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地铁建设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_ppt_第1页
[PPT]地铁建设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_ppt_第2页
[PPT]地铁建设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_ppt_第3页
[PPT]地铁建设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_ppt_第4页
[PPT]地铁建设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_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铁建设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地铁施工的成本控制管理 地下工程,从初期投资的造价上看,是比较昂贵的。 如综合考虑其投资效果(初期投资、工程的社会效益等)或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是有发展前景的。 但不管怎么说,地下工程的造价是很可观的。因此,目前许多国家都非常注意如何降低造价, 如日本在比较了与美国在一些工程领域中的费后,得出:日本的平均工程费约比美国高出2845。 因此,提出削减工程费的提示。从设计开始就采取缩小结构物断面、结构物形状单纯化、构件预制化、材料规格化和标准化及施工技术标准化等5大基本措举 从目前技术发展的趋势看,降低隧道工程造价的途径,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减少和控制超欠挖技术

2、; 2、采用高强喷混凝土或纤维混凝土技术、减少永久衬砌厚度 或取消二次衬砌的技术; 3、施工方法模式化,辅助施工措施标准化技术; 4、减少施工中的灾害事故的发生和发展,加强施工地质的预测技术; 5、施工中控制施工质量的技术; 良好的施工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的保证。 1缩小结构物断面尺寸 盾构隧道为例,减少5cm直径,约减少30%的工程量。当然减小二次衬砌是有条件的。 日本在盾构隧道中,为减小衬砌的厚度,采用了高强的薄管片。 日本在大阪舞子山地铁中,在一次衬砌的(1 5 c m)上,增喷5 c m的高强喷砼,减少了10 c m的二次衬砌。 由此可见,缩小断面尺寸、主要与采用新技术,新

3、工艺有关。如采用高强的喷混凝土和混凝土,喷射树脂等,其次在满足净空的条件下,尽可能地缩小隧道内轮廓尺寸,最终减薄二次衬砌或取消二次衬砌。 2 结构物形状的单纯化 形状单纯化,可使钢筋和模板的架设简单,与之配套的资材也可以标准化和规格化。 如采用钢筋骨架和定尺钢筋等。隧道的拱部最好采用单心圆,对钢筋混凝土衬砌的钢筋,采用顶制的钢筋骨架方式,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地下铁道车站形式的标准化,也是各国追求的目标。?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缩小车站的规模也是车站设计的主流趋势。这也是“降造”所要求的。 3构件予制化 结构形状单纯化与构件予制化是有联系的。构件预制化,使制造简单,质量可靠,安装方便,且便

4、于采用新材料。 在已经实现予制化的构件,尽可能地向大型、长尺寸方向发展。如日本的瓦斯管道的管片宽度从0.2 m改为1.2 m,使架设时间大为缩短。 在地铁隧道中,仰拱构件予制化是一个方向,特别是地铁区间,更有发展前景。国外的仰拱采用预制仰拱获得成功。 隧道衬砌、明挖地铁等结构物的顶制化,是提高结构物质量、降低造价的基本措施。 4.材料标准化和规格化 材料的规格化和标准化是与结构断面的单纯化相联系的。将材料按照设计规格,施工准备中予以标准化,而在工厂或工地预制好,可大大减少架设的时间和材料的无委消耗。 例如日本在某管路工程中,采用标准化混凝土管片(直径4m),在长lkm的隧道中,节省约4000万

5、日元。 5 施工技术标准化和模式化 明挖地铁施工方法的标准化和模式化是提高修建速度和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的关键。 目前,在城市地铁中,采用的的施工方法,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几种方法上,如地下连续墙、盖挖法、超短台阶法,中隔壁法及眼镜法等,因此,使这几种方法标准化和模式化是当务之急。 应该指出,目前施工方法混乱、工艺不标准、施工机械不配套等,是使地铁造价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6.辅助工法的模式化: 在矿山法施工中,许多场合必须采用各种辅助工法。这是工程中最难控制造价的部分。 目前,在设计上有种倾向:由于心中无底、责任心不强,采用的辅助工法过多、过滥。使成本大幅度飙升。因此,根据地质条件,使辅助工法模式化

6、,控制辅助工法的应用,也许对控制成本有一定的意义。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的问题 原则上,施工管理控制是施工单位的事。但严格说,也是业主的事。 从国外的情况看,业主是通过监理进行施工管理和控制的。 在施工管理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施工管理和控制的水平问题。 我们考察支施工队伍的技术管理水平的标志是什么?,应该有一个明确而致的认识。 其标志是: 施工井然有序、施工速度均衡、快速; 施工质量上乘; 施工成本不断降低 施工中无灾害性事故发生或应变能力强等。 要满足这些要求,是一个艰巨而困难的任务。而最主要的是:要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施工管理水平。 在现阶段条件下,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人才发现与培

7、养 隧道施工技术人员必需是“机械、地质、隧道工程、管理”4者具备的人才,要改变“懂地质、不懂隧道“或”懂隧道、不懂机械“或”懂隧道、不懂地质“或”懂工程、不懂管理“等片面发展的人才。这既是学校的任务,也是现场的任务。 目前,我们的管理人员的培养,应把重点放在“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这个关键人物上。 (2)从劳务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化 建立一些具有竞争力的专业队伍,如量测、压注、防水等专业队伍;不断地提高施工的工厂化水平,特别是软弱破碎围岩施工的工厂化水平; 大量的民工是目前施工的主力,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好、使用好、培养好这支队伍,就是技术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否则,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就是句空话。(3)把整个施工过程纳入到计算机管理中 前面已经提到,动态施工,就是利用在施工过程中获得的与施工有关的电子情报和从各种作业中获得的电子情报,根据使用的方法、机械和电子仪器、量测仪器的组合而实现的一元化施工管理,以提高整个施工的生产性。这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