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审稿)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维护管理研究大纲教案资料_第1页
(送审稿)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维护管理研究大纲教案资料_第2页
(送审稿)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维护管理研究大纲教案资料_第3页
(送审稿)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维护管理研究大纲教案资料_第4页
(送审稿)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维护管理研究大纲教案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送审稿)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维护管理研究大纲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维护管理措施研究大纲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10月专家意见记录簿专家意见记录簿目录TOCo1-3hzuHYPERLINKl_Toc3383630351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PAGEREF_Toc338363035h1HYPERLINKl_Toc3383630361.1项目背景PAGEREF_Toc338363036h1HYPERLINKl_Toc3383630371.2国内外研究现状PAGEREF_Toc338363037h2HYP

2、ERLINKl_Toc3383630381.3目的和意义PAGEREF_Toc338363038h5HYPERLINKl_Toc3383630392目标任务PAGEREF_Toc338363039h7HYPERLINKl_Toc3383630402.1主要研究内容PAGEREF_Toc338363040h7HYPERLINKl_Toc3383630412.2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PAGEREF_Toc338363041h12HYPERLINKl_Toc3383630422.3项目创新点PAGEREF_Toc338363042h13HYPERLINKl_Toc3383630432.4考核指标PAG

3、EREF_Toc338363043h13HYPERLINKl_Toc3383630443已完成的相关工作PAGEREF_Toc338363044h15HYPERLINKl_Toc3383630453.1前期准备工作PAGEREF_Toc338363045h15HYPERLINKl_Toc3383630463.2相关支撑研究PAGEREF_Toc338363046h15HYPERLINKl_Toc3383630473.3报告编制大纲PAGEREF_Toc338363047h15HYPERLINKl_Toc3383630483.4课题组研讨PAGEREF_Toc338363048h15HYPERL

4、INKl_Toc3383630494项目实施方案PAGEREF_Toc338363049h17HYPERLINKl_Toc3383630504.1技术路线PAGEREF_Toc338363050h17HYPERLINKl_Toc3383630514.2报告编写大纲PAGEREF_Toc338363051h21HYPERLINKl_Toc3383630524.3项目实施进度安排PAGEREF_Toc338363052h24HYPERLINKl_Toc3383630535后期工作计划PAGEREF_Toc338363053h25HYPERLINKl_Toc3383630545.1后续研究工作计划P

5、AGEREF_Toc338363054h25HYPERLINKl_Toc3383630555.2调研计划PAGEREF_Toc338363055h25HYPERLINKl_Toc3383630566项目的组织保障和技术保障PAGEREF_Toc338363056h35HYPERLINKl_Toc3383630576.1组织保障PAGEREF_Toc338363057h35HYPERLINKl_Toc3383630586.2技术保障PAGEREF_Toc338363058h35HYPERLINKl_Toc3383630596.3相关业绩PAGEREF_Toc338363059h36HYPERLI

6、NKl_Toc3383630606.4拟投入相关科研设备PAGEREF_Toc338363060h40HYPERLINKl_Toc3383630616.5面临的主要问题PAGEREF_Toc338363061h44HYPERLINKl_Toc3383630627预期研究成果PAGEREF_Toc338363062h451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1.1项目背景长江干线是世界上运量最大,运输最繁忙的通航河流。长江南京以下河段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国际门户。目前,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工程历经十二年建设,已经竣工投入运行,2011年1月12.5m深水航道又上延至太仓荡

7、茜闸。随着长江口航道不断增深,大大促进了江苏沿江港口海运发展,为沿江产业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上延到南京,将为支撑和带动沿江地区经济开发创造更加良好的通航条件,充分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集聚和辐射作用。1998年1月27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开工,化解百年难题的恢弘篇章就此拉开帷幕。2000年3月,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实现了8.5米目标水深航道并试通航。建成总长74.89公里的堤坝,其中,南北导堤57.89公里,潜堤3.2公里,线堤1.6公里,堵堤0.73公里,丁坝10座,疏浚航道51.77公里,完成投资31.68亿元,航道水深由7米增深到8.5米。2002年4月二

8、期工程开工,2005年3月,10米水深北槽双向航道全面贯通,并通过国家验收。二期工程共建成堤坝66.37公里,其中,南北导堤39.387公里,丁坝9座,疏浚航道74.471公里,完成投资59.6亿元,航道水深由8.5米增深到10米。今年3月,全长约92.2公里,底宽350400米的三期航道实现了12.5米通航水深的全线贯通,三期工程取得圆满成功。预计到年底,长江干线航道将实现千吨级船舶通航至宜宾;万吨级船队全年到达城陵矶,季节性到达重庆;五千吨级船舶全年通达至安庆,并季节性通达宜昌;八千吨级船舶季节性到达武汉;五万吨级海轮全年直达太仓,季节性到达南京。长江航道的通过能力有望进一步提高,水运潜能

9、得到进一步释放,优势进一步发挥,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长江水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2011年1月深水航道已延伸至太仓,太仓至南京段延伸工程将分三期实施,到2020年前将全部完工。12.5米深水航道上延后,万吨级海轮可直达南京港,同时可满足第五、六代大型远洋集装箱船和10万吨级满载散货船乘潮通过。届时,在增强南京港交通枢纽地位、更大程度释放江苏沿江已建的5万吨级泊位能力、显著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整体竞争力的同时,还将进一步优化长江沿江地区海进江江海联运物资的运输体系,提高运输效率,为长江中上游地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海港化运输服务,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0、但在水航道建设期和建成后,相应的航道维护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生产设施规划、船艇设备配置、信息化装备、航道行政管理和服务等多个方面研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适应现象,国内外关于深水航道研究主要集中在航道的疏浚整治等方面,并未深入开展综合航道管理机构、深水航道生产设施规划、深水航道行政管理模式方面内容的深水航道维护管理措施研究,开展本项目研究能为以下深水航道顺利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1.2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有关深水航道的研究在国外也很多。布里斯班港务局(PortofBrisbaneAuthority)主要对深吃水航道的优化选择进行了研究REF_Ref338010035rh*MERGEF

11、ORMAT1,主要考虑了在浅滩区和与之相连接航道的泥沙变化,对深吃水航路的优化确定具有指导意义。Wynn,RussellB.,Cronin,BryanT.,Peakall,Jeff.REF_Ref338010092rh*MERGEFORMAT2等人主要就西非近海深水航道演变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通道堤防系统。国外很多机构更多的是关注航道治理方面问题。国外航道的治理主要采用整治、疏浚、整治与疏浚相结合的方法。最早主要用疏浚方式提高河口航道水深,如西德的易北河口疏浚工作始于1834年REF_Ref338010120rh*MERGEFORMAT3,美国于1836年开始疏浚密西西比河

12、口的西南水道REF_Ref338010144rh*MERGEFORMAT4-REF_Ref338010155rh*MERGEFORMAT6。由于航槽的开挖破坏了原有的平衡剖面,加上河口动力和泥沙运动的复杂性,仅靠疏浚开挖的航道维护困难较大,往往存在挖了淤、淤了挖的现象。不仅航槽开挖深度受到明显的制约,而且浚深后的航道更易受到风暴、洪水等特殊水文事件的影响,造成“挖不胜挖”的局面。之后,便尝试采用缩窄河宽的整治措施(导堤、丁坝等),以增加主槽的单宽潮流量,提高主槽的航道水深。1848年法国开始整治塞纳河口REF_Ref338010196rh*MERGEFORMAT7,在河口下游段两侧顺岸建设了长

13、约60km、宽约300500m的两条顺堤,稳定并增深了下游段的航道。1863年荷兰开始整治莱因河,开挖鹿特丹新水道并建设了两条导堤REF_Ref338010223rh*MERGEFORMAT8。1885年和1904年美国着手整治哥伦比亚河口REF_Ref338010229rh*MERGEFORMAT9和密西西比河口的西南水道(长江口航道治理工程领导小组,1980),1890英国开始整治默塞河口REF_Ref338010236rh*MERGEFORMAT10。在航道的治理研究中,模型试验研究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采用物理模型对易北河下游整治工程的位置和高程研究;在哥伦比亚河口物理模型上研究航道整治工

14、程对水流和泥沙运动的影响;为研究稳定主航道的措施,法国修建了塞纳河河口动床比尺模型REF_Ref338010241rh*MERGEFORMAT11等等。多数河口还都将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相结合,使它们相互补充,相互验证,不仅加速了研究进度,节省了研究费用,而且提高了河口航道治理的效果和开发的速度。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学者主要针对深水航道演变方面进,刘杰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河床演变与航道回淤研究REF_Ref338010331rh*MERGEFORMAT12;张国安,虞志英,何青等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前后泥沙运动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REF_Ref338010359rh*MERGEFORMAT13

15、REF_Ref338010469rh;杜景龙,杨世伦采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实施前后的地形资料,在GIS软件及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分析治理工程对九段沙(包括江亚南沙)和横沙东滩冲淤演变的影响REF_Ref15228rh*MERGEFORMAT14;郁微微,杨洪林,刘曙光,戚定满建立了一个长江口二维流场数值模型,分别对深水航道工程实施前后长江口流场进行计算,各测站水位、流速和断面潮量变化的分析研究REF_Ref338228821rh*MERGEFORMAT15;潘灵芝,丁平兴,葛建忠,胡克林根据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前后(1998年1月与2008年2月)的地形测图,定量研究分析

16、了工程影响下的北槽河床冲淤变化REF_Ref338228827rh*MERGEFORMAT16;周海,张华,阮伟对北槽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实施前后最大浑浊带的分布规律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研究评价了北槽最大浑浊带的分布对北槽航槽淤积和拦门沙地形发育的影响REF_Ref338229066rh*MERGEFORMAT17;徐福敏,张长宽研究了风暴对长江口航槽短期地形变化的影响REF_Ref338229168rh*MERGEFORMAT18;严以新,高进,诸裕良,郑金海研究了深水航道治理与河床演变之间的关系REF_Ref338229175rh*MERGEFORMAT19;郑宗生,周云轩,沈芳研究分析了GI

17、S支持下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对北槽拦门沙的影响REF_Ref338229217rh*MERGEFORMAT20;陈志昌,罗小峰,运用整体模型、局部模型和正态系列模型对工程的分期实施、建筑物附近的冲刷、施工顺序和工程方案动态调整等进行了研究REF_Ref338229224rh*MERGEFORMAT21;窦国仁在平原冲积河流及潮汐河口的河床形态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REF_Ref338010469rh*MERGEFORMAT22。在深水航道管理方面,陈正华对深水航道整治和充分利用航道水深资源保障航行安全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REF_Ref338010502rh*MERGEFORMAT23,并

18、给出了建议;朱剑飞对长江深水航道二期工程的开工时间的选择、节点目标水深的确定、运营航道中进行疏浚的安全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研究REF_Ref338010511rh*MERGEFORMAT24;袁军,寿建敏,寇军对通航及疏浚作业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诊断,结合通航安全管理方面的现有规定,提出长江口深水航道第3期工程安全管理协调机制、运作模式以及对策措施REF_Ref338229255rh*MERGEFORMAT25;陈斌对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航管理要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对策探讨REF_Ref338229262rh*MERGEFORMAT26;周焕中开展了进口船舶延误时间最短和船舶安全进口船舶

19、数量尽量多、延误时间尽量短这三种排序的研究,研究进槽船舶在深水航道航行时间延误大的问题,使进槽船舶能尽快、尽量多地安全通过深水航道REF_Ref338229345rh*MERGEFORMAT27;这都为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到目前为止相关的研究成果都只是单纯的涉及到深水航道的治理和维护,并未形成集航道维护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生产设施规划、船艇设备配置、信息化装备、航道行政管理和服务等方面为一体的系统化航道维护管理体系,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参考文献:Baxter,T.1986.NorthEastChannelStudyForaDeepWaterChanneltoThePortofB

20、risbaneJ.NationalConferencePublication-InstitutionofEngineers,Australia,n86/10,p117-126.Wynn,RussellB.,Cronin,BryanT.,Peakall,Jeff.June/November2007.Sinuousdeep-waterchannels:Genesis,geometryandarchitectureJ.MarineandPetroleumGeology,v24,n6-9,p341-387.VisscherG,WolfG,1987.Investigationusingahydrauli

21、cmodeloftheusefulnessofthelocationandheightofthePagensand-NordtrainingwallinthelowerElbeEstuaryJ.Kuste,45(89-115).Hello,C.G,1951.SedimentationatthemouthoftheMississippiriverC.communicationofSecondCongressonCoastalEng.,Hauston.AustinB.Smith,1961.SouthwestPassing-MississippiRiver40-FootshipchannelJ,Th

22、eportEngineerIndia,Vol.10,NO.2.LynnD.Writght.,1971.HydraulicsofsouthpassMississippiriver,ProcJ.ASCE,Vol.97,WW3.Avoine,j,Allen,G.P.,etc.Suspendedsedimenttransportintheseineestuary,France;Effectofman-mademodificationsonestuary-shelfsedimentologyJ.MarineGeology,40:119-137.HAFerguson,atal.,1961.Investig

23、ationfortheEuroportProjectC,20thinternationalNavigationConference,SectionII,sub.5,p.125.OBrienM.P.,1966.EquilibriumFlowAreasofTidalInletsonstudyCoastsJ,ProcofTenthConferenceofCoastalEngineering,p676.Cashin,J.A.,1949.EngineeringworksfortheimprovementoftheMerseyJ.JournaloftheInstituteofCivilEngneering

24、32,296-355.ParthiotF.,1981.DevelopmentoftheriverSeineestuary:casestudyJ.JournalofthehydraulicsDivision,ASCE,107/HY11,Proc.Paper16678(1283-1301).刘杰长江口深水航道河床演变与航道回淤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LIUJieTheStudyoftheBedEvolutionandBackSiltingintheYangtzeEstuaryDeepwaterChannelDShanghai: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2008

25、(inChinese).张国安.虞志英,何青,等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前后泥沙运动特性初步分析J泥沙研究,2003,(6):33-40(ZHANGGuo一粕。YUZhiying,HEQing,etaThePreliminaryAnalysisoftheSedimentMovementBeforeandMtertheFirstPhaseoftheYangtzeEstuaryDeepwaterChannelRegulationJJournalofSedimentResearch2003.杜景龙,杨世伦.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工程对周边滩涂冲淤影响研究J.地理科学,2007,03:390-394.郁

26、微微,杨洪林,刘曙光,戚定满.深水航道工程对长江口流场的影响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7,06:709-715.潘灵芝,丁平兴,葛建忠,胡克林.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影响下北槽河床冲淤变化分析J.泥沙研究,2011,05:51-59.周海,张华,阮伟.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前后北槽最大浑浊带分布及对北槽淤积的影响J.泥沙研究,2005,05:58-65.徐福敏,张长宽.台风浪对长江口深水航道骤淤的影响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4,02:137-143.严以新,高进,诸裕良,郑金海.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与河床演变关系初探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5

27、:7-12.郑宗生,周云轩,沈芳.GIS支持下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对北槽拦门沙的影响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01:85-90.陈志昌,罗小峰.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成果综述J.水运工程,2006,S2:134-140.窦国仁平原冲积河流及潮汐河口的河床形态J水利学报,1964,(2):113(DOUGuo-renTheBedFormoftIeAlluvialStreamsandtheTidalDeIraJJoumalofHydraulicEngineering,1964,(2):l13(inChinese).陈正华.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与管理中的问

28、题和建议J,航海技术,2009,(1):7880.朱剑飞.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疏浚工程的实施与工程管理C.第二届中国国际疏浚技术发展会议,2006.袁军,寿建敏,寇军.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第3期工程通航及疏浚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水运管理,2010,04:31-34+37.陈斌.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航管理的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04:37-38+40.周焕中.长江口深水航道进口船舶筛选和排序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1.3目的和意义长江航道作为国家水运主通道和沿江地区综合运输体系主骨架,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精

29、神以及长江下游高等级航道建设规划,到2015年长江南京以下要初步建成12.5米深水航道。在深水航道建设期和建成后,相应的航道维护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生产设施规划、船艇设备配置、信息化装备、航道行政管理和服务等多个方面的研究要跟上和适应发展要求,因此有必要开展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维护管理措施研究课题研究,为保障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的安全畅通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促进形成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龙头,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长江港口体系;进一步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向上延伸的进程,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拉动沿江流域临港经济加快发。2目标任务2.1主要研究内容12.5米深水航

30、道上延至南京,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潜能将要得到进一步的释放。长江水运,这种占地少、成本低、能耗少、污染轻、运能大、效率高的运输形式,以较小环境代价获得巨大的绿色运能,降低了运输链上物流成本,深水航道的上延,5万吨级海轮将直达南京,南京由此将成为我国新增的一座“海港城市”,社会效应经济效应不言而喻。然而在开发的过程中,必定存在诸多实际问题,航道水深不足、港口改建安全、通航密度加大,人员设备维持成本增高,污染及法律风险加大等一系列问题将会凸显,我单位经研究决定,将从航道、人员配置、生产规划、船艇及行政管理六个方面,分别论述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维护管理中的研究问题,提出并制定相应科学的全方位的保

31、障措施及方案。具体研究内容如下:航道维护管理为做好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维护管理措施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我单位经过认真研究,明确工作思路,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研究工作。1)航道尺度加强航道演变分析,分析水道演变情况,预测发展趋势,科学应对,确保航道尺度达到维护标准。由于水道众多且演变复杂,为确保该段航道维护尺度,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相应的技术手段有较高的要求。2)航道整治建筑物维护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对重点水道进行整治工程以及相应的后续配套完善工程,从而达到建设目标。航道整治工程改善了航道条件,提高了航道通过能力,维护管理好航道整治建筑物,使其充分发挥航道整治功能

32、,是航道维护的一项重要工作。航道整治建筑物维护包括日常的检查和观测、保护、技术状况评价、维修等重要内容,该项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含量,应设置必要的机构或人员来负责此项工作,更好地保护整治建筑物的安全。3)航道测量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的维护,无论是航道尺度或是航道整治建筑物维护都必须依靠测绘成果才能实现。长江航道局电子航道图的应用和开发,对测量质量和频率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测量任务明显增加,应增加配备必要的测量设备和测量人员,以更好满足深水航道维护需要。4)航标配布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分为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建设,采取怎样的航标配布来满足不同时期航道尺度的要求,满足船舶航行以及现行的

33、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航标是标示航道界限的重要手段,有必要对配布怎样类型的标志,才能满足标示航道界限的作用。5)航道维护性疏浚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的建设,主要是遵循“先通后畅”的原则,航道维护尺度可能不能常年满足要求,达不到维护标准时,通过航道维护性疏浚措施确保航道维护尺度。南京以下重点水道较多,有必要对采用何种船型、方式等,才能及时采取措施,满足航道维护尺度的要求。6)水位站布设和维护南京以下是感潮河段,航道维护尺度受水位影响较大,水位站的布设也提到了重要位置,通过合理布设水位站,实时更新水位,及时掌握航道内实际水深。水位站的维护也应得到充分重视,包括人员、设备及系统维护,确保水位站正

34、常运行。机构及人员配置1)做好提升单位机构级别的研究长江航道是国家水运主通道和沿江地区综合运输体系主骨架,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与沿江地方各级政府关系紧密。长江南京航道局辖区范围横跨三省一市,因单位机构级别设置不高,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压力,比如在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过程中权威性不够、话语权不高,不便于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南京以下建设12.5米深水航道,必然将进一步加大与沿江地方政府沟通协调力度。2)做好增设航道管理机构的研究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沿江地方经济和流域百姓,不管是在建设期还是建成后维护管理期,随着航道建设和维护管理质量标准的提高和沿江

35、地方政府经济发展对长江航道依赖程度的提高,航道建设和维护管理的工作要求将更高、工作任务将更重、工作难度将更大。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沿江百姓,有必要就增设航道建设及维护管理机构进行研究。做好人员编制及人员配置的研究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需要从航道维护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生产设施规划、船艇设备配置、信息化装备、航道行政管理和服务等多个方面的进行研究。结合相关部门研究的进度,在南京航道局12.5米深水航道维护管理保障措施研究的总体框架中,做好人员编制及人员配置的相关研究工作。4)做好加大人才引进工作的研究为适应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进一步提升航道

36、通过能力和对外服务水平,需要一批紧缺专业的人员充实到航道生产与管理队伍中去。因此,有必要做好人才引进的相关研究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在做好每年人才招聘工作的基础上,创新人才智力引进机制,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尤其是航道、测量、信息技术、水上船舶等专业人才。5)做好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研究为适应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我们将以职工能力素质达标工程为载体,以提升能力为核心,做好加强各类人才培养工作的相关研究,全面提升人才素质,为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生产设施规划通过调研找出现有条件下维护的12.5m水深航道工作船码头、生产业务用房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查明沿

37、线航道管理处基础设施的配置是否达到“一处一趸船(65m趸船)、一站房(1500m2、2800m2)、一接岸设施”的配置标准;3)根据调研情况,结合深水航道维护管理的需要,研究工作船码头、生产业务用房的主要功能、配置要求及主要参数,以及需要新建或和改造码头数量等。船艇设备配置从南京到上海浏河口深水航道设置的航标基本是大型浮鼓,所以对航标维护船艇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型航标船已不能满足12.5米深水航道维护的需要,为保证12.5米深水航道畅通、安全和高效,所以必须配置更新部分航标船、测量船、快艇和趸船,尤其是中大型航标船。1)航标大型化要求配套船舶作业能力也要提高,原南浏段10.5米航道设置的

38、航标2400及3050浮鼓各占约50%,现深水航道提高到12.5米,航标要抛设在更深水域之中,航标、锚链、沉石重量及其沉石破土力大增,这就要求航标船的起吊和绞锚能力进一步提高。对满足航道维护的船艇进行研究;2)12.5米深水航道建设无论是在建设期间,还是在建成后的维护期间,均需要足够数量的作业功能满足要求的航标船艇,由于航标船建造需要有一定的设计、建造周期。在此期间,采取怎样措施来满足此期间的航道维护工作需要;3)随着长江下游深水航道建设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航道建设步伐加快,对航道测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12.5米深水航道测量工作安全高效完成,提高长江下游航道测绘能力,更加及时准确地获得航道

39、信息,保障航道通航安全,服务沿江经济发展,建造怎样的测量船来适应长江下游航道维护测量需要;4)12.5米深水航道从南京到上海浏河口,航标一千多座,为保证航标正常工作,以及航道畅通安全,必须加强航标的巡查,这就要求建造一定数量的快艇,根据各航道处现状和目前航标配布情况,需怎样配备巡航快艇,满足维护需要;5)12.5米深水航道处于长江下游,泥沙回淤比较严重,长江南浏段12.5米深水航道建成后,必然伴随着泥沙回淤,为保证12.5米深水航道畅通,还须建造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应组织有关研究机构测量、预测、估算泥沙回淤量,并根据泥沙回淤量和回淤速度来确定建造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的大小和数量。由于挖泥船建

40、造周期长,要早做准备早作打算;6)为了满足大型航标船和挖泥船靠泊的需要,对趸船的配置要求进行研究。信息化装备研究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对网络技术的需求,研究局、处、船三级网络构架的改进与升级;研究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管理维护以及上浏段数字航道建设对基础数据库的升级与改造的需求;研究虚拟航道的实现方法及维护手段;研究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在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维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维护管理在信息化维护方式中管理模式的转变。航道行政管理准确把握现有长江下游航道行政管理的运作模式和管理现状,深入剖析目前航道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针对长江

41、下游12.5m深水航道上延工程带来的航道行政管理上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找到解决问题、适应新变化的途径和方法,建立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行政管理保障机制。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人员配布,提高航道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对外服务能力和水平,巩固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上延工程建设成果,充分发挥工程的建设效益,为长江下游沿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主要研究内容:1)组织架构机构设置人员配布车辆、船艇设备配备2)长江南京以下航道行政管理现状航道行政管理主要职责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建设情况主要管理方式和手段航道行政管理的重点和难点3)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

42、特点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及建设目标日益增长的航运需求对航道的客观需要对管理体制的客观要求航道行政管理适应性分析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对比分析4)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行政管理保障机制的建立管理组织架构、人员、设备配布相关管理制度、标准、规范建立管理活动及管理目标管理手段及方式内外部协调机制建立2.2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航道维护管理代表船型与典型船型所需航道尺度的适应性研究及对比分析,分段分时航道尺度控制的可行性研究;航道整治建筑物分布、检测手段、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适应性研究;电子航道图背景下航道测量的测量精度、时效性分析,测量设备和测量人员的适应性分析;实体航标和虚

43、拟航标的优化配布方案研究;重点水道的碍航特征研究及现有航道维护性疏浚的适应性分析和维护措施研究;水位站分布调研、需求分析、站点优化及人员配备的适应性分析和维护措施研究。机构及人员配置长江南京航道局工程决策规模、工程决策数量、人员级别的对等性分析和单位机构级别提升的可行性研究;现有航道管理机构辖区设置的适应性和优化研究、航道管理机构增设的可行性研究以及机构增设方案研究;人员配置的需求分析及现有人员编制和配置的适应性分析;航道、测量、信息、船舶等创新人才的“人才素养提升”机制研究和创智平台建设研究;航道、测量、信息、船舶等创新人才的引进机制研究。生产设施规划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作码头、生产

44、业务用房的适应性分析;生产设施布设的优化研究。船艇设备配置研究航标船起吊和绞锚能力研究、现有航标船对和浮鼓维护的适应性分析及新的航标船配置标准研究;现有测量船对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数字化建设的适应性分析;现有快艇配布对航标巡查的适应性分析及快艇配布优化研究;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的大小和数量对泥沙回淤和航道维护的适应性分析;趸船的配布适应性分析和趸船配布优化研究。信息化装备研究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建设对网络升级、改造的技术需求分析;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建设对数据库升级、改造的技术需求分析;虚拟航道建设的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实现方法及维护措施研究;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在

45、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维护管理中的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及应用研究;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维护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航道行政管理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行政管理现状研究和对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工程建设的适应性分析;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行政管理组织架构和行政管理保障机制研究。2.3项目创新点本项目综合考虑航道维护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船艇设备配置、信息化装备、航道行政管理等方面内容,提出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维护管理措施,为航道管理部门与航道建设部门在12.5米深水航道维护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提供参考。2.4考核指标2.4.1主要技术指标本课题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南京以下12.

46、5m深水航道维护管理措施;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机构人员配置方案;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生产设施规划方案;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船艇设备配置方案;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信息化装备配置方案;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行政管理模式。2.4.2主要经济指标课题的研究成果,可完善南京以下12.5深水航道维护管理措施,有效保护航运资源,服务沿江经济,为航道维护管理部门合理调整人员结构,优化生产设施、船艇、信息化装备等设备的配备提供决策依据,是一项社会公益性极强的工作;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后,将有效的提升单位级别,并产生较好地社会经济效益。3已完成的相关工作3.1前期准备工作自2012年起

47、,针对深水航道维护保障措施研究工作,课题组就展开了文献查阅、思路探讨、调研计划制定、专家研讨及建议书撰写等前期准备工作。3.2相关支撑研究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技术重大专项研究;长江干线通航条件关键技术研究;深水航道上延至芜湖专题研究;长江深水航道资源利用问题研究;长江干线航道养护管理“十五”发展规划研究;长江干线航道维护信息体系与信息发布模式研究;长江干线航路改革效果综合评价;苏通大桥船舶通航条件及技术要求研究;苏通长江公路大桥船舶通航实船试验及模拟研究;疏浚作业仿真训练器研究;海事应急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研究;通航环境风险综合模拟系统研究;内河多功能航标研究;三维溢油模拟仿真系统研究。3.3报告

48、编制大纲课题组完成了课题研究报告编制大纲和课题任务分工,编制大纲详见4.2节。3.4课题组研讨(1)编写大纲研讨针对课题编写大纲、分工及关键技术问题,课题组内部组织研讨会,完成了课题研究报告的编写大纲和任务分工。图3.4-1研讨会现场(一)(2)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研讨针对研究内容中的航道尺度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项目组召开多次研讨会议,就该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图3.4-2研讨会现场(二)目前,通过研讨会,确定了本项目研究技术路线,修订调研内容,制订了后期调研计划。4项目实施方案4.1技术路线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调研资料、实测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对航道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南京以下

49、12.5米深水航道对航道管理所带来的影响,提出适应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维护管理措施,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4.1-1所示。图4.1-1技术路线图具体研究思路:通过调研、实地勘测收集南京以下航道情况、航道管理机构情况、航道行政管理现状等信息;通过调研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航道工程方案,了解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标准以及建设目标,对建成后的航道和航道整治建筑物维护有个初步的构想,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航道维护保障措施。通过调研收集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一期、二期及三期工程相关数据,分析航道维护管理、机构人员配置、生产设施规划、船艇设备配置、信息化装备、航道行政管理六方面因素在深水航道建设期及营运

50、期适应性情况,结合本工程具体所涉及水域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实地调研,探讨本工程在建设期及营运期对航道维护管理、机构人员配置、生产设施规划、船艇设备配置、信息化装备、航道行政管理的影响,对以上六方面内容进行需求性分析及适应性分析;在以上研究分析基础上,对有关部门开展深入调研,召开专家研讨会,提出初步的应对措施,初步构建包含航道维护管理、机构人员配置、生产设施规划、船艇设备配置、信息化装备、航道行政管理方面内容的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维护管理有关体系及运行机制;具体实现有关体系及运行机制在相关部门进行试行,通过调研广泛收集反馈信息;通过反馈信息及时对各体系及制度进行整改,逐步完善,形成科学合

51、理的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维护管理的体系及运行机制;在以上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维护管理机制运行的保障措施,构建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维护管理保障体系,有效保证航道的维护管理效果。具体技术路线:(一)航道维护管理采用现场调研、实测资料的收集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手段,深入研究南京浏河口段航道尺度、航道整治建筑物、航道测量、航标配布、航道维护性疏浚、水位站布设和维护现状,并对航道现状进行适应性分析;在调研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一期、二期及三期工程建设前后的航道尺度变化情况基础上,结合本工程具体实际航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开展代表船型与典型船型所需航道尺

52、度的适应性研究及分段分时航道尺度控制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对本工程航道现场踏勘,研究分析本工程在建设期及营运期的实体航标和虚拟航标的优化配布方案;研究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建设期的重点河段整治方案,具体实现目标,形成制度化的航道维护方案;在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维护方案的基础上研究深水航道维护管理机构、人员、设备和技术方面的保障措施,形成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管理保障体系。(二)机构及人员配置通过对长江口航道养护中心调研,对长江口深水航道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系统研究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在建设期及营运期航道管理机构设置、运行、组织方式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53、了解本工程航道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现状,结合本项目在建设期及营运期对航道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对建设期及营运期航道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进行需求分析;在以上研究成果基础上,具体分析在不同阶段的航道管理机构设置和运行方案,重点进行航道管理机构的适应性分析;在研究深水航道对管理机构影响的基础上,在相关部门进行深入调研,开展人员配置的需求分析及现有人员编制和配置的适应性分析,重点研究管理机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引进方案,加强航道管理机构人才建设;综合以上研究成果,研究航道、测量、信息、船舶等创新人才的“人才素养提升”机制研究和创智平台建设方面问题,提出航道管理机构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并探索航道

54、管理机构人才考核系统。(三)生产设施规划通过调研获取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在建设期及营运期工作船码头、生产业务用房等方面的需求及配布方式,了解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工作船码头布局及生产用房等生产设施配置存在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措施;在对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在生产设施规划方面研究基础上,结合本工程工作船码头、生产业务用房等的需求,召开专家研讨会,研讨本工程建设期及营运期基础设施配置要求,提出优化方案;综合以上研究成果,提出现实可行适应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建设期和营运期的生产设施规划方案。(四)船艇设备配置调研分析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现有航标船、测量船、巡航快艇、挖泥船以及趸船的配布情况及存在的不足;结合本

55、工程航道、水文、气象等方面特点,提出本工程建设期和营运期的船艇配备要求,形成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船艇配备方案;总结配备方案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船艇配备方案,形成制度化的内河航道维护船艇配备方案。(五)信息化装备研究调研长江口深水航道信息化装备运行情况,深入分析信息化装备在航道建设和管理中应用优势及面临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本工程所涉水域航道信息化装备运行情况,在对已有信息化装备现状分析基础上,通过调研等手段分析本工程对网络及对数据库升级、改造的需求;在以上基础上进行虚拟航道建设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探索南京以下12.5m数字航道建设方案;对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在南京以下

56、12.5m深水航道维护管理应用方面进行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及适应性分析;提出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维护信息化管理模式。(六)航道行政管理通过实地调研,准确把握现有长江南京以下航道行政管理的运作模式和管理现状,深入剖析目前航道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结合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工程建设在航道行政管理中有关管理权限、管理辖区范围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重点研究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建设对管理体制的客观需求,做好航道行政管理体系的优化;了解与本工程相适应的航道管理部门的管理组织架构、人员、设备配布标准;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标准、规范;进一步明确管理活动及管理目标;更新管理手段及方式;在

57、以上工作基础上,建立现实可行的内外部协调机制;建立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行政管理保障机制,并在相关部门试行;总结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管理体系及行政管理保障机制在相关部门试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信息反馈采集,形成科学合理的反馈系统,及时进行改善,逐步完善各体系及机制。4.2报告编写大纲第1章概述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项目研究背景1.1.2目的及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3主要研究内容1.4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章航道维护管理2.1航道尺度2.1.1航道演变情况2.1.2水道演变情况2.1.3发展趋势预测及应对措施2.1.4分段分时航道尺度控制2.2航道整治建筑物维护2.

58、2.1重点水道整治工程2.2.2后续配套完善工程2.2.3航道整治建筑物维护及保养2.3航道测量2.3.1测量精度和时效性2.3.2测量设备及测量人员2.4航标配布2.4.1航标配布种类2.4.2航标配布现状2.4.312.5米深水航道航标分布方案2.5航道维护性疏浚2.5.1维护性疏浚船舶种类选择2.5.2维护性疏浚方式选择2.6水位站布设和维护2.6.1南京以下航道潮汐情况2.6.2水位站的合理配备2.6.3水位站的维护2.7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维护管理措施2.8本章小结第3章机构及人员配置3.1航道管理机构概况3.2航道建设和管理机构建设3.2.1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的建

59、设对航道管理机构的影响3.2.2航道建设和航道管理机构建设3.2.3航道建设机构和管理机构增添数目及其分布优化3.3人员编制和人员配置3.4人才引进工作3.4.1人才引进基本政策3.4.2人才智力引进机制创新3.5人才培养工作3.5.1人才素养提升机制3.5.2创智平台3.6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机构人员配置方案3.7本章小结第4章生产设施规划4.112.5米水深航道码头、生产用房存在问题4.2沿线航道管理处基础设施的配置4.3深水航道维护管理的需要4.3.1工作码头、生产用房主要功能4.3.2工作码头、生产用房配置要求4.3.3需新建和改造码头情况4.4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生产设施

60、规划方案4.5本章小结第5章船艇设备配置5.1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对航标的影响5.2航标船艇配备5.2.1建设期航标船备情况5.2.2建成维护期航标船配备情况5.2.3航标船建造期间航道维护措施5.3测量船配备5.3.1现有测量船及其配布情况5.3.2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数字化建设测量船适应性5.4巡航快艇配备5.4.1巡航快艇配备数量5.4.2巡航快艇分布方式5.5挖泥船配备5.5.1现有挖泥船配布情况5.5.2需新建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的大小和数量5.6趸船配置情况5.7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船艇设备配置方案5.8本章小结第6章信息化装备6.1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