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金针菇栽培PPT课件_第1页
第十二章-金针菇栽培PPT课件_第2页
第十二章-金针菇栽培PPT课件_第3页
第十二章-金针菇栽培PPT课件_第4页
第十二章-金针菇栽培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二章 金针菇栽培 1标题添加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前言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标题添加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2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第三节 主要品种 第四节 栽培技术3第一节 概述名称及分类地位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别名冬菇、构菌、朴菇、毛柄金钱菌、 冻菌、 金菇。分类地位:伞菌目(Agaricales) 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 小火焰菌属(Flammulina) (曾用名:金钱菌属、毛柄金钱菌属)4二. 栽培史半人工栽培始于中国唐代,约有1400年历史。 代料栽培始于日本(1928),森本彦三郎19

2、32年,日本人发现优质白色品系1960年,日本工厂化生产日本已成为金针菇的主产国。现在中国和韩国也已广泛栽培。5日本已实现了工厂化、机械化和自动化,利用冷气设备进行周年生产。中国台湾、上海、北京等地都有金针菇的现代化生产厂。中国的主要产地在台湾、河北灵寿县、浙江常山县,安徽合肥等。以鲜售或加工成罐头远销海外,颇受国际市场欢迎,售价较高,通常是蘑菇的35倍。6三. 营养价值金针菇中含有18种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特别丰富,有益于儿童的智力发育和健康成长,因此有“增智菇”或“智力菇”之称。金针菇含有朴菇素(Flammulin),是一种分子量为24000的碱性蛋白质,具有显著的抗癌功能。

3、7金针菇中还含有酸性和中性的植物性纤维,它可吸附胆汁酸盐,调节体内的胆固醇代谢,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金针菇又有促进胃肠的蠕动,强化消化系统的功能,因此经常食用,可以预防高血压和治疗肝脏病及胃肠道溃疡病,实为一种理想的保健食品。8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一) 子实体 丛生,盖径3-6cm(自然),幼时球形或半球形,后平展。中央淡黄色,菌肉白色,中央厚,边缘薄,湿时粘滑。菌褶弯生,呈白色或淡奶油色。菌柄中生、脆骨质,幼时内实,随后逐渐变为中空。柄长3-20cm,粗2-8mm。人工栽培的采收时菌盖为1-2cm,菌柄长15-20cm,直径0.4-0.5cm。 910(二)菌丝体初生菌丝:单核多

4、细胞,可孕,但无经济价值。次生菌丝:双核,有锁状联合,可孕。11(三). 生活史金针菇属四级性异宗结合菌.12二. 生态习性在自然界中常丛生于杨、柳、构、榆、枫、槭、核桃等阔叶树的树桩和朽木上,发生于秋末春初。分布于中国、日本、俄罗斯、北美等地。13三. 生长发育条件(一)营养:金针菇是一种木腐生菌,由于金针菇菌丝体分解木材的能力较弱,因此在坚硬的树木砍伐后,未达到一定的腐朽程度是不会产生子实体的。碳源:各种形式的有机碳氮源:有机氮最好(蛋白胨、氨基酸、尿素) 无机氮(氨态氮、硝态氮)矿物质:磷、铁、镁VB1、VB214常用的主料有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辅料有麸皮、米糠、玉米粉、黄豆粉、磷酸二

5、氢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硫酸钙、碳酸钙、硫酸亚铁等。15(二)环境温度:金针菇是人工栽培中最耐寒的菌类,适于寒冬腊月栽培,故名冬菇。孢子萌发的温度:15-25 菌丝体生长阶段: 温度范围 3-34 最适23-24 子实体分化:温度范围5-23 最适温度12-15 子实体生长阶段:最适温度8-14 162. 水分与空气湿度(RH) 金针菇属喜湿性菌类,抗旱能力差。适于菌丝生长的培养基含水量为65-70%. 菌丝培养期间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以控制在70左右为宜。出菇期间则需增至85-95%左右。对空气湿度的调控,要根据温度的变化,一般低温时可相对提高湿度,高温时要适当降低湿度,以免发生杂菌。173

6、. O2与CO2金针菇属好气性菌类。CO2浓度是决定菌盖大小与菌柄长短的主导外界因子,菌盖直径与CO2浓度负相关。当CO2在0.04-4.9%时,可生长, CO2%5%时不形成子实体。当CO21%时,显著抑制菌盖生长,促进菌柄的伸长。3% CO2浓度,不会影响菌柄生长,而菌盖受到抑制。根据这一特性,生产中常采用适时加纸套的办法,促进菌柄生长,提高产品质量。1819光照金针菇对光线的要求比其它菇要弱。菌丝体生长阶段: 全黑暗最好子实体生长阶段全黑暗,可生长,但光线是子实体成熟所必须。散射光可促进子实体分化。子实体具有向光性。205. pH值金针菇喜弱酸性环境条件,菌丝体生长阶段:3. 0-8.4

7、,最适pH5.5-6.5出菇期间以pH5-6最佳,产菇量最高。生产上可采用自然pH。21第三节 主要品种按子实体形态发生特性分类: 细密型(多柄型) 菌柄枝数多且细,容易分枝,株丛细密 粗稀型(少柄型) 菌柄枝数少且粗壮,不易分枝,株丛粗稀22按子实体色泽分类 金黄色品系:出菇温度范围较宽,出菇早,产量高,抗病性强,口感好,适于鲜销 乳黄色品系:品质优,抗性一般,出菇温度较金黄色品系窄,口感好,适于鲜销和加工制罐 白色品系:出菇温度较低,出菇晚,产量低,为金针菇中之上品,适于鲜销及盐渍出口23 第三节 栽培技术一.工艺流程(工厂化生产,全程52-61天)驯化(抑制)育成采收(柄长13-14cm

8、,盖径8mm)5-10 lx,13-15 10-14d3-5 8-10 10-15d接种发菌搔菌、催菇0 lx,2025d 7d24二. 菌种的制备三. 栽培季节先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找出气温稳定在515的具体时间(出菇适温),向前推约50天左右即是适宜的栽培期。 北方:9月中下旬-10月上旬接种,11月-12月出菇 12月-次年1月接种,2-3月出菇华南:11月下旬-12月上旬接种,春节前后出菇长江中下游地区:9月下旬-11底接种,11月-次年1 月出菇;12月-次年1月接种,2-3月出菇25培养料的种类与金针菇产量和质量密切相关.根据多年来生产实践证明,以棉籽壳作为栽培原料的产量最高.木屑露

9、地堆放半年以上,经日硒或堆积过一段时间的为好。这种木屑中的树脂单宁等挥发油及水溶性有害物质流失后,利于金针菇生长。麸皮一定要新鲜。培养料的选择26配方: 棉籽壳等下脚料7080,麸皮1520,玉米粉或黄豆粉35,糖、石膏各1,过磷酸钙、石灰粉各2玉米芯78%,麸皮20%,石膏1%,糖1%。豆秆72%,麸皮25%,石膏1%,石灰1%,糖1%。27拌料,装瓶(袋)因金针菇在栽培管理中不能直接向菇体喷水,故在配料时,加水量应稍大,以料:水1:1.3-1.5为宜。必须根据不同的培养料调节含水量在65-70之间。28五. 栽培方法(一)塑料袋栽培法1. 装袋:装袋时料的松紧度应适宜,做到上紧下松,以免料

10、面失水过多;培养料应紧贴袋壁,以免出菇不整齐。2. 灭菌: 126, 2h或100 ,8-10h 特别要注意在排气时切勿过急,要缓慢降低压力,以防塑料袋向外膨胀或爆破。袋料出锅后,在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塑料袋膜,勿使破裂。293. 冷却,接种 袋料灭菌后,当料温降至30以下时,开始接种。接种前最好把菌种掰成小颗粒状,接入接种穴中,用穴周围的培养料轻轻覆盖。促进菌种尽快定植,均匀出菌。接种量为5左右。304. 发菌管理温度保持20左右。要注意定时通风换气,提供足够的氧气。若在人防工程或菜窖中发菌的,更应加强通风散湿,每天通风换气2-3次,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5。菌丝培养期间保持65的空气相对湿

11、度。31每隔10天左右,将菌袋上下对换位置,使发菌一致。为了抑制原基分化,菇蕾过早形成,培养室门窗应采取遮光措施,保持暗光条件,可以促进菌丝繁殖生长,增加菌丝量。32搔菌指菌丝培养结束时,把培养料表面的老菌丝去掉, 让新菌丝露出来,这一操作即所谓搔菌。作用:能刺激菌丝较早出菇,并能提高菇的发生密度、整齐度,健壮程度,提高产量。33立式栽培法菌袋立排、上口盖报纸,将报纸喷湿。 墙式栽培法 将菌袋码成高5-10层的菌墙空间利用率高,出菇集中,品质优良。34355. 子实体分化期管理降温保持温度在10-12,使原基慢慢分化,使出菇更整齐、粗壮。增湿湿度保持在85-90光照微弱光可促进子实体的形成36

12、 6. 子实体生长期抑制期(控制生长) 菌柄长35mm时,降温至5,降湿至80,加强通风,保持57天。利于菌柄长得齐、壮、挺,不易倒伏。这是金针菇管理的特殊之处。伸长期(促进生长)柄长34cm时,气湿90左右,温度1015,光弱, 气少。(勿喷子实体,光源定向)37通风调节在催蕾阶段和子实体生长后期,要增加通风次数,加大通风量,使菇蕾形成量多,出菇整齐在子实体生长阶段,需减少通风量,使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到0.1-0.15,使菌柄整齐伸长,菌盖发育受抑制,获得菌盖小,菌柄长的优质菇38瓶栽套筒 当子实体生长到高出瓶口2-3cm时,在瓶口套上一个高度为10-15 cm 的喇叭状纸筒。目的: 防止光线

13、过强对子实体着色的影响,使其颜色深,同时减少氧气的供给,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菌盖生长,促进菌柄伸长。温度控制为6-8,湿度为80-90,避光培养。39生料床栽法菌种选择:选择菌丝生长快、抗性强、出菇早、产量高的菌株。培养料的选择:要求新鲜、无霉变、无结块,以棉籽壳为最好,用前在烈日下曝晒2-3天。40栽培季节:日平均气温在20以下栽培场所:远离污染源,周围要通风、卫生。用 5%石灰水消毒。拌料、接种:拌料时100公斤干料加入25%多菌灵300-400克。播种时在地面铺一层薄膜,两层料夹两层种,料厚为15cm,宽80-100cm,上面一层菌种用量比中间一层多一些,用种量大于15%。41发菌期管理:播种后10天内不宜揭膜通风,以后每隔3-5天通风一次,每次30分钟。出菇期管理:保湿、通风、透光。当菇蕾长至3cm时,增加房间空气湿度,控制氧气进入量,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