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护理质量管理工具分类介绍和应用2护理质量管理工具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就是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用于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分析和确定质量问题,控制和改进质量水平的常用七种方法。这些方法不仅科学,而且实用。 34检查表 检查表又称调查表,统计分析表等。检查表是QC七大手法中最简单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QC是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缩写. Quality -质量 Control -控制5排列图法是找出护理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制作排列图的步骤:1、收集数据,即在一定时期里收集有关护理质量问题的数据。如,可收集1个月或3个月等时期里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数据。2、进行分层
2、,列成数据表,即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按不同的问题进行分层处理,每一层也可称为一个项目;然后统计一下各类问题(或每一项目)反复出现的次数(即频数);按频数的大小次序,依次列成数据表,作为计算和作图时的基本依据。3、进行计算,即根据第(3)栏的数据,相应地计算出每类问题在总问题中的百分比,计入第(4)栏,然后计算出累计百分数,计入第(5)栏。4、作排列图。即根据上表数据进行作图。需要注意的是累计百分率应标在每一项目的右侧,然后从原点开始,点与点之间以直线连接,从而作出帕累托曲线。6排列图的主要用途(1)按重要顺序显示出每个项目对整个质量问题的作用;(2)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即识别对质量问题最
3、有影响的因素,并加以确认)其中柏拉图遵循二八原则,即:1、80%的问题由20%的原因引起;2、80%的投诉发生在20%的差错上;3、80%的收入由20%的工作带来;4、80%的问题由20%的人员引起 7散布图法,是指通过分析研究两种因素的数据之间的关系,来控制影响护理质量质量的相关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临床实际中,往往是一些变量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有些变量之间存在着确定性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如补钠公式:需补充的钠量(mmol)【血钠的正常值(mmol/L)血钠测得值(mmol/L)】体重(kg)(女性为) ;有些变量之间
4、却存在着相关关系,即这些变量之间既有关系,但又不能由一个变量的数值精确地求出另一个变量的数值。将这两种有关的数据列出,用点子打在座标图上,然后观察这两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图就称为散布图或相关图。如生命体征的变化 散布图法在临床中会经常用到,例如,心率的变化与体温的关系,等等,都会用到这种方法。8因果图又叫特性要因图或鱼骨图。按其形状,有人又叫它为树枝图或鱼刺图。它是寻找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有效工具。画因果分析图的注意事项:1、影响护理质量的大原因,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即医护人员、病患因素、管理因素、操作实施方法和工作环境。每个大原因再具体化成若干个中原因,中原因再具体化为小原因,越细
5、越好,直到可以采取措施为止。2、讨论时要充分发挥技术民主,集思广益。别人发言时,不准打断,不开展争论。各种意见都要记录下来。9护 士病 人环 境方 法督促不力管理者认知同行间过度信任配置不合理不按操作规程人力不足过度自信责任心欠缺意识不强病人对反复核对不理解生理、疾病因素病人不配合流程规程不够细化培训方法不合理瓶贴字迹不清内容针对性欠缺无调换补液流程病室内噪音陪人多宣教不到位床头卡不利核对手写、字迹小放置不合理手工抄写时间选择不合理为什么用药核查存在缺陷?不合理使用治疗用具10分层法又叫分类,是分析影响质量(或其他问题)原因的方法。我们知道,如果把很多性质不同的原因搅在一起,那是很难理出头绪来
6、的。其办法是把收集来的数据按照不同的目的加以分类,把性质相同,在同一生产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在一起。这样,可使数据反映的事实更明显、更突出,便于找出问题,对症下药。工作中处理数据常按以下原则分类: 1)按不同时间分:如按不同的班次、不同的日期进行分类; 2)按操作人员分:如按新、老护士、男护士、女护士、不同工龄分类; 3)按使用设备分:如按不同的设备型号,不同的护理工具等进行分类 4)按操作方法分:如按不同的操作规程(激光治疗、穴位按摩、耳穴压豆等)等进行分类; 5)按用药的种类分。 6)按不同的化验及检查手段分类。 7)其它分类:如按不同的科室、使用条件、外部环境等进行分类。总之,因为我们的目
7、的是把不同质的问题分清楚。便于分析问题找出原因。所以,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并无任何硬性规定。11直方图(Histogram)是频数直方图的简称。它是用一系列宽度相等、高度不等的长方形表示数据的图。长方形的宽度表示数据范围的间隔,长方形的高度表示在给定间隔内的数据数。直方图的作用(1)显示质量波动的状态;(2)较直观地传递有关过程质量状况的信息;(3)通过研究质量波动状况之后,就能掌握过程的状况,从而确定在什么地方集中力量进行质量改进工作。12控制图法是以控制图的形式,判断和预报治疗或护理过程中质量状况是否发生波动的一种常用的质量控制统计方法。它能直接监视治疗或护理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等变化动态,具有
8、稳定治疗,保证质量、积极预防的作用。通过观察心电图可以提前预判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提前用药以保证病人安全。心电图-控制图13常用护理工具的载体一、word 二、Excel 三、SPSS或SASS141.使用多种方法创建表格使用菜单命令创建表格使用菜单命令方法可以快速创建普通的或者可以套用内置格式的表格,操作步骤如下:(1)将光标定位在文档中要插入表格的位置。(2)单击【表格】|【插入】|【表格】命令,打开【插入表格】对话框。(3)在【列数】和【行数】输入框中输入表格的行和列的数量,如图所示。行数可以创建无限行,但列数的数量介于163之间。图1.1 【插入表格】对话框(4)单击【确定】按
9、钮,就可以按照填写的数量来创建简单的表格了。对于新建的表格,可以将表格中的每一个单元格看作是独立的文档来录入文字,因此在单元格内录入文本时,和普通文档一样,可以在此单元格中按【Enter】键另起一段,但光标仍在这一单元格中。151.使用多种方法创建表格1.2 使用【插入表格】按钮创建表格使用【常用】工具栏上的插入表格按钮,可以快速创建一般的表格,操作步骤如下:(1)将光标定位在插入表格的位置。(2)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插入表格按钮上。(3)按住鼠标并拖动到所需的表格行和列格数。如图所示。图5.1 使用【插入表格】按钮创建表格(4)松开鼠标,这时就会在文档中出现一个满页宽满版的表格。161.使用多
10、种方法创建表格使用工具创建表格使用【绘制表格】工具可以创建不规则的复杂的表格,可以使用鼠标灵活地绘制不同高度或每行包含不同列数的表格,其方法是:(1)将插入点放到要创建表格的位置。(2)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绘图工具按钮,即可打开如图所示的【表格与边框】工具栏。如果屏幕上没有【表格和边框】工具栏,可以单击【视图】|【工具栏】|【表格与边框】来启动该对话框。图5.3 【表格与边框】工具栏(3)单击工具栏上的【绘制表格】按钮,鼠标将变成笔形指针,将指针移到文本区中,从要创建的表格的一角拖动至其对角,可以确定表格的外围边框。(4)在创建的外框或已有表格中,可以利用笔形指针绘制横线,竖线,斜线,绘制表格的
11、单元格。172. 利用已存在的文本转换成表格各位同事可以在文档中先输入文本,并在文本中插入制表符(标点符号等:顿号、空格、逗号)来划分列,以段落标记(回车)来划分行,或直接利用已经存在的文本转换成表格,方法如下: (1)选定要转换的文本。 (2)单击【表格】|【文本转换成表格】命令。打开【文本转换成表格】对话框。(3)在【文字分隔位置】选项组中选择所需选项,从图左图中可以看到,该文本中的每一句都用顿号分隔开,所以在这里应选择【逗号】单选项,这里的逗号为半角逗号,如果要使用全角的逗号,可以在【其它字符】右边的文本框中输入指定的符号。如图所示。注意:在文本中插入的制表符(空格、逗号)是要相对应的。
12、如果是空格,那么在【文字分隔位置】选项组中就要选择以空格来划分表格的各个列。182. 利用已存在的文本转换成表格(一)、查对制度(二)、交接班制度(三)、分级护理制度(四)、护理缺陷及纠纷登记报告制度(五)、护理查房制度(六)、护理会诊制度(七)、危重病人抢救制度192. 利用已存在的文本转换成表格(一) 查对制度 (二) 交接班制度 (三) 分级护理制度 (四) 护理缺陷及纠纷登记报告制度 (五) 护理查房制度 (六) 护理会诊制度 (七)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203.绘制表格斜线表头斜线表头是复杂表格经常用到的一种格式,除了可以使用如图所示的【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中的 来绘制斜线表头外,Wor
13、d的表格也有自动绘制斜线表头的特殊功能。表格的斜线表头一般为表格的第一行的第一列。在设置表格斜线表头前,要将该斜线表头的单元格拖动到足够大,然后执行下述的操作:(1)将插入点定位在要绘制斜线表头的单元格中。(2)单击【表格】【绘制斜线表头】命令。(3)当出现对话框后,在【表头样式】下拉列表中选择一种样式(共有5种可选择)。(4)分别在【行标题】(右上角的项目)、【列标题】(左下角的项目)填入表头的标题名称,如图3所示。213.绘制表格斜线表头 科 收 室 名 入 内一科内二科1月份2月份224.插入、删除行、列单元格 各位同事可以对已制作好的表格进行修改,比如在表格中增加、删除表格的行、列及单
14、元格,合并和拆分单元格等。 要在表格中插入、删除行或者列,可以使用键盘、菜单命令或工具按钮的方法。234.插入、删除行、列单元格1使用键盘快速编辑表格使用键盘可以快速编辑表格。(1)如果要在表格的后面增加一行,对结尾行来说,首先将光标移到表格最后一个单元格,然后按下Tab键。244.插入、删除行、列单元格(2 把光标移到该表格所在的单元格的右边,然后按下Enter键,可以在当前的单元格下面增加一行单元格.254.插入、删除行、列单元格(3)如果要删除表格的行或列,可以选择要删除的行或列,然后按Ctrl+X键或回退键。265. 解决表格线超出了页面的问题不知大家有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当把一个文档
15、的内容复制到另一个文档中时,文档中的表格有时会超出了页面的范围,如图所示。275. 解决表格线超出了页面的问题不知大家有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当把一个文档的内容复制到另一个文档中时,文档中的表格有时会超出了页面的范围,如图所示。285. 解决表格线超出了页面的问题不知大家有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当把一个文档的内容复制到另一个文档中时,文档中的表格有时会超出了页面的范围,如图所示。295. 解决表格线超出了页面的问题不知大家有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当把一个文档的内容复制到另一个文档中时,文档中的表格有时会超出了页面的范围,如图所示。306.对一行或一列单元格求和 使用表格的公式求和有两种方法,一种单击
16、【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中的自动求和按钮,利用这个按钮,可以求得光标所在单元格行或列的总数和,将光标置于合计单元格当中,然后单击【表格和边框】工具按钮中的自动求和按钮,就可以得到如图6所示的每列计算结果。注意,求和的位置必须是空白的,同时确认表格中输入的是符合标准的数字,空白的部分请用0代替。 316.对一行或一列单元格求和图6 自动求和每列的结果 姓名总分陈玉兰73.6吴薇72刘梦76.4唐玮76.8张弦琴78.4宋秀菊76陈丽佳67总分数327.合并和拆分表格使用合并表格可使某几个表格合并为一个。(1)如要合并上下两个表格,只要删除上下两个表格之间的内容或回车符就可以了。(2)如要将一个表格拆
17、分为上、下两部分的表格,先将光标置于拆分后的第二个表格上,然后选择菜单【表格】中的【拆分单元格】命令。或者按快捷键Ctrl+Shift+Enter,就可以拆分表格了,如图7所示拆分表格前后的效果。337.合并和拆分表格348.表格的表头跨页设置 在制作表格时,为了说明表格的作用或内容,经常需要有一个表头,如果一个表格行数很多,可能横跨多页,需要在后继各页重复表格标题,虽然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可以给每一页都加上相同的表头,但显然这不是最佳选择,因为一旦调整页面设置后,粘贴的表头位置就不一定合适了,另外表头的修改也成了麻烦事。下面介绍简单、方便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因为Word就能够依据自动分页符
18、分页,自动在新的一页上重复表格标题。但如果在表格中插入了人工制表符,则Word 无法重复表格标题。35选择组成表头的全部内容后,执行【表格】|【标题行重复】命令,即可实现在每页上生成一个相同表头的愿望。 但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第一页上的表头才可以修改,并且第一页上的表头修改后,以后各页跟着自动改变。36word文档里面的小方框,如何打钩? 方法一 (在小方框里打勾)在word里输入大写的“R”,然后字体改成“Wingdings 2”,就OK了!大小的话,可以选择字体大小来控制。(在小方框里打叉)在word里输入大写的“S”,然后字体改成“Wingdings 2”,就OK了!大小的话,可以选择字体
19、大小来控制。 方法二 先在“插入-特殊符号-找到对号或叉号”,之后“格式-中文 版式-带圈字符选择方框”。 方法三 在word中选择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既有选择要插入的控件,比如小方框带个小勾的那个编辑完退出,在文档中点击方框即可实现钩选/取消钩选 如果是2007的话,可以有好几种方法,在这儿就说最常用的两种:1、左键选中方格,在方格中会出现闪烁符(如果未出现闪烁符,可以右键选择“添加文字”即可出现闪烁符),之后右键选择“插入字符”会弹出一个菜单框,在符号中即可选择“2、首先还是左键选中方格,之后只需在主窗口中选择“插入”中的“符号”(在面板右上角),第一个即是“ ” 如果直接是黑框,可以
20、 插入-符号-更多 选黑框37 图表处理技巧大家既可以在图表环境中以各种方式制作数据表,然后产生图表,也可以在文档中先制作好数据表格,然后创建图表。38认识图表39第39页认识图表一、图表的8项要素图表标题 坐标轴Y 坐标轴X 图例 绘图区 图表区 数据系列 1、常见的6项要素40第40页认识图表2、数据表要素数据表 41第41页认识图表3、三维背景要素 三维背景由基座和背景墙组成。三维背景 42第42页认识图表1、柱形图 柱形图反映一段时间内数据的变化,或者不同项目之间的对比,是最常见的图表之一,是word及Excel的默认图表。子图表类型: 簇状柱形图 堆积柱形图 百分比堆积柱形图 三维簇
21、状柱形图 三维堆积柱形图 三维百分比堆积柱形图 三维柱形图43第43页认识图表2、条形图 条形图也是显示各个项目之间的对比,与柱形图不同的是其分类轴设置在纵轴上,而柱形图则设置在横轴上。子图表类型: 簇状条形图 堆积条形图 百分比堆积条形图 三维簇状条形图 三维堆积条形图 三维百分比堆积条形图44第44页认识图表3、折线图 折线图按照相同的间隔显示数据的趋势。子图表类型: 折线图 堆积折线图 百分比堆积折线图 数据点折线图 堆积数据点折线图 百分比堆积数据点折线图 三维折线图45第45页认识图表4、饼图 饼图显示组成数据系列的项目在项目总和中所占的比例,通常只显示一个数据系列。子图表类型: 饼
22、图 三维饼图 复合饼图 分离型饼图 分离型三维饼图 复合条饼图46第46页认识图表5、XY散点图 XY散点图显示若干个数据系列中各个数值之间的关系,或者将两组数据绘制为XY坐标的一个系列。子图表类型: 散点图 平滑线散点图 无数据点平滑线散点图 折线散点图 无数据点折线散点图47第47页认识图表6、面积图 面积图显示数值随时间或类别的变化趋势。子图表类型: 面积图 堆积面积图 百分比堆积面积图 三维面积图 三维堆积面积图 三维百分比堆积面积图48第48页认识图表7、圆环图 与饼图一样,圆环图也显示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但是圆环图可包含多个数据系列。子图表类型: 圆环图 分离型圆环图49第49页
23、认识图表12、圆柱图 圆柱图使用圆柱图形来增强柱形图、条形图和三维柱形图等的立体效果。子图表类型: 柱形圆柱图 堆积柱形圆柱图 百分比堆积柱形圆柱图 条柱形圆柱图 堆积条柱形圆柱图 百分比堆条条形圆柱图 三维柱形圆柱图50第50页认识图表13、圆锥图 圆锥图使用圆锥图形来增强柱形图、条形图和三维柱形图等的立体效果。子图表类型: 柱形圆锥图 堆积柱形圆锥图 百分比堆积柱形圆锥图 条柱形圆锥图 堆积条柱形圆锥图 百分比堆条条形圆锥图 三维柱形圆锥图51第51页认识图表14、棱锥图 棱锥图使用圆锥图形来增强柱形图、条形图和三维柱形图等的立体效果。子图表类型: 柱形棱锥图 堆积柱形棱锥图 百分比堆积柱形棱锥图 条柱形棱锥图 堆积条柱形棱锥图 百分比堆条条形棱锥图 三维柱形棱锥图52第52页认识图表三、认清坐标轴的4种类型 一般情况下图表有两个坐标轴:X轴(刻度类型为时间轴、分类轴或数值轴)和Y轴(刻度类型为数值轴)。 三维图表有第3个轴:Z轴(刻度类型为系列轴)。 饼图或圆环图没有坐标轴。 雷达图只有数值轴,没有分类轴。53第53页认识图表1、时间轴 时间具有连续性的特点。 在图表中应用时间轴时,若数据系列的数据点在时间上为不连续的,则会在图表中形成空白的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爱三节主题教育班队会
- 中小学3D课程教案设计
- 胃出血病人护理品
- 小梁切除术的护理常规
- 中班语言《小熊画桥》教案与活动设计
- 2025年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教育课件
- 2025年中国油脂浸出设备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无源喇叭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投影磁罗经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高速公路收费站QC小组成果如何降低入口发卡差错率
- (高清版)JTG D81-2017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 压轴题10 压强与浮力选填压轴题(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项训练
- 中医外科 男性不育症
- (正式版)JTT 1490-2024 港口安全设施分类与编码
- 21《杨氏之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车辆应急预案方案恶劣天气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精美课件
- 枇杷文化知识讲座
- 浙江伟锋药业有限公司年产100吨拉米夫定、50吨恩曲他滨、30吨卡培他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四级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