唐),养殖青草鲢鳙,并逐步发展出混养技术。陶朱公养鱼经 闻公在湖为渔父 ,有之乎?”曰:“有之。”曰:“公任足千万家,累亿金,何术?”朱公曰:“夫治生之法有五,水畜第一。水畜,所谓鱼池也。以六亩地

4、为池,池中有九洲。求怀子鲤鱼长三尺者二十头,牡鲤鱼长三尺者四头,以二月上庚日内池中令水无声,鱼必生。至四月内一神守,六月内二神守,八月内三神守。神守者,鳖也。所以内鳖者,鱼满三百六十,则蛟龙为之长,而将鱼飞去,内鳖则鱼不复去。在池中周绕九洲无穷,自谓江湖也。至来年二月,得鲤鱼长一尺者一万五千枚,三尺者四万五千枚,二尺者万枚。枚值五十,得钱一百二十五万。至明年得长一尺者十万枚,长二尺者五万枚,长三尺者五万枚,长四尺者四万枚。留长二尺者二千枚作种,所余皆取钱,五百二十五万钱。候至明年,不可胜秆也。”王乃于后苑治地,一年得钱三十余万。池中九洲八谷,谷上立水二尺。又谷中立水六尺,所以养鲤者。鲤不相食,

5、又易长也。又作鱼池法,三尺大鲤,非近江湖,仓促难求。若养小鱼,积年不大。欲令生大鱼法,要须截取薮泽陂湖饶大鱼处,近水际土沙十数载,以布池底。二年之内,即生大鱼。盖由土中先有大鱼子,得水即生也。 癸辛杂识 960-1297(宋)长江、珠江捕捞草、青、鲢、鳙鱼苗运输到各地,进行饲养,已很发达,饲养地区相当广了。宋人周密所著癸辛杂识 ,详细记载鱼苗运输过程:运苗用具。 “除备以竹丝编制、内糊漆纸容器外,又有口圆底尖为罩篱之状覆之以布,纳器中。” 即“去其水之盈者”。“又择其稍大而黑鳞者则去之,不去则仿其伤众,故去之”清除野杂鱼,否则它们会造成养殖鱼苗的死亡。开始时,“著水不多,但陆路而行,每遇陂塘,

6、必汲新水,日换数度”。途中,“终日奔驰,夜不得息,或欲少憩,则专以一人时加动摇。” 京口寻记载,“鲻鱼头扁而骨软,惟喜食泥,色鲻黑故名”。 1368-1644(明)黄省曾养鱼经云:“松之人于潮泥地凿池,仲春潮水中捕盈寸者养之。秋而盈尺。腹背皆腴。为池鱼之最。是食泥。与百药无忌”。记述了鱼苗捕捞和饲养方法,记载了投饲四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和轮捕轮放等先进养鱼技术。胡世安异鱼赞闰集归纳了群众谚语“正乌二鲈”,即正月出鲻鱼苗,2月出鲈鱼苗。鲈鱼是肉食性,养殖者称为“鱼虎”。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转载了前人有关的养鱼资料,总结了江西的养鱼法,包括鱼池建造、鱼种搭配、放养密度、投饲与施肥、鱼病治疗

7、。草、青、鲢、鳙混养,到明朝已经发展到更完整。彭大翼在山堂肆考记载“凡海鱼,多以大噬小,惟鲻鱼不食其类”。在台湾开始养殖遮目鱼。 清1644-1911及20世纪初屈大均 (1630-1696)广东新语记载咸淡水鱼类50多种。南越笔记(1744年) :“鲈以冬初从江入海,趋咸水就暖,以后从海入江,趋淡就冻。” 指出鲈鱼有海、淡水洄游特性。1846年,里氏,中国与日本海鱼类的报告。1928年,方炳文,鲢鱼的鳃耙及鳃上器官。1929年,陈兼善,广东鳗鲡类的研究。1931年,朱元鼎中国鱼类之索引林书颜广东鱼类目录。 1932年,方炳文,中国鳜鱼的研究;伍献文,中国比目鱼类研究;朱元鼎,西湖鱼类志 。1

8、935年,张春霖,中国鲤科鱼类之研究。三、我国鱼类养殖的主要成就三个历史时期:恢复和发展阶段(1949-1957) 淡水养殖面积由不足2.0X I05 hm2扩大为105109 hm2;养殖种类主要限于鲢、鳙、草鱼、青鱼、鲤等鲤科鱼类和虹鳟。海水养殖面积由1.67104hm2扩大为近105 hm2;养殖种类较少(10多种),主要是牡蛎和海带。该阶段养殖业的特点是恢复发展速度较快,海水养殖产量占养殖总产量比例较低,但发展速度与淡水养殖业相近;海淡水养殖种类皆较少,但养殖面积扩大较快。1958-1981波浪式缓慢发展阶段(19581981年) 淡水养殖面积扩大为2.88109hm2,养殖区域由长江

9、与珠江流域扩展到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获得成功,总结出“八字”养鱼经验,养殖种类除鲢、鳙、草鱼、青鱼、鲮、鲤传统养殖种类外,尚移殖开发和引进了团头鲂、细鳞斜颌鲴、罗非鱼等。海水养殖面积由105 hm2左右,扩大为1.3 2(108 hm2;养殖种类由10余种增加到近30种。该阶段养殖业发展速度缓慢,年产量不稳定且呈波浪式,年均增长率低,海水养殖增长速度略快于淡水养殖,海水养殖种类的增加多于淡水养殖。1982年以来持续快速发展阶段(1 9 8 2年至今) 淡水养殖面积由3.05 X l09 hm2增长为4.9 5 Xl 09 hm2(1997年);淡水养殖种类增加到50余种;海水养殖面积由1.6 108 hm2增加为9.3 2l 08 hm2(1 9 9 7年);海水养殖种类增多至4 O余种。海水养殖占水产养殖总产量的比例逐年增大,1997年达20%以上,迎来了海水养殖业发展的第四次浪潮海水鱼类养殖的大发展。在养殖方式,除池塘、港湾与网箱养鱼外,还发展了工厂化养鱼、深水抗风浪网箱养鱼。二 我国水产养殖总产量变化三 淡水养殖业:主要养殖种类鲤形目:鲤、鲫、青、草、鲢、鳙、鳊、鲂、团头鲂、鲮、鲴、胭脂鱼、泥鳅等鲇形目:鲇、胡子鲇、大口鲇、革胡子鲇、斑点叉尾鱼回、长吻鱼危等鲈形目:鳜、鲈(条纹鲈、大口黑鲈)、罗非鱼、蓝鳃太阳鱼等鲑形目: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