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模式_第1页
古诗鉴赏模式_第2页
古诗鉴赏模式_第3页
古诗鉴赏模式_第4页
古诗鉴赏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词鉴赏答题模式高考回眸(2010年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1):表现了诗人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的忧虑无可奈何和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月,路、花,

2、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描写了秋夜、千山月、暗路、百种花等恬静空阔、惝恍迷离的景色,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忧虑、无奈和思乡之情。在修辞上则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思想感情表现手法描写手法观点品评意象鉴赏字词推敲语言风格设问角度设问角度:思想感情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写王昭君美貌无人识、远嫁大漠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她遭遇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悲叹。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主

3、旨是什么?答题步骤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设问角度:思想感情设问角度:思想感情(2010年湖南卷)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 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蓼:l ;芡:qin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

4、”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设问角度:表现(修辞)方法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 “相识” “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 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

5、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答题步骤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设问角度:表现(修辞)方法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三四句用了拟人、反衬手法,以花开之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设问角度:表现(修辞)方法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

6、又开封。 “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形象展现了游子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表达出游子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之情。设问角度:描写手法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答题步骤先找准描写的特色(如 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作用分析。设问角度:描写手法设问角度:描写手法

7、(20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暮 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雪岭:在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敌军攻占。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8、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

8、大反差。9、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照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答题步骤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 读诗和某人的评价;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设问角度:观点品评设问角度:观点品评(10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雨 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

9、风吹客衣。【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

10、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鹧鸪天 宋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词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 诗人用杜鹃的意象,仿佛令人感觉到它哀切的啼声,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设问角度:意象鉴赏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答题步骤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设问角度:意象鉴赏设问角度:意象鉴赏(2010年江西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

11、题。(6分)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诗人抒悲苦哀怨的忧国之情。 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2、。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颈联中的“直”和“圆”两字用得精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一下。 直和圆精当而形象地写出了孤烟与落日的形状,两相对应,极富立体感;并把它们置于一个广袤的边塞空间中,营造了一种阔大、雄浑而又苍凉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出塞后的孤寂的心境。设问角度:字词推敲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答题步骤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明确答题方向: 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 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 C对诗人

13、感情表达的作用。设问角度:字词推敲设问角度:字词推敲(2010年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中“住”字的含义。(2分) (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1):“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以江流被山阻止命运不畅,暗写自己的壮志难酬。(2):不矛盾。上阕因同情江流被群山所阻,作者为之忧愁;下阕看到

14、山势孤立,不能阻挡自己的前行,乐观自信而笑。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榭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乌衣巷一诗语言含蓄深沉,通过对野草野花在曾经繁华的朱雀桥边肆意蔓延和斜阳残照笼罩着曾经繁华而今冷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抒发了诗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设问角度:语言风格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答题步骤先用若干形容词准确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沉郁顿挫、刚健古直用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及效果; 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设问角度:语言风格(2010年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