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原创教案_第1页
47《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原创教案_第2页
47《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原创教案_第3页
47《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原创教案_第4页
47《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原创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品语言、赏意境,体会词人情感,认识豪放词风。 2、鉴赏本词,学会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过程与方法:1、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2、能够感词人所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 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教学重点】品味词作豪放雄浑的气势、苍凉悲壮的情调,体会词人所抒发的壮志难酬的沉重感慨。【教学难点】品味念奴娇赤壁怀古以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的特点。【教材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作

2、名篇,也是文学史上豪放词的扛鼎之作,地位非常重要。苏轼在人生劫难中登临赤壁矶,奔腾而去的长江水引发了他无限情思,他追忆古人之功成名就,慨叹自己之老来无成,笔墨间尽显苍凉悲壮之气。【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学过苏轼词作,但多为婉约风格,鉴赏这一首豪放词,可带领学生体会苏轼多变的风格,同时也可学会怀古诗歌的鉴赏方法。【教学方法】 诵读法 比较法 朗读法 讨论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诗情词意入课来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一直有“诗庄词媚”之说,词,这种从它诞生起就被人们称为“诗余”的文学形式,虽然以吟咏风花雪月,缠绵悱恻见长,但这种不高的格调,却大大限制了它的发展,在这个时候,中国文坛的巨匠苏东坡

3、走来了,他以其豪迈之气,为中国词坛注入了新鲜活力,并为词的发展“指出了向上一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苏轼,走进他的诗词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板书)二、淡妆浓抹总相宜探讨一:在词盛行的宋代,人们根据词作的风格将其划分为两派,是那两派?(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代表人物是谁?(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学生讨论解决)探讨二:传说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归纳)豪放派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婉

4、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小结:苏轼是文学高手,其词作豪放处胸胆开张,婉约处凄切迷离,正如他在一首诗中所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大手笔正是如此,苏轼总会给我们无限期待)(师生齐背苏轼婉约代表作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体会其风格。)三、登高怀远话怀古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又云“山令人古,水令人远”,多情的诗人登山临水,探幽访胜之时,美妙的自然往往能触动诗人的情怀,此时,浩淼的时空,纷纭的历史,便在诗人心中撞击,凝成解不开的情丝,汇成悲壮苍凉之诗篇,这种怀古诗往往能“发思古之幽情”,也最具有动人的力量。 怀古诗最常用的手法是怀古伤今,当苏轼登上赤壁矶,面对

5、着脚下滚滚而逝的长江之水,他想到了哪些古人,又由这些古人引发了自己的什么身世之感呢?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诵读要求: 1、读准字音2、读清句读3、读出感情一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一名同学读,读后其他学生纠错)字音:浪淘(to)尽 初嫁了(lio) 纶(gun)巾 樯橹(qingl) 还酹(li)二读,初知情感,读出语气。(一名同学读,读后其他学生评价)感情变化: (上阕)雄壮(下阕)旷达三读,欣赏名家范读,体会音韵之美。小结:声音是流动的音符,它的欢快跳跃会在我们心间涌动成动人的歌。感情饱满的诵读,可感受词之音韵之美、和谐之美,我们在以后的诗词赏析中一定要多一些诵读。五、以他人之酒杯,浇

6、自己之块垒(出示黄州图片)苏轼来到黄州,登临赤壁矶之前,刚刚经历了“乌台诗案”,在诗案中度尽生死之劫,是一个未带枷锁的囚徒,心情之复杂之低落可想而知,而黄州是苏轼走向成熟,实现人生转折的地方,正如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所写:“因此不妨说,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 也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但是,事情的复杂性在于,自然美也可倒过来对人进行确定和构建。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可是,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

7、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丽,为什么一个僻远的黄州还能给他如此巨大的惊喜和震动呢?他为什么能把如此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给黄州呢?黄州为什么能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呢?我们将从词作中寻找答案。六、情在言语中探讨一:这首词是豪放词,大家齐读词作,体会词的豪放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明确: 豪放之景 旷达之情探讨二:以词之模式,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是情感的触发点,那上阕都写了哪些景呢?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由这些景作者想到了什么?明确: 大江 浪 故垒 乱石 惊涛雄浑 开阔 波澜壮阔 充满力量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小结:(出示赤壁矶图片)在这幅图片中,我们看到赤壁矶之山之

8、水,还是充满了和缓之美,作者眼中之景实是心中之景,乌台诗案的惊心动魄,历史风云的错综复杂,无不在作者眼前一一展现,心中有丘壑,自然眼中之景波澜壮阔。探讨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写的江水有什么特点?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水与月,是古人在诗歌中经常吟咏的物象,水以其缠绵多情而被人寄托无限情思。师生共同回顾记忆中的咏水美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山是眉峰聚,眼是水波横”“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些诗句中所写之水与这一句所写之水有着不

9、同之处,正是这一异,才使眼前的长江之水有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力量。区别是:作者眼前之水,是融入了人事之水,所以,眼前这条滚滚而去的长江就不再是仅仅一天有形的长河,它幻化为波涛浩淼的历史的长河,无数的不可一世英雄人物在波涛中一一展现,又湮灭在历史的烟云中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浪”淘尽的是千古风流人物,而不是砂砾,可见,这里的“浪”不只是长江中卷起千堆雪的浪,也是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长河中的巨浪。作者面对江水不禁心潮起伏激荡,怀想往昔无数的风流人物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这样一来,一下子就将眼前之景与历史的风流人物联系在一块儿了,形象地表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为下阕英雄出场作铺垫。

10、探讨四:“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交流) 明确: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水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实写赤壁之险峻雄奇,动心骇目。巨涛拍岸,怒涛汹涌,浪花千叠,如雪堆积不断。 “穿”夸张手法,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拍”夸张手法,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雪”比喻手法,水色纯白如雪。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雄奇壮丽的雪浪图。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英雄渲染气氛。小结:这些精妙的词汇,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怒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

11、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格调高昂。这种格调正与赤壁作为古战场的地理位置遥相呼应,在作者的描绘中,我们似乎又回到了三国古战场,看到了刀光剑影与鼓角争鸣,为下阕周瑜的出场做好铺垫。探讨五:上阙末句有何作用?明确:承上启下。承上:“江山如画”是对眼前之景的概括,如画江山,非多情之人,眼中岂有如此之江山。启下:“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如画的江山,正是英雄建功立业,驰骋征伐之处。 美景如画英雄如烟小结上阕:上阕写赤壁雄奇壮丽之景,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上阕心得:1、美景需要我们发现的眼睛。 2

12、、写作需要我们放飞“想象”这双隐形的翅膀。探讨六:我们知道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猛张飞一声断喝长板陂上,俊吕布方天画戟无人能敌,诸葛亮运筹帷幄世所难当。在诸多英雄中,作者却选择了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1、三国志中记载,赤壁之战主战方为东吴,主战将为周瑜,赤壁之战成就周瑜毕生功业。2、“抑曹扬刘”之三国演义此时还未成书。探讨七:词中上片重写景,下片 “遥想”一词接应上文,心往神驰,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写的赤壁雄奇壮丽景色中出现了。阅读下阕前六句,讨论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明确: “雄姿英发”英姿勃发 “羽扇纶巾”从容闲雅

13、,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容淡定 小结: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惨烈的一次战役,其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世所罕见,三国中对赤壁的描写,从其准备到战争结束用了大量篇幅,可以说赤壁之战是三国的精魂所在,战争结束了,这段历史便在血光中走向了没落,然而如此惊心动魄的一段历史,却在东坡先生笔下写成了周瑜的“谈笑之间”,我们既要佩服周瑜的英雄盖世,又要赞叹东坡先生的惜墨如金了。探讨八:我们常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可是苏东坡在描写这场战争时却偏偏插入了“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明确: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

14、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后。1、一个“初”字突出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年轻有为。 2、以美人衬英雄,更显英雄潇洒的风姿。小结:正如不可一世的英雄项羽,身边若没有美人虞姬,便少了些许侠骨柔情,英雄便不完整。一个细微之处,一个女子的入场,便使整首词有了无限情思。探讨九:作者穿越幽幽的岁月,对周瑜无限仰慕,周瑜身上到底寄托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呢? 周瑜 我 年轻有为 早生华发委以重任 被贬黄州建功立业 千古留名 壮志难酬 英雄末路探讨十:有人说,苏轼此词最后一句带有浓重的悲情色彩和消极色彩,你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小组交流,展示)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

15、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只有江月是永恒的,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中人只是沧海一粟,人生如此短暂,又何苦让种种“闲愁”萦回我心呢?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的诗人浮现在我们眼前,在他的自解自慰中仍有一腔豪迈之情。苏轼在另一名篇赤壁赋中也把无限的豪情寄托于自然之上,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解脱。正如他在此文中所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

16、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水与月是多情的诗人吟咏不尽的话题,全词,以水起,以月结,给人无限遐思。月是苏轼很喜欢的意象,正如有人所说,“月是苏轼一生之创作,也是苏轼一生之行事”,古人为什么如此独赏一个月字呢? 下阕心得:月夜静谧,易于思考人生。月夜如水的美景,令人陶醉。月下出美人,朦胧、神秘也是一种美。人生短暂与月之永恒七、举一隅而以三隅反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鉴赏为例,试总结怀古诗或词的特点:1、多为登高怀远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