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显示技术第一章 显示技术基础所谓显示(display),一般是指物品的陈列、展示。本课程中“显示”,主要指对信息的表示,即information display。在霍华德(James H. Howard)的著作中,以非常通俗的方式对显示系统给出了定义:将某种外界的刺激传给人们的感觉器官并在大脑中形成结果。在信息显示学会(SID:Society of Information Display)1963年发表的文献中定义:信息显示,是为了将特定的信息向人们展示而是用的全部方法和手段。 当前在信息工程学领域中,把信息显示技术限定在基于电子手段产生的视觉效果中,即根据视觉可识别的亮度、颜色,将信息内
2、容以光电信号的形式传达给眼睛产生视觉效果! 显示技术也称为信息显示,利用它可把看不见的电信号转化为发光信号(包括图形、图像或字码等)。信息显示主要由信息源、数据处理和显示器三部分组成。 根据工作原理不同,显示器件可分为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LCD)等。 就显示原理的本质来看,显示技术利用了发光现象和电光效应两种物理现象。电光效应是指加上电压之后物质的光学性质(包括折射率、反射率和透射率等)发生变化的现象。 根据像素本身发光与否,把显示系统分为被动显示和主动显示。显示技术包括下列内容: 各种发光材料发光机理的研究; 各种显示方式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显示器件上、下游产业链中所用各种材料的
3、选择与制作工艺; 显示信息的输出、交换、处理与控制技术。信息显示技术的特点: 电子显示技术传输与处理信息具有准确、实时、直观和信息量大的特点; 电子显示技术是多学科的综合。涉及物理学各个方面,如光学、电子学、材料学、集成电路、真空技术、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计算机技术等。 应用面广;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快。1.显示技术的发展史现代显示技术电子束显示器件(1970年)平板显示器件(1970年)(8)电子墨水亚马逊公司推出的Kindle、OPPO推出的Enjoy(首款基于Android系统的电子书阅读器),汉王公司推出的汉王N系列电子阅览器(电纸书)都是应用EInk的电子墨水技术20世纪70年代,日
4、本首先研究出电泳显示技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也开始了对于E-Ink技术的研究显示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信息社会对显示器件的需求与日俱增(1)笔记本用途20世纪90年代开始,笔记本电脑对显示器件的应用增长迅速。(2)计算机监视器(3)电视用途(4)便携应用(5)投影显示(6)户外显示(7)穿戴式显示显示器件发展趋势(1)多样化的技术(2)显示屏尺寸的大型化(3)全高清(full HD)成为主流,4K8K电视兴起 全高清的显示屏整体物理分辨力要达19201080P,也就是水平方向的分辨力要达到1920个像素,垂直分辨力要达到1080条扫描线。符合全高清标准的液晶电视,在其面
5、板附近将会以标签或者作为电视机设计的一部分,用“FULL HD”标示出其显示屏的物理分辨率满19201080P的全高清标准。 目前市场上,4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液晶电视绝大多数都属于全高清显示。(4)进一步薄型化 超薄型LCD电视,成为目前各大电视机厂商的开发热点!LG 42寸 2.6mm(5)强调节能、环保 日本于2006年4月修正并通过了节省能源法,并且将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列入监控范围。 2007年年底,中国信息产业部表示,2008年有关部门将致力于降低平板电视的功耗。 各大液晶电视生产厂商均表示,将大力推广环保节能型LCD电视。 目前采用LED背光源,可成功将40/42寸液晶电视的能耗,
6、从200280W降低至100W左右。同时,LED光源不含汞,属于绿色环保型光源!(6)关注色彩和画质 液晶电视在经历了响应速度、大屏、宽屏、动态对比度等一系列革命后,目前也将彩色和画质作为发展的重点。 采用CCFL加滤色片的彩色实现方式,难以获得好的色差表现范围,其色域仅为NTSC色域的72%。 采用RGB LED的背光模式,可以获得超过105% NTSC的色域,可以极大的提升LCD电视的色彩及画质。(7)3D显示(8)柔性显示REFLEX手机(2)显示器件的分类电子显示器件的功能1、按光学方式分类2、按显示原理分类3、按显示屏的大小分类 显示屏的尺寸都是指矩形屏对角线的尺寸,更严格地说是显示
7、矩形光栅的对角线尺寸。 4m2 称为超大屏幕显示 1m2 4m2 称为大屏幕显示 0.2m2 1m2 称为中屏幕显示 0.2 1m2 称为小屏幕显示4、按显示图像颜色分类黑白单色多色彩色5、按显示内容分类数码:可用段式显示器字符轨迹图表图形图像显示不要求显示灰度,可用只有黑白或只有高低电平的单色显示器 一种显示器要在平板显示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必须具备显示大尺寸全彩色高分辨力视频图形的能力。6、其他分类方式按显示材料固体气体液体等离子体液晶按显示结构瓶颈状平板状按驱动方式静态动态矩阵(一)视觉系统介绍(二)光度学(三)色度学2.光度和色度(一)视觉系统介绍 近视圆球形 直径24mm光线在眼睛中
8、通过的路线: 光线角膜瞳孔水晶体视网膜杆細胞& 锥細胞视神经瞳孔直径与视场亮度的关系人眼的结构视网膜的结构人眼的结构黄斑 在眼底视神经盘的颞侧0.35cm处并稍下方,处于人眼的光学中心区,是视力轴线的投影点。 黄斑中央的凹陷称为中央凹,是视力最敏锐的地方。中央凹由单纯的视锥组成,色彩感觉最鲜明。 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视力是极其低下的。人眼的结构盲点 视神经与眼球的交接点。盲点视觉产生的原理视网膜感光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视杆细胞视锥细胞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 相对独立; 在视网膜上分布不均匀。近视网膜中心,视锥细胞多,视杆细胞少;周边则视杆细胞多; 一个视锥细胞连一个双极细胞,再与一个神经元细胞相连
9、;多个视杆细胞连一个双极细胞,然后多个双极细胞再与一个神经元细胞相连。视杆细胞感光与视紫红质有关;视紫红质由视蛋白和视黄醛组成;对500nm光线吸收能最强;在光照时迅速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诱发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在暗处重新组合;不能感受颜色。 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进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提高的时间过程。夜盲 暗视觉实际上是视紫红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光学暗,合成快于分解,使视杆细胞作用,对弱光敏感。 夜盲由于视杆细胞缺乏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视黄醛(维生素A)。视锥细胞感光含有三种视锥色素(分别称为视红质、视绿质和视蓝质);视锥色素由视蛋白和视黄醛;视蛋白分子特性,决定着不同视色素的光谱吸收特性;
10、能感受色彩,分辨率高。 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进入亮处时,视觉感受下降的时间过程。约5分钟。闪光盲视敏度对象与眼睛所形成的张角叫视角。 视敏度又称视力,是指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通常以辨别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为标准。 视力表1.0,视网膜的像的距离约为45m 人中央凹处视锥细胞直径常小于2m 。视敏度V=1/视敏度受下列因素影响:物体离观察的距离增加,人眼的视敏度也下降;亮度增加会提高视敏度; 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加大,视敏度提高。人眼的绝对视觉阈限在充分暗适应的状态下,全黑视场中,人眼感觉到的最小光刺激值,称为人眼的绝对视觉阈值。约为10-9lx数量级。在一定的背景亮度Lb条件下,人
11、眼能够观察的最小照度Emin约为人眼的阈值对比度人眼的视觉敏锐程度与背景的亮度及目标在背景中的衬度有关。对比度:把人眼视觉在一定背景亮度下可探测的最小衬度对比度称为阈值对比度,或称亮度差灵敏度。视觉阈限实验测定,初次觉察出来的光度变化同这种光度原有水平的比始终是一个常数。这种觉察出两个刺激间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也可叫作最小可觉差。临界闪烁频率 在光刺激停止后所留下来的感觉称为视觉残留或视觉后像。视觉后像又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视觉残留时间受如下因素影响:弱发光物体的后像在12s内消失,强发光物体的后像可以保持几分钟;刺激光的作用时间越长,后像的延续时间也越长;不同色光的刺激,后像的延
12、续时间不同,黄色光的后像消失得最快。 当闪光频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感到一种固定的或连续的光。这样一种频率就叫闪光融合频率或临界频率,简称CFF。 当周期光信号的频率高于CFF时,视亮度为:其中T为周期,L(t)为周期光的实际亮度。 CFF是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一般为3055次/s。光的强度对CFF时有影响的: n是临界频率,I是光的强度,a、b为常数影响CFF的因素:刺激的强度;刺激的面积;视网膜的不同部位;不同背景光及不同的刺激色光。视野 单眼固定地注视正前方一点不动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该眼的视野。 视野实验:用一只眼睛在3040公分处注视十字,同
13、时将一小块红或绿色彩纸片由白纸中心向外侧移动。这时色彩纸片先刺激视网膜的中央区,看到红色或绿色,当纸片移到红、绿盲区就变成灰色。全色盲区全色盲区(二)光度学 对各种电磁辐射能量的计量研究称为辐射量度学(radiometry) 对可见光能量的计量研究称为光度学(photometry)1)视见函数 在可见光范围内,人眼对不同波长的辐射所引起的视觉效应,具灵敏度是不同的,我们把人眼对可见光各种波长辐射反应程度称为视觉函数,以 来表示. 值的大小与照度条件有关。人眼对0.555的黄光最为敏感 ,其它波长 2)光通量C:比例常数 C683光通量单位:流明(lm) 其大小规定如下,假定辐射体发出的光的波长
14、为555 nm,并且其功率为1瓦,则该辐射体所发出的光通量为683流明光视效能 :每瓦辐射通量能产生的光通量数: 电光源发出的总光通量与电光源的耗电功率P之比发光效率:光通量辐射通量到光通量的转换光通量3) 发光强度 发光具有方向性表征光通量空间分布的物理量 定义:点光源在单位立体角中发出的光通量单位: 坎德拉1坎德拉= 流明定义:发光强度为1坎德拉的点光源在单位主体角内发出的光通量为1流明。cd是光学基本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量之一。 对各向同性的点光源: 光强分布图发光强度4)光出射度M 发光表面单位面积内所发出的光通量 单位:勒克斯lx(辐脱)1勒克斯= 1辐脱=104勒克斯 表征受
15、照面被照明程度的物理量,可用落在受照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数值来量度,可表达为照度定律5)照度 单位面积的物体在光源照射下所获得的光通量 注:照度中的 是指入射于ds上的光通量而出射度中的 是指从ds面上发出的光通量光量度单位: 勒克司(lx),烛光(fc)1 lx=0.0929 fc 1 fc=10.76 lx6)亮度 当光源是一个有限面积的光源时,其辐射特性在不同方向是不一样的。 即光源亮度等于沿法线方向角单位面积上的发光强度. 单位:尼特(cd/m2)1熙提=104尼特与人眼最小灵敏度相对应的物体10-10无月的夜空10-3满月的表面0.25煤油灯焰1.5阳光照射下的洁净雪面3乙炔焰8钨
16、丝白炽灯5001,500超高压球状汞灯120,000在地面上看到的太阳150,0006)亮度7)朗伯定律7)朗伯定律7)朗伯定律7)朗伯定律(三)色度学色度学就是用数值的方式來标示色彩的科学,即利用色彩三刺激值如R,G,B等三個数值来标示一個色光来我們眼睛所造成的整体色感效果。光度学只涉及一個光谱加权函数(比视感度),而色度学則涉及三個加权函数(色相、彩度、亮度)。物色=光源+物体+眼睛1.颜色的基本特性及颜色混合可见光的波长范围:380 nm 780 nm 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630 600 570 500 450 430 380 780 630 600 570 500 450 43
17、0(1) 色彩的属性非彩色和彩色 色彩可分为非彩色和彩色两大类。 白黑系列由白色渐渐到浅灰,再到中灰,再到深灰,直到黑色。纯白是理想的完全反射的物体,其光反射率等于1;纯黑是理想的无反射的物体,其光反射率等于0。 愈接近白色,明度愈高,反之,愈接近黑色,明度愈低。 白黑系列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色别、色的相貌。 如:红、橙、黄、绿、青、蓝、紫色相主要决定于光的波长。 色相决定于刺激人眼的光谱组成 对单色光来说,色相决定于该色光的波长; 对复色光来说,色相决定于复色光中各波长色光的相对量或比例。 物体的颜色是由光源的光谱成分和物体表面反射(或透射)的特性决定的。 明度:色彩的明暗
18、、深浅程度。实际上就是光波辐射或者物体反射出来的不同强度所呈现的现象。靠近白端位高明度色,靠近黑端为低明度色,中间为中明度色;彩色加白提高明度,加黑降低明度。 明度主要决定于物体反射率的高低。 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 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后产生各种明亮程度。同一色相不同明度 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调的明度最高,蓝紫色调的明度最低 ,红绿色为中间明度各种颜色不同明度 纯度(饱和度):色彩的鲜艳程度纯度的高低决定了色彩包含标准色成分的多少。纯度主要决定于物体反射率光谱选择性。 含有标准的比例越大,则色彩纯度越高,含有标准色比例越小,则彩度越低。可见光
19、谱的各种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当一种颜色中掺入黑、白或其它颜色时,纯度会发生变化。 一种颜色,当混入白色时,它的明度提高,纯度降低; 混入黑色时,明度降低,纯度也降低。 混入灰色或者其他色相的颜色能使明度和纯度产生丰富的变化。如红加亮灰能增强明度,但降低纯度。纯度与明度的关系2.色彩的混合 色光混合(加法混合)+=+=+=+=色光混合(不等量混合)色光混合格拉斯曼色彩混合定律1. 人的视觉只能分辨色彩的三种变化:明度、色相、纯度2. 在由两个成分组成的混合色中,如果一个成分连续地变化,混合色的外貌也连续地变化。补色律:每一种色彩都有一个相应的补色。如果某一色彩与其补色以适当比例混合,便产生白色或
20、灰色;如果二者按其他比例混合,便产生近似比重大的色彩成分的非饱和色。中间色律:任何两个非补色相混合,便产生中间色,其色调决定于两色彩的相对数量,其饱和度决定于二者在色调顺序上的远近。3. 色彩外貌相同的光,不管它们的光谱组成是否样,在色彩混合中具有相同的效果。换言之,凡是在视觉上相同的色彩却是等效的。代替律:相似色混合后仍相似。 如果色彩A = 色彩B,色彩C = 色彩D,那么:色彩A + 色彩C = 色彩B + 色彩D 代替律表明: 只要在感觉上色彩是相似的,便可以互相代替,所得的视觉效果是同样的。 设A + B = C,而 B = X + Y ,那么A + (X + Y) = C。这个由代
21、替而产生的混合色与原来的混合色在视觉上具有相同的效果。 根据代替津,可利用色彩混合方法来产生或代替某种所需要的色彩。色彩混合的代替律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定律,现代色度学就是建立在这一定律基础上的。4. 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组成混合色的各色彩光亮度的总和。这一定律叫做亮度相加律。 上面所说的格拉斯曼色彩混合定律是色度学的一般规律,适用于各种色彩光的相加混合。但这些规律不适用于染料或涂料的混合。色料混合(减法混合)+=+=+=+=补色的定义对色光: 凡两色光相混合后能得白光的,此两色光即互为补色; 如: 青色光 红色光对色料,凡两色混合后成为黑色者,则此两色即互为补色。 如: 品红 绿;红青;黄蓝紫 补
22、色原理对于指导调色(色的混合)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欲调纯度较高的鲜艳色,不应该选择带有补色关系的色,以避免所得色带灰黑成分;反之,若要适当降低某色的鲜艳度,则可混合适量的补色。 中间混合 时间混合 空间混合色的空间混合的条件 (1) 混合色必须是细点、细线,且呈密集状并列。点、线愈细、愈密,混合效果愈明显; (2) 色空间混合的效果与视觉距离有关,即必须在一定的视觉距离之外。距离愈远,混合效果愈明显。空间混合色的空间混合具有如下规律:(1)互补色按不同比例空间混合可得无彩色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灰(即带有不同色味的灰色);(2) 非互补色空间混合,可得被混二色的中间色;(3)有彩色系同无彩色系空
23、间混合可得被混色的中间色;与白色空间混合,得高明度的浅色;与灰色空间混合,得不同纯度的色;与黑色空间混合,得低明度的深色或暗色。色的空间混合的特点近看色彩丰富,远看则色调统,不同的视觉距离具有不同的混色效果;色彩有颤动感,适于表现光感;可用少套色而获得多套色的效果。如彩色印刷,多色织造,仅用品红、黄、青、黑、白即可通过印刷网点和纱线组织点的疏密变化的分布而获得色彩极其丰富的图案画面。1)视觉色彩三原色理论2)对立色色彩理论3) 阶段视觉色彩理论2.色觉理论1)视觉色彩三原色理论1802年,由英国的托马斯杨格提出三原色说1861年英国Maxwell利用三原色光的混合法,制作了第一张彩色照片 18
24、92年德国Helmholtz则加以验证并阐述其学说 三原色理论模型敏蓝细胞敏绿细胞敏红细胞三原色理论模型优点:缺点: 可以充分解释说明各种色彩的混合现象,解决色彩再现问题,如彩色电影、彩色电视的色彩复制 等。所提出的三种感光细胞的假设,在实验结果也得到了证明 。 不能满意的解释色盲现象。红-绿色盲,红绿色盲看到黄色,色盲能感觉到灰色白色等。 2)对立色色彩理论1878年由德国的生理学家黑林提出;红-绿、黄-蓝、黑-白总是呈现对立关系的色彩现象;假设在视觉机构中的感光细胞存在有上述三种对立色的反应;主张:“色彩空间是属于三度空间,其分别为红-绿、黄-蓝、黑-白等三个双极座标轴,而三个对立色的反应
25、作用组合,则产生各种色彩感觉和各种色彩混合现象”。所以又称为“四原色学说”,认为产生各种色彩感觉现象是由红、绿、黄、蓝等四种颜色所形成。 视网膜有:三对视素感光化学视素 视网膜过程 色觉 白黑视素 异化 白 同化 黑红绿视素 异化 红 同化 绿黄蓝视素 异化 黄 同化 蓝对立色色彩理论对立色色彩理论解释子下列几个事实与现象:缺陷: 补色残像 色盲现象 对于红、绿、蓝三原色能够产生所有光谱色彩的现象并无法得到满意的解释 补色残像当某一色彩刺停止时,与该色彩相关的对立色彩便开始作用,因而产生该色的对立色互补色3) 阶段视觉色彩理论最早是由G.E.Muller(1930)及Judd(1949)所提出
26、; 认为视觉色彩三原色理论与对立色色彩理论可以加以统合与相互配合; 视网膜水平上,三原色理论;视觉系统的更高水平,对立色色彩理论。阶段视觉色彩理论色匹配试验方法 配色方程: F= RR +GG + BB 其中: R 、 G 、 B 称基色单位量,是由CIE规定的; R、G、B是三色分布系数,可以通过配色实验得到; 3.色度学概述(1)CIE-RGB色系CIE对三基色光的波长和基色单位的规定如下:波长为700nm,1 lm的红光作为一个红基色单位; 波长为546.1nm,4.5907 lm的绿光为绿基色单位; 波长为435.8nm,0.0601 lm的蓝光为蓝基色单位。若混配时红、绿、蓝光都采用
27、一个基色单位,则可配得等能白光 ,即 E白=1R + 1G + 1B 。此时 E白的光通量是三个基色光的光通量之和,即14.59070.06015.6508 lm。若三基色光同时增大到原来的K倍,则混配之后仍然得到E白,只不过其光通量也增大到原来的K倍。 B(1,0,0)gGR(0,0,1)(0,1,0)rrggrr+g=1.01.01.0C(R,G,B)C色坐标的建立 我们可以对一定辐射功率(1W)、波长为的单色刺激C进行匹配可得出: 是该单色光的光谱三刺激值,称为色匹配系数,作为波长的函数得到的称为色匹配函数。1. CIE-RGB色系光谱轨迹r纯紫轨迹等能白光点BGR值得注意的是色匹配函数
28、是在色匹配实验的基础上确定的,它与原刺激、基础刺激的选取有关,原刺激、基础刺激改变色匹配函数也会改变 当某光刺激的光谱功率分布函数P()已知时,各单色光、带宽d处的功率为P() d,在格拉斯曼法则指导下,该光刺激的三刺激值可以由下式来求出: RGB计色系统采用物理三基色,因而物理意义清楚,但使用起来却很不方便。为此,CIE规定了另一种计色制,即XYZ计色制,又称标准计色制。 在XYZ计色系统中,基色XYZ只是假想的三基色,但是借助它们来计算各种实际颜色却十分方便。选择XYZ计色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RGB计色系统的缺点,因此,在确定基色量X、Y、Z时有一些特定的要求:2) CIE-XYZ色系
29、用配色方程FXXYYZZ配色时,三个色系数均应为正值; 为便于计算,合成彩色光F的亮度应仅由YY项的系数Y决定,与X、Z值无关。不过,合成光F的色度仍由X、Y、Z的比例关系决定。 XYZ时,仍代表等能白光。 这两种计色制之间是线性相关的,对某一实际色光,可通过配色实验确定三色系数R、G、B,再通过计算转换成X、Y、Z标准三色系数。(2) CIE-XYZ色系令XY段与r-g坐标上540-700 nm段重合;Y的值代表光通量,则XZ称为无亮度线;YZ与503 nm这点相切。推导 0.9399 r+4.5306g+0.0601=0 (1) r+0.99g-1=0 (2) 1.45r+0.55g+1=
30、0 (3) (X): r=1.2750, g=-0.2778, b=0.0028 (Y): r=-1.7392, g=2.7671, b=-0.0279 (Z): r=-0.7431, g=0.1409, b=1.6022 求直线的交点 通过对R、G、B三刺激值进行坐标转换完成的其转换关系如下XYZ色坐标RGB系统中的色度坐标和XYZ系统中色度坐标的转换关系1931CIE-xy色度图光谱三刺激值的计算(3) 色度的计算颜色的三刺激值计算P()为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色度的计算色品坐标x=X/(X+Y+Z)y=Y/(X+Y+Z)z=Z/(X+Y+Z)色坐标只表示三刺激值的相对比例,不代表光源的亮度。
31、一个色品点能代表一组不同亮度但相同色坐标的颜色。色度的计算颜色的表示方法(1)确定X,Y,Z值(2)确定Y,x,y值C点的色纯度C点的色纯度色度的计算主波长和色纯度(1)计算法色度的计算颜色的混合初始色混合色X=X1+X2Y=Y1+Y2Z=Z1+Z2根据X,Y,Z计算出色坐标色度的计算颜色的混合(2)作图法3.图像的分辨率特性 图像分辨率特性是指图像中的细微部分能被正确地显示、重现出来,以及图像给人清晰印象的程度等。在心理上是指图像的分辨度、细微度、清晰度等。能够测定的心理物理量或物理量包括临界分辨率、空间频率响应、像素数等。 在图像分辨率特性中,图像的细微部分在显示时被分割的程度,用图像分辨
32、率或者临界分辨率表示。评价图像时,只靠图像分辨率是不能评价的。这就需要用空间频率特性来评价,这个概念就称为图像鲜明度或图像清晰度。1)临界分辨率 指把画面垂直高度用多少白和黑的细线(TV线)表示,即假设在1mm的高度中,有m根白线或黑线显示出来。 对于显示器,临界分辨率为2mV,其中V为垂直高度。 LCD、PDP等显示器是固定空间像素的点阵型显示器,故它们是以垂直、水平方向的像素来表示分辨率。2)空间调制传递函数 清晰度可以利用在显示器中输入极窄幅的脉冲信号时,显示图形的扩展函数进行评价。 清晰度之所以不好,可以认为是显示系统的高端空间频率的振幅响应过低所引起的。因此,调制传递函数是综合评价包
33、含清晰度在内的显示器图像分辨性能的尺度。对比度(调制度)调制传递函数什么是空间频率 在讲清MTF曲线随空间频率的变化关系以前,我们先来弄明白什么叫“空间频率”。 空间频率(Spatial Frequency)的概念与分辨率的概念非常相似,单位都是“线对/毫米”(lp/mm)。但测试分辨率的标板是一组一组轮廓鲜明的黑白线条,每两条线条之间的距离,以及线条本身的宽度之比是个定值,目前我国分辨率的标板规定,这个定为公因子 是20101.122等比级数;而空间频率用一种叫“光栅” 的标板测试,它的线条是从黑到白逐渐过渡的,而且线条的间距和宽度也是由稀至密,从宽到窄逐渐过渡的 分辨率与清晰度CRT时代,
34、模拟的电视信号的图像清晰度使用电视线的概念。电视线:沿屏幕水平方向量取一段长度,使其等于画面垂直高度,其中所含的线数就等于其电视线。数字电视信号,图像清晰度使用分辨力的概念。平板电视,图像清晰度也使用分辨力的概念。图像清晰度=信号源的图像质量处理电路的处理水平显示方式的显像质量 Pixels Per Inch所表示的是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Pixel)数目。因此PPI数值越高,即代表显示屏能够以越高的密度显示图像。当然,显示的密度越高,拟真度就越高。小米 Note采用的5.7英寸屏幕,达到了515像素/英寸(PPI)三星Galaxy S7采用的5.1英寸屏幕,达到了509像素/英寸(PPI)Mo
35、to X Pro采用的5.96英寸屏幕,达到493像素/英寸(PPI)魅族MX3采用的5.1英寸屏幕达到415像素/英寸(PPI)华为mate8屏幕为367像素/英寸(PPI)苹果 iPhone 6S 屏幕达到了401像素/英寸(PPI)夏普UHD智能手机,5.5英寸屏幕,4K分辨率,806ppi4.显示器件画面质量评价观众对显示屏上图像主要参量的重视程度: 分辨率(52.7%)亮度(20.1%)视角(17.8%)彩色饱和度(9.4%)(1)亮度亮度(L)的单位是cd/m2对画面亮度的要求与环境光强度有关,例如:电影院中,电影亮度3045室内看电视,亮度5070室外观看大于300 在亮度、对比
36、度、灰度、彩色饱和度这几个光学参量中,亮度起着决定性作用!(2)对比度 对比度(C)也称显示反差,是指画面上最大亮度和最小亮度之比,即:对比度又分暗室对比度和亮室对比度。 亮室对比度:(3)灰度与灰度等级 灰度是图像从亮到暗之间的明暗层次。 灰度等级其实就是亮度等级。是指显示屏上输入的驱动信号电平的最大量化级数。 灰度反映了人眼对光亮度的感觉,即人眼的明度。显然有 亮度阈值。即人眼在不同亮度下,所能分辨的最小亮度差与亮度本身成正比。So在0.020.05之间。 在整个对比度范围内,人眼所能分辨的亮度级差数m就是人眼可以分辨的灰度级。(4)响应时间、余辉时间 响应时间是指从施加电压到出现图像显示的时问,又称上升时间。从切断电源到图像显示消失的时间称为下降时间,又称余辉时间。电视图像显示时需要小于l30s的响应时间,一般主动发光型显示器件的响应时间都可小于0.1ms,而非主动发光型的LCD显示器件的响应时间为10-500ms,在显示快速运动的电视图像时,由于响应时间太长,会出现拖尾或余像,使运动图像模糊。(5)显示色 发光型显示器件发光的颜色和非发光型显示器件透射或反射光的颜色称作显示色。显示色分为黑白、单色、多色和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0051-2025空中飞人通用技术条件
- GB/T 18160-2025陀螺类游乐设施通用技术条件
- GB/T 22475-2025沙琪玛质量通则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件 第十章大学期间生涯规划与发展
- 2025年自考专业(小学教育)试题带答案(研优卷)
- 应急和安全知识培训制度课件
- 2025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题库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年吉林省延吉市中考数学考前冲刺练习及参考答案详解【综合题】
- 体育锻炼降低癌症风险机制
- 2025年医师定期考核试卷附答案详解(综合题)
- 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一厂一策”实施方案
- 医古文课件 2华佗传
-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调研报告
- 高中日语宣讲 试听课件
-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质量风险和机会识别、评价及控制措施表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麦》【幼儿教案】
- 2022年医疗卫生系统事业编制(护理学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FZ/T 62033-2016超细纤维毛巾
- 设计思维教案
- 储罐施工方案(电动葫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