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汕头市金禧中学张丹燕_第1页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汕头市金禧中学张丹燕_第2页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汕头市金禧中学张丹燕_第3页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汕头市金禧中学张丹燕_第4页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汕头市金禧中学张丹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温家宝 农民土地权利不容侵犯,制定并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真正保障农民承包地的财产权。 2012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金禧中学 张丹燕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原始社会: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劳动场景氏族土地公有; 假如你现穿越到原始社会,与他们一起劳动,你们的土地该归谁所有?原始社会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原始社会:二、商周:井田制氏族土地公有制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济:井田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穿越到商周的你,据材料,思考井田制下土地名义上归谁所有?实质上呢?名义上国有;实质归贵族所有

2、。政治:分封制材料商周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材料1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公田孟子滕文公下材料2 “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大田井田制逐步瓦解商周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据材料,分析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是什么?1.根因:铁犁牛耕(生产力提高);材料1商周农作工具春秋战国铁质农具春秋战国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材料2 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实行“初税亩”,凭借政治权力对“私田”开始征税,规定不论“私田”、“公田”一律“履亩而税”。 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3 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商鞅变法2.主因:春

3、秋战国战争不断,各国为提高生产的积极性,进行税制改革。据材料,分析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是什么?1.根因:铁犁牛耕(生产力提高);春秋战国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原始社会:氏族土地公有制二、商周:井田制三、春秋战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四、战国后期-清: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穿越到战国后期的你,结合课文P8第1-2段小字,你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地主呢?地主获得私有土地的途径:公田转化为私田军功赏赐土地买卖战国后期-清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原始社会:氏族土地公有制二、商周:井田制三、春秋战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四、战国后期-清: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1、形式

4、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结合课文P8第一段,思考在战国后期的你,会发现哪些人拥有私有土地呢?国有:私有官田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战国后期-清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穿越到秦朝的你,变身为地主。你会不会安于现状,永远保持固有的财产?土地兼并土地私有制土地买卖战国后期-清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原始社会:氏族土地公有制二、商周:井田制三、春秋战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四、战国后期-清: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2、主要来源:土地兼并1)影响1、形式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结合课文P5,回忆小农经济的积极影响?小农经济的积极影响: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5、土地兼并的影响:对政府: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对社会:激化矛盾,引起社会动荡; 对工商业:客观上推动工商业发展;到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一些农民成为早期手工业工人。自产自销,生活稳定,有较高生产积极性;战国后期-清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原始社会:氏族土地公有制二、商周:井田制三、春秋战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四、战国后期-清: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2、主要来源:土地兼并1)影响1、形式2)抑制兼并的措施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穿越到北魏的你当了孝文帝,结合课文P8第4段,思考你针对土地兼并的危害,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均田制1.时间:2.内容:3.实质:4.特点:北魏-唐中期按性别、年

6、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土地国有制土地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农民缴租税,服徭役和兵役。战国后期-清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例1. 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指均田制)为空久。”材料中反映出导致当时“田制为空久”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腐败 B土地兼并严重C土壤日益贫瘠 D人口增长迅速B统治者无法根除土地兼并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土地买卖根因在于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土地兼并土地私有制土地买卖租佃制自耕农战国后期-清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原始社会:氏族土地公有制二、商周:井田制三、春秋战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四、战国后期-清:土地私有制

7、逐步确立2、主要来源:土地兼并1)影响1、形式2)抑制兼并的措施均田制 3、经营方式:自耕农形式、租佃经营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租佃契约租田批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地主张老爷角色扮演 北宋元佑年间发生一场旱灾,让农民老王家的那块小土地颗粒无收。他家里的米缸空了许久,孩子饿得总哭个不停,官府也总来催着交税,迫于无奈老王把土地卖了。他打听到附近的李老爷和张老爷有土地出租,他打算到李老爷和张老爷两家问问,看看哪家的地租少点。农民老王地主李老爷假如你是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地主张老爷角色扮演老王先与李老爷相遇 (限时1分钟)农民老王地主李老爷农民老王再与张老爷相遇(限时1分钟) 老王

8、知道李老爷和张老爷都收分成租(课文P9最后一段小字)老王将与李老爷和张老爷就各自占几成农产品进行讨价还价(限时1分钟,将讨价后的结果写在纸上)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租期到了,老王运了一袋袋粮食去交租北宋 在实物分成租下,为了获得更多的地租,在老王平时的耕种中,身为地主的你会实物地租 北宋: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强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眨眼,到了明清。老王的后代小王依旧是佃农。租期到了,小王不像老王运一袋袋粮食去交租,而是带着货币明清老王的后代小王 现小王交的是货币地租,身为地主的你还会像北宋的祖先干预老王那样干预佃农小王吗?地主 明清: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产积

9、极性提高,有利农业稳定发展;促使资本主义萌芽。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小结1、原始社会:井田制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7、改革开放后:8、2004年:土地流转氏族土地公有制2、商周:3、春秋战国:4、战国后期-清:土地私有制5、晚清-民国:土地公有制6、1956年:土地私有制为主9、2006年:取消农业税10、2012年: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 解决好土地问题,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之一! 家庭联产承包制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后探究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提速,农地和农房往往成为被强征或强拆的主角,触目惊心的恶性事件频频见诸报端,损害农民利益。有人则认为“无农不稳、无工

10、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谢谢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例2. (2011年广东省文综)“夫仁政,必自经界(地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国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C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例3.汉字源远流长,富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如“耕”字就是由“耒”(农具)和“井”两部分组成。与“耕”有关联的古代制度是A土地私有制 B重农抑商政策 C井田制 D均田制C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

11、度例4. 左传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记载,郑国和鲁国不经周天子同意,擅自相互交换了枋田和许田。对此,周天子也只好默许。这说明A重农抑商政策确立 B土地公有制形成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井田制遭到破坏 D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例5.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法律答问有这样一段记载:某甲的马因为管理疏忽,跑到别人的田里吃了庄稼,因而引起纠纷,“(马)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论当及赏(偿)稼”。这说明A当时已用法律手段保护土地私有 B当时的法律已曰趋健全C. 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 D. 自耕农拥有小块土地和牲畜A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例6.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

12、,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由“东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中买来。上述现象表明西汉时期A专制土地所有制开始确立 B鼓励土地买卖C尊重业主对土地的所有权 D禁止开垦荒地C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例7.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C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例8.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人,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这种经营方式是A井田制经营B田庄式经营C自耕农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D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例9

13、.自宋代以来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这一方式A农民乐于接受这一经营方式 B农民的生产自主性大为加强C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D土地兼并造成大量无地农民D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例10.明末农民战争曾提出“平买平卖”、“公平交易”。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它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阶级的利益要求 B.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C.广大手工业者的要求 D.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D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材料1 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

14、地方官“诸差科赋役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脏或枉法论罪。 (1)据材料一指出唐律为保证均田制的顺利实施作了哪些具体规定? 规定:限制地主兼并土地,严格实行土地还授的规定;严禁增加额外赋役。第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材料2 唐代均田令对贵族官僚业田的规定不仅全面,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比较松弛,皇帝对贵族官僚无限制的赐田,到玄宗时期,一方面因为商品经济空前发展,从事兼并的富商大贾愈来愈多,另一方面,官僚集团也空前膨胀。“兼并之弊,有愈于汉成(帝)、哀(帝)之间。”材料3 安史之乱以后,贫富分化更加悬殊,“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在唐后期,官府、皇室、官僚、豪富以至寺院,都拥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