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 (7)_第1页
最后一课 (7)_第2页
最后一课 (7)_第3页
最后一课 (7)_第4页
最后一课 (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 后 一 课(法) 都德 都德(18401897)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其中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作者简介:小说_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情节: 环境: 人物: 小说的中心,反映文章主题(小说的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

2、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三要素哽住赚钱捂住踱步惩罚祈祷诧异宛转喧闹皱边肃静懊悔钥匙郝叟胳膊gngzhunwduchngqdownchxungbozhusoyoshiho su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课文分析 这篇小说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 普鲁士,也就是德国的前身。在普法战争中,起先呢,法国的皇帝拿破仑三世,他要称霸欧洲,因此就出兵向普鲁士挑战,结果呢,普鲁士军队已经有了准备了,所以他去打的时侯,非但没有把人家打败,相反呢,人家把他打败了。结果就把阿尔萨斯,还有洛林东部两个地方作为割地,割给了普

3、鲁士。这两个地方的学校,也就在普鲁士的统治下,只准教德语、学德语了。所以小说里的主人公小弗郎士,他就不能在学校里再学自己的法国语言了!小说里的老师韩麦尔先生,他就不能再在阿尔萨斯这个地方的学校里,教自己的法国语言了!因而这篇文章的题目呢叫做最后一课作者为何以最后一课为题? -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 理清情节一、上学路上二、最后一课三、宣布下课(1-6) (7-23) (24-29) 1、上课之前2、上课之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析人物形象本文着重塑造了哪两个人物形象? 课文正是通过_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以及_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热情.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4、 圈划出第一部分中描写小弗郎士的有关语句,并思考这些语句能表现出小弗郎士是个怎样的孩子?认识小弗郎士怕迟到怕挨骂,又怕老师的提问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这些 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怕老师、幼稚、贪玩、不爱学习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有自制力 我们的一切 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又出了什么事啦? 朦胧的爱国心说明他并不是一个坏孩子,这是小弗郎士思想性格的基点,也是他思想转变的条件。 认识小弗郎士想一想小弗郎士在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找出文中具体语句加以揣摩)上课之前“我看见这些情景,正在诧异”上课之前上课之中1、“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2、“想起这些,我

5、多么懊悔!”3、“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怜的人!”4、“心里挺难受的,头也不敢抬起来。”5、“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听懂了。” “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贪玩不爱学习 怕老师 幼稚不懂事 小弗郎士的变化热爱法语;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热爱祖国。总结: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坏孩子。 受到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心灵深处爱国情感。小弗郎士在文中有何作用? 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 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副标题: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孩子的自述)韩麦尔先生标出有关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段并分析该人物

6、。分析人物形象1、(7)动作描写严厉的老师2、(9)语言描写温和的老师3、(10)外貌描写内心的悲痛和崇高的爱国感情4、(18、19)语言描写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老师5、(22)神态描写留恋祖国、为国伤怀6、(24-29)神态、语言、动作十分悲痛的心情;坚信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韩麦尔先生就是法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意志的集中体现。 环境描写 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说说它的作用。1、自然环境:表现小弗郎士愉快的心情,同时又有反衬故事悲剧气氛2、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语句赏析 1、“可怜的人!” 他身为法国人,却不能讲法语;辛勤工作了四十年,却要被赶走,他内心悲痛,令人同情。 2、“法

7、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韩麦尔先高度赞美祖国的语言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以此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 3、“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 的钥匙。”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全句有什么含义?比喻把祖国的语言比作钥匙。把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使法国人民失去自由比作监狱。只要牢记自己的祖国,保持强烈的爱国心,就一定能赶走侵略者。反复,强调阿尔萨斯和祖国永远在一起,表明祖国和家乡在人民心目中神圣地位。 4、“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比喻,表现作者对祖国文字、祖国语言的热爱。5、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表达出小弗郎士对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 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爱国,首先学好你的母语。学习启示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语言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不要把热爱祖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 今日之责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