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地下工程逆作法施工_第1页
第六章地下工程逆作法施工_第2页
第六章地下工程逆作法施工_第3页
第六章地下工程逆作法施工_第4页
第六章地下工程逆作法施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地下工程逆作法(zu f)施工6.1 概述6.2 逆作法施工顺序(shnx)与工艺流程6.3逆作法施工共二十一页6.1 概述(i sh)一、概要(giyo)结构本身既做挡墙又做内支撑;施工顺序与顺做法相反; 分类半逆作法全逆作法共二十一页二、国内外应用状况 近年来随高层建筑物的兴建,深基坑开挖支护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的方法,是施工高层建筑物多层地下室和其他多层地下结构(jigu)的有效方法。 日本、美国、国内工程实例。6.1 概述(i sh)共二十一页三、基本原理 先沿建筑物地下室轴线施工地下连续墙或其他支护结构,同时在建筑物内部的有关位置浇筑或打下中间支承(zh chn)桩和柱。 然后施

2、工地面一层的梁板楼面结构,作为地下连续墙刚度很大的支撑,随后逐层向下开挖土方和浇筑各层地下结构,直至底板封底。同时,由于地面一层的楼面结构已完成,为上部结构施工创造了条件,所以可以同时向上逐层进行地上结构的施工。如此地面上、下同时进行施工,直至工程结束。6.1 概述(i sh)共二十一页四、特点优点:1、结构本身作为支撑,刚度大,使围护结构变形小,因而对邻近建筑物影响小。2、适用于形状不规则或大面积的地下建筑物。3、地下,地上结构可以同时施工,有利于缩短施工总周期。4、一层结构平面可以作为工作平台,不必另外架设开挖工作平台与内撑,大幅度削减了支撑和工作平台等大型(dxng)临时设施,减少施工费

3、用。5、由于开挖和施工的交错进行,拟作结构的自身荷载由立柱直接承担并传递至地基,减少了打开挖时卸载对持力层的影响,降低了基坑内地基回弹量。6.1 概述(i sh)共二十一页四、特点缺点(qudin):1、支撑位置受地下室层高的限制,无法调整高度,如遇较大层高的地下室,有时需另设临时水平支撑或加大围护墙的断面及配筋。2 、地下工程在楼板的覆盖下施工,封闭的空间不利于大型设备施工,作业不方便,施工难度大。3、中间支撑立柱及立柱桩承受地下结构及同步施工的地上结构的全部荷载,同时土方开挖引起土体局部隆起,易使立柱产生不均匀沉降,对结构带来不利影响。4. 所设立柱内钢骨与梁主筋、基础梁主筋节点构造复杂,

4、施工难度大。3.为运送和开挖土方与施工材料,需在顶板多处设置临时施工洞。必须对顶板采用加强措施。5、施工各阶段浇注的混凝土产生的交接缝,给施工带来不便,而且影响结构,防水等问题。6.1 概述(i sh)共二十一页五、适用范围 埋藏较深的地下工程;对周围环保要求严格的地下工程;各类土层(t cn),包括饱和含水的软土地层。密集建筑物街区地下工程施工。6.1 概述(i sh)共二十一页6.2 逆作法(zu f)施工顺序与工艺流程一、施工工序(gngx)以四层为例说明1、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施工2、立柱桩的施工、插入钢立柱3、0层机构施工4、第一次开挖,地下一层楼板施工,地上一层结构同步施工;5、第二

5、次开挖,地下二层楼板施工,地上二层结构同步施工;6、第三次开挖,地下三层楼板施工,地上三层结构同步施工;7、最终开挖,基础底板及地上结构继续施工。共二十一页二、施工(sh gng)流程共二十一页共二十一页共二十一页共二十一页共二十一页共二十一页共二十一页6.3 逆作法(zu f)施工地下连续墙、中间支承柱和地下室结构的施工。一、中间支撑柱施工作用:在地下室底板没浇注之前跟连续墙一起承受逆作荷载;地下室底板浇注之后,与底板连接成整体,作为地下室结构的一部分,将上部结构及其承受的荷载传递给地基。设置:经设计计算确定,一般布置在纵横墙相交处及工程桩位置;直径一般设计较大。 一般底板以下为钻孔灌注桩,

6、以便与地下室底板结为整体。底板以上多为钢管混凝土或H型钢柱,截面(jimin)小承载力大,便于与地下室的梁、柱、墙、板等连接。要求:位置必须准确,以便于水平向与竖向结构的连接。 共二十一页二、地下室结构浇注1.土基支承模板(mbn) 直接在地面上做垫层-涂隔离剂-做楼板-养护-挖土-做基础垫层-承台、底板施工-剪力墙(柱)施工-养护-切割格构柱;2.常规支模方式施工 挖土至楼板以下2m左右,地上铺设厚模板(6-8cm)-支模-施工楼板-养护-挖土-做底板垫层-做基础、底板-柱墙施工-格构柱割除。注意,楼板养护很重要,挖土一般采用垂直挖铲和小型挖掘机配合挖土。6.3 逆作法(zu f)施工共二十

7、一页3.施工接头 关键环节之一,使先浇和后浇混凝土具有整体性,而且在受力性能、均质性、水密性、气密性等与整体混凝土达到同样质量要求。形成的原因:在逆作法施工中,上、下层结构的结合面在上层构件(gujin)底部,接头缝是采取后填法施工,由于模板沉降、新浇混凝土的下沉和收缩,往往在其上形成空隙,并在接头表面产生离析或聚集气泡,便容易成为结构和防水性能上的缺陷。由于混凝土的流动压力和浇注速度不足,造成填充不良,易使钢立柱的阴角部分及后立模板的结合部位也容易产生较大的混凝土裂缝,因此,施工中应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防止裂缝的产生。6.3 逆作法(zu f)施工共二十一页接头(ji tu)缝是采用后填法施

8、工,分为三类:直接法 在施工缝下部继续浇注混凝土时,仍然浇注相同的混凝土,有时添加一些微膨胀剂以减少收缩。为浇注密实可作出假牛腿,混凝土硬化后可凿去。充填法 在施工缝处留出充填接缝,待混凝土处理后,在接缝处充填膨胀混凝土或无浮浆混凝土。注浆法 待浇注混凝土硬化后用压力压入水泥浆充填浇注混凝土体之间留出的施工缝隙的施工方法。 最好的是充填法,其次注浆法,再次直接法。6.3 逆作法(zu f)施工共二十一页三、垂直运输孔洞的预留 在适当位置预留一定量垂直运输通道,以满足工作需要。也可利用楼梯间、电梯井或无楼板处作为垂直运输通道,必要时也将在部分水平结构层暂缓施工,设置临时洞口,注意(zh y)预留连接筋。6.3 逆作法(zu f)施工共二十一页内容摘要第六章 地下工程逆作法施工。结构本身既做挡墙又做内支撑。日本、美国、国内工程实例。先沿建筑物地下室轴线施工地下连续墙或其他支护结构,同时在建筑物内部的有关位置浇筑或打下中间支承桩和柱。3、地下,地上结构可以同时施工,有利于缩短施工总周期。4、一层结构平面可以作为工作平台,不必另外架设开挖工作平台与内撑,大幅度削减了支撑和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