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课件 (4)_第1页
《蜡烛》课件 (4)_第2页
《蜡烛》课件 (4)_第3页
《蜡烛》课件 (4)_第4页
《蜡烛》课件 (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文导入 炮火是葬礼的伴奏音乐,炮弹炸出来的水坑是埋葬地点,坟堆是用手一捧一捧的捧出来的,举行葬礼的人与被葬的人素不相识。这样一个特殊的葬礼,发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蜡 烛苏联 西蒙若夫作者简介: 西蒙若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 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长篇小说日日夜夜,诗集友与敌获斯大林奖金。1959年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二战苏德战事简介 1941年6月,纳粹党控制西欧后,德军侵略苏联,破坏了双方1939年签定的条约。德军长驱直入苏联,围攻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

2、勒。苏联损失惨重,百姓生活困苦。 德国以为胜利在即,但俄罗斯人坚决抵抗。俄罗斯寒冷的冬天冻死了很多毫无准备的德国士兵。1943年1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败,90000多名德国士兵成为俘虏。虽然战争仍然持续两年,但这是纳粹党末日的开端。 同年,苏联红军迫使德军退回边境,最后把他们逼到柏林。接着在1944年6月,随着同盟军度过地中海,攻入意大利,期待已久的“第二战场”终于开辟。 1945年5月,德国投降。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非常惨重。国民受到德军残酷对待,约有几百万平民伤亡。42年,南斯拉夫贝尔格来德,德军在枪决平民二战,人类历史的浩劫集中营中的受害者的尸体.二战,人类历史的浩劫苏联红军士

3、兵的尸体.二战,人类历史的浩劫给下列字词注音: 烧 灼 桥头堡 地 窖 匍 匐 腋 下 拂 晓 瓦 砾 颤巍巍 育乞西 契柯拉耶夫 舀 鞠 躬zhubojiop fyflwiqq k yyo j gng认识多音字削xio 削去xu 剥削间jin 间距jin 间歇揣chui 揣在怀里 chui 揣测 chui 挣揣迫 pi 迫击炮 p 迫不及待堡 bo 碉堡 p 十里堡辨析形似字砾烁铄契锲窖窑窟揣踹喘湍(l) 瓦砾(shu) 闪烁(shu) 众口铄金(q) 契约(qi) 锲而不舍(jio) 地窖(yo) 窑洞(k) 窟窿(chui) 揣测(chui) 踹开(chun) 喘气(tun) 湍急解释下

4、列词语的思:烧灼: 精疲力竭:名副其实:颤巍巍:肃穆:永垂不朽:瓦砾:烧,烫,使受伤。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竭:尽。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恭敬庄严地站立着。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朽,腐烂。破碎的砖头瓦片。通讯的特点 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常用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也是新闻(广义)的一种,又叫新闻报道。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 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 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更系统。通讯和消息的异同:异:消息一般概括性报

5、道事实,通讯则是对事实进行完整详细的报道;消息语言简洁平实质朴,通讯讲究文采,写作手法多样,语言形象,鲜明生动;消息比通讯更及时些。同:消息与通讯在表达方式上一般以叙述为主,描写、议论成分少。这是一篇战地通讯,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全文约3000字)概括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原因),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

6、表达敬意。 (结果)。地点:人物:事件:阅读课文 用一句话说说这篇文章是赞美什么的。 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自主研读: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地反复描写?对炮火的十一次描写对蜡烛的六次描写对黑围巾的四次交代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三次写“跪”、三次写“爬”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加以描写? 对“炮火”的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出了老妇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对“蜡烛”的多次描写,说明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

7、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的哀思, 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对“黑围巾”的多次描写,表现了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气氛,突出了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课文中的老妇人,是本文的主人公,你能概括一下她的形象吗? 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 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 怀敬意。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无比 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 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

8、安葬烈士。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结合课本最后一段话,说说本文以“蜡烛”为题的深刻含义。 是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是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是母亲对儿子离去的泪光.1、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揣摩语句,回答问题:(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说明它非同寻常,说明老妇人给红军烈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

9、礼物。2、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这段文字如果改写成“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同原句比较一下,说说原句好在哪里。) 勾画了经战争破坏后的环境以及烛光的背景。文章再次点出老妇人惟一珍爱的东西-结婚喜烛,表现了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战士至高无上的感情。并且文中没说出真名,目的在于揭示这种感情的意义是两国军民感情的集中表现,而这种感情又达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10、”说说结尾两句话的含义。 这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一点火焰”是指那微弱的烛光,“不会熄灭”、“永远燃着”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象征着老妇人对烈士的敬意,象征着红军战士为了和平而献出了生命;也象征着两国军民感情,象征着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厚谊。本文的环境描写 她不顾艰难,不顾年老体衰,亲自位烈士埋葬,所以老妇人在炮火中的行为就格外感人。 本文特别注意环境描写,用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 文中多次对炮火进行描写,例如文中第16段“德国人还在轰击”,第18段“德国人还在开炮”,第27段“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等等,这样多次重复的描写, 一方面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紧张而激烈的战斗另一方面也看

11、出敌人的疯狂。与环境的恶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妇人的临危不惧小结1、环境描写2、人物形象的刻画3、细节的描写4、感情的基调 5、主题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动作描写。蜡烛。“敬爱”与“哀痛” 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只是要你苦苦地等待,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勾起你的忧伤满怀,等到那大雪纷飞,等到那酷暑难捱等到别人不再把亲人盼望,往昔的一切,一古脑儿抛开。等到那遥远的他乡不再有家书传来,等到一起等待的人心灰意懒都已倦怠。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不要祝福那些人平安:他们口口声声地说算了吧,等下去也是枉然!纵然爱子和慈母认为我已不在人间纵然朋友们等

12、得厌倦,在炉火旁围坐,啜饮苦酒,把亡魂追荐你可要等下去啊!千万不要同他们一起,忙着举起酒盏。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死神一次次被我挫败!就让那不曾等待我的人说我侥幸感到意外!那没有等下去的人不会理解亏了你的苦苦等待,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从死神手中,是你把我拯救出来。我是怎样在死里逃生的,只有你和我两个人明白只因为你同别人不一样,你善于苦苦地等待。等着我吧西蒙诺夫1、课外阅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生命的意义。布置作业: 2、揣磨文章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当时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写成一段话。不少于一百字。 思考提示:a、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b、老妇人为什么对“他们”深深一鞠躬?她又心里是怎么想的?“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