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33∕T 24-2021 沧江红米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DB5333∕T 24-2021 沧江红米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DB5333∕T 24-2021 沧江红米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DB5333∕T 24-2021 沧江红米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DB5333∕T 24-2021 沧江红米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ICS65.020.20CCSB225333怒 江 州 地 方 标 准DB5333/T242021沧江红米栽培技术规程2021-12-15发布2022-02-15实施 DB5333/T242021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I DB5333/T242021沧江红米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沧江红米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生境条件、栽培管理、收割和初加工、标志、包装、贮运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沧江红米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

2、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1354大米GB/T17109粮食销售包装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潴育水稻土长期种植水稻,灌溉条件良好条件下,土壤的还原淋溶和氧化淀积作用明显,土层分异明显的水稻土。4生境条件宜选择海拔1600m1800m。潴育水稻土,土壤结构良好,PH值为5.47.5,土壤环境质量

3、符合GB15618要求。年降水量543mm850mm,相对湿度63,年均气温17.218.5。空气无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符合GB3095要求,种植区应远离排放有害气体的工厂4km。5栽培管理秧苗地整理1 DB5333/T242021清理杂草,犁地,施农家肥300kg400kg/亩,再犁,耙匀整平。种苗培育5.2.1种子采集10月,选择生长健壮的整株,晒干,留种第二年春耕使用。5.2.2育秧3月底至4月初,用2030温水初浸种12小时换水一次,浸种24小时后捞出控干进行催芽,有50%种子露白后方可播种。5.2.3秧床整理秧床15m1.5m,秧沟0.3m0.3m,将秧床整理平整,无作物根茬、杂草。5

4、.2.4撒秧5.2.4.1 4月上旬播种。5.2.4.2芽谷按4kg5kg床,均匀撒播,用细土覆盖。5.2.4.3撒种后即盖膜保温、保湿,秧沟内灌满水。5.2.5苗期管理5.2.5.1温度高于35时即开膜扇风、晾苗,防止高温烧苗。5.2.5.22530天揭膜。5.2.5.3揭膜后追肥两次。秧苗长出一叶一心,灌水,撒施肥复合肥1kg床;拔秧前3天,施复合肥0.45kg床,秧苗带肥带药移栽。种植5.3.1时间5月中旬。5.3.2株行距株行距0.28m0.12m,亩穴数为1980020000穴,亩株数达39600株60000株。5.3.3插秧要求5.3.3.1人工栽插。5.3.3.2插直、插匀、无漂

5、秧,深不过0.04m。5.3.3.3即时插秧。中期管理5.4.1浇排水5.4.1.1插秧后,深水护秧,水层0.02m0.03m。5.4.1.2秧苗返青活棵后,浅水管理,干干湿湿促分蘖。2 DB5333/T2420215.4.1.3分蘖末期进行第一次晒田,时间45天。5.4.1.4水稻生育中期,浅水管理、间歇灌溉。5.4.1.57月上旬,幼穗分化始期,进行第二次晒田,时间710天。5.4.1.6水稻抽穗后,干干湿湿管理,收割前7天排水。5.4.2施肥5.4.2.1底肥施农家肥800kg1000kg/亩或商品有机肥400kg/亩。5.4.2.2插秧后23天追施活棵返青肥复合肥710kg/亩。5.4

6、.2.3插秧后1015天追施分蘖肥,复合肥810kg/亩。5.4.2.47月中旬追施穗肥,复合肥68kg/亩。5.4.3中耕除草5.4.3.1栽秧后37天47第一道人工薅除。5.4.3.2第一道薅除后45天55天进行第二道人工薅除,同时割除田埂杂草,间隔30天40天第二次割除田埂杂草。5.4.4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病害、虫害和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6收割和初加工收割6.1.1机械化收割。6.1.2人工收割。初加工6.2.1晒干,筛除杂物。6.2.2碾米。7标志、包装、贮运标志7.1.1包装大米的标签标识应符合GB7718和GB28050的规定。产品名称应按本标准规定的名称和等级标注。7.1.2外包

7、装物包装储运标识应符合GB/T191的要求。7.1.3标注的净含量为产品最大允许水分状况下的质量。包装7.2.1包装应符合GB/T17109的规定和卫生要求。7.2.2若采用包装袋,则包装袋应坚固结实,封口或者缝口应严密。3 DB5333/T242021贮运按照GB/T1354的规定执行。4 DB5333/T242021AA附录A(规范性)主要病害、虫害和防治方法A.1物理防治A.1.1冬耕晒田。秋收后,采用深耕晒垄养田的方式,既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又可冻死越冬虫卵。A.1.2浅水层管理及适时晒田。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了田间湿度,破坏了病虫害发生条件,减轻病虫害发生。A.1.3田块泡田时在田块的下风口及时打捞作物浪渣残体,清除病源菌核,降低病源基数,减轻病虫害发生。A.1.4黑光灯诱杀害虫。7月中旬,在田间设置黑光灯诱杀水稻大螟、粘虫、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成虫。A.2药剂防治A.2.1病虫害主要为苗期恶苗病、苗期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穗茎瘟病、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A.2.2药剂浸种。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100200g与100kg种子搅拌均匀浸种24-48h,杀灭种子传播病害。A.2.3纹枯病防治。7月中旬,病株率达到10%时,每亩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约用量50-70克,兑水40kg,全田喷雾防治1次。A.2.4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防治。8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