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采薇_第1页
(新用)采薇_第2页
(新用)采薇_第3页
(新用)采薇_第4页
(新用)采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采薇南宁四中 李美荣解 题 采薇选自诗经中的“小雅”,是宫廷乐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飨,以歌功颂德为主;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薇”即野豌豆。 薇,现在又称野豌豆苗薇:野豌豆 学 名:Vicia sepium Linn. 别 名:救荒野豌豆、马豆草云南、野麻碗重庆、大巢菜、野绿豆、野菜豆 科:豆科 属:野豌豆属 来源:豆科野豌豆属植物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以全草入药。夏季采,晒干或鲜用。野豌豆是匍生,高厘米,小叶卵形,对生。淡黄绿色覆瓦状花;分布于草地、灌木丛和沙地之中。根可以生吃,煮

2、熟后味道更好。 性味归经:甘、辛,温。 功能主治:补肾调经,祛痰止咳。用于肾虚腰痛,遗精,月经不调,咳嗽痰多;外用治疔疮。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典故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是周栗,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所以采薇也借指隐居生活。 岁亦莫 止猃狁 之故载 饥载渴王事靡盬彼路 斯何四牡騤騤小人所腓象弭 鱼服雨 雪霏霏词语注音(m)(zi)(ku)(m)(xin yn )(g)(l)(fi)(y)不遑(hung) 启居重点字词:岁亦莫止靡室靡家不遑启居

3、靡使归聘岁亦阳止忧心孔疚彼尔维何彼路斯何四牡业业小人所腓四牡翼翼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猃狁孔棘同“暮”无,没有闲暇问阴历十月很/ 痛苦语气词高大的战车高大雄壮遮蔽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 语气词无实义动词通“急”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并运用古诗鉴赏的一般方法,理解诗歌主要情感。思考: 本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明确: 写的是一位戍边士兵的思归之苦。初读感知 这是一篇写戍边士兵思想之苦的文章,那么,本诗中哪些词语直接表现人物强烈的思乡情感?“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以及士兵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士兵对战争的不满。

4、思考: 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这是中的一首戍边之歌,始终萦绕着悲怨情调。结构 :(全诗分六章,每章八句)思归之情(怨敌、思家、盼归)(13)(4、5)戍边生活(6)归途情景(重章叠句)将帅车马服饰之盛戍卒的辛劳(对比)二、具体分析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薇(wi):今名野豌豆苗。作:起,生长出来。止:句尾语气词。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古体暮字。这句大意是:要回去要回去,而一年又快完了,(总是回不去)。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靡(m):无。猃狁(xin yn):我国古代西北边区民族。不遑启居,猃狁之故。不遑:没有功夫。遑:暇。启居:指坐下来休息。古人席地而坐,坐时双膝着

5、地,臀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上身伸直,臀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家靡室,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第一章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柔:肥嫩。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忧心烈烈:忧心如焚。载:又。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戌: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未定:不固定。使:使者。 聘:问。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

6、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驻守地方不安定,书信托谁捎回家?第二章采薇采薇,薇亦刚止。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阳: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称为阳月。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盬:没有止息。 启处:与上文启居同义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很。 疚:病痛。 我行不来:我从军远行之后一直回不来。来:归来。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第三章这三章表达的情感怎样表达的? 层层递进。

7、 (1)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流露出怨嗟之情。(2)心亦忧止。忧心烈烈感情波澜更大,痛苦更为强烈。(3)忧心孔疚,我行不来虽说为王事而奔走,义不容辞,但久而不归,痛苦更甚。诗歌欣赏 手法一、 以采薇起兴,再现行役之苦。 薇菜从发芽长到柔嫩又长到粗壮刚健的过程,是一个时间流逝的过程,然而戍役军士从“莫”、“阳”中盼回家呀盼回家,却始终没有回家,这漫长的戍役刚好与薇菜的生长过程相应,一起喻示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本诗前三章写采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手法二:重章叠句(章,音乐名称。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重章叠句。)前三章章法分析: 前两句关键词语“作”

8、“柔”“刚”的变化,中间两句“莫”“阳”的变化,都表现了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 抒情主人公的焦虑、痛苦的心情则随着服役期的无限延长越来越重,从“心亦忧止”到“忧心烈烈,载渴载饥”,再到“忧心孔疚”,他的痛苦似乎到了承受的极限。作用:1.使得抒发的情感在回旋中有递进,2.突出了主题。起兴、重章叠句:作-柔-刚莫-阳时间流逝、时序更替 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忧心孔疚感情递进突出主题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花盛开的样子。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常:通“棠”,即棠棣花。

9、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路:古代一种大车。君子:这里指将帅。车:兵车,即下文的戎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第四章驾彼四牡,四牡骙骙,骙骙(ku ku):马强壮的样子。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依:指乘。小人:指兵士。腓:掩护,隐蔽。以上两句的主语是戎。 按: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翼

10、翼:行列整齐的样子,指训练有素。象弭:用象牙镶饰的弓的两头缚弦的地方。鱼服:用鱼皮做的箭袋。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戒:戒备。 孔棘:十分吃紧。棘:同“急,紧急。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第五章3、四、五两章从哪些方面追叙从军作战的紧张战斗生活?四牡业业:以驾车马匹的高大,烘托士卒雄赳赳气昂昂的精神。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写军容之盛和军械的精良。4、第4、5两章在描写车马服饰和武器装备时,流露了什么样的情感? 这

11、两章写军士军威及军械精良的同时,还透露出对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如描写了将帅车骑的威武、服饰的华美,但语气间已带讥讽之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迟迟:缓慢的样子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第六章(手法三)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2、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一是寒冬时节雪花 纷飞的画面。主人公感情蕴涵其中。以景写情,情景交融。作用:1.表明此前各章是退伍士卒对服役生活的追溯2.增加了感情的浓度3.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特点: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四、五章:第六章:结构梳理直接写战事。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主题1.比兴手法艺术特点 以“薇”的从“作”到“柔”到“刚”的生长过程,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戍边的漫长。2.注重细

13、节 通过对战车、战马,象弭、鱼 服,劳累奔波,饥渴难当的描写表现战争的残酷。 3.情景交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语调低沉,低回往复,多以叠字加重气氛,读来令人潸然泪下。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王夫之反衬手法: 用凄苦的景物来写快乐,用美好的景物来写悲哀,这就是反衬手法。 用美好的景物来写快乐,用凄苦的景物来写悲哀,这是陪衬;反衬往往比陪衬更有力量。 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的音乐美。4. 重章复唱课堂拓展:1.“杨柳”这一意象的特点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4、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本诗借助“杨柳”意象来抒情的。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开了借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其次,还因为“柳”与“留”谐音,“柳”者即“留”也,挽留之意。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古人喜借柳来抒怀。2.边塞军旅生活的诗篇:写作内容为边塞风光、边界战争、边疆将士生活。主题: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和豪情; 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 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 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 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