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上教材介绍(2-3)朱春梅_第1页
人教版六上教材介绍(2-3)朱春梅_第2页
人教版六上教材介绍(2-3)朱春梅_第3页
人教版六上教材介绍(2-3)朱春梅_第4页
人教版六上教材介绍(2-3)朱春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2-3单元朝阳区教研中心 朱春梅 2014.7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介绍第二单元祖国在我心中第二单元 第五课 詹天佑 2课时 第六课 怀念母亲2课时 第七课 彩色的翅膀1课时 第八课 中华少年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 回顾拓展二:1课时; 检测:1课时 机动:1课时。共计:12课时第二组 祖国在我心中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32个生字,会写19个生字。正确读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避免、朦胧”等27个词语。读读记记“勘测、复苏、领略、碧空如洗、分享、抚养”等19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摘录喜欢的词句。3感悟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

2、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复杂的思想感情。5了解中华儿女的爱国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单元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组课文,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行为。单元教学难点: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 詹天佑教学目标:1.掌握11个生字,读读写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等17个生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摘录喜欢的词句。3.了解詹天佑的事迹,使学生深入理解杰出爱国的含义,产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4. 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

3、用。5.了解课文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教学重点:了解詹天佑的事迹,使学生深入理解杰出爱国的含义,产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关注点:1.与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描述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2.本文按照先概括介绍,在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写人文章可以借鉴)3.重点语句的理解。(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 4.通过有感情朗读训练,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感悟。通过小练笔,加深对人物精神的领会。(我所认识的詹天佑,续写“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第一课时

4、教学目标:1.掌握11个生字,读读写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等17个生词。2.初读课文,了解詹天佑的事迹,初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詹天佑的事迹,初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詹天佑的事迹,初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导入1. 课文是以什么来命题的?我们还学过哪些用人物姓名命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什么特点?2交流课外搜集的詹天佑的相关资料。教师补充。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1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和层次。2指名读,边读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重点提示:挠,读;挟,读x; 藐,读m。3.学习生字词,对比形近字。三、熟读课文,理清脉络、讨

5、论分段。1.熟读课文。2.全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3.围绕着这句话作者又选择了哪些内容具体叙述?(接受任务执行任务完成任务。)4.按照上面的思路讨论分段、口述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在帝国主义的阻挠和要挟的情况下,詹天佑被任命为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第三段(第46自然段)讲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第四段(第7自然段)讲京张铁路提前竣工,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以及人们对詹天佑的赞扬和怀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

6、献的思想感情。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从詹天佑在修筑铁路中表现出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造中受到启迪3.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难点:理解两种开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妙处。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课詹天佑。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百年前,由于清政府软弱无能,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侮。当清政府刚提出修筑铁路的计划,他们就出来阻挠要挟我们,企图争夺铁路的修筑权,近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掠夺我们的资源。詹天佑就是在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声中毅然接受了

7、任务。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接受任务后,围绕这条铁路的修筑,詹天佑做了哪几件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2.布置自学:过渡:詹天佑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修筑这条铁路,谱写了一曲爱国颂歌的呢?思考: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最能体现詹天佑杰出与爱国的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1)勘测线路抓重点词语,感受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抓重点词语体会周密、精细。展开想象,感受扎实的工作作风。 出示课文语句,学生谈体会。 边读边想象画面。 有感情地朗读。多角度多层次阅读,体会其强大的思想基础。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

8、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学生汇报有关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困难的资料。(2)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自学:火车是如何在“人”字形线路上运行的?这样上山解决了什么问题?补充资料:“人字形”线是一项国际新技术,1905年才被国际线路勘测权威皮汉等人所肯定。詹天佑及时、大胆吸收外国先进经验,为我所用的胆识,令人敬佩。火车在“人字形”折返线上行驶,为了安全、平稳、采用两部机车,一部在前面拉,一部在后面推,这却是詹天佑的一个创造。开凿隧道两人一个小组合作学习,你就是詹天佑,你用什么方法解决难题的呢?每人画一个工程的图纸,负责讲解,在小组内交流。他能根据不同的

9、山采取不同的凿井办法,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创新精神与实践相结合)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909年8月11日,詹天佑终于带领工程人员让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为清政府节省了白银28万两,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齐读第七自然段,再一次感受这成功的喜悦。四、拓展延伸,抒发情感设计练笔,抒发情感 今天,我们坐火车再走京张路,来到青龙桥,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我想,在座的每个人都有一份感动。快把你的感受写在留言簿上。6 怀念母亲教学目标:1. 学会8个生字,正确认读“弃养、凄凉、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频来入梦、思潮起伏”等词语。在语言坏境中理解意思,运用一部分词语。2. 通过品词析句,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

10、中所蕴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3. 有感情朗读课文。4. 抄写作者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教学重点: 通过品词析句,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关注点:1.文章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2.结构分明,层次清晰。 先是奠定了情感的基调;接着描述自己与生母的关系,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情感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对母亲和祖国的情感;最后作者呼应开头。3.抓住表情达意的关键语句,通过朗读感悟。4.背景资料的搜集和阅读。第一课时

11、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正确认读“弃养、凄凉、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频来入梦、思潮起伏”等词语。在语言坏境中理解意思,运用一部分词语。2.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情感。教学重点: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情感。一、导入 回顾以前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 出示: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1出自哪篇课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2作者是季羡林3. 交流作者情况。过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他的一篇文章怀念母亲。二、朗读课文,检查字词。字音、字形、词义的初步把握挚、寝、频、

12、朦、胧、凄、斑、篇 真挚 弃养 寝不安席 终天之恨 思潮起伏 心潮腾涌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默读课文,划分段落。3.汇报。分为四部分4.再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5. 自由读课文,质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品词析句,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2. 有感情朗读课文。3.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重点: 通过品词析句,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教学难点:在读懂课文的基础

13、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一、谈话导入,解读课题 1. 齐读课题 2. 解题:通过初读课文,你知道“母亲”指?(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 “怀念”一词你怎样理解?(思念)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出示“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1)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2)读了这句话,你还想知道什么? 过渡: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感受作者的思母与思国之情。二、细品文本 1. 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圈画出相关语句,用心品读。 2. 交流汇报 出示

14、:“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谈自己的体会。“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品读思母之情 联系课文第二自然段谈理解 结合课外资料理解(可由学生讲,也可老师出示)品读思国之情 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自己谈谈体会质疑: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因为作者身在异国他乡,远离了祖国和亲人,心中有忧愁,有思念;但在远离故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故

15、国生活的情景,不断回想起好友,心中自然多了一丝安慰,一点甜蜜。四、回读全文,总结写法1. 课文最后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作结,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什么?(首尾呼应,感情表达更加鲜明、完整)2. 学习写法引用说明法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作者为了真切地说明自己在留学期间怀念母亲、思念祖国的浓浓深情,恰当地引用了自己日记和散文中的几段语言,将对两位母亲的同样敬意、同样爱慕表达的酣畅淋漓。7*彩色的翅膀教学目标: 1较快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

16、尝瓜会”上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体会战士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 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关注点:1.文章通过一个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2.文章以小昆虫为线索,以我上宝石岛一路的见闻为顺序展开。 3.课题两层含义:以彩色的翅膀借代小昆虫,强调这些小昆虫在改造海岛环境、丰富战士生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以彩色的翅膀象征战士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一、导入1.播放课件,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音像课件,教师口述导入词: 同学们,在距海南省18

17、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象朵朵星莲,漂浮于万顷碧波之中,这便是位于我国南部的西沙群岛,又名宝石岛。岛上遍布礁石,缺乏土壤,再加上它地处热带区,经常遭受风暴和台风袭击,因此岛上没有定居的居民。但,在这里却常年驻守着我国的边防战士。岛上淡水紧缺,各种物资匮乏,战士们开玩笑说:“在西沙活着就是光荣,生存就是工作”,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忠诚地履行着建设海岛,保卫海岛,保卫祖国的神圣天职。战士们满怀信心地说:“这是咱第二故乡,我们定要把西沙建设成一座“海上花园”。2.阅读导语,明确任务。去了解一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略读课文,需要我们用精读课文习得的方法来自主学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8、1、限定时间,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初读感知。根据学生读书交流情况,战士昆虫授粉收获本文抓住小昆虫这一线索,以“我”随小高上宝石岛一路的见闻为顺序展开。先写“我”发现小高探亲回岛时带回一只装了蝴蝶之类小昆虫的纸箱,晕船时他把纸箱紧紧地抱在怀里。接着写“我”参加战士们的尝瓜会,听到了关于西瓜的不平凡的经历,看到了战士们尝瓜时的喜悦。最后写第二天天亮时,“我”看见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1.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作上批注。想一想战士小高为什么要把昆虫带往宝石岛?读过这个故事,你觉得那些描写最感人,说一说自己的

19、感受。2.汇报交流。(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体会战士们的爱岛、爱国情怀。)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是啊,美丽的西沙群岛花团锦簇,蜂飞蝶舞,瓜果飘香,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同学们,祖国西沙宝石岛,远离大陆在前哨,人们都说这岛儿荒,全是那石头和茅草,自从咱战士上了岛,管教荒岛变模样。让我们在美妙的乐曲声中再次去感受边防战士艰苦而快乐的海岛生活吧!同学们,正是因为这一代又一代日夜守护海岛的人民子弟兵,扎根海岛,建设海岛,保卫着海岛,这里的天更蓝,这里的水更美,这里的人更欢!我们坚信,可敬的边防战士建设海岛的美好愿望一定会迎着朝阳,乘着彩色的翅膀,绽放奇异的光彩!8* 中华少年教学目标

20、:1能够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让学生能够亲临其境的感受诗歌中对祖国满腔的热爱与赞美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3通过课文里的景物描写,使得学生对祖国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为身为中华少年而感到骄傲。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诗句中的所有描写都与祖国息息相关,进一步使他们懂得我们也是和祖国紧紧相连在一起的。教学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关注点1.结构上先分后总。2.朗读时感受节奏韵律,8小节一韵到底。3.直抒胸臆和借物抒情融为一体,反复运用排比句和对偶句,突出了诗歌直接抒情的特点。一、导入检查预习:这首诗歌共有几节?

21、分别写了那些内容?二合作学习,初悟诗情通过合作学习定会理解这首诗歌的情感。学习朗读,交流诗歌的意思、情感、作者的表达方法。三展示交流,品句悟情分组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每节中重点句子朗读的语气以及含义。四诵读表演,升华情感配乐朗读五总结,拓展延伸。口语交际与习作(二)有两种形式可以选择;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从自己读过的描写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文章或书籍中,选择最打动自己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演讲稿格式:适当的称呼(要根据听讲人的身份)演讲的主要内容(结合具体材料把要表达的观点说清楚)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或向听众发出号召。第三组 心灵之歌第三单元 第九课 穷人 2课

22、时 第十课 别饿坏了那匹马1课时 第十一课唯一的听众2课时 第十二课 用心灵去倾听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 回顾拓展三:1课时; 机动:1课时; 共计:11课时第三组心灵之歌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本单元的“搁、填、怨”等18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等28个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能够正确读出“残疾、消瘦”等20个读读记记中的词语。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3.关注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4.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

23、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关注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本单元出现的四篇文章,每篇课文的人物形象都很鲜明,感情很真挚。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不是难点。但是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 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穷

24、人本文作家: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穷人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穷”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然而正是因为“穷”,才更能显示出穷人的高尚品质。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这样处理,使得全文波澜迭起,扣人心弦

25、,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通过重点段落,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4.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段落,从桑娜夫妇的思想和言行中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6、关注点1. 本文是短篇小说。(文体)2.思想内容:一是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二是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3.文章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讴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4.写作上: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的烘托作用)5.设置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正确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3.理清文章结构,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结构,了解课文

27、内容。 2.学习课文第一段内容。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导入: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1本课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他是19世纪后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你们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小说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是他长篇的里程碑,对世界文学有很大影响。)2课文的时代背景是在十月革命前,俄国广大劳动人民在沙皇政府的反动统治下,过着十分悲惨的生活,本课讲的穷人就是生活在当时的渔民。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二、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读课文,正音。搁g板 忐忑tn t 魁梧w 勉强qin2.自学生字词,想想有哪些字是你认为要提示大家注意的,提

28、出你的学习建议。(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自学提示)3义:抱怨: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忐忑不安:形容心情不安定。(你能从“忐忑”的字形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吗?)汹涌澎湃:形容声势浩大。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澎湃,形容破浪互相撞击。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顾惜:顾全爱惜。魁梧:身体强壮高大。黧黑:脸色黑。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忧虑:忧愁担心。三、理清结构,明确顺序。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主要人物?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课文主要人物是桑娜和渔夫,主要记叙了一对穷苦渔家夫妇,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不幸病死后,收养了西蒙遗留下的两个孤儿的故事。2.你觉得

29、桑纳和他的丈夫是怎样的人? (善良 富有同情心)3.理清顺序,分段。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具体地说一说。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即“等待丈夫探望邻居 抱回孩子渔夫归来”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守候在小屋里,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家。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讲桑娜出门探望丈夫的渔船,结果走进了西蒙家,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她把西蒙留下的两个孤儿抱回家,然后忐忑不安地继续等待丈夫。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讲渔夫回家,得悉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理解桑娜夫妻决定收养孤儿的艰难。四、学习第段(对比中感受桑娜的勤劳能干)1.

30、默读第一段,思考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样?(生活很艰难。)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的?破帆;尽管天气恶劣,但丈夫仍在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回来。桑娜的沉思内容为下文做铺垫,更能体现人物的品格高尚。2.质疑:桑娜家的生活很艰难,课文中为什么说“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呢?(从两个方面来体会:首先,“温暖而舒适”是对照屋外的寒风呼啸来说的;第二,这个“温暖而舒适”是靠渔夫冒着生命危险和桑娜的勤劳能干来维持的。)3.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感情,体会桑娜的家庭贫困、勤劳能干。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沙皇统治下俄国渔民的悲惨生活,从桑娜夫妇的思想和言行中感受穷人的美好心灵

31、。2.通过重点段落,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描写,表现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特点的写法,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教学重点: 从桑娜夫妇的思想和言行中感受穷人的美好心灵。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一、导入。明确继续学习穷人这篇课文,快速地浏览课文,回忆课文描写了哪些穷人?讲了他们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学生自读课文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二、深入学习重点段落,体会人物品质。1学习第二段回忆第

32、一课时学习的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桑娜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邻居西蒙家又是怎样的?默读相关课文,批注思考。(西蒙死得很惨;两个小孩子还活着但却没有人照顾;西蒙死前很爱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能够活下去) 这一幕真可谓是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预设回答:“凄惨”)谁能通过朗读,将这一幕展现在我们面前。2.同样作为母亲的桑娜看到这悲惨的一幕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呢?分析桑娜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崇高的品德。(1)默读811自然段划出描写桑娜的语句。反复读读这些语句,说说你的感受?A.是啊,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B.找找类似的句子,读读这些句子,了解桑娜的心理变化,看看桑娜当时经

33、历了哪些心理历程?(预设回答:担心、后悔、坚决、自责)(2)明确省略号的作用,感受省略号的效果。回扣前文,再次感受桑娜家贫困的生活,感受桑娜作出决定的勇敢。这是一种思想上的断断续续。可见,一个标点也可以表现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这一段文字用桑娜自言自语的形式写她的心理活动。让我们走近桑娜,将这一幕再现。我们应该怎么读呢?3.面对西蒙的死桑娜做出了这样令人敬佩的举动,那么渔夫听到这一消息后有何反应呢?从中你读出了什么?指名读相关句子。“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出示)这里有一个足以令人落泪的字眼你从“熬”中读懂了什么?能读出你的理解吗?(预设回答:善良和伟大。坚强。宁肯自己吃苦,也要把孩子抱过来。)4

34、.小结:列夫托尔斯泰用他的笔向我们描绘了桑娜和渔夫两位穷人,你能试着评价这一家人吗?(善良、无私)总结1. 返回头再看文章。课文以穷人为题,却没有在文中出现一个“穷”字,为什么?(穷人虽然在生活上贫穷在精神上却是富足的,有高尚的品质。)2.写法上: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世界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虽然出身贵族,但他看到在沙皇残酷统治下,劳动人民过着极其苦难悲惨的生活,但是他们勤劳善良、情操高尚,在穷苦中互相帮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托尔斯泰被深深打动着,于是用手中的笔,在文学作品中反映了当时穷苦人民的苦难生活,歌颂他们美好的心灵。10*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通过

35、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3.进一步领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朗读、品味、感悟,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难点:进一步领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关注点:1. 课文的主要内容两个角度说:“我”的角度;残疾青年的角度。2.“别饿坏了那匹马”既是课文题目,也是推动故事发生的关键句,贯穿全文,层层推进。(在文中出现三次)3.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的语句,集中体现人物的品质。4.与本组口语交际的关联:“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

36、,为辩论积累素材。 一、导入谈话: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你读明白了什么?2.反馈交流。(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

37、用意是什么? “别饿坏了那匹马”既是课文的题目,也是推动故事发生的关键句。它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我”把马草卖给残疾青年,离开书摊时,青年嘱咐“我”的话。他的话,看起来是对自己家的那匹马的关心,不让它饿着,实则是免去了“我”寻找马草买主的辛苦,让我把时间花在看书上。第二次是青年看见“我”背着马草走向书摊时,吩咐妹妹碧云的话。这话既是说给妹妹听的,暗示妹妹不要拒绝买这无用的马草;更是说给“我”听的,让我能心安理得地看书。青年既帮助了“我”,又很好地维护了“我”的自尊。第三次是“我”对青年说的话。每天“我”都想象着马“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情景,心安理得地看书。关心马,就是“我”对青年的关心

38、。文章用“别饿坏了那匹马”贯穿全文,起到了层层推进的作用。(3)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三、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

39、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父亲也很善良。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样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四、学习写作方法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本文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美好心灵,因此,抓住重点词句朗读、体会、感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小练笔

40、联系课文内容,续写一个片段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了。 11 唯一的听众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 体会作者紧扣人物特点,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的写法。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引导

41、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学难点:学习紧扣人物特点,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的写法。关注点:1.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由此设计自己教学的思路。2.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3. 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设计有感情朗读。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2.理清文章结构,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结构,了解课文

42、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一、激情导入,读题质疑老师播放一首小提琴的乐曲,引导:同学们,小提琴演奏的音乐多么美妙动听,可是,在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手的背后却要付出多少艰辛,经历多少磨难。如果有人在用小提琴演奏,他的听众却只有一个,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唯一的听众,(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位小提琴手的成长历程吧。 读题质疑: “唯一”是什么意思?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唯一的听众 ” 是指谁?为什么说是唯一的听众?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听众?“ 唯一的听众 ” 她做了什么事情?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1.初读课文,要求生字生词读准确,语句读通

43、顺。检查认读情况,相机正音:白痴 折磨 沮丧 蹑手蹑脚 神圣 悠悠 仪式 抱歉 溜走 羞愧 兴奋 嘿又酸又痛 尽心尽力 无法割舍2.检查自学效果,听写生字。 3.默读课文,划出不懂的词语并进行交流。 白痴、荒唐、声望、沮丧、洋溢、蹑手蹑脚、难以置信、天方夜谭、无法割舍三、再读课文,思考并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唯一的听众 ” 是指谁?为什么说是唯一的听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听众?“ 唯一的听众 ” 她做了什么事情?四、理清文章的脉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结合写人记事文章的特点,给课文分段。起因:(第1自然段)我拉的小夜曲听起来像锯床腿,于是决定去山上练琴。经过:(第3-5自然段)我练琴时,老教

44、授给了我真诚的帮助。结果:(第6自然段)我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演奏获得成功时总忘不了那位老人。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五、质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2.体会作者紧扣人物特点,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的写法。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紧扣人物特点,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进

45、行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的写法。一、复习导入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细读课文,把握情感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思考唯一的听众是一位怎样的听众?(学生边默读边在书上写自己的感受,然后讨论、交流、汇报)预设1:学生认为这唯一的听众是一位老教授,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老师顺势导出“那她为什么说自己是聋子呢?学生畅所欲言重点理解以下几个句子:用父亲和妹妹的话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个白痴,在他们听来,我拉的小夜曲就像是锯床腿的声音。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而转过身子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的坐在一张木椅上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预设2 :学生认为这唯一的听众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听众。重点理解以下几个句子:“是我打搅你了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我猜想你拉的一定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预设3 :我认为这唯一的听众是一个大教育家。因为老人让一个“自己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的人找回了自信,让“我”奏出了美妙的琴声。2.体会我在老妇人的鼓励下感情发生的变化。(鼓起勇气树立信心增强信心尝试成功)学生讨论。让学生尝试写小标题。小结:这就是一个小伙子在树林里拉琴,在一位老妇人的不断鼓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