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桃花源记(第一课时)_第1页
第21课桃花源记(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1课桃花源记(第一课时)_第3页
第21课桃花源记(第一课时)_第4页
第21课桃花源记(第一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陶渊明第一课时1.积累文言词汇,归纳文言词汇的特点,理清课文的思路和结构。2.学习运用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3.感悟作者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理想。重点:朗读、背诵课文,归纳文言字词和句式。1.阅读课文注释及相关资料,补充下面卡片内容。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号“ ”,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 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五柳先生饮酒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解释加点词。hu yn mtio j

2、 y y沿着作为感到奇异向前,名词做状语 走完,穷尽 看见仅仅 类 详细 于是 请 告诉 整齐的样子 已经旧的、原来的 做标记 到了 派 计划 随即,不久 4.整体感知,填写下表。(1)武 陵 人 捕 鱼 为 业(2)此 人 一 一 为 具 言 所 闻(3)余 人 各 复 延 至 其 家问题一:一读,标出下列重点句子的朗读节奏,读通文章,并熟读成诵。/鲜美古义: , 今义: 。 交通古义: , 今义: 。 妻子古义: , 今义: 。 问题二:二读,疏通文义,感知文章。合作翻译全文,掌握以下重点词句。(1)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鲜艳美丽食物味道好交错相通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和儿女专指男子的

3、配偶绝境古义: , 今义: 。 无论古义: , 今义: 。 不足古义: , 今义: 。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 不要说,更不必说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值得不充足,不满 (2)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具答之便要还家(3)找出文中符合要求的句子并翻译。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译: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人。 “要”通“邀”,邀请 “具”通“俱 ”,都省略句: A.便舍船,从口入。译:(渔人)便离开船,从洞口进去。B.问所从来。译:(村中人)问(渔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C.便要还家。译:于是(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回家。教学建议:本文文字较为简易,且注释较详细,学生借助注释基本

4、可以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对于难懂的字句,教师稍加指点即可。另外,有些成语出自本课,要让学生理解并记住它们,积累语汇。问题三:三读,明晓内容,理解文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渔人”的行踪。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访未果拓展:请您想象一下,如果刘子骥找到了桃花源,故事将会怎样发展?示例:他高兴地住了下来,并把家人都接来居住,过上了和平安乐的生活。人们听到这个消息,也纷纷赶来。他们争抢着最好的地方建房,争抢着最肥沃的土地。于是,桃花源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沦为世俗之地了。教学建议: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借助本课想象丰富优美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问题四:请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寄寓了作者怎样的理想。作者对当时的黑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