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的第1课精工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_第1页
上课用的第1课精工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_第2页
上课用的第1课精工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_第3页
上课用的第1课精工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_第4页
上课用的第1课精工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4、农耕时代的手工业5、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6、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1第1课 2一、农业的起源1、起源:原始农业经历了从 向 的发展。2、特征:1)地域差别: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 和 出现。2)作物结构:北方以旱地的 生产为主,南方以 生产为主。3)产业结构:以 为主、以 为辅,出现“六畜”。采集经济种植经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粟麦水田稻作种植业 家畜饲养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的“五谷”和“六畜”分别指的是什么?3五谷:黍稷麦菽(大豆)麻稻4 我国古代形成了怎样的农业格局?其原因是什么?从中

2、得到什么启示? 边学边做格局: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 域出现,形成南稻北麦的农业格局。原因:地域、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 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 5二、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工具进步石斧 石铲 石镰 木耒 骨耜刀耕火种耒 耜木 石 骨 蚌铁农业生产效率曲辕犁筒车曲辕犁6三国马钧翻车3.灌溉工具的改进7唐宋时期筒车“连筒灌小园”-杜甫 8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成就:春秋战国:西汉:两汉:特色灌溉工程:2.经验总结:古代农学知识理论 大禹治水 上古: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漕渠、白渠 治理黄河 坎儿井 9四、耕作方式的演变(一)耕作方式的发展进步2.千耦其耘:大规模的

3、 。 1)时间: 时期盛行2)原因:生产力落后 原始3.个体农耕:1)原因:A生产力的发展: 和 的进步B生产关系的变动: 的出现2)时间: 时期生产工具 简单协作方式 农具 耕作技术 商周 私有土地 春秋 1.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103)特点:A拥有 ,以 为单位B农业与 相结合,“男耕女织” C自给自足4)评价:积极: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 , 较高。消极:A生产规模狭小,分工简单,阻碍和 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B统治者过度压迫,使 容易破产,影响国家赋税徭役。(二)对小农经济的认识部分土地 家庭 家庭手工业

4、稳定 生产积极性社会分工 交换经济 自耕农 11 阅读课本第五页白居易的诗篇,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认识自耕农经济的特点。122.自耕农经济的特点破产: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特点: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生产;落后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自足、稳定性、: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生产积极性较高。封闭性:较少商贸交流;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经济破产的原因之一,也容易受天灾、战乱的干扰,小农经济非常脆弱。13 简单分析中国古代

5、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有哪些?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3.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式的经营方式。精耕细作:出现:春秋、战国、秦、汉成熟:魏晋南北朝逐步成熟:隋唐全面成熟:宋元继续发展:明清141.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C活学活用152.中国古代主要耕作方式是( ) A.精耕细作 B.粗放耕作 C.选择耕作 D.计划耕作A3.“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体现了家庭式经济的什么特点( ) A落后性 B脆

6、弱性 C封闭性 D分散性C16体验高考体验一(2007年广东卷)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17体验高考体验二(2007年广东卷)“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A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D商品经济的发达18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重视农业的观念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安土重迁的思想 A. B. C. D. 典型例题1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

7、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请回答:(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2分)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3分)“男耕女织”。特点:五性边学边做20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8、朝令而暮改。西汉晃错论贵粟疏(2)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1分) 概括该材料的观点。(5分)材料二。(1分)主要观点:农民长年劳累、生活贫困;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小, 生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生活条件艰苦。(5分)21例3(天津卷,39)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材料。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请回答:材料中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说明:从西周到战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9、说明中国 农业的发展发展原因: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生产关系的调整;水利工程的兴修。22归纳总结农业的起源产业结构:生产模式:经营方式: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工具耕作方式水利工程 构建知识结构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说出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地理环境;生产工具;水利工程;耕作方式;国家政策;经验积累;劳动人民; 勤劳智慧;23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区别小农经济是在铁制农具、牛耕技术的出现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之后的产物,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然经济是

10、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即为满足生存而生产,不是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如果从这一点而言,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是一致的。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经济不是小农经济而是自然经济。因为,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生产力及其低下,实行集体劳动,不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所以不是小农经济。但由于他们的生产主要是自给自足,所以是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也不相同,因为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小农除了自耕农以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主的佃农。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24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性质:特点: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

11、有权。关系:井田制是商周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一、井田制25井田制瓦解,私有制确立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 生产力水平提高各国的税制改革26改革实质:土地私有制合法化作用: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加速井田制的瓦解战国秦国:商鞅变法春秋 齐国(“相地而衰征” ) 鲁国(初税亩)作用:法律废除井田制,私有制全面肯定3.井田制瓦解,私有制确立过程:27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1、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有三种形式(主要)28地主私有土地来源公卿贵族公田转化为私田军功赏赐土地

12、买卖这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29土 地 兼 并宋代:“不抑兼并”明清:日益普遍概况战国:汉代:出现私有土地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北魏到唐初:“均田令”抑制兼并30危害经济:赋税收入减少政治:社会矛盾激化,动荡不安措施:均田、限田均田制的实行土地兼并不能抑制的原因(参考)1.均田制实行的基础是国家拥有大量土地资源;2.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3.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使土地兼并不可避免。311、概念: 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由此,地主与农民形成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32产生:发展:战国时期汉代:比较普遍宋代:日益普遍化明清:进一步

13、发展2、租佃关系产生的时间以及发展概况。33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 减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3、影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雇佣劳动关系)34比较租佃农民和自耕农区别自耕农租佃农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而出现无地、少地靠租种地主土地为生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明清时期与地主依附关系减弱,生产积极性提高,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非常脆弱,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佃农经济相对于自耕农经济对历史的影响是间接的自耕农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古代社会的历史进程35课堂探究答案(1)均田制。(1分)特点: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2分)(2)绝对平均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