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第一节 百家争鸣 导学案设计_第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第一节 百家争鸣 导学案设计_第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第一节 百家争鸣 导学案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百家争鸣学案【学习目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学习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学习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意义【自主探究】:一:“百家争鸣”的背景1、经济上:_2、政治上:_3、阶级上:_4、思想上:_二、儒学及其代表人物(代表_利益)1、孔子:_时期,提出_和_,政治主张_;教育主张_2、孟子:_时期,主张:_3、荀子:_时期,主张:_三、老庄之学(代表_利益)1、老子:_时期,政治主张:_,哲学主张:_2、庄子:_时期,主张:_四、法家思想(代表_利益)1、代表人物:_、

2、_、_。2、李悝主张:_3、商鞅主张:_4、韩非子:_法家思想的影响:_五、墨家的主张(代表_利益)1、墨家学说主旨:_【合作探究】百家争鸣的影响:_【挑战自我】1.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鲁卿),八佾(y,是奏乐舞蹈的行列。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表明孔子强调()A.仁爱思想B.忠恕之道C.等级秩序D.以德治民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墨子C.韩非子D.孙膑3.春秋战国时期世道衰微,孔子因此提出了“礼”的思想,孟子更为“礼”寻到了颇为深刻的人性依据。

3、这个依据是A.民贵君轻B.人性本善C.重义轻利D.浩然之气4.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后回家,看到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乎?不问马。”这体现了孔子A.清静无为的思想C.以人为本的思想B.以理服人的思想D.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5.诸子百家中被认为是“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是A.孔子B.荀子C.庄子D.墨子6.孔庙是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今天我们如果想要去参观孔庙,了解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A.春秋B.论语C.史记D.道德经7.孔子曾在杏坛传道授业,他向其弟子阐释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清静无为B.兼爱非攻C.克己复礼D.格物致知8.下面所

4、列均是孔子的主张,其中一项是直接针对执政者提出的。这一项是A.“仁者爱人”B.“有教无类”C.“克己复礼”D.“使民以时”9.韩非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依据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正确的评价是A.都是进步思想C.都具有民主色彩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10.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A.主张通过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B.认为“仁政”是改善人际关系的关键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D.主张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11.冯天瑜著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

5、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下列言论体现两翼思想的是()A.清净无为天下正明主治吏不治民B.知其雄,守其雌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C.民贵君轻“以法治国”D.反者道之动治强生于法12.战国时期,荀子曾说过:“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这表明荀子强调()A.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C.小农经济的水平低下B.生产工具比较落后D.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家思想尚未取得独尊地位的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就

6、已经是声名显赫的人物了。春秋末一些典籍基本遵循孔子本然形象。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言人,韩非子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使他由君子变成儒家圣人。孔子“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简直就是庄子的“不言之教”。孔子的为政“必也正名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下启了韩非的极端尊君、极端维护等级制度的势位思想。梁启超则说:孔子的为人行事,有时表现为“温良恭让”,有时又表现为“发强恭敬刚毅”;有时表现为“冲淡悟退”,有时又表现为“内热栖皇”,奔走于诸侯之门;有时表现为“无可无不可”,有时又表现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编自张岩试析战国诸子著作中孔子形象发生形变的原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诸子著作中孔子形象的变化并分析原因。答案:1-5CABCC6-10BCDAD11-12CA13(1)变化:由真实表现到变异性(偏离、对立乃至矛盾、尊崇与美化。)原因: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孔子声名显赫,影响巨大;孔子思想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