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略二十条_第1页
教育方略二十条_第2页
教育方略二十条_第3页
教育方略二十条_第4页
教育方略二十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理念下幼儿教师教育方略河南淇县县直幼儿园2012年7月3日1、不打断幼儿的提问应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与宽松自由的教育氛围幼儿发现问题要提问,是积极的求知行为,不可打断。教师经常打断幼儿的提问,会使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消失殆尽。2、不敷衍幼儿的提问面对幼儿提问,要认真回答。这样做有益于激发幼儿提问题的兴趣。回答要尽量满足幼儿的需求。不能回答,要想办法带幼儿查阅资料。如果幼儿感觉到你是在敷衍他,他们将失去再提问题的兴趣。3、不直接否定幼儿所回答的问题幼儿说错了,不要直接否定,而是肯定其积极的行为,让幼儿感受到安全、温暖、宽松和愉快,使他们口语表达能力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逐渐提高。4、幼儿表现不

2、佳时不讽刺讥笑请幼儿做事,表现不佳时,切忌不要讥笑,更不能讽刺。要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好多时候孩子认为老师不喜欢他,追其缘由就是老师无意之中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5、幼儿讲话时老师不可心不在焉幼儿有话对老师说,要耐心倾听,眼睛注视对方,表现出耐心和慈爱。切忌心不在焉,边听边做其他事情。使幼儿产生不满,甚至变得沉闷不语。幼儿的求知欲一旦被扼杀,就会变得很被动。6、与幼儿交谈时,尽可能蹲下来教师与幼儿交谈时,要尽量蹲下来,使眼睛与幼儿保持平视,用和蔼的语调与幼儿交流。如果采取高高在上的体位,会给幼儿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容易从心理上产生压力。7、幼儿坐下时不能双手放背后幼儿双手放背后,影响血液循环、限定

3、幼儿思维(直觉行动思维在幼儿期占有很大成份),是压抑幼儿个性的做法,对孩子发展很不利。看起来幼儿很听话,却使幼儿的创造力逐渐走向毁灭。8、组织活动时不推不拉不拽幼儿这样做会使幼儿接受被动的调整,对于其主动性培养有害无益。当幼儿出现指令不从的时,教师应该调整指令,从培养幼儿接受信号的灵敏度入手,训练幼儿的迅速反应能力,使老师的指令与幼儿的动作形成一个正确的反应链条。9、幼儿专心摆弄玩具或材料时不打扰幼儿专心摆弄玩具或材料时,打扰幼儿,就是防碍、影响他们学习,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是对幼儿的不尊重。由于你的多次阻断,使幼儿思维多次受阻,影响幼儿思维的流畅性。10、不强行停止幼儿正感兴趣的活动对感兴趣的

4、活动,幼儿会有较长的注意时间。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兴趣,充分挖掘幼儿感兴趣事物中有利于发展的因素。只有尊重他们的兴趣与天性,才会有幼儿的主动学习,才有利于创造性的培养。11、不包办幼儿的生活琐事两三岁开始,自我服务意识萌芽和发展,幼儿逐渐表现出独立的倾向,这正是培养孩子自我服务习惯的最佳时期。教师不能为了图省事,包办代替幼儿的生活琐事,剥夺幼儿自我服务的机会,造成幼儿的依赖心理。12、不剥夺幼儿的劳动权利,尽量让幼儿自己收回玩具活动后幼儿所使用的玩具、材料,要尽量由他们自己收回,不可代劳。当幼儿将玩具收拾干净、码放整齐后,教师要有赞许的目光或语言加以肯定,使良好行为得到强化。13、引导幼儿对应标签

5、,有秩序地摆放玩具幼儿秩序感建立是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内容。教师提供给幼儿的玩具必须便于幼儿收取,应有对应置放标签。对应取放玩具具有隐性教育功能,幼儿按照固定位置自如取放,时间长了,他们的秩序感、规则意识自然而然建立起来。14、幼儿做错了事不呵斥经验不足,无意做错。教师应讲清道理,告诉幼儿该怎样处理。好奇、好动所致。如将贵重品拆散。教师应和孩子一起观察物体结构,了解相关知识,不犯同样错误。故意做错事。教师只能以一颗爱心,具体错误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纠正措施。15、幼儿出现尴尬不嘲笑幼儿一样有隐私有自尊,需要理解和尊重。如便到裤子里,老师不能责备,或好心提醒其他幼儿“不要像他这样”。这就伤害了幼儿的

6、自尊心,使他们恐慌紧张,或从此抵触上幼儿园。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替孩子解围,要了解孩子此时心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16、幼儿容貌不佳不歧视不管幼儿长相如何,都应该一视同仁。每个幼儿都具有独立的人格,都需要我们给予自尊心保护。相貌美丑,同样是我们集体一员,同样有自己的情感需要,同样需要给予心灵的呵护。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17、教师发指令性动作不可用食指指点,应手心向上示意正确手势是一只手臂向前平摊,手心向上,手指并龙,指尖朝向幼儿,眼睛同时友善地注视着幼儿,表现出教师对幼儿的特别关注。18、不对幼儿进行横向比较评价幼儿,要尊重个体差异,避免横向比较,尤其是以缺点对优点。这样会使幼儿认为自己笨,怀疑自我价值,失去自信。家长面前评价幼儿,要尊重幼儿客观实际,以幼儿的自身发展做纵向性比较,使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发展。19、不正话反说幼儿年龄所限,往往把成人的反话当正话来理解。如有的老师看见幼儿做出了让人生气的举动,就没有好气地说:“去去,还去做吧!”幼儿信以为真,就重复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教师要注意,幼儿面前,只能正言相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